梅县新城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新城行政区庐陵岌,面向新县府,背靠梅花山,左邻人民广场,校园面积达108亩,前身是程江中学。 1954年12月3日,梅联文化补习学校在梅城十甲尾谢屋由梅县工商联创办;1955年秋校址迁至程江锭子桥“远威第”;1956年秋由政府接管,转为公办学校改名扶贵中学;1959年9月改名为程江中学;1969年迁址至车上庐陵岌与程江农中合并,增设高中,成为一间完全中学,定名为程江中学;1998年3月1日更名为梅县新城中学,于1999年秋恢复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同时升格为县直属完全中学。现有初、高中共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183人,是全县规模大、质量高的完中之一。 新城中学的发展,历史悠久,道路坎坷,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四十八年来园丁们的辛勤培育,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侨胞、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学子遍五洲,英名传四海。特别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行政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多渠道筹集资金 近3000万元,对原来的旧校舍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改造。三好楼、四有楼、五星楼、锡昌科学馆、翰荣图书馆、翰荣礼堂和师生宿舍等一幢幢新楼琼宇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校园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时代气息,一座现代化高质量的美丽校园已初现雏形。 过去的一年,我们学校实现“改薄建规”,荣登县一级学校;学校被评为梅县美丽校园和县德育示范学校;今年学校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定点考场和广东省体育(毽球)传统项目学校的评估验收;被授予“梅县先进单位”称号;今年中考再创新高,上重点线83人,其中有3人居县前十名;首届高三毕业生参加高考初露锋芒,以87人上省线、单科700分以上有11人次、750分以上3人、录取本科院校54人的好成绩而实现一炮打响。在过去一年里,我校教学改革更是成绩斐然: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开展如火如荼;现代教育技术走在全县前列:我校有200多台电脑实现联网并实现宽带上网、办公现代化。师生参加各种评比获奖颇丰;我校教工篮球队获县第一名和教工足球队获梅州市“钟声杯”亚军;学校150人的大型花样鼓号队在2002年 县运会上首展风姿,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新的学年,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即以“办大校、创名校、登市级、出效益”为目标,走“一二三四五”发展之路。“一”即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条主线;“二”即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方针;“三”即 三点(把新城中学建设成为梅县新城的一个景点、体现梅县文化之乡的教育亮点、成为梅县基础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示范点);“四”即实施四大工程(德育工程、师资工程、科研促教工程、英语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五”即形成五大特色(教学高质量特色、勤严搏新的校风特色、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特色、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特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特色)。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侨胞、校友和社会贤达的一如既往关心资助,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进取和无私奉献,新城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绚丽辉煌!
梅县新城中学(前身为程江中学),位于梅县新县城行政区,面朝县府新区,背靠人民广场,右枕梅花山麓,左连府前大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求学成才之地。校园面积达120亩,现有 68个教学班,高中 36 个班,初中 32个班。在校学生4018人,教职工307人,其中:高级职称 50 人,中级职称有181人。她是县属完全中学、县美丽校园、县德育示范学校、梅州市一级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毽球)学校、省体育特色学校、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定点考场。 建校半个多世纪( 1954 年创建),历届师生艰苦创业,精诚团结,勤勉向上,为梅县教育和祖国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各类毕业生数以万计,其中有业绩卓著、造福一方的政界领导;有富甲海外、泽披乡梓的商界骄子;有蜚声遐迩、名载史册的学界名流;有扎根家乡致富僻壤的专业能手。真可谓莘莘学子遍五洲,赫赫芳名传四海! 多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侨胞、港澳同胞、校友、社会贤达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学校迅速崛起,成为梅县教育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先后筹资5600多万元,建起了教学大楼、师生宿舍大楼、科学馆、礼堂、图书馆和五十周年纪念楼等十几幢大楼及教学设施,新建了标准运动场。目前,全校师生紧紧围绕“明理念、强管理、登省级、创名校”的办学目标,励精图治,勤奋拼搏。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更加明确“和谐、风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努力塑造“勤、严、博、新”的优良校风、“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教风、“和谐励志,笃学有为”的学风。学校办学条件和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错落有致,花园式校园初见端倪,现代教育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全力打造名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近六年,高三毕业生3228人,入本科线以上有631人,占19.5% ;入大专 A 线以上有1531人,占47.4% ;入省围有2844人,占88% ,高考入围率居县第二。其中,体育考生六年共考取大专 A 线以上有59人,占 53.2%(111人),体育考生成绩位居县第一。而且单科成绩突出, 曾有政治、生物科平均分居县排第一;单科 700 分以上有 50多人,曾有政治考生取得 824 分,地理考生取得 796 分,生物考生取得 786 分,均是县第一名; 曾有语文科考生、数学科考生取得县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学校全力以赴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初中教育教学三年一起抓,以"三规"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以教研、科研促教学水平提高,以规范化学校标准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初中毕业生98%以上升上高中阶段学习,并为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曾有一位学生成绩县排第二,被华师大附中录取。中考成绩居县前列水平。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小发明、小创造屡获国家、省、市奖40多项,彰显特色,《梅州日报》和《梅州电视台》分别作了专题报道。学校拥有全市最大规模的花样鼓号队,文体之花绽放异彩,运动队参加县级或县级以上比赛连创佳绩,跻身梅县体育强校之列。 全校师生秉承“厚德崇文,勤勉思进”的校训和人文精神,育德育才,扎实进取,厚实底蕴,以实际行动争创省一级学校。
梅县新城中学(前身为程江中学),位于梅县新县城行政区,面朝县府新区,背靠人民广场,右枕梅花山麓,左连府前大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求学成才之地。校园面积达120亩,现有 68个教学班,高中 36 个班,初中 32个班。在校学生4018人,教职工307人,其中:高级职称 50 人,中级职称有181人。她是县属完全中学、县美丽校园、县德育示范学校、梅州市一级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毽球)学校、省体育特色学校、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定点考场。 建校半个多世纪( 1954 年创建),历届师生艰苦创业,精诚团结,勤勉向上,为梅县教育和祖国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各类毕业生数以万计,其中有业绩卓著、造福一方的政界领导;有富甲海外、泽披乡梓的商界骄子;有蜚声遐迩、名载史册的学界名流;有扎根家乡致富僻壤的专业能手。真可谓莘莘学子遍五洲,赫赫芳名传四海! 多年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侨胞、港澳同胞、校友、社会贤达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学校迅速崛起,成为梅县教育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先后筹资5600多万元,建起了教学大楼、师生宿舍大楼、科学馆、礼堂、图书馆和五十周年纪念楼等十几幢大楼及教学设施,新建了标准运动场。目前,全校师生紧紧围绕“明理念、强管理、登省级、创名校”的办学目标,励精图治,勤奋拼搏。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更加明确“和谐、风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努力塑造“勤、严、博、新”的优良校风、“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教风、“和谐励志,笃学有为”的学风。学校办学条件和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错落有致,花园式校园初见端倪,现代教育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全力打造名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近六年,高三毕业生3228人,入本科线以上有631人,占19.5% ;入大专 A 线以上有1531人,占47.4% ;入省围有2844人,占88% ,高考入围率居县第二。其中,体育考生六年共考取大专 A 线以上有59人,占 53.2%(111人),体育考生成绩位居县第一。而且单科成绩突出, 曾有政治、生物科平均分居县排第一;单科 700 分以上有 50多人,曾有政治考生取得 824 分,地理考生取得 796 分,生物考生取得 786 分,均是县第一名; 曾有语文科考生、数学科考生取得县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学校全力以赴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初中教育教学三年一起抓,以"三规"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以教研、科研促教学水平提高,以规范化学校标准创设一流的育人环境)。初中毕业生98%以上升上高中阶段学习,并为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曾有一位学生成绩县排第二,被华师大附中录取。中考成绩居县前列水平。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小发明、小创造屡获国家、省、市奖40多项,彰显特色,《梅州日报》和《梅州电视台》分别作了专题报道。学校拥有全市最大规模的花样鼓号队,文体之花绽放异彩,运动队参加县级或县级以上比赛连创佳绩,跻身梅县体育强校之列。 全校师生秉承“厚德崇文,勤勉思进”的校训和人文精神,育德育才,扎实进取,厚实底蕴,以实际行动争创省一级学校。
坐落于松口镇俊头村乌石岗上的梅县松南中学,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校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教职工80人,在校学生998人。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高级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松南中学的前身为溪南公学,创办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早在一九一二年,辛亥志士、乡贤张作新先生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海外侨胞及家乡父老乡亲的资助下、在松南镇梅东桥头的“稀古书屋”及“汉帝宫”,创办了“溪南公学”。后来,学校多次迁徙,甚至一度租用民房办学,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严重制约着松南中学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培养。上世纪90年代初,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及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新校的筹建工作,新校于1992年动工,1994年基本竣工并开始上课,至今又是十几个春秋。 弹指一挥间,松南中学走过了一段艰难创业、奋蹄跃马和稳步发展的历程。昔日的荒凉乌石岗,已是“旧貌换新颜”。“凤英纪念大楼”、“学琳教学大楼”、“彬芳大礼堂”、“通珠纪念大楼”、“秋云科学馆”、“广皆图书馆”,“学琳综合大楼”拔地而起,蔚为壮观:运动场颇具规模,绿草如茵;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生机勃勃、春色满园。此外,学校乘创建教育强镇之东风,完善了一场十八室;新建了校园网,开通了自己的网站(www.mxsnzx.com),初步实现了办学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迁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秉承“求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校训,遵循让学生“立志勤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同心同德,辛勤耕耘,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毕业生,为东山中学、曾宪梓中学、梅县高级中学等重点中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1996年学校被评为“梅县一级学校”。1999年被评为“梅州市美丽校园”、2000年--2003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2003年被授予“文明单位标兵”的光荣称号、2002年11月晋升为梅州市一级学校、2004年再获“梅州市绿色学校”的殊荣,2005年通过验收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9年被教育部、中国足协授予“校园足球”开展学校。尤其是近年来,学校狠抓素质教育,各项成绩稳步提高,中考连创辉煌,连续两年实现考入东山中学两位数的目标;学校足球队在梅县恢复联赛的六年来,五次夺冠,成为学校发展历史的又一个亮点。 回顾过去,岁月峥嵘,业绩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前程似锦。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决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努力地工作,群策群力,开拓进取,再写松口教育新篇章,为实施“教育强县”的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创建于1905年春,是一所具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办学优势的学校:原来老校的正校、民主楼、胜利新舍,现在新建的崇恩楼、敬恩楼、古钦祥纪念楼、九十周年纪念大楼、学生宿舍楼和教工宿舍楼等;均是"三胞"捐建的。特别是捐资较多的是罗淡芳先生和古欣粦先生;集资、捐资较为突出的是罗乔芳先生、陈浩昌先生等;国内鼎力筹资130多万元兴建西中大礼堂等的是赵鹏程先生。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怀下,在乡贤校友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是一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农村初级中学,1995年被评为梅州市一级学校,2001年被评为市级"美丽的校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526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64平方米。现有藏书近二万册,教学设备日臻完善。有标准的篮球场、乒乓球室、羽毛球场及符合国家标准400米环形跑道的足球场。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900多人,专任教师60人中有高教师2人,一级教师1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占96%。 学样今年初中升高中统考成绩斐然:进入重点线33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七科统(会)考科平均分居同类学校第二名,学校田径队获县第44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女子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足球队获"市长杯"足球赛亚军。
梅县隆文中学创办于1904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校曾三迁校址,三易校名,三扩规模,先设琪花园,后移文赋宫,后移至长岗岌。原名启文高等学堂,1913年更名为启文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隆文中学。在各级党政的关心下,在海内外校友、乡贤支持下,在占地3.6万余平方米的校园内,先后建起侨建一楼、二楼、三楼,校友楼、科学楼、千春教学大楼、绮超纪念楼,少畹礼堂、畹吟图书馆,建筑面积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教学场馆逐步齐全,设备设施日臻完善。2004年学校百年华诞期间,设立了“隆文伟宏教育基金会”,每年进行一次扶贫助学、奖教奖学金的发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现有教学班19个,学生900余人,教职工63人,其中高级教师两人,一级教师19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近年来,以黄国财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与时俱进、务实进取、健全管理、完善制度,打安全弹、唱和谐牌,从课堂入手,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原则,强调“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风学风。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素质教育初见成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梅县一级学校、梅州市一级学校、梅州市美丽校园。学校由昔日的弹丸之地,发展成为今日的恢弘规模,期间虽几经曲折,步履维艰,但始终像春桃夏莲、秋菊冬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如今校园花卉俱备,木石皆奇;绿树红花,参差掩映。自然之风、蓬勃之气、翰墨之香,似兰斯馨,沁人心扉,催人奋进。学校始终肩负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使命,不同时期,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毕业于我校的廖万清教授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文职将军。如今,隆文中学师生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书写着新的辉煌。
梅县初级中学创办于1954年,是束缚后党和群众当局创办的一所省重点初级中学。半个世纪以来,黉舍颠末端艰苦创业——初试锋芒——遭受大难——艰巨崛起——再创光辉的办学过程,为社会运送了数以万计的扶植人才,曾获得首届高考居中南五省第一的光辉成绩,培养了原广电部副部长兼中心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工程院院士梁春广、国度足球队前两任队长王惠良与池明华等一多量社会各范畴的杰出人才。1995年4月,黉舍被评为省一级黉舍;2007年11月,黉舍经由过程了广东省浅显高中讲授程度评价暨国度级树模性浅显高中验收确认。黉舍位于风景美好的周溪河边,校园占空中积106,900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100%。黉舍重视团体打算,公道安排讲授区,活动区和糊口区,身临校园,如入画境,戋戋有景点,到处有特性,是天下首批建立绿色黉舍勾抢先进单位和广东省斑斓校园。黉舍现有72个讲授班,在校门生3881人。师资步队划一,有267位任课西席,此中研讨生6人(含在读),初级西席84人,一级西席123人,本迷信历247人,省级以上优良西席7人,省普教体系“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工具3人。黉舍经由过程实施“梅县初级中学教职工抽象工程”,进步了西席的团体本质。一批年青西席插手了研讨生课程或教诲硕士学习,一批骨干西席活泼在省、市级各学科课题研讨或讲授研讨活动中。黉舍设施完美,建有1000兆的校园网,配有较当代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有电脑624台(每位任课西席都备配了手提电脑),装备电教平台74个。目前黉舍藏书楼藏书总数达122,320册。场馆服从齐备,数量充沛;糊口设施设备能满足讲授、糊口和活动的需求,合适树模高中的标准。黉舍依托梅州客家的天然和人文环境,充分操纵“三乡”的上风,正视环境扶植:刻苦刻苦、勤奋简朴的客家精力激起黉舍进一步担当和发扬了“艰苦妥协,勤教好学,连合创新”的良好校风;梅州的青山绿水开导黉舍扶植成了斑斓校园;梅县文明之乡的人文秘闻开导黉舍完成了诗化校园;梅县足球之乡的佳誉促进了黉舍的足球活动,并雄称南粤。耐久以来,黉舍构成了“连合、敬业、爱生、争优”的教风和“尊师、守纪、拼搏、朝长进步”的良好学风;以“生本、数字、绿色”为办学理念,以“勤恳诚信,与时俱进”为校训统管黉舍的各项事情。美好的天然环境、调和的人文环境、良好的校风熏陶和浓烈的“诗园”文明,到处都在阐扬着东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服从,构成了环境育人的光鲜的办学特性。我校一贯正视校园文明扶植。“诗化校园,营建高层次的人文环境”是我校环境育人特性的一大亮点。我们在建立绿色黉舍的同时,非常重视人文环境扶植。校园内丰富的文明设施,不但为斑斓校园增加了景点,并且为门生增加了丰富的精力粮食,充分阐扬了“文明育人”的服从。我校在“弘扬‘国粹’、诗化校园”方面抢天赋下,是天下“诗教先进单位”。梅县诗社就设在本校;黉舍办有“高吟”诗社、出版《高吟》诗刊;与梅县诗社结合停止过“称道十六大”、“记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记念抗日战役胜利60周年”诗词吟诵会;在高中各年级开设了自编的校本课程《诗词格》。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秘书长林丛龙前后特地来校讲学,并为诗社题词。天下4家出版社、27种报刊登载过我校师生诗词作540多首;诗社出版了师生诗词作品选《高吟五百首》。经由过程展开诗教活动,中汉文明得以传承,门生文学素养得以晋升,卓有成效的诗教活动,充分阐扬了诗教诲人的服从。 我校是“广东省中小学心机安康教诲树模黉舍”和首届“广东省中小学心机安康教诲先进单位”,建有梅州中小学设备最完美的心机教诲室,有三名专职心机西席和15名兼职心机西席卖力平常事情。我校以制定的《梅县初级中学心机安康教诲实施细节》为指导,展开了卓有成效的事情。同时,我校还把心机安康教诲与课题研讨连络起来,前后承担省子课题《中学心机尝试》(已经由过程结题验收)和广东省中小学心机安康教诲“十五”打算重点课题《中门生心机档案体系的扶植》,体例完用心机安康教诲校本课程《心路导航》(“初级丛书”之十四),曾在梅州市倡导展开戴德教诲,展开心机安康教诲方面的胜利经历曾在《梅州日报》作先容。我校是“国度级足球传统项目黉舍”。黉舍足球队曾5次获省冠军,特别是在2005年全省足球传统项目黉舍联赛中,我校足球队以全胜战绩独占鳌头。足球活动的兴旺展开和光辉战绩,擦亮了梅县“足球之乡”的品牌。我校构造的“初级杯”足球赛,鞭策了梅县中小学足球联赛普通展开。十年来,我们为省市足球队和各高档院校运送足球苗子达130多人。足球活动已经成为梅县初级中学办学的又一大亮点。黉舍的足球刚强动员了我校体育活动的全面生长。我校门生演出的“千人播送操” 成为县运会持续十年的保存项目,在每一年的市县活动会上,我校是金牌大户。体育活动的兴旺展开鞭策了我校本质教诲的进一步实施。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并力,勇于拼搏,获得了丰富的办学服从。黉舍前后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比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是市、县德育树模黉舍。黉舍前后被评为“天下粹校体育卫生事情先进单位”、“天下大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特级档案综合办理单位”、“广东省建立‘斑斓校园’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黉舍”、“天下建立绿色黉舍勾抢先进黉舍”、“广东省中小学心机安康教诲树模黉舍”;黉舍被广东中华诗词学会评为“弘扬国粹、诗化校园”先进单位,被中华诗词学会评为天下“诗教先进单位”;黉舍的《新人境》文学社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文学社。比来几年来,我校西席共承领国度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2 项,有3 项课题已经由过程结题验收。我校足球队近十年获得五次(近三年持续三次)省冠军;我校门生在梅州市首届旅游山歌节演出出的“千人山歌大对唱”被载入上海“吉尼斯”天下记录。比来几年来,黉舍在高考成绩和门生综合本质测评方面连创佳绩,高考本、专科上线的人数比年爬升。一向居全县第一,全市前茅,全省下游。2007年,我校高考又获得了严峻冲破。总分600分以上的有15人,进入梅州市前50名的有两人,此中廖海华同窗以理科657分家市理科第四名,并已被北京大学登科;上本科线556人,上专科三A线853人。单科成绩有23人(次)进入市各科前10名。2008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 600分以上的有26人,上重点线的有130人,总分进入全市前50名的有3人,单科进入全市前50名的达42人,上本科线的达666人,上三A线的达962人。600分以上人数和上重点耳目数均高居全市各县重点中学第二。此中,刘宇民同窗以总分656分家梅州市第三名,同时其英语以137分家梅州市英语科第一。更加可喜的是,我校直招班考生全数考上本科线,600分以上的达15人,上重点线的达37人。2009年高考,我校600分以上54人,上重点线107人;上本科线767人,比客岁增加101人,本科入围率达57.5%,600分以上人数、重本率和本科率均高居全市各县重点中学第二;上三A线1133人,入围率高达84.9%;总分进入全市前30名的有两人,此中温海光同窗以总分669分家全市理科第5名,黄嘉明同窗以总分655分家全市理科第29名;单科进入全市前50名的有47人,此中钟霞同窗的理科根本获得满分红绩,陈雁梅同窗政治科以133分家全市第一名,廖许凤同窗地理科以133分家全市第一名;更加可喜的是,我校第二届尝试班45人全数考上本科线,此中600分以上的达27人,上重点线的有35人。继高考再创光辉,我校复办初中首届中考又传捷报!我校196人插手中考,总均匀分670.2分,上重点线(644分)人数达151人。此中入东中正取线(707.2分)以上67人,700分以上78人,县前10名的有4人。此中,刘惠玲同窗以766.5分家梅县第1名,梅州市第11名。跟着办学范围的扩展,黉舍从“生本”理念解缆,提出“重视黉舍内涵生长、重视西席专业生长、重视门生综合生长”的“三生长”思路,建立“立规治校、立德修身、发愤成才”的“三立”德育形式,培养“高远志向、高朱紫格、高雅情味”的“三高”人才,打造环境育人的办学特性,在进步讲授质量的根本上,经由过程诗词教诲、心机安康教诲、戴德教诲等培养门生的人文精力,从而进步门生的团体本质。目前,黉舍师生正尽力向“校园美好、设施超前、办理完美、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迈进。
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由清末爱国先驱黄遵宪等先贤创办,堪称历史悠久。半个多世纪中,一直是广东省立重点中学,为中华民族造就了四万多名各方面的人才,学子遍五洲,英名传四海,曾为福建省闽南,江西省赣南、本省潮汕,慕阳地区和本市的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蕉岭县、平远县共八县区优秀儿女求学之所,现为梅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 现学校占地7万8千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老的梅州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教学大楼、科学楼、电教楼、图书馆、艺术馆,办公楼、 校友楼、大礼堂、教师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掩映在荷塘绿树之中。 环境优美,区分明确,布局合理。 教学设备齐全,实验仪器配套, 基本设施完善,电化教学日臻先进。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为学生学习、成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 有大型足球场和八条标准的四百米跑道,足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和锻炼身体之用。 梅州校友爱梅州,为激励母校师生上进,设置有十几种奖教奖学基金,总金额达一百多万元。
松口中学坐落在梅江之滨,松口镇郊,创办于一九O六年十仲春十八日,是梅县侨乡一所具有悠长汗青和名誉革命传统的乡村完整中学。该校前后被评为省先进黉舍、省“复兴中华”读书勾抢先进个人、省大众体育勾抢先进单位、广东省一级黉舍。办学先贤饶芙裳、谢逸桥、温靖侯等是辛亥革命志士,深得孙中山师长西席正视。一九一八年蒲月二十九日,中百姓主革命前驱孙中山师长西席观察松中,颁发革命演讲,传播革命种子。在各个革命期间,均有很多校友成为革命先进人物,黉舍素有革命摇篮之佳誉。 松口中黉舍园总面积十万平方米,总修建面积四万二千平方米,各种场馆设施齐备。黉舍现有五十五个讲授班,三千二百论理门生,是梅县范围最大的黉舍。松口中学师资力量薄弱,全校教职工二百四十余人,此中初级西席二十多人, 另有一多量讲授看法新、停业才气才气纵横强、勇于开辟创新的中青年骨干西席。松口中学以范围之大、讲授质量之高闻名国表里,被誉为“侨乡教诲一枝花”。黉舍被广东省定为第二批国度课程鼎新重点实验黉舍,吹响了进军课改的号角。松口中学从实际解缆,一边争夺当局的正视、支撑,一边走社会捐资办学之路。二十年来,前后掀起三次捐资办学飞腾,共有二百五十多位仁人志士主动捐资,总额逾千万元。余连庆、余国春、钟锡央、曾宪梓、张通南、梁亮胜、何中华等就是此中的杰出代表。王屏山副省长、谢强华副省长曾前后多次来校插手庆典,对松口乡贤捐资办学作出高度评价。本日松中,环境文雅。迈进校门,清风劈面;安步校园,美楼林立;花繁草绿, 秋色满园;书声朗朗,朝气勃勃。刚完工的德育长廊、英语广场、综合活动馆等,更加校园增加了新亮点。跟着天下加快一体化过程和中国插手世贸构造,教诲面对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应战。松中人加快生长法度,与时俱进,进步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走名牌教诲之路。我们信赖,松口中学的来日诰日必然会更好!校训:连合、诚朴、勤奋、朝长进步 办学理念: 以报酬本 全面生长 务虚创新 开辟朝长进步 办学特性: 办学汗青悠长,校友英才辈出; 富驰名誉传统,重视德育创新; 华裔乡贤浩繁,热情捐资兴学; 面向全部门生,构成良性循环。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