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富小学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是一所公办农村小学。学校占地近7000平方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教学大楼一幢共20个教室,现开设12个教学班,学生400多人,20个教师。
南园小学创办于1986年, 占地面积9134平方米,建筑面积897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4.2%。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文化别具一格,是学生理想的成长园地。2003年5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324人,49人/班。其中有小学高级教师54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级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88%。 近年来,学校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出发点,以学生开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宗旨,提出了把学校办成三高(高质量、高素质、高品位),三化(规范化、校本化、数字化)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以生为本、尊重个性,以学生明天的幸福奠定基础,使学生成为身心两健、德智坚实、创新发展的"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学校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松岭路30号
广东省江门市荷塘镇良山学校坐落在广东省江门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创办于1972年,坐落在竹丝岗三马路,原名竹丝岗小学,1996年更名为执信南路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694平方米,建筑面积5650平方米。校园环境布局合理,优雅整洁,校风严谨,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850多人,教职工47人,其中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17人,高级教师35人,一级教师12人。目前,学校有广州市优秀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5人,区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3人。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旨,在新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各方面工作出现了新的突破,学校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经验丰富、有现代教育理念,综合素质好、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
黄冲小学是崖门镇中心小学,江门市一级学校,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黄冲村,创立于一九三三年,学校占地面积10215平方米,建筑面积4209平方米,分为运动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学生720人,生源分布于黄冲村、京背村、京梅村和圩镇居委会。教职工36人,其中校长1人,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2人,中共党员9人,高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6人,教师达标率达100%。学校教学配套设施渐趋完善,除15个专用教室外,另设有行政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教仪室、自然实验室、荣誉室、少先队部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电化教学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馆、体育器材室、手工劳作室、卫生室,校园网络等;一九九四年,学校被评为江门市“文明学校”称号;一九九六年被评为“新会市一级学校”。二OO三年十一月,在办学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信宜市实验学校(XinYi Experimental School )创办于1993年春,1994年秋招生投入使用。现已发展成为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信宜市“教师培训基地”、茂名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2002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大涌镇岚田小学位于岚田村西南面、北倚卓旗山,历史悠久。始创于1923年,1985年由李华叶、林少芳伉俪慷慨捐资70万港币新建校舍。1991年被确定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7年晋升市一级学校。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从2000年开始,办学单位投资近200多万元用于增添设备和规范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传统的旧式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新型小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由过去占地面积5160多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5092平方米。该校以现代教育意识整体规划建设,使学校环境创设突破传统观念,将生态环境与育人环境相融合。该校教学设备先进,有能容纳600多人的大型礼堂,有标准的200米环形运动场跑道,3个灯光篮球场及3个羽毛球场,1个综合性科学园,配备了图书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广播室、语音室、实验室、仪器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劳技室等多种功能室。 学校现有教职工22人,大专学历占90.9 %,本科占18.18 %,小教高级教师占22.7%,小教一级教师占59%。全日制在校学生530多人,12个教学班。 学校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建成了电脑室、电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建立了校园网,增置了刻录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音像视频压缩转换工具等,安装了电子防盗系统,并对各功能室进行改造、装修及防盗,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增添,各项建设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利用笔记本电脑与便携式投影机组合,解决了电脑进课堂的问题,利用光纤上网,解决了搜索资源的网络瓶颈,扩展校园网络,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学校确定了“建设与培训同步,建网与建库同行,建网为了用网”的实施策略,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形成校长授课,骨干带头,全员参与,互助互学的培训氛围,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师电脑操作技术和运用能力。为了加强应用,我校积极推行电子备课,发挥电子备课室的利用率,开展同级、同科集体备课,定期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课堂中,教师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合理地加以整合,将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自主搜寻优秀课件,汇集、搜集优秀教案、论文,及时把握国内外教育动态,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走进教育现代化的新课堂。 学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两心教育”(爱生心和责任心)和“六个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策划意识)的培养, 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同时大力推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建立教师学习的提高档案,扎实搞好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富于教育智慧、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师资队伍。 “科研促教,科研立校”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学校一共有四个立项课题,学校的市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开放性作文教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课题探究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语文科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文艺演出、辩论赛,组织学生开展编书活动,系列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激发同学们的写作欲望和写作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汇报课上学生们唇枪舌剑、口若悬河,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引来了市内兄弟学校的交流与互访,学生作文也时常在报刊杂志上刊登。 学校严抓学生的德育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提出了“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德”的办学思想,整体构建了学校德育网络,从严管理,依法治校,关注儿童主体潜能的发挥,。积极发挥德育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定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隆都民俗馆、大涌颐老院、扬丽蓉烈士陵墓成为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好地方。在慈善捐款、慰问孤寡老人、学雷锋献爱心等系列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充分体现了全体学生的真、善、美。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创设教育情景,让枯燥乏味的说教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活动,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艺术教育和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另一个亮点!艺术科组师资雄厚,共有5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3人,舞蹈专业教师一名,声乐专业教师一名,其中4位教师各精通一种乐器。学校开设了舞蹈、合唱、二胡、电子琴兴趣班。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发了孩子们的心智潜能,为学生个性特长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为了保证学生的每日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每天都开展大课间快乐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成了学生自由快乐的舞台。在快乐课间活动中,我们主要强调一个“动”和“乐”字,在多样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单纯地追求增强体质,向健体的大目标延伸。提倡把课间活动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需要、兴趣,具有新颖性、娱乐性、合作性、观赏性。每逢第二节课下课后,就是全体师生15分钟快乐课间活动,现在每班各具特色活动内容主要有:跳长绳、跳橡筋绳、传球接力、投篮、迎面接力、呼拉圈、舞蹈、各类游戏、全体男生的少年拳等。热烈飞扬的精彩场面,汇成了快乐的课间、礼仪的课间、智慧的课间、创新的课间……课间活动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以前统一规格化的要求,变为师生自主游戏和全校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师生同乐,热情高涨。这样一来,使原本枯燥、单一、打闹的课间一下子焕发了活力!学校还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和田径队,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定时间、定地点、有计划地开展训练活动。作为市的田径传统项目训练学校,我校每年举行学校田径运动会,历年参加镇田径运动会,多人多次打破镇各项比赛记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我校不但注重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更注重教师的身体健康。我校工会工作以“五彩缤纷的康体活动”为龙头,把这一个增强教师凝聚力的“教工之家”办得有声有色。教师们劳逸结合,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岚田小学“求真、务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营造了学校“健康有序、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了“民主、有序、和谐、高效、奉献”的管理氛围!学校用科学、民主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地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促进了动态管理模式的形成,使学校向着“重素质,树精品,创特色,争一流”的办学目标奋勇前行!
龙门县实验学校,创建于2002年,它是由原龙城镇第一小学和原龙门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伊始,学校面临的景况是:学生500多人,教学软硬件和设施设备严重不足,这一切都考验着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学校要发展,靠的是领导者的科学发展观,靠的是领导者以人格魅力凝聚起来的团队。带着上级的重托和师生们的期望,年轻的吴建中于2002年就任实验学校副校长,2005年担任校长,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着实验学校全体师生敬业实干,锐意创新,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在乐于奉献的人生境界中,诠释着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佳绩,使实验学校在不断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不断发展。把一所七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打造成为龙门县乃至惠州市都颇负盛名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名校。力求发展 勇于开拓换新颜七年前的龙城一小,学校面积窄小,教学设施陈旧,师生办公和学习环境都比较简陋,再加上地处偏远,生源难以保证,实验学校成立时,赋予新一届领导者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彻底改变这一切现状,趟出一条创强的新路。为了更新旧貌,使学校踏上振兴的轨道,吴建中和新一届领导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阻力,在上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领导者的多方奔走下,想方设法征地,使校园面积从原来的29亩增加到90多亩,足足扩大了3倍。在政府经费不足,拨款无法满足学校建设的情况下,学校领导者们四处求助,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韧劲自筹资金90多万元,新建起一栋 1402平方米的教学楼,一栋1410平方米公寓式学生宿舍楼,一栋738平方米学生食堂,还修缮了一条长680米,高2.8米的围墙。实验学校宽阔的运动场,原来是一块新征地,那里杂草丛生,到处是坑坑洼洼,没有一处平地,为了节省开支,吴建中带领师生肩挑车拉,硬是平整了一个具有200米跑道的运动场。学校新建之初,吴建中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把创建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当作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来完成。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还是想法挤出部分资金修建了一条长15米,宽1.5米的文化宣传长廊。敢于迎着困难而上,心中时刻装着党的教育事业,处处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为根本,吴建中给教师们树立了一个领导者良好的形象。几年来,实验学校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在校生人数已达2800多人,教职工人数达170多人。学校也因为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的育人方法获得上级的好评。先后于2005年、2006年被评为“龙门县文明单位”、“惠州市文明单位”。至2005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县安全文明学校”,还分别被评为“龙门县安全文明小区优秀单位”、2004年“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县“先进单位”,教学质量频频登高。2005—2008年连续四年获县七、八年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中考成绩优秀奖;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得惠州市教育局颁发的初中教育教学进步奖,学校在市中小学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