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桐湖学校坐落在东荆河畔,新石器遗址——香炉山下,北依江汉平原的桅杆九真山。学校校园面积25979平方米,建筑面积378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数为270人,专职教师42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中级职称教师达95%。学校服务面积31.2平方公里,惠及当地3200多人。 桐湖学校创办于1958年桐湖农场创办之初。原属桐湖农场子弟学校,学校下设七个教学点。几经分合,现在合并为一校一点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蔡甸区首批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更是武汉市首批初中标准化建设项目学校。 2005年3月,桐湖学校正式归口教育局管理,桐湖学校教育的春天再次来临。桐湖学校的全方位的变改由此启动。基础设施改造率先进行,先后对中小学教学楼进行全面改造,添置了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计算机室,学生寝室和食堂全面改修一新。 2007年是桐湖学校建校始上具有重要转折性的一年,本校已被列为武汉市标准化建设的首批验收学校,投资近柒拾万元,桐湖学校成为蔡甸南部仅有一所初中标准化学校。学校在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教师网络备课已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学校重建了操场;高标准化地配备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实验室;完善了艺术室(音乐、美术)的设施;添置体育室的现代化设备;进一步改造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丰富完善学校图书室等。在硬件达到标准化的同时,学校将着眼学校教育教学向深内涵方向发展。 在硬件上档次的同时,学校更注重软件建设。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讲师德,转变老师的育人观;练真功,提高老师的教学观;创活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观”。学校恢复了周一升国旗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每日评估。学生风貌喜人,小到伍元、贰拾元,大到价值近贰仟元的手机都用交给失主。学校重新布置了文化长廊,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2007年与2009年中考,本校学生综合位置值居全区第一。 我校的办学思想是: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成长。办学宗旨是:尊重差异,开发潜能,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具体作法是: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科研求发展,以和谐求效益。
陈家学校创办于2005年9月,前身是蔡甸区陈家初级中学。陈家中学原名汉阳县十五中学,创办于1958年,1962年秋停办。1965年秋至1968年春开办三店耕读中学,1974年增设高中班,1981年高中班停办,改为单设初中。1992年撤县改区后更名为蔡甸区常福镇陈家中学。1997年“普九”以后,校园校貌焕然一新。学校北依凤凰山,南邻官莲湖,是读书治学的理想环境。五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陈家地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锐减、陈家片五所小学的并入,陈家中学于2005年由单设初中逐渐向九年一贯制学校转变。学校现名为“武汉市蔡甸区陈家学校”,隶属于蔡甸区教育局,学制九年。 陈家学校校园面积13878平方米,建筑面积3825.7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运动场地55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共11个(其中初中部5个,小学部6个),在校学生近400人,服务所辖自然村12个。 办学思想:贯彻方针、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做人、求知、健体、成才 校 训:崇德、尚美、乐学、笃行 教 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 学 风:尊师、活泼、勤奋、博学 学校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创建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的和谐校园。 学校近三年办学目标: 学生管理目标: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创建文明校园。 教师培养目标:本科学历20人; 中高级教师达到5人; 区级十佳1人; 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优青”2人,市“优青”1人; 组织1名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教学教研目标:推出2篇论文公开发表; 区级优质课达10人次; 市级及以上优质课2人次; 区级桃李奖达3人次。 教学工作绩效目标:全面完成区局下达的各项常规教育管理目标; 教学质量目标达到省重点上线率8%,市重点上线率20%,普高上线率达30%,一次性合格率达90%,人均总位置居全区中上游水平。 学校坚持“德育为本,教学为先”的理念,全面贯彻方针,依法治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勤奋、拼搏、求实、进取的校风,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劳动者。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到并且超过区内同类学校水平。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劳技教育、创新教育,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学校简介 老校新姿,扶摇展翼――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常福中学 常有人才出,福缘教育来。 常福中学地处京珠高速318国道在武汉的交汇处,楼、路交相辉映,平添乡村之都市风光。这里是规划和建设中的常福新城中心,在学校身旁,小奓湖碧波荡漾,涟漪层叠;千子山毓秀清灵,松涛起伏。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环境,是得天独厚的育人处所。常福新城即将崛起,学校发展适逢机遇。这里将英才云集,人文荟萃;这里已是老校新姿,扶摇展翼。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 一九五八年,汉阳县第十六中学草创于废庙之中,学生就读于佛堂之上。为适应教育发展,学校兴建了土木结构的平房校舍8间,由此,初步奠定今日常福中学的规模。一九六〇年,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同时也调整教育规模,汉阳县第十六中学撤销,改设完全小学。一九六六年,小学另设,又改设常福耕读中学。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常福,这里生源激增,规模渐扩,学校已发展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一九八〇年,高中部并入汉阳县第三中学,学校又改为单设初中。近半个世纪来,学校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师生含辛茹苦,虔心治学。艰辛的耕耘,必有丰硕的回报,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民富校兴,乡村园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常福中学也步入发展的新时期。一九八七年,为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当地政府鼎力支持,村民齐心援助,校友倾情关爱,学校多方筹措,我校盖起了全区农村中学中的第一栋教学楼。在“普九”中,又盖起了综合实验楼,修建了符合部颁标准的运动场。目前,校园占地面积25299㎡(约40亩),总建筑面积6000㎡。各功能室配套齐全,微机已达80台(套)。校园内绿荫掩映,花团锦簇,琅琅书声空中回荡。村民们更是驻足流连,叹为观止。
蔡甸区奓山街新民中学位于蔡甸区奓山街三红村。学校依山望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校园浅含清清的柴泊湖水,偎依苍翠的古岗山。花木四时竞发,鸟语五更争鸣,芙蓉池内泉涌泉落,听涛亭畔涛声依旧;洁白的环湖路,巍峨的教学楼,富丽的图书楼、报告厅,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处处显露出园林式学校的特色。“学海无涯”、“惜时如金”、“励志笃学”等校园文化小景的巧妙配设,无不体现优雅与和谐,更是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奓山初级中学座落在奓山街群丰村以北的凤凰山南麓,面向小奓湖。学校依山而建,整个校园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风景如画。是一个办学的好地方。学校创建于1958年,当时为“汉阳县第十九中学”,1962年更名为“奓山耕读中学”,1970年改名为“汉阳县奓山中学”。1994年因县改区和初高中分离,定名为“蔡甸区奓山街奓山初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200亩,其中山地面积120亩(整地以杉松绿化为主)。坡地面积30亩,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所用。校园面积37016㎡,生均校园面积达36.7㎡。校舍建筑面积 10475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10.4㎡.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学校建有标准的教学楼、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师生生活食堂、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楼、有标准合格的运动场地、宽敞的主干道、洁静的教学区和悠雅恬静的生活区。师生置身其间心旷神怡,安教乐学。 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数854人,服务范围包括1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现有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87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61.8%,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38人, 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5.5%.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3%。高级职称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59人,具备初中资格证的教师97人, 具备高中资格证的教师2人。 教师平均年龄39岁。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本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狠抓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了管理机制。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认真开展了教学教研活动,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如红线上升。升学率名列全区之首,毕业合格率为100%,辍学率下降为2.4%.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合格的人才。深受上级和社会及家长的好评。近年来,学校获得 “武汉市校园绿化合格学校”、“武汉市校舍场地管理合格学校”、“武汉市体育卫生合格学校”、“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水平先进学校”、“蔡甸区办学水平示范学校”、“蔡甸区家长最满意学校”、“蔡甸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蔡甸区文明单位”区一中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等荣誉。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奓山中学领导班子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精诚团结,全体教师教学积极性空前高涨,正在为创办人民满意的市级省级示范学校而不断的努力。
我们小集中学是蔡甸区大集街内的一所农村中学,创办于1951年,她坐落在三面环水的高湖之畔,南湖之滨,“武汉新区后花园”的小集场。学校服务半径内所辖9个行政村和小集市场居委会,总人口2万多人。校园占地面积17222平方米,生均7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80平方米,生均25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专科学历2人,本科学历32人,学历达标率97.1%;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23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市优青1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优青5人,区优秀班主任1人。现有6个教学班,218名学生,其中一年级68人,二年级65人,三年级85人。校园的环境优雅、风景怡人,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美不胜收,附近的居民都把它誉为美丽的公园。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和先进单位” 、“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武汉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单位” 、“蔡甸区文明单位” 、“蔡甸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蔡甸区家长最满意学校” 、“蔡甸区首届校容卫生评比四星级学校” 、“蔡甸区科研先进单位” 、“大集街先进单位” 、“大集街先进党支部” 、 “大集街防辍控流先进学校”。
大集中学原名汉阳八中,创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41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14个,在校学生681人,教职工88人。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大集中学已成为武汉市“十佳学校”、“园林式学校”、“德育先进学校”、“现代教育实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卫生五星级学校”。是蔡甸区最先获得市级督评估的先进学校,并在两轮评比中都得以顺利通过。二00七年初中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崭新校园,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突出教学区,确保运动区,隐藏生活区,三区独立,互不搅扰。教学楼犹如一艘鸣迪远航的金色巨轮,间间教室呈波浪式,既有隔音功能,又流动着曲线美。高悬在教学楼上的“更高、更严、更新、更美”,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教学楼与科艺楼齐张双臂,拥抱学校绿化区。“百花园”中,四季绿色不凋,花香草裊。“星辰”雕塑,造形别致,创意深远。置身在蘑菇亭、水池、假山、翠竹及植物园中,仿佛到了如诗的画廊。运动区内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铺植着马尼拉草皮,看台铺上了火烧板。环绕在运动区的每个角落都因地势而异,培育着名贵的树木花草,寻不着一处裸露。“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的“鉴园”镶饰在校园东南角,园壁上雕刻的黑色大理石碑,记载着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奋斗史和强盛史。校园的布局寓自然美和人文美于一体,美而雅的景观让人一览有余。进得校门,苍天雪松下的影壁让你绕而观之。完善的教学设施:寓教学、办公和实验为一体的教学大楼,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楼面里里外外均粉刷着上等的乳胶漆与雪白的塑钢窗户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清澈的井水输送到大楼各层。电脑早已进入教师的办公室,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已成现实。办公室安装复合地板,配备了全新的办公桌椅。教室光源充足,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电脑、液晶投影仪和广播系统,“小教室”看“大世界”的梦想成真。达到省级一类标准的科学实验室,足可使全班学生在这时完成教科书上的所有实验,愉快地探究科学的奥秘。科艺楼里的阶梯教室可容400余人的教学和会议。图书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劳技室和学生电脑室,时时享用,优质高效。图书室藏书近三万册,阅览室的教育杂志及各种报刊可让莘莘学子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微机室性能优良的电脑50余台,足以让全班学生同时驶入信息的“高速公路”。音乐室拥有钢琴、电子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及打击乐鼓,正是学生培养个性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职工88人,专任教师68人。本科学历教师55人,专科教师13人,学历达标率100%。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41人。省骨干教师1人,市优青1人,区学带3人,区优青6人。市“功勋”班主任1人,区优秀班主任2人。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奋斗。有市级优秀教师谈兆宏校长;有乐于教研、勇于探索,在全国和省市教育刊物发表教学论文、经验近百篇的许志贤书记;有湖北省首届骨干教师、武汉市优青谌业俊副校长;有区学科带头人、省物理学会会员黄绪兵副校长;有市“十佳”班主任周启道副主任;有区优秀班主任代少红、杨卫侠、李小利老师;有在省市级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近百篇的张慧兰老师。大集中学研讨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享誉全市,在全国学术会上交流收获颇丰。大集中学现有老师的平均年龄37岁,是一个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和谐团队。出色的教学质量:大集中学有一个团结共事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奋发进取的教职工团队。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中考升学率稳居全区前列,2007年汉阳一中唯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俞杨就是出自本校的毕业生。师生参加各类各项竞赛频频获奖,近十年来,教师获区级以上奖励300多次,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200余篇,学生参加竞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580人次。学校以“科技强校,科研兴校”为发展基点,承担过市级重点课题一个,区级课题五个,并取得研究成果。连续四年评为区、市级教科研先进学校。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使用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曲口学校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曲口村。学校依山望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校园浅含清清的柴泊湖水,偎依苍翠的古岗山。花木四时竞发,鸟语五更争鸣,芙蓉池内泉涌泉落,听涛亭畔涛声依旧;洁白的环湖路,巍峨的教学楼,富丽的图书楼、报告厅,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处处显露出园林式学校的特色。“学海无涯”、“惜时如金”、“励志笃学”等校园文化小景的巧妙配设,无不体现优雅与和谐,更是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消泗中学创建于1968年,位于消泗乡消泗街,坐落在蔡甸区西南边陲,处川汉沔交汇之地,发球武汉市的边远湖区,交通相对便利,人口较为集中。学校服务7个行政村,覆盖人口2.1万人。学校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851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8个,在校生334人,班额基本控制在45人以内,在校教职工47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27人,专科学历17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1人,区优秀青年教师2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武汉市蔡甸区永安中学九真教学点位于武汉市蔡甸区永安街九屋岭56号。学校按照“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构建“发展?服务”教育模式,围绕“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着力创建“勤奋、文明、团结、进取”的校风,精心培育“体格健美、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智能发展”的立体型人才。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立足于本校实际,努力探索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之路。以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三中精神,致力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努力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以创新思维为指导,树立精品意识,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造就“身正学高”的一批名师。近年来,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学校课题组 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论文《塌方了——情境实验画出农村高中生的心灵地图》、《左脚抬起时能迈出右脚吗》曾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学校是武汉市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2005年1月,学校承担的市级重点课题《农村高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顺利结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