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珞路小学大华分校是一所政府出资,教育局组建的公办学校。它占地11亩,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有24个班的规模,它是武珞路小学承办的又一所分校,它以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办学方向,满足周边居民社区的需求。 上午8点20分,200余名一年级新生及家长在何校长与老师们的带领下列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的汇聚于学校操场。随着国歌响起,在鲜艳的五星红旗映照下,武珞路小学大华分校的第一次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李天顺校长在热情洋溢的开学致辞中描绘了开启新学校的蓝图,阐述了大华分校“快乐校园”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对同学们健康成长、快乐成长、阳光成长的希望。全体师生家长都被李校长的激情所感染,随着李校长一起高呼“我们开学了”。 这次开学典礼的举行,是武珞路小学大华分校的一座里程碑。全体教师将努力耕耘,不断创新,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翻开新的画卷,书写新的篇章!
汉阳区群建路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原为教会小学,1949年改为公立小学,原名“显正街小学”,现拥有学生233名,教师24名。拥有大学学历 7 人,大专学历16 人,高级教师20 人,一级教师4 人,区学科带头人2名。校长张燕萍,书记陈思。汉阳区群建路小学拥有良好的社区资源和人文环境,林莉副校长是市乒乓队退役队员,伍剑主任是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梁艳萍主任是区学科带头人,英语王治荣老师为局优青,音乐教师朱立兰曾获得湖南台超级女声湖北赛区第十二名,美术教师肖勇老师带领他的学生获得省市美术大赛的名次,。还有一批埋头苦干,师资优秀的老师,近年来,学校的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办学成果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时代精神、未来理想结合起来,积极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给学生创造快乐的体验,帮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
荆州实验小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城内,创办于1960年。学校占地14953平方米,现有52个教学班,3983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25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特级教师1名,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1名,省骨干教师10名,市明星教师9名,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2名。学校教学环境优美,设施先进 ,教学用房和配套用房均达到国家标准。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探究室、多媒体教室、书法室、劳技室、舞蹈室、美术室、陈列室、少先队室、电子音像馆、红领巾广播站、多功能活动中心,构建了多媒体网络系统、多媒体备课系统、软件制作系统、电子图书馆、教学办公和管理系统,学校博客等信息平台,实现了校园网信息海量化、教案电子化和作品数字化。
坐落于胜利街与黎黄陂路交汇处的江岸区黄陂路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学校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先后被授予“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教科研五十强学校”、“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区重视青年工作‘十佳’单位”、“区体卫艺工作‘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学校又朝着新的奋斗目标努力着,那就是——着力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我区屈指可数的云校园!近年来,在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大批省市级骨干教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脱颖而出。64名教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有55人,占总人数的86%,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历年来,先后有800余人次荣获全国和省市区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奖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先后有“市百名优秀班主任”、“区首席班主任”、“区师德建设十佳标兵”、“区十佳魅力教师”、“区十佳青年建功明星”等十余个光荣称号落户我校。这支“和善、悦纳、睿智、大气”的阳光教师队伍,是学校快速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阳光育人,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推行赏识管理,确立了“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培养习惯,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引领学生“在创新中思考,在活动中感悟,在实践中内化,在合作中成长”,打造了人文浸润的阳光校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有彭子纹、乐世阳、金珉依、金剑锋、何景靓、朱卉、黄励新、张珅等同学被评为省市区“十佳”少先队员。在全国数学“希望杯”“华杯”“创新杯”“学用杯”“走进数学王国”等比赛中,每年都有150余人次获奖,其中张磊荣获全国奥数金牌;语文、英语、科学、艺术、信息等学科竞赛中,我校获奖人数也名列前茅。在优良校风的熏陶感染中,在全校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我校学生“双基”扎实,习惯良好,历届六年级毕业生中,多人次考取武汉外校,被吸纳到二中、六中、七一中学学习的学生人数超过四分之三。
沌口小学地处长江之滨,东荆河畔。历经抗日的烽火,解放的欢呼,文革的浩劫,改革的新生。学校创办于1926年,1927年始名为汉阳县立沌口初级小学校,校址张王庙。1946年改名为沌口乡中心国民学校,迁至同德堂。1949年迁至同仁堂,更名同仁堂小学,实为私塾。1950年定名为沌口小学。1957年,戴帽办初中,校舍扩大,小学1―3年级下放到大队办。1974年,搬迁到南瓜山新建。1981年7月,改为沌口中心小学,建教学楼一幢,有15个班,学生797人,教职工35人。1984年,汉阳县教育局定该校为机构体制改革试点学校之一,民主选举校长,并由校长“组阁”。2001年,区划调整后,命为现名。2005年在上级党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综合楼。现在,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拥有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多媒体室、音乐室、图书室、多功能报告厅、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64名,学生1150名,28个教学班。沌口小学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材的摇篮!
硚口区东方红小学创办于1959年,原名大营子弟小学,地处硚口区解放大道仁寿路,与海军工程大学和市二十六中毗邻。学校现有学生2000多人,教学班43个,全校教职员工123人,其中专职教师110人,高级教师51人,一级教师59人,大学本科学历教师45人,专科学历67人,学历达标100%,高层次学历的教师达95.7%,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优秀青年教师5人,区学科带头人25人,区优秀青年教师18人。市、区教育学会理事、会员50人。多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规范学校管理,拓宽教育空间,立足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努力实践“求实教育”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东小“一一四“发展规划。形成了德育管理“小而活”,教育管理“实而新”,教师管理“严而序”的格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2004年,再省、市、区各级行政领导的扶持下,东方红小学不断拓展办学空间,采用“教体结合”的办学模式,聘请前羽毛球冠军韩爱萍女士等省、市知名羽毛球专业教练,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将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羽毛球运动相结合,实现“学校有特色、教育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特色,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作出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国家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互补实验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武汉市示范学校”、“武汉市学习型先进单位”、“武汉市第一轮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三化一高”学校”、“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硚口区名校”等多项荣誉。
“负重向前,敢为人先”,在一片废墟中崛起的武汉市育才二小创建于1989年8月。历任校长张志萍、李荣昭,现任校长徐宇珊。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2353平方米,拥有走读部、住读部共66个教学班,学生3208人,教职工130人,其中有94%以上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本科生34名,研究生4名。拥有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30余人,市管专家1人。 学校始终沿着教育方针办学,全面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改革实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略,以改革总揽全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走教育创新之路,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校风,一跃而成为武汉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小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来校访问交流。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教师开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术型教师转变,已形成了“艰苦创业,团结协作,负重向前,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取得显著成果。 学校全面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沿着“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思路,本着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新境界及“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原则,使各项活动不断推陈出新,赋予鲜明的时代感。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特别是高雅艺术进入了校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培养了学生对高雅艺术的鉴赏力。学校已实现“三年见成效,五年成名校,八年达省级示范学校,再创全国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湖北省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省文明单位、省教改名校、省综合办学实力50强学校、省安全文明单位、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学校办学水平连上四级台阶,跻身于全国名校100家之列。 “以德为先,以教为本”,用创新教育思想统揽学校全局,育才二小立志把学校建成一所现代化,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名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