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方学校创始于2003年,是一所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以中华经典、英语教育为特色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是湖北省首家、全国第二家“中华孔子学会教育基地”。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大方学校创办者为出身书香门第的两位博士后余氏兄妹。余一清先生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为一家IT企业董事长、大方学校董事长。余一彦女士是留法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现为大方学校校监。在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的倡导和王财贵教授的推动下,余一彦博士早年加入中华文化重整工程之大陆儿童读经推广运动,成为大陆最早的一批读经教育推行者。余氏兄妹感动于宋代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疾呼,怀着教育强国之梦、复兴中华之梦,投身基础教育,兴办新式经典学校,旨在培养一批“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举”的文化种子。 大方学校以“大方无隅、厚德载物、融贯中西、博育英才”为教育理念,以安身立命的中华经典文化为根本,以融贯中西的通识教育为基石,培养近能谦谨朴实、敬业乐群,远可经世济民、兼善天下的新世纪人才。 大方学校现有江夏校区小学部、中学部、武昌校区三个分校,教职工包括外籍教师300余人,在校生1200余人。目前以学前班、小学、初中为主,未来将建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现代化国际学校。 大方学校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浓郁的人文氛围,优越的办学环境,是一个渴求人才、成就人才,让人才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之地。
汉阳区钟家村寄宿学校,是由钟家村小学参与主办的民办学校。钟家村寄宿学校的创办,集钟家村小学50年办学经验与优秀师资于一体。历经10年办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目前有38个教学班,1740名在校学生,学校拥有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和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及优秀班主任。近几年,学校发展迅速,更以其纯正的校风、多样化的办学、多元化的课程、一流的质量,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小区配建了“武汉万科高尔夫小学”,该学校位于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小区东北段靠马池路沿湖旁,总建筑面积约4800㎡,由武汉高尔夫城市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基础建设,移交后由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负责统筹办学。
武汉市梅苑学校是一所创建于1992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武汉市十四初中是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第一批改制学校,2003年梅苑学校和十四初中联合办学后,形成了目前学校“一校三址”、“一校两制”格局和统属“一套班子”领导的行政管理模式。初中本部、小学部均坐落于武昌傅家坡梅苑小区内,十四初中坐落于丁字桥路涂家岭,交通都十分便利。学校所有专任教师学历均达标,绝大多数教师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汉阳区钟家村实验小学创办于2011年6月,现有学生333人,教职工26人。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小学高级教师17人,其中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市魅力教师1名,区“十佳”教师1人,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局优秀青年教师3人,区教育局骨干教师2名,党员14人,区优秀共产党员5人。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方向,努力实施“在活动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的办学思路,提出了“体验教育——为学生积蓄成长的力量”的办学理念,从“体验德育”、“体验学习”和“体验管理”三个层面实施,同时坚持以学生的“行规教育”为切入点,抓好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开设了棋类体验区、涂鸦体验区、经典阅读体验区、巧手体验区、体能体验区、韵律体验区等多种特色体验区,同时还开设了国际跳棋、羽毛球、英语、绘画等特色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情操,学校办学水平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辛家地小学位于硚口区古田二路,始建于1965年,历经40年,是解放大道的临街学校之一。学校有前后两栋教学楼及一栋学生活动楼,学校有50m的直跑道、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各一。有装备完善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保健室、图书室、自然实验室及各种学生活动室。学校在籍教师6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8人,占教师总数的60%;小学高级教师52人,占教师总数的80%。近年来,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市百名优秀班主任”; 4人获得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4人获得市、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区“青年标兵”、区“岗位能手”、区模范班主任各一人,校骨干教师达12人。 2002年获“省模型特色学校”、“市模范职工之家”、“区课堂教学比赛优胜单位”等称号;“2003年获区目标管理一类学校”、“区科技教育优秀单位”等称号”;2003年区田径运动会B组团体第一名、区特色队、鼓号队比赛一、二等奖、市空模、海模团体第一名、区篮球比赛男女冠亚军、区素质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区绿化场建设先进单位、“晚报杯”足球第三名;2004年获区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单位、区文体工程示范学校、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区先进基层党支部、区政府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学校跻身区质量目标管理十强行列,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吸收为会员单位。
长江之滨,莲花湖畔,鹦鹉洲头,座落着汉阳首届名学校——西大街小学。学校创办于1928年,在近一个世纪筚路蓝缕的办学历程中,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遵循“让学校成为对师生充满吸引力的地方”的办学理念,沐课程改革东风,走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佳绩,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西大街小学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模型特色学校”、“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校”等殊荣纷至沓来。 学校现有教职工146人,学生2400余人,两个校区绿树葱葱,花草芳香,环境幽雅、整洁、优美,校园局域网、网络中心、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各学科实验室、图书室、塑胶运动场、学生寝室、餐厅等一应俱全。附属实验幼儿园条件优越,布局富于童趣,为孩子们勾勒出充满快乐和梦想的空间,门类齐全、富有挑战性的大型室外游戏设备给孩子们的活动娱乐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教师是立校之本。建设一支“学习型、反思型、情感型”的教师队伍,一直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以铸造“师魂”为根本,以锤炼“师能”为关键,在“提升”二字上下功夫,学校大力实施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标的“希望工程”,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为目标的“中坚工程”,以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名师为目标的“名师工程”。通过 “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近三年来,40余人被评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和“教学骨干”,3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教育教学评比竞赛中获奖。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优秀教师4人,区名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7人,区优秀青年教师8人,。 在德育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一点”、“二线”、“三合”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通过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开办家长学校等举措,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在 “我有一双勤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感受着参与劳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乐趣,武汉电视台、楚天金报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在“科技环保教育”系列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刻苦钻研,奋勇拼搏,“球体专用圆规”、《武汉地区灭鼠伤雀调查报告》、《禁白活动,从我做起》等一批创新实践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蓬勃开展体卫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千人莲湘操、百人太极扇多次在市区表演,获得好评。近300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艺术竞赛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市中小学课处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学校、市红十字会示范学校、市卫生先进学校! 教育信息化为西大街小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五百多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立四网合一的校园网络系统,开通学校网站,精心打造数字化校园。一台台性能卓越的计算机,一间间功能完备的微机室,构筑起校园的信息高速公路,搭建起学生、教师、家长资源共享的平台。 通过抓常规电教媒体的使用,计算机辅助和网络教学,电教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建设一支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取得显著成效。课堂教学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各学科教师在区级以上相关比赛中获奖百余人次。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战略,遵循“源于教学,服务教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来,学校独立承担并顺利完成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研究》等全国、省市级重点课题。学生素质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得到显著提高。彭娟、薛燕等一批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全国写字教学现场会、湖北省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研讨会、武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先后在我校举行! 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健全机制,及时总结提高等工作措施,课改阶段性成果初步显现。研训一体化的研培活动在校内深入开展,“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趣化”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行为正逐步形成。“学生成长档案袋工程”、“成果展示评价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评制度初步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有较大突破。本着“全面启动,树立典型、滚动发展”的思路,“实践---评估---总结---推广”的模式,分年级开设的策略,开发了“礼仪训练”、“快乐足球”、“趣味科学”等各种类型的校本课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承载鹦鹉洲头千载之人文厚重,蕴蓄西大校园百年之办学灵气,西大人将乘势而上,争创办学一流佳绩;与时俱进,再谱教育辉煌篇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