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莞城阮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今天我们承载着她百年的文化积淀,继承着她优秀的教育传统的同时,确立新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学校。 莞城阮涌小学追求着以人为本为核心,学生发展为目标,教师成长为保障,和谐校园生活为基础,实现学校、师生的不断发展,享受校园快乐生活的教育境界。学校倡导团结、合作的校风,求真、进取的教风,文明、勤奋的学风,师生共同践行“ 自信 自主 进取 创新 ”的校训。 现在,在区教办的支持下,学校全力为教师搭设学习、发展的平台,让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力量,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力量。 教学科研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学校正着力开展全国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及省、市的立项课题。我们期待通过课题研究,完善和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回望过去三年发展,莞城阮涌小学获得了市一级学校、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这荣誉来之不易,它凝集着师生的努力与心血,也将激励着我们要迈开更大的步伐往前走,我们将会见到莞城阮涌小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莞城阮涌小学现占地面积 4675平方米,校舍面积达7140平方米。教学班24个,学生1230人,教职工70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施完善,24间课室配有两机一幕及多媒体教学平台,还拥有篮球场、乒乓球与羽毛球训练场等运动场地,另设有电教室、电脑室、舞蹈室、自然实验室、书法室、美术室、图书室、学生(教师)阅览室、科技小制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师生活动场所,能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丰富、优质服务资源。
经过省教育厅委派的省一级学校评估督导组两天的辛勤评估,评估组组长叶锦屏宣布,蓬江区北郊中心小学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组的认定,待报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后,再行挂牌。在12日的评估总结会上,叶组长的宣布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评估总结会上,北郊小学校长做了答谢发言,办学单位代表、蓬江区教育局局长徐伟、蓬江区副区长曹利以及江门市人民政府督导室主任、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天民做了讲话,他们对评估组专家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对北郊中心小学通过省一级学校的评估表示祝贺,对北郊中心小学今后的方向做了指示。 据悉,北郊小学省一级评估将拉开我市九所中小学省一级学校评估的帷幕。在北郊小学评估自评会上,李崴副市长亲临会场,是对北郊中心小学评估的重视,也是对全市十二所将要进行省一级学校评估的学校的重视。
广州西关实验小学原名人民中路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她2006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关实验小学”。现拥有光复校区以及芳和校区,拥有近1000个学位。 西关实验小学是一所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办的历史悠久的古老学校,在历史的演变中,学制和校名几经变动。人民中路小学的前身是万善小学,开办于1939年,校址在光复北路高第坊。解放后,1953年改为“西区第三小学”,1956年改为“光复北路小学”,1957年迁往丰宁路原万善中学校址,改名为“丰宁路小学”,1968年以后改为“人民中路小学”。本世纪初荔湾区委、区政府对学校进行综合改造,将金花前和明兴里两所小学并入,易址光复中路兴建现新校区。新校舍占地近六千多平方米,于2004年9月投入使用。 西关实验小学有着良好的办学传统,是广州市内一所有一定知名度的老校。前省委书记谢非同志为我校欣然书题校名。50年代学校以良好的校风,优异的办学成绩,被市教育局指定为前苏联教育家来华考察团的接待单位。当时专家听了思想教育课和算术课,给予较高评价。60年代,学校文艺活动十分活跃,中南地区上演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学校的中、高年级学生参加演出。70年代,学校承担“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实验,创造性地开设了说话课。继而开展电化教学试验,自行设计创作了多种类型幻灯机,创设了全市首个简易语言实验室,为语文、英语教学创设了完善的教学环境。开全国小学先河,获中央电教部的肯定和推广,载入当年《教育年鉴》。80年代后,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勇挑了体改重担,进行了“校长负责制”、“定员定编”、“评定职称”等试点工作,曾代表广州市小学与日本福岗市教育代表团进行了友好交流。广州市小学统一使用的《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是我校作为市教育局课题组成员学校的实验成果之一。学校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和以教学为中心的整体改革,成绩显著,特别是开展劳动教育很有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化、系列化。英语教师黄懿庄创设了“情景教学法”、“英语单词教学”、“愉快教育”等一系列经验在省、市推广,受到专家肯定,并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全国文教战线优秀教师。英语教育在市内率先创建了“低年段学生英语唱游课”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口语化、情景化、交际化、儿童化”的教学特色。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是荔湾区一所校风好、教风严、学风正、教学质量高的老校。其前身为人民中路小学,于2006年12月正式改名,同时,中国-加拿大-美国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课程研究”第二届年会也在西关实验小学开幕。西关实验小学将在深化发展英语教育特色上下工夫,加强英语口语训练,在1~3年级实验班的思想品德课和科学课用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西关特色,将海洋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打造西关文化特色书香校园。
晨光小学是一间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曾是中共南路特委重要活动据点,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到桂林、重庆地下交通线中转站,广东南路党组织发展统战、交通情报工作等第二条战线的主要阵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该校,继续发扬“红色摇篮”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学校辟有“国学园地”、“校史室”,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国学和革命传统教育,现代化运动场1200平方米,可供1300人同时聚会,国学园地与办公室一楼风雨操场相连,共有400平方米,是辟现为展厅理想之地。该校周围有中共南路特委机关中兴街130号、长发庄以及海边街(民主大道)周边地带众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等革命史迹,是鸡岭经九二一路、中兴街进入民主大道这一可开设红色旅线路的中心。2012年3月,区委、区纪委配合市委和市纪委在此筹建市党史教育基地和市党风廉建设教育基地。[1]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钟屋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钟屋社区,源于70年前的私塾学堂,1999年3月,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钟屋社区高屋建瓴,投资1400万元在原黄田小学的校址上新建了现在的钟屋小学。2000年9月,开办钟屋小学;2003年被评为宝安区一级学校、深圳市绿色学校;2004年被评为为深圳市一级学校;2006年,成为宝安区优质化学校(相当于广东省一级学校)。校园树木苍翠,芳草茵茵,香花烂漫,巍然屹立的教学楼群与古色古香的原校址相映成趣,使这所沉淀着悠久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钟屋小学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环境育人,张扬个性,终身受益”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三个代表”为思想基础,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完善教育现代化为总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钟屋小学是一所完全公办小学,开设一至六年级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749人,平均每班人数45人,小班化的管理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学校占地面积15000㎡,建筑面积11467㎡,绿化覆盖率达95%。学校建有标准教室24间,功能室24间,课室与功能室之比达1:1。18间教室均配有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施。运动区建有200米塑胶环形4道跑道,100米6道直道,一个标准足球场,一个标准篮球场, 8张乒乓球台等设施, 现在,建筑面积达4200平方米的新综合楼教学楼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后,学校的办学规模可达到24个班,符合标准的功能室将超过24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会有质的飞跃。 学校现有教师42人,在编教师27人,占64%,聘任教师15人,占36%,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占29%,大专学历以上4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党员22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1岁,中青年教师占主流,为我校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今天当我们走进深圳市布心时,看到的是一派充满活力和蕴涵生机的景象。散发着浓浓文化气息的校园给这所学校带来了什么。你可以说,这只是一所普通的,一所与众不同的。 这是一所,但不仅仅是一所。我们要说的,她是一所彰显着文化的力量,又被文化的力量彰显着的精品学校。 这是一所刚刚走完二十年办学历程的学校。该校从1988年3月创建起,沐浴特区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成长。尤其是近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和壮大,占地 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25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2100人。在编教职工110人,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其中特级教师1 人、高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84人。 在这里,一项项光鲜的荣誉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学校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中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示范学校、国家级“健康促进学校(银牌)”、中央电教馆课题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书画写字特色学校和市中办学效益先进学校……。学生成果在国际获奖,推动着学校文化“走出去”; 全国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现场会在布心举行,吸引来教育界同仁的赞赏目光;创作的校园童话剧《老鼠的尾巴》代表广东省在全国第二届中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教育部周济部长亲自祝贺。《中国教育报》、《中管理》、《广东教育》、《深圳特区报》等多家媒体浓墨重彩报道布心办学成绩。 这是一所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人人享受健康教育的学校。学校树立“享受教育,夯实健康人生基础”办学理念和“厚德敏行”校训,体现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精髓。教师忠于教育事业,成为学生灵魂的守望者;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在当前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该校个性独特、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关注学生的现实,使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涂上了最佳底色。 在这里,先进理念的“闹钟”时时响起,唤醒人文教育的情怀。每年一度的教学开放周,让课堂充满神奇;每周的教师例会,不再是布置工作的平台,而是名曲名画欣赏和教师智慧展示的盛宴;校园读书月,艺术节,体育节……, 让文化亲近师生,让优质渗透校园。学校青年教师参加教育观念辩论赛,在全区50多所中校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冠军。根据磨砺教育活动素材,以体验式德育教育的新形式而改编的校园剧《在错误中长大》荣获深圳市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 这是一所尊崇高尚文化,创造教育智慧的学校。学校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让高尚文化写在校容校貌上,深入到课堂、学科和教育活动中。学校使每一处建筑和场地都成为教育的阵地,释放出文化的能量,让有形的校园成为一笔无形的资产和一本活的教科书。学校充分挖掘合作文化中无形的教育力量,全面形成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激励人和提高人的文化氛围,倡导积极进取、个性鲜明的文化价值取向,培养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精神。 在这里,文化是一股温暖的春风,没有偏私地吹遍每一个角落。文化建设走出制度,走下墙壁,落尽豪华,亮出真谛,落实到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中去,构筑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每个人锐意创新、无私奉献。厚德广场前的教诲聆听,敏行园里的漫步畅谈,让师生走进了高雅文化的殿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增长极,处处可以看到它发展的雄姿。学校还公开出版了专著《从学校文化建设看优质教育形成》,你可以看到拥有的每一项成果的荣光。近年来,教师科研成果获黄华等各项奖825项,多人获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班主任等省市级奖励,其中参加深圳市首届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获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学校所有科组被评为区先进科组,其中英语、音乐等科组被评为市先进科组。 这是一所凭精品教育之势而立,以教育精品之力而起的特色学校。学校将其特有的网络教育与信息文化,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家庭、深入心灵,拓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育人成效,实现了网络信息文化与学科教学、学生德育、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优质教育成果喜人,办学效益大为提升。 在这里,智慧和课程改革融合,教育与信息科技联姻。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教育,把教学做细做精,出类拔萃。所有学科都是区里的先进科组,有的还是市里的先进科组。获罗湖区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绩效评比”第一名,连续多年获得“深圳市学生网络夏令营”最佳组织奖、“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示范学校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全国获奖大户。学校承担的多项重点课题,多项获全国大奖,受到国家和省市区各类表彰,多次在省市区和全国有关交流会上介绍典型经验。 是的,这就是深圳市布心,一所正值青春年华的布心。一所文化之校,一所和谐之校,一所充溢着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新锐之校。走进这里,你可以看到孩子们的今天,也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明天,她们培养的是走进现代、迈向未来的国际人。在这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十佳校长”宋声鹏和他的精英团队正带领全校师生将“智慧”融入“教育”,用“精品”打造校园,在秀丽的南国热土上,演奏出更加华彩的教育新乐章!
我校创立于1905年, 1991年评为“中国名校”,1994年初成为江门市首批“省一级学校”,1997年评为“广东省特级档案学校”,1999年下半年改制为“国有民办”,2000年成为“省绿色学校”,2001年评为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 , 2003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年8月 被确立为教育部 —IBM“iTLC 基础教育教学创新 ” 项目的首批试点学校。 2005年评为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素以"严、实、活、新"的办学特色而闻名,年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一批批高素质的小学毕业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 116 人,其中高级讲师 1 人,小学高级教师 78 人,小学一级教师 31 人;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 38 人,大专学历的 68 人;其中有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 人,国家级名师培训班学员 1 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 8 名。目前学校共有学生2663名,教学班50个,教职员工120人。校园占地面积15568平方米,建筑面积20787平方米。学校设施设备齐全和先进,基本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在,学校在使用三大网络:互联网、城域网和校园网,网络连接到所有教师办公室和学生课室。
河源市第二小学是市直首间广东省一级学校,河源市教育系统至今唯一获得广东省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殊荣的单位。校园占地面积16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9130平方米。现有56个教学班,3777名学生。 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拥有多媒体电教室、乒乓球馆、多媒体阶梯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等40多个现代化的教辅场室。建设了校园网、学校网站、学科网站,完成了校园网络和教师软件制作室的建设,并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基本实现了教育教学信息处理数字化、存储信息化、显示多媒体化和传输网络化。 该校在编教职工151人,其中本科学历81人,大专学历66人;小学高级教师(副高)职称4人,小学高级教师129人;全国建功立业标兵1人;全国科研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37人;小学特级教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 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努力践行“让每一位师生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家长感到满意”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立校,科学发展”,构建科学规范的扁平式管理模式,形成了“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
云东海基塘小学东靠三茂铁路、广东商学院,南近321国道,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学校历史悠久,创办于1943年,1983年,告别了祠堂式的校舍,易址重建;2000年和2004年,学校两度扩建,把二十多亩鱼塘填平,新建了一座拥有二十个教室的教学楼,从占地面积仅4768平方米的旧校区扩建为现占地1822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03平方米的颇具规模的新校园。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506人,在校任课教师21人,中共党员10人,大专以上学历17人。近几年学校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立足生源实际,重新审视了过去的办学目标和发展定位,依托本土资源、师资优势及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全面发展,体艺见长”为办学特色,全面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培养了多层次的人才,吸引了周边众多学生慕名前来就读,社会声誉鹊起。
龙岗区横岗街道安良小学建立于1945年,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000多人。有教职工64人。我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73平方米,功能场室20个。于1997评为龙岗区区一级学校。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学习环境十分优雅。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套设施齐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以“团结、创新、勤奋、向上”为校风,是中央教科所农村作文教学实验基地,教育科研风气浓厚。坚持向科研要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取成绩受专家、行家的好评。学校配有音、体、美、英语、常识、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学校校舍宽敞,包括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自然实验室、排练厅、体育馆,各种功能单位齐备。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秉承“团结、创新、求实、自强”的校训,逐步形成了“热爱集体、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校风,“刻苦、进取、开拓、奉献”的教风和“勤奋、好学、守纪、向上”的学风。近年来,教学质量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先后获得“深圳市文明单位”、“深圳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深圳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深圳市标准化学校”、“深圳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把“全面发展”和“学有特长”相结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几年教学质量逐步上升,在历年毕业会考中,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前茅。以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四节”为代表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我校办学中的一个亮点。 由于学校办学有特色,得到了各界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 新世纪的今天,是光辉灿烂的,深圳市安良小学全体教职员工一起以邓小平理论,胡总书记的思想为指导,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教研活动,向全国先进同行学,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为教育明天的更好作出无私的奉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