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刀区团林镇蒋集小学位于团林镇西南边陲,风景秀丽,教学设施齐全,学生生源充足,这所三层教学楼的学校是蒋集、孟港、宁庙村联合修建的,它座落在蒋集村南端的小关庙,学校校园总面积1183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80平方米,图书室藏书3000册,生均20册,有设备齐全的二类实验室,新建一个60平方米的电脑室,体、音、美、劳设施达到了上级标准。我校专任教师11人,其中取得中专学历的4人,大专学历的7人,学历合格100%。现在又有6位老师在自修本科,计算机等级全部达标。可以说我校的师资水平较高。我校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达到了100%,毕业年级各科合格率,行为规范合格率均超过了上级有关指标。获得了优胜单位等表彰。
雷集小学始建于1948年,当时是一所私塾。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创办成民办小学,1958年转为公办小学。1959年集并了荆港、横店、丁店三所小学,办成原雷集人民公社中心小学。拥有学生448人,8个教学班,教职工13人。随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以及学龄儿童人数的增长,于1968年增设初中班,随后雷集公社所辖八个大队(荆港、雷集、官湾、横店、板庙、朱庙、丁店、三青)分别办起了小学,这时雷集小学已成为雷集初级中学。直到1998年7月麻城镇政府对全镇中小学调整布局,把雷集初级中学并到麻城初级中学。原雷集初级中学改办为雷集小学。 学校位于麻城镇最南端,服务八个自然村,校园面积37479平方米,建筑面积5773平方米,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7人,3个学前班,在班人数70人。专任教师2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德育为首,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形成“团结拼捕文明进取”的校风,“勤学苦练生动活泼”的学风,“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教风。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添置了一套完整的远教设备设施,新建了学校食堂、学生澡堂,学生厕所,改造了学生的教室和寝室,办起了农村寄宿制学校。
掇刀区麻城小学座落于麻城镇麻矿路23号,校园占地面积185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校园内花坛,草坪,林荫小道错落有致,一年四季绿树葱茏,花果飘香.在校长园西侧立有邓家泰将军半身花岗岩塑像,并建有邓家泰将军事迹陈列室。教学设施和条件较为优越.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其中幼教班9个),学生1128人,教职工58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0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学校提出"让学生主动发展,让教师自觉发展,让学校持续发展"的治校方略.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荆门市最佳文明单位","荆门市平安校园","荆门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正向着一流的农村小学迈进! 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展 办学特色:以人为本促进发展 管理思路:教学质量生命线,安全工作是保障,创特色,出品牌,以人为本,依法民主治校。 管理特色:用工作培养人,用制度激励人,用氛围约束人,用人格团结人 校训:团结进取,活泼健美 校风:正直、奉献、勤学、上进 教风:严谨、求实、博学、善教 学风:勤学、多思、苦练、创造 学会做人要努力做到: 胸怀祖国牢记“五爱”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活泼开朗 进取向上自主管理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友爱他人 是非分明诚实守信 学会创新要努力做到: 理想远大 信心坚定 知识广博 信息灵通 善于观察 富于想象 强烈好奇 求知到底 不畏权威 独立思考 充满自信 大胆求异 学会生活要努力做到: 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爱好广泛 情感丰富 品格高尚 胸怀宽广 关心尊重 善于合作 身心健康 乐观向上 娱乐学习 科学合理
掇刀区张场小学位于团张公路南端,张场新集西北.校园总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213平方米,8个教学班(含两个学前班)。在校学生230余人,教职工20人,专任教师15人,本、专科学历者有10人,中级职称14人,党员5人。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离。校园内一年四季树木常青,环境优美。 学校历史沿革 1942年春,私塾先生廖墨庭、廖春龙等联合在“孔家堰堤”的刘家大院办学。开设两个班,小学班教学内容为“国文”,大学班为“国文、算术”。 1946年因房屋破损等诸多原因搬迁至现在草坪村廖家台办学。 1948年由校长何水风牵头将学校搬迁至张场村的张家土地办学。 1950年校长廖春龙负责在张场老街西端建校。 1951年春,县文教科所正式批准成立张场民办小学。 1952年秋转为公办小学。 1962至1968年间,由于学生人数急增,张场范围内的七个自然村都相继开办了小学。 1970至1989年为初中阶段(1977至1980年开办过戴帽高中)。1989年秋区域调整,张场中学撤销,并入原沙洋区草场中学。 1984年张场乡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将原高庙小学、大同小学、张场小学合并为张场第一中心小学。1987年更名为张场小学。 1985年乡政府将戴店小学、戴塝小学、乔庙小学合并为张场第二中心小学。1987年更名为戴店小学。1996到1998年,草坪小学各年级陆续并入戴店小学。 2002年原张场小学和戴店小学校舍遭遇历史上罕见的龙卷风、冰雹袭击,受损严重。后经掇刀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两校合并,在原张场中学校址重建校舍,取名张场小学。
掇刀区何场小学位于荆门市掇刀区西南边陲,创建于1956年。现有教学班(含幼儿园)13个,在校学生360余人,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高级教师22人,市区级骨干教师3人,市教育学会会员3人,学科带头人3人。 学校占地30亩,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学校拥有现代化微机室、电教功能室。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有285名学生在市级以上的各类竞赛中获奖,80人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教师有32篇经验论文见诸报刊,218人次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学校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学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 学校育人环境优越,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校领导一班人,精诚团结,开拓进取。何场小学的明天更美好。
掇刀区团林铺镇普庵寺——始建于宋仁宗年间,座北朝南,分前厅、中厅、后厅等七厅,规模之宏大,在当时与玉泉寺齐名。苍海桑田,至民国二十四年,七厅早已变为三厅并无完屋,僧走寺空。祖居在普庵寺东撒石岭(后改为四岭山)脚下的龙泉山庄的武举李太慧率子携孙从武汉归来,触景生情,报国之心犹存,便四方游说,缮寺兴学,创办了当时方圆四十余里规模最大的私立学校。东至杨家集,西至朱家店,北至马家店,南至草家场,有钱子孙纷纷来读,原西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杨正东就是李太慧的第一届门生,此时正是公元一九三五年。 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荆门县政府着手恢复和发展教育,设乡镇中心国民学校42所。普庵寺便在其中,曰“杨溪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刘五垓,主任李兆奎,学校设大、小两个教学班,学生四十余人。 全国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一九五二年,学校更名为赵庙小学,是当时全县32所公办小学中规模较大的学校。 文化大革命之间,学校更名为赵庙中学,一九七五年,赵庙中学被定为重点中学,始设高中班,吞并蒋集中学的高中班,学校由6个班增加到12个班,这一时期是赵庙中学的鼎盛时期。她造就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像任大力、廖发良等载入《荆门教育志》的为数不多的硕士生都是这一时期赵庙中学的骄骄者。 一九八七年,撤区并乡,赵庙中学落下帷幕。名下言顺的普庵寺小学又开始了她新的旅程。一九九五年,是普庵寺感到骄傲的日子,延续了上千年的平房换成了楼房。 如今,因生源减少,普庵寺小学还设有学前班一个,一到六年级各教学班一个,教师十一人,学生87人。廖文生已是这里的第二十七任校长。
掇刀区团林铺镇团林小学位于荆门城南20公里,207国道东侧,团林铺镇中心。学校占地面积3864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5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专科及以上学历4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0余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人,市科研型名师1人(以上含幼教部)。 学校以“科研兴校,争创一流”为奋斗目标,立足校本教研,深入课改探究,教育科研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级课改实验课题1个(《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协作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语文阅读教学》、《数学启发式教学》)。近五年,教师获国家级现场说课一等奖1人次,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人次,市级优质课一等奖5人次。教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刊登在《试教通讯》、《教学案例》、《新课程》系列丛书等书刊杂志上。学生开放性测评和《成长档案》深受省、市、区专家好评,学生素质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教学水平及质量得到全镇人民的一致肯定。2003年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科研30强”学校,2004年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科研型名校”。并多次被区教育局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沐浴着课改的东风,校长李元清正率领着全体教师朝着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
牌楼镇冯庙小学位于东宝区牌楼镇,地处市区东南部,西邻荆门石化,北眺热电厂,东靠襄荆高速公路,207国道复线离学校只有百米之遥,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始建于1969年,几经迁移,现校园总面积7992㎡,教学楼970㎡,现有教学班6个,教职工10人,在校学生150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已成为牌楼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办学特色: 【学校管理】 学校现正在推行“全方位管理”模式,即学校各处室、各年级把方方面面的工作细化为不同的项目,从目标、过程、结果等方面实行全程管理。如德育处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安全事故预防、班主任能力培训、后进生转化四个项目。教务处制定了学生学习习惯、科任教师业务培训、教学常规检查三个项目。通过落实项目目标,夯实实施过程,优化了管理结构,强化了管理细节。 【教学与科研】 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设课程,严格学生在校时间,科学实行教学管理。制定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及校际备课实施方案,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方式对教师进行检查,及时反馈结果。本学期,学校还提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深挖教材,勤反思,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学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办学成果】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曾多次被镇评为“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优胜单位”,教师的论文、案例、优质课也多次在省、市获奖。
钟祥市文集镇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小学,座落在文集镇希望路46号,校园面积15410平方米,校舍面积3311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31人,教职工36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以情激励”的管理模式,制定了“面向未来,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管理为手段,课改为动力,后勤为保障,质量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务实,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风,“乐学善思,全面发展”的学风,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制定了学校素质发展目标:指导方针——深化改革,明确目标,以德促教,以教育人,更新观念,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办出特色。学校总体目标:改革教育思想、教学体制、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学校建设,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做到教育教学水平达标,品行达标,综合能力达标。力争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开拓、务实、创新,带领全体教职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办学方针;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的管理理念;在强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近年来,一批优秀老师脱颖而出,省级骨干教师1名,荆门市学科带头人1名,荆门市骨干教师2名。学校先后被评为荆门市“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以及钟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教科研先进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冷水一中小学部位于冷水镇文卫街,现有教职工93人,在校学生940人,20个教学班。她创建生于1941年,1979年迁于现址。1985年被钟祥县列为县15所重点初中之一。现在是钟祥市先进学校,钟祥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钟祥市科研先进学校,人民代表满意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3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4090平方米。现有集学习、办公、电教、阅览于一身的教学楼一座;藏书近5万册;多媒体教室,理、化、生Ⅰ类实验室,音乐、美术室各一个;2007年筹资70万兴建能容纳400人住宿的女生公寓;2008年筹资72万元又兴建了能容纳400人住宿的男生公寓;2010年筹资53万元兴建了能容纳近千人就餐的餐厅;自筹资金17万元硬化学校路面,改建花坛和透视围墙;有一个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容篮球场、足球场、环形跑道、吊环、高低杠健身场于一体的综合运动场;配置了35万元的理、化、生实验教学仪器。校园环境优美,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绿化景点、人文雕塑点缀其间,是读书学习的风水宝地。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素质优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73人,其中本科学历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大专学历16人,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业教师中,一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45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0.2%,各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人,其中荆门市、钟祥市学科带头人2人,钟祥市骨干教师14人,20多人次获得过地、市级荣誉奖,近百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论文评比、教具制作等教研赛事中分获省、地、市级学术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团结、守纪、勤奋、创优”为校训,坚持教育创新,坚持依法治校,育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研互促,师生互动,近几年来,各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德育工作中,关爱弱势群体,“心理行为异常学生的管理办法”受到市局领导的认可,并在全市学校中推广践行;教研工作中,我校承担的钟祥市“十五”课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研究》于2008年5月经钟祥市教科研课题专家组鉴定验收批准结题;国家级体育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模式——32111模式的实验性研究》于2008年6月经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课题专家组鉴定验收批准结题;由周相进老师主持的国家级体育课题《素质教育与体育学科关系研究》于2008年7月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组鉴定验收批准结题。荆门市“十一五”课题《中学师生关系研究》、《学生创新品质研究》于2009年12月经荆门市教科研课题专家组鉴定验收批准结题。在课题研究中,我校周相进老师的论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论文《谈课堂教学中发展情感智力的方法》分别于2008年6月和2008年11月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学刊》和《当代教育导刊》杂志上发表;教学案例《篮球》、论文《探究活动中的学生表现评价案例》分别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二等奖;青年教师马玉琴的德育说课获荆门市一等奖;小学美术优质课获钟祥市一等奖,冯艳萍老师执教的语文优质课《背影》获钟祥市二等奖;罗莉老师初中历史、宋金菊老师小学数学、薛龙梅老师小学科学、程祖云老师的心理辅导优质课获钟祥市二等奖,体育教师周相进的录相优质课《足球运动精彩无限》获国家级一等奖,同时教案也获国家级一等奖。高大元老师辅导学生的电教作品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和地级一等奖。陈于旭、姚华、裴成东等老师辅导的学生作文及爱国主义征文获省市级奖项。 另外,学校还有有100余篇相关论文、教学设计在国家级、省级、地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有8个相关课件获国家级奖;有9人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培养出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726研究中心第二届优秀实验教师一名,地、市级骨干教师6名,荆门市学科带头人3名。 学校教学工作抓得井然有序,此前的中考成绩,年年在全镇乃至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先后有170余人录取龙泉中学、钟祥一中等重点高中,有近3000人考取普通高中;有100多名特长生考入高一级学校专业班学习,有10多名学生考入三中飞苗班学习。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原则,进行后勤管理,坚决执行国家的收费政策,从不乱收费。对于特困学生,学校以减、免等措施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不受损害。近几年来,学校每年为特困学生申请国家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和资助名额之外的贫困生减免生活费共计5万多元。冷水一中小学部的前景是光明的。她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冷水5万人民的哺育下,将会不断前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