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一中是湖南省首批8所重点中学之一、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学校位于常德市中心,占地210亩,学校绿树成阴,百鸟朝鸣,环境优美,布局规整。学校规模大。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6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166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73人,省级以上的骨干教师21名,国家、省、市优秀教师22名,常德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5人。教学设施完善。图书馆藏书17万册,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实验设备一应俱有,投资1300万元的多网合一的数字化校园设备已于2001年投入使用,天文台、体育馆、艺术馆、校史馆等形成了强大的教育网络,学校教学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学校历史悠久。前身为一九Ο二年维新人士熊希龄先生创建的西路师范讲习所,曾先后更名湖南省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湖南省公立第二师范学校、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湖南省第二初级中学(1927年由常德府官立中学堂、常桃汉沅四县公立学堂、湖南省第二中学与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成)、湖南省立第三中学、湖南省立常德市中学、湖南省立第四中学,1953年定名常德市第一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其中不少是杰出的爱国者、革命家和学者、专家。如宋教仁、蒋翊武、覃振、林伯渠、粟裕、滕代远、廖汉生、李烛尘、辛树帜、翦伯赞、卓炯、曹庆泽、姚绍富等。学校高举“爱国、革新、严教、勤学”的大旗,发扬“招生严、择师严、治教严”的优良传统,办学业绩一直饮誉海内外。学校1958年出席全国文化教育群英会,受到国务院嘉奖;1960年出席全国第二次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继往开来,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立足基础、追求和谐”、“正规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人才,形成了“尚真、敬业、严纪、乐群”的校风、“严、实、精、活”的教风和“勤学、多思、强本、重用”的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直居省、市前列。2003年,湖南省政府重点中学督导评估团对我校进行督导评估,在当年参加评估的学校中,综合评价五项指标我校取得四项第一,一项第二。评估团对我校评价:“常德市一中的素质教育认识高,起步早,是全方位的、是全员参与的、是真心实意的、是卓有成效的。”“常德市一中素质教育的经验值得总结、值得推广。”学校先后被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委评为全国“活跃中学生活”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中国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现在,常德市一中师生正朝着基础教育的示范高中——大众教育的英才摇篮——国际教育的民族品牌的办学目标奋勇前进。
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历经宝庆府中学堂(1902)、宝庆普通中学(1912)、宝郡联立中学(1927)、邵阳县立中学(1946)、邵阳市第二中学(1952)几个发展阶段。1953年和1992年,两次均被确认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 1953年和1992年,两次均被确认为湖南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现有学生3800多人,在职教职员工210人,有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85人,一级教师60人。学校以治学严谨、学风优良、质量较高、人才辈出而著称。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基本形成了“全面发展、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各项工作在省市处于明显领先地位。学校、通用技术等教学设施齐备。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级,学生3800多人;在职教工210人,高级教师86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60人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2年,原名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湖南省最早的公立中学,素以名师云集,校风朴实,人才辈出而著称,毛泽东、朱?基、周谷城、周立波、杨小凯、谭盾等蜚声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音乐家和17位“两院”院士均先后在此就读。该校现为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文明单位、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中学、篮球和足球省级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园林式单位、长沙市花园式单位和涉外接待单位。 学校占地约8万平方米,教学楼、科艺楼、图书馆、办公楼与体育馆、塑胶田径场、篮球场以及宿舍楼群遥相呼应。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基本分离,“动”、“静”结合,布局规范合理。校园内香樟成林,花木扶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四时景色宜人。 学校不仅拥有配置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各科实验室、天文台、生物标本室、多媒体语音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藏书逾16万册的图书馆,还拥有集辅助教学、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视频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以太交换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学校三网(广播网、计算机网和通讯网)合一,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现有83个教学班,5043余名学生。该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本着“着眼长远建设,立足自己培养”的方针,“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主张“教无定法”,鼓励创新,提倡教学方法在传统的精讲多练、启发多思基础上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育人才”,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业务水平,以“敬业、务本、爱生、奉献”为师德规范,先后有27人被授予“中学特级教师”殊荣。目前,该校在职中学高级教师有110余人,有150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和教研上尽显风流。学校每年从英、美等国聘请10名左右的外教,担任口语和其它学科教学工作。 该校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多年来,始终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研领路、质量第一”为宗旨,基本形成了“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注重教育、教学、教研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了中学教育要注重基础性、中学管理要注重稳定性、中学教育管理要注重开放性这一宝贵的办学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现有“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14个,40%左右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近两年来,学校共有120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赛课中获奖,公开发表、出版的教学论文或著作达500余篇(部),在国家、省、市级教学论文评比中,共300余篇论文获奖。每个学科有3至5位学科带头人,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有近30余人在省、市各学科专业学会担任正、副理事长或秘书长。 学校坚持树德育人,严谨治学,教育学生“学习求知、学习健体、学习做人”,使学生解放身心,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大批合格毕业生。树立了“看基础、看素质、看后劲、看发展,不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给学生一张永恒的人生通行主”的办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重视发展学生个性,优秀学生大量涌现。近10年来,学校先后有160余名学生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奖,在国际中学生5个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共夺得32枚奖牌,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100%,高考一流大学升学率均在85%以上,其中每年都有2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在高三保送生制度改革的情况下,我校每年仍有30多名优秀毕业生保送进入一流大学深造,保送生人数居全省第一。历届一中毕业生均以综合素质好、发展后劲足的整体形象而名扬国内高校,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此外,学校每年还有300余名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各类书法、舞蹈、器乐、作文、摄影比赛中获奖。近两年来,在体育竞赛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共培养了1名国家级运动健将,6名国家一级运动员、41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向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了36名优秀体育人才。校男篮和足球队多次蝉联省、市冠军,田径队成绩一直稳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目前,长沙市一中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务实求新,正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之精神,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2年,原名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湖南省最早的公立中学,素以名师云集,校风朴实,人才辈出而著称,毛泽东、朱镕基、周谷城、周立波、杨小凯、谭盾等蜚声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音乐家和17位“两院”院士均先后在此就读。该校现为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文明单位、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中学、篮球和足球省级传统项目学校、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园林式单位、长沙市花园式单位和涉外接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立于1905年,是湖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系省直属单位。她既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成绩卓著的百年名校,又是一所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教育传承与创新、积极引领潮流、被社会公认为真心实意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大批革命志士和科技、经济、文化人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艺术巨匠欧阳予倩和黎鳌、黎介寿、黎磊石、张履谦、朱之悌、何继善、朱作言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坐落在湖南长沙风光秀丽的湘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岳麓山下,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协调,功能区划合理,占地面积10.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1.1%,名人文化广场、历史长廊、“攀登”纪念碑、“向往”雕塑等展示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幽静秀丽的琢园和镕园中,小桥、流水、喷泉、亭台,错落有致,鸟语花香,育人环境优良;校园建筑大气美观、设计新颖,教学楼、科学楼之间以天桥和回廊相连,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整个校园绿树与红墙交相辉映,干净整洁,更显校园文明;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并已具备信息化功能;生活设施齐全,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学校先后被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和“园林式单位”称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先后有34名教师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有15人先后获得全国或湖南省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每年均有10名左右的外籍教师在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理性办学、内涵发展”的工作方针和“坚持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流,教改教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18项次,学生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湖南省前茅,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绩突出,参加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总数稳居全国第一。学校构建的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发展空间,“素质全面,个性彰显”已成为附中学子的共同特征而广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赞誉。 学校在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起了以师大附中为主体,以湖南广益实验中学、湖南广益卫星远程学校、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张家界实验学校和湖南师大附中岳麓外国语实验学校为联合体的多元办学格局,在多种办学体制多种文化并存的背景下,优势互补,兼容并蓄,积极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学校不断探索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子,师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频繁,学校先后与亚洲、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的多所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且每年都与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师生互访交流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9次。 今日的湖南师大附中,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学校。
长沙市长郡中学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1904年由长沙知府颜钟骥创建,始称“长沙府中学堂”,是当时唯一的府立中学堂。1912年,府制废除后,在长沙府中学堂的基础上建立湖南长郡公立学校。此后,学校先后更名为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长郡公学、湖南长郡联立中学校、长沙市第一中学(1951年)、长沙市第二中学,1984年恢复长郡中学的校名。 百余年来,长郡中学以“朴实沉毅”为校训陶铸群英,为社会共输送了七万八千多名合格毕业生,不仅造就了徐特立、李维汉、陈子展、周世钊等一代名师,还孕育了任弼时、李立三、李富春、肖劲光、陈赓、曾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里走出了张孝骞、沈其震等十三位院士和美学家蔡仪、音乐家吕骥及青年歌唱家张也、陈小朵等一大批学者名家。长郡中学有由知名校友设立、每年颁发的专项奖学基金17项、专项奖教基金4项。 长郡中学在传承百年历史文化精髓与发掘现实潜力的结合点上,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立“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实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成材先成人”的育人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出了特色,形成了品牌。 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素质教育成果叠出。1995年以来,教育教学各项评价指标连年领跑湖南,仅2007年至2009年三年高考中,就有121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学生在高中数、理、化、生、信息学五科奥赛中获得全国联赛一等奖460多人次,有37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夺得国际奥赛金牌6枚;在全国性艺、体、美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或金牌172项。体操队四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荣获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9枚;澄池文学社两次被评选为全国中学生百强文学社团。学校的“走进军营”、“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和“走进新农村”等体验活动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素质教育品牌。 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先后获得“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心理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长沙市文明标兵单位”等光荣称号。 2009年秋季,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投资3.2亿元建设、位于长沙市“两型社会”先导区内八方小区、占地150亩的长郡新校区正式开学。长郡两校区在河东、河西比翼齐飞,学校的发展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黄冈中学网校由北京太奇教育集团和湖北黄冈中学共同建立,致力于以高科技手段实现黄冈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黄冈中学有强大的师资阵容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是享誉海内外的名校,连续20多年高考升学率近100%,重点大学升学率在80%以上,获得了16枚国际中学生奥赛奖牌,国家级竞赛奖900余项,省级奖3300余项,雄踞全国中学之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黄冈中学网校以“实现教育的平等化,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最好的教育”为宗旨,使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上黄冈中学的强烈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无论学生身在何方,只要可以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受黄冈中学名师的辅导,使学生等同进入了全国第一中学--黄冈中学学习,确保成功实现人生理想! 黄冈中学网校在对网络科技和现代教育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第一代网校进行了升级换代,使网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复合式网校时代。复合式网校具有学生愿意学、教师能够管、家长可监督,黄冈中学名师与本地名师互补等四大优点。黄冈中学网校变被动填鸭式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主动的 “我要学”;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薄弱环节随时随地的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网校的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技术,生动、可接受性强;黄冈中学网校以高科技手段实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参与式学习、个性化学习、趣味化学习;使学生学习效率更高、成绩提高更快、进步更大。 选择黄冈中学网校,就是选择成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