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师范实验小学是根据饶平县教育布局调整的要求,于1998年9月创办的一所县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小学。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5346平方米,建筑面积8181平方米,教学班36个,学生总数2345人;配备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化教室、教辅室、学生食堂宿舍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计算机办公系统等设施设备;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职工总数8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70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人。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实验小学创建优质学校提供了坚强的物力和人才保障。
勒流上江小学是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的集约学校,由原来上涌小学、江村小学、南水小学合并,在镇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涌村提供土地,上涌村委会和江村村委会集资兴建而成。学校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86平方米,按市一级学校标准配备,具有18个教学班的规模,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各种功能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新校舍于 2001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2003被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2008年评为佛山市优质学校、规范化学校。2006年12月被顺德教育科研办公室批准承担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集约型农村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对策研究》任务。 学校拥有一支以青、中年教师为主体的生机勃勃、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高级教师职称26人,一级教师10人,教师大专学历26人,本科学历12人,教师学历达标100%,校长培训合格率100%。
大林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办学单位是棠下镇人民政府、大林村委会和仁厚村委会,现为江门市一级学校。大林学校的前身是大林小学、大林初中。大林小学创建于1936年,大林初中始建于1988年。小学、初中因同处一个校园区内,1998年合并为大林学校。2005年,棠下仁厚村小学归并到大林学校。现学区范围包括大林、仁厚两个村委会。学校占地面积9139平方米,共有四栋教学楼,建筑面积379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0.2平方米。大林学校现有小学教学班6个,学生277人,初中教学班3个,学生125人,全校学生人数402人;教职工23人,其中中共党员4人,共青团员12人;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8人,中师学历6人;中级职称教师18人,初级职称教师5人。大林学校是一所具备良好育人环境的学校,校园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80%以上;学校配备较为完善的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计算机、教学平台、校园网等一应俱全。 海外乡亲热心办学是大林学校的最大特色。以香港棠下同乡会会长、江门市荣誉市民、大林学校永远名誉校长郭功武先生为代表的海外港澳侨胞十多年来共捐资200万元,兴建了4栋教学楼,一个大型的运动场。郭校长还向学校捐赠了价值65万余元的教学设施一批,图书8600余册。每年捐资3万元奖教奖学。在大林村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显著提高。2006年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大林学校确立“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人,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管理严格、规范、科学,逐步形成了“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和谐、扎实、进步、奉献”的师风;“勤奋、进取、善思、求实”的学风。近年来。大林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曾多次获得蓬江区中考成绩优秀奖,棠下镇小学教学成绩达标奖,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均获得过优异成绩。今后,我校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立足课改,科研促教,以生为本,全面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大林学校办成具有特色的江门市一级学校而奋斗。
广州市育才小学的前身是基督教培贤女子神学院,始建于1920年。解放后,由市人民政府接管办起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8月,改为广州市育才小学。1956年,育才小学与市立东区二小、东区八小、私立道青小学合并为保安街二小,后称寺贝通津小学。 1960年9月,由市教育局指定进行十年一贯制试验,与市七中合为广州师院附属实验学校。1964年,复名寺贝通津小学。1986年9月开始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体育班。1988年——1989年度先后招收小学和初中一年级体育生,并于1988年5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体育运动实验学校”,后又定名为“东山区育才学校”。2001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3年2月,育才学校与育鹰小学、水均岗小学三所学校合并,搬迁到东风东路782号,保留了“东山区育才学校”的校名。 现育才小学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全校现有141位正式教职员工,47个教学班,其中8个是体育特色班,1个管乐特色班。共有学生2320人。学校拥有具现代特色的体育馆,恒温泳池和体操训练馆等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有7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学校拥有多媒体多功能室、电脑室、合唱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等专用室。
湛江第一中学金沙湾学校是一所由实力雄厚的广东万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兴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湛江一中分校,由湛江一中选派优秀团队,按湛江一中的理念、模式实施科学管理,在全国聘用名教师任教。学校环境典雅、设施先进、管理科学,具有完善的奖教奖学激励机制,全校实施小班额建班教学, 使人人得到关怀,人人得到发展。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湛江市“双优”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赤坎区文明单位、“健康杯”全国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程研究实验学校、湛江市赤坎区法制教育示范学校.我校还荣获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广东省第五、第六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优秀奖”,荣获“华杯赛”全国组委会颁发的第十二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优秀组织工作奖。
罗村小学在街道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办让罗村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努力做到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近几年,罗小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学校基本情况罗村小学是区一级小学,有着80多年的历史,是一间办学历史比较悠久,办学质量显著的农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罗小始终坚持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取得丰硕的办学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学校以“全面优质、全面满足、全面现代化。” 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在教学中,罗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遵循“三个面向”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科,面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环节。在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校现设教学班24个,现有学生1057人,专职教师38人,待编制教师8人,代课教师10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毕业20人,占35.7%,大专毕业30人,占53.6%,中专毕业6人,占10.7%;学校有职工6人,其中门卫1人,厨工4人,清洁工1人;按规定编制学校领导班子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校长助理1人,教导主任2人,总务主任1人,大队辅导员1人,有兼职实验员、图书管理员和卫生教师,音乐、美术均配有专职教师1人,体育专职教师3人。目前,我校拥有标准的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幢、教师办公楼一幢,内设有教室24间,体育器材室、藏书室、少先队队部室、卫生室、教具室、档案室各1间,游泳池1个,宽阔的大礼堂;操场修了60米直跑道一条,篮球场1个,乒乓球台12张,可移动木质标准比赛球台8张,(连续几年的小学生乒乓球比赛都在我校举行),水泥球台4张,电脑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现有图书24482本,多媒体电教室1间,文印室1间(内设速印机1台、复印机1台),用于教学的扫描仪1台、录像机1台、数码照相机1台、彩色打印机7台、教师教学课件设计的电脑15台,24个教学班都配置先进的电脑教学平台,新建了符合卫生标准的厨房1间,师生的卫生间9间。校园建设布局比较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开,动静分明。二、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了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近几年来,办学单位——罗村村委会的主要领导同志比较重视教育投入,不断补充和完善了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使罗小的教育综合水平稳步提升,教学教育的面貌日新月异,教学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罗村村委会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原来的罗村小学,校舍陈旧,用室不足,1997年,罗村管理区通过多种途径,投入250多万建成了一幢综合楼,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功能室不足的问题;此外,又投入一大笔资金装修、翻新旧教学楼,配置教育设备、设施,建设电脑室投入40多万元,建设多媒体室投入20多万元;2006年,投入40多万元把20多间教室都装上了电脑平台;2008年购置学生图书15万元,安装学校门口的电子屏幕4万多元。村委会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使得罗村小学的环境让人感受到“绿、美、亮、净”的良好育人氛围。
前山小学地处前山中心区,背靠前山古城墙,近邻中山亭。学校创办于 1942 年 8 月,前身是中山县和群小学,解放后改名为中山县十五区十五小学,1985年为前山镇中心小学, 2002 年前山镇城市化改造,更名为前山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 9656 平方米,建筑面积 8700 平方米,建有两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规范化课室 41间,学生 2161 多人,教职工在编109人,在职98人。学校建有千兆校园网,共有电脑 278 台,建有标准 200 米环形(附内 60 米直跑道)塑胶跑道运动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环境优美整洁。 学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思想观点、理论体系、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师资素质、教育体制、评估机制和法规系统八个基本要素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未来持续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重点,把前山小学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把创建学校特色作为发展的根本,着眼于教学改革和学校持续发展,创建了“体育”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程整合”两大办学特色,并逐步向高层次发展。
杜阮镇瑶芦小学地处长乔村,学校创办于1952年,旧址位于南芦村祠堂,1969年迁校至长乔村,更名为团结学校,1983年与瑶村小学合并,复名为瑶芦小学。学校位于长乔村东面,现在占地面积5241.902m²(学校原占地面积4811.902m²,购买土地面积430 m²)。总建筑面积3744.93 m²,总基地面积858.58m²。 我校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1人,占75%;大专学历15人,占54%;本科学历12人,占43%。现设14个教学班,701名学生。学校有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奉公守法、兼听博采、宽严有度、身体力行”是我们的领导作风。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孩子平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生都值得回忆的小学教育。”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亮节正风、博学多艺、优质实效”是我们的教风。全体教师坚持“以情育人,用心教书”的精神,尽心尽力,教书育人。上半年,取得主要的成绩1、2010年1月伍海瑛老师的教学论文《让言语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获江门市二等奖。2010年6月谭淑彬、张景亮、黄美解评为杜阮镇优秀教师;张美嫦老师评为杜阮镇优秀班主任。黄丽群、陈平生、张美嫦辅导“小记者”写文章有9篇文章刊登在江门市教育周刊上。2010年3月全国数学“希望杯”决赛四年级1人入奖(指导教师:黄炳宣)。五年级2人入奖;指导教师:余永林、张美嫦)。六年级6人入奖(指导教师:苏玉玲、谭淑彬)。2010年5月省“育苗杯”,决赛12人入奖(指导教师:余永林、黄美解、张美嫦)。本学期期末测试,杜阮镇组织统一测试,三个科通过集体评卷,四、五、六年级语文,五、六年级数学、四、五年级英语均超镇的平均分。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四年级英语成绩名列全镇的前三名。全校有127名学生入镇尖子。 学校将不断拓展办学理念,积极加强与邻校的合作与交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依法办学,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