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罗店镇直小学创建于1923年,当时由王昌式先生在罗店王家祠堂开办私塾,有学生20余名,抗日战争结束后,在私塾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并定名为“罗店中心国民小学”,徐树勋任校长,学生近100名。几经发展,1984年9月正式定名为:“京山县罗店镇直小学”,学校地处罗店镇集市中心,东距应城28公里,西距县城45公里。学校服务区域辖十二个行政村(上周、下周、王砦、王畈、麻城、袁河、罗店、陈港、赵坡、高庙、桃园、涂场)、机关居委会等十三个服务单位。 学校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6610平方米,图书室、阅览室各一间,藏书24100册,生均24册;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各一间,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各一间,微机51台。 1992年以来,历届校长不但注重自身业务能力及教研能力的提高而且十分重视教师业务学习和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教育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学校先后为兄弟学校输送了近20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同时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秋全荆沙市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在罗店镇小召开,学校管理受到全省同行的高度评价,并作为经验得到广。周边县市慕名而来参观的同行络绎不绝。特别是近10年来,学校大力“推行目标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2003年、2004年、2005年学校在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中,整体成绩始终名列全县前3名,学校在全县历届美育节中,每届成绩斐然,2005年获京山县第十六届美育节综合成绩第一名,其中两名学生的两幅作品获省金奖和银奖。 近四年来,校长徐公明视教学质量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特别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一名教师在全省新课程改革优质课竞赛中,获省二等奖,一名教师在全荆门市学具运用优质课竞赛中,获市二等奖,18名教师在全县优质课竞赛中获一、二等奖,近三年学校有23名学生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其中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1人,学校在全县调考中,历次成绩都居全县前5名,学校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德育先进学校”、“美育节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人民满意学校”。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4篇,省级奖12名,市、县级奖不计其数。 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确立“自主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观念,走“规范办学,全面发展,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之路,全体教师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积极大胆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了学校教育科研网络,形成了“自主发展”、“班队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为主干的办学特色。
近日,京山县雁门口镇瓦庙小学非同寻常,只要是悄然走进这所学校的人无不为该校的那一幕驻足停留,一睹该校校园集体舞的雄姿与气韵,尽享那里得天独厚的乡音和乡情。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该校为倡导“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的育人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体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该校自十月中旬以来从未间断对校园集体舞的强化训练。为了把这次活动落到实处,该校领导班子带头抓,各班班主任蹲班督查,专门老师亲自辅导,在不足半月的时间里,全校四百多学生基本上学会了全套集体舞动作要领,而且整体动作规范统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该校校园集体舞的突击性学习和训练是继往年学习、推进的校园交谊舞以来第二次重大的体育活动,该校领导十分重视,前不久派专人到县里培训学习了这套校园集体舞,之后学校又在五年级中挑选了四名大同学,由专门的老师先教跳会,再把他们作为全校集中学习的示范,组织各班学生利用每天最后两节课进行强化训练。由于学校给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短暂的一个星期,该校的校园集体舞在校园内“遍地开花”,目前,全校无一学生不会跳这种舞。尤其那些学前班的孩子们更加引人注目,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那些大孩子的带动下,个个用自己小巧灵活的身段为别人表演精彩的校园集体舞,博得全校师生的赞叹不已。 由于瓦庙小学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校委会成员的正确引导,这次校园集体舞学习进展十分顺利,时值今日,该校已将课间操、课外活动定为校园集体舞锻炼时间,每到这个时候,只要我们把视线悄悄地放进操场上,就会目睹学校那动心的一幕。伴随着那婉转悠扬的歌曲《春晓》,全体师生和谐共舞的壮丽景象无不彰显出校园时代的风采,同时也激励着该校五百师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昂扬斗志,标志着该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境界。
沙洋县五里铺镇草场小学位于草场集镇中环路西,是一所服务7个村,服务人口13000多人的农村完小。学校占地面积2567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02平方米。学校装配有二类实验室和藏书2万册的图书室,拥有先进的微机室和远程教育室。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437人,专任教师35人,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25人,小学高级(含中学一级)教师25人,市、县骨干教师2人,县名师1人。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草场小学的发展历程,是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历程,也是草场小学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历程。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发儿童潜能,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文明守纪,勤奋争优”的校训,激励着草小人奋发向上。 今天,草场小学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将诚信教育、艺术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转变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多渠道开发校本课程,以网络为依托,推进远程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模式……特色鲜明、科研相辅、勤奋好学是我们的发展前景,菁菁校园、园丁勤耕、桃李争艳是我们永不停息的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草场小学正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担负起二十一世纪培育英才的重任,五育并举,德育为先,重在实践,贵在创新。草小人必将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凭借执着的追求,迈出坚定的步伐,谱写出新的华美篇章。
沙洋县李市镇邓洲小学位于荆门市沙洋县最南端,东接219省道,西临湖北省最大运河——两沙运河,南与漳湖垸农场、潜江市接壤。是一所农村中心完小。 学校创办于1951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1995年9月与桥梁、黄岭、彭河三村村小合并后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十几年的发展,学校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办特色教育,育创新人才”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团结、奋进、严谨、求实”的校风。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使学校成为素质教育的沃土,人才培养的摇篮。 邓洲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总数271人,学前幼儿73人,在职教师13人,获得小学高级职称的8人,一级教师5人,学历达标率100﹪,大专学历10人,提高学历80﹪。获普通话二甲水平8人,二乙水平5人,获计算机中级等级10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远程教育管理先进个人1人,参加英语培训4人次,校内外参加微机培训50人次,教师各种获奖论文48人次,教育教学获优等26人次,良等29人次,12名学生获县、镇级表彰。文艺表演在镇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5人次,田径队、篮球队屡创佳绩。 学校占地面积1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53平方米;图书5000余册;200米标准环形跑道一个,水泥篮球场一个,小学生足球场一个,各种体育器材齐全。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学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美术室、体育室、劳技室一应俱全,学生食堂面积达334平方米,是目前沙洋县农村学校中一流的食堂。学校绿化面积4500多平方米,校内绿树成荫,100多棵樟树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宜人。通过校园的宣传栏、标语格言、名人图画的渲染,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美的熏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培养人文精神,形成健全人格。学校2002年被评为“小学毕业合格率验收先进学校”、2004——2005、2006——2007年度被评为“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57年来,邓洲小学培养了合格的小学毕业生5930名,初中毕业生780人,这些学生中拥有大学生270人,研究生36人,博士5人,留学生4人。
在源远流长的汉水之滨,在碧波荡漾的踏平湖畔,沙洋县实验小学坐落在这古朴灵动的秀水之间。学校始建于1929年,曾名沙洋南门街小学、沙洋第一学校。学校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由幼教部、小学部组成。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9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高级教师148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5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荆门市名师3人。 二、办学特色 70多年来,学校秉承“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形成了“爱、严、活、美”的办学特色,确立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 校铭,“用脑育人,用心教学,用情服务”的师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的生铭。学校致力于建设平安、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温馨、活泼的育人氛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走上了一条以关注每位学生成功,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 三、办学成绩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习科学学术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先进学校,全国小学数学尝试教学先进单位,全国启发式教学先进集体,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研先进集体,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荆门市示范学校,荆门市最佳文明单位,荆门市教育科研30强学校,沙 洋县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百余项集体荣誉,为创建新型文明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市镇联合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完全小学,位于李市镇彭岭村内,荆潜公路东侧。校园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建有一千五百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教学楼一栋。校园硬化、绿化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修建有一百八十米长的围墙,二百米的环形跑道,一千平方米的足球场,四百平房米的篮球场,二十米长的宣传橱窗,五百平方米的植物园。图书八千余册,配备了语音室、微机室、陈列室、实验室,图书室、档案室、会议室、仪器室、保健室、远程教育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学校现有八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七个班,幼教部一个班,学生总人数305人,教职工27人,专任教师25人。学校领导班子齐配,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他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6名领导班子成员中,有5名是中共党员,5名具有大专学历。是一支理论水平高、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办学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创一流环境,办一流学校,出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 校园文化:校园布局巧妙,环境优美。校道两旁绿树成荫,校舍三面被12个花坛簇拥红绿相衬,富有诗情画意。还有标准的旗台、旗杆高高耸立在校园的中央。内容丰富的橱窗展示着校园的内涵,悠扬的广播喇叭声在校园的上空回荡。这些声形文化增强了校园文化质感,提高了文化品位。 办学成果:由于学校办学思想明确,教育工作获得了巨大成就,93年被荆门市定为市级教学改革窗口学校;95年被授予首批市级“示范学校”,和省“德育先进单位”;97年被团市委、市教委、市交警支队联合授予“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同年,被定为沙洋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学校还先后承担了“充分发挥农村自然条件优势开好自然课”“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设计最优化”等县级课题。
董场小学创办于1950年3月,座落在汉江江畔,与潜江市接壤;若登楼远眺,可南览万里平川,北望汉水激流。她是盛开在荆门东南边陲的一朵奇葩!董场小学系四村联办完小,服务于董场、刘家巷、工农、联盟四村,占地面积约167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33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2个学前班,在校学生197人,幼儿55人;教职工16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小学高级教师9人,专科以上学历13人。 董场小学的发展源自光明(后更名为董场)、刘家巷、工农、联盟四所民办小学。1950年创办至今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至1965年为第一阶段,学校为公办性质。1965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学校下放到各村民办。199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学校由分散到合并,再次成为公办学校。解放初年,小学教育兴起。1950年3月,沈春山借用董场村五组一间普通民房,办起解放后董场地区第一所小学,当时有2个班,5名教师,70名学生。1952年底,农会主席李友钱,武装委员董能华带领董场人民,拆除土地庙,兴修学校,建成一幢座北朝南的房子,有5间教室。后定名为“荆门县李市区董场小学”。1956年9月,刘之彪就任董场小学校长,设有6个年级,共9个班,400余学生,为解决校舍不足问题,建有一幢全木结构的古皮屋,有5间教室。1957年9月,袁师鲁任校长,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学校大搞开荒自救,勤工俭学活动,维持学校正常运转。1961年9月,肖文芬任校长,1962年,李明芳任校长,1964年胡家声任校长,1965年,上级指示,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开办,原学校旧址改为董场中学。至此,董场小学第一次变迁。 光明小学(董场小学前身)创办于1965年8月,位于董场街西侧,创立初只有1间教室,1名教师。现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8平方米。1974年修建有9个教学班的平房。1984年,建起两层教学楼,共10间教室。1989年,筹措资金修建一幢两层的综合楼,解决教师的住宿和办公环境。到1999年合并前有教学楼、综合楼各一栋,学生522人,教师12人。1991年前为5年制,1991年后为6年制,其间从1976年至1983年小学办有“戴帽”初中。1996年,学校迎接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检查与验收,成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领导小组”,添置体育用品,建起了环形跑道,开辟了运动场,同时音乐设施也进行了购置,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同年11月学校通过“普九”验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位于全镇前列。有三人分获全国数学奥赛特等奖和二等奖,20篇学生习作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1999年8月,由于董场中学拆迁与李市中学合并,遂与其它三所小学合并,更名为“沙洋县李市镇董场小学”。 合并后的董场小学,规模宏大。1999年,有15个教学班(不含学前班),554名学生(不含刘家巷教学点163人)。2000年学生达到635人,2005年,学校投资2万余元装备现代远程教育一套,拥有电脑8台,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管理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文化氛围浓郁,是求知求学的理想场所。近几年来,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规范行为、科学管理、不断创新、构建和谐、打造品牌”的办学目标,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管理体系。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荣获“沙洋县教育质量优胜单位”、“沙洋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