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繁华的城中心黄金地段,座落着一所具有江南园林风貌的花园式的小学,她就是常州市中山路小学。常州市中山路小学是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她的前身为常州逸仙中学,创办于1927年,中共武进第一个支部就诞生在这里。常州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七年刻石铭志,以示纪念。同时,常州市文管委也将逸仙中学旧址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用三年多的时间,先后完成了综合教学楼、体育馆、电教馆、橡胶运动场等设施的建造,总投资是1000余万元,使学校的硬件设施趋于一流。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多平方米。投资350万元,按国际标准建造的篮球馆矗立在校园北侧,常州市小学生篮球赛每年在这里举行。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双层电教馆矗立在校园东侧,馆内安装高清晰度的教学投影仪和视频展示台,能同时容纳400人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占地2300多平方米的橡胶运动场,似两块红绿相间的巨幅地毯,镶嵌在校园之中。改造后的校园处处呈江南园林风貌,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亭台楼阁,庄重典雅,置身其中,留连忘返。学校各类专用教室齐全,综合大楼内的图书馆是同学们获得信息的又一阵地,图书馆实行电脑管理,全开架、全天候开放,馆内藏书二万八千余册,人均藏书量近40册,学校常年添置新书,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新的精神食粮。近几年,在省、市举行的“红领巾读书征文”比赛中徐琪等15位同学分别获得市一、二等奖,校图书馆被市教委命名为“市示范图书馆”,这里是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好去处,同学们在这里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获取力量。“真诚求知”是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亚瑜同志在学校改建落成之际给全校师生的亲笔题词,全校师生倍受鼓舞,自觉地把“真诚求知”作为自身的训勉,学校多年来坚持“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办学目标,把“让每个孩子健康地成长”作为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求知、创新、奉献、爱生”的良好校风,和“博学、勤学、乐学”的优良学风。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科研兴校,以特色强校,以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名校,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成果日益显著,学校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种竞赛中收获丰硕:获美国博士学位的王祖伦、世界杯赛游泳冠军王晓红、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周再军均是学校的校友。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849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目前,学校有教学班39个,学生1532人,教师9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 师54人。全校共有教师7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毕业生22名,占教师人数的27%。大专毕业47名,占教师人数的61.5%,正在参加本科自 学考试的有25人。目前,学校有市学科带头人二名,市青年骨干教师六名。教师爱岗敬业、以生为本、重视科研、善于合作,有近40%的教师获得了市、区五类 教师荣誉称号。校长: 潘校长副校长:眭平乐 校长助理:缪亚芬 副校长:王文君 教导主任:吴明珠 教导副主任:刘孜隽 教科室主任:吴君 工会主席:王惠娟 教导副主任:祁代来 总务主任:孙立勋 2002年,区政府和学校自筹资金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从泰兴里弄堂走到罗汉路上,到目前共投入资金1250万元,建成了一 流装备的综合大楼,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校园建设学校始终把为了学生的明天作为教育的追求,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造校园书香环境,倡导师生读书,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德育主题活动“法在校园,德伴我 行”已经成为天宁区德育示范项目,并以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解小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先 后成立了二十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了丰富的平台。我校十分重视科技教育,2007年引入了头脑奥林匹克活动项目,在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下,获 得了骄人成绩。在第29届和第3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赛区的比赛中,校OM代表队连获两届T型结构组全国冠军,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举行的第29届世界总决赛中获得世界冠军。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开发由七彩数园、OM创意课程、三棋、游泳等组成的OM校本课程体系,让OM教育惠及每个学生。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是江苏省实验小学、常州市模范小学。学校现有 36个教学班,1795名学生。在109名教职员工中,有专任教师105名,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名,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46名,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2名,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48.6%,有117人次在全国、省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学校自1987年开办以来,坚持科研兴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1999年9月,学校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4月成为全国11所研究基地学校之一,开展成型性研究并于2009年5月结题,现已进入扎根性研究阶段。十多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在“生命·实践”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初步形成了生命关怀的“新”立场,综合融通的“新”思维,充满创造的“新”实践,成人成事的“新”境界,并结集出版了《“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丛书(《因至爱而美丽》《因真实而精彩》《因智慧而快乐》)、《“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丛书(《创:生转型之美》《行:成实践之美》《抒:展成长之美》)、《“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系列丛书——“新晨会”》《实践孕育智慧》《聚焦实践·走向理性》。 2011年6月,学校与翠竹新村小学共同组建的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两校实行学区合并、统一招生、一体管理、文化联动。“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如今,集团正以此为精神力量,从科研兴校逐步迈向科研强校,为建设“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21世纪新型学校”而奋进!
常州市博爱小学,创办于1927年,系常州市第一批省级实验小学。目前全校共有48个教学班,2416名学生,119名教师,省、市五类优秀教师38名。还涌现了包括“全国优秀教师”、“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华英基金奖”等在内的一大批先进工作者,为市、区培养输送了多名优秀骨干教师。多年来,学校倡导“热爱家园,呵护生态,宽容他人,精彩自我”的博爱思想,以培养“个性灵动、整体平衡的阳光少年”为办学目标,坚持将“和谐师生关系”、“轻负担高质量”落到实处。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炼博爱课堂经验,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学校在国家课程、选择性校本课程(36门)和家长课堂的基础上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了礼仪课程、形体训练课程、葫芦丝进课堂、航模课程、陶艺课程、跆拳道课程和摄影DV课程,让博爱的每个孩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具有博爱特质的孩子。学校始终把工作的落脚点都放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上,努力打造中国的“巴学园”,积极组织开展博爱讲坛、走进北大、博爱奥斯卡等活动,让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社团自己建,把小学办成像大学一样,为孩子们搭建了自信的舞台。作为常州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我校艺术体操队每年在各级各项竞赛中多次夺得金、银牌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还为省体操队输送了 4名小队员。学校陶艺教学多次作为新课程推进的代表在全国、省、市作交流。学校在各级各类航模比赛中也屡获佳绩。为进一步实施高质效、高品位义务教育,加速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进程,2008年5月,成立了博爱教育集团,以强校带弱校的方式,把怡康小学吸收到集团内。博爱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质量监控等方面对怡康小学进行有效的带动,提升怡康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曾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推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实践广受同行赞誉,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学毕业生。目前,学校正凭借着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优质的教育师资、过硬的教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继续探索“减负增效”学校发展之路,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享受“博爱”教育,为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而努力!
新北区吕墅小学坚持"以团带队"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少先队的领导,突出抓好"雏鹰争章"活动,造就新一代的"四好少年"。阵地建设扎实有效,"国旗班"、"鼓号队"、"小精灵电视台"、"爱心回收站"、"图书管理员"、"红领巾监督岗"等,在各个岗位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特点。每月举行一次辅导员培训班,每月举行一次班队研讨活动,提高辅导员育人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以学校常规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努力打造少先队的品牌活动,"武术文化"已成为学校少先队的特色文化,不怕苦,不怕累的武术精神已成为少先队员们学习、生活的精神动力。成功举办了两届校园武术节,在活动中引导少先队员争武术章;开展了班级文化的展示评比活动、特色中队的评比活动、"美德少年"的评选等。
我校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学校,始建于1926年。学校现有教学班29个,学生1380名,在职教职工79人,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7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小学高级教师44人,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28人。学校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有“自主”“自立”教学楼两座,综合大楼“自强楼”、艺苑楼各一座,食堂、教师宿舍楼各一座,建筑面积10050平方米,球场面积2675平方米,田径场面积5194平方米,一个250米环形跑道。植物园、棕榈园、怡趣园、怡乐园等绿化面积为 11000平方米。目前有普通教室29个,音、美、科学、劳技等专用教室10个,计算机教室1个,图书馆1个,电子阅览室1个,会议室1个 ,办公室12个,阶梯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各1个,各类设施均达省二类标准。 经过几任领导班子的艰苦创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依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连续三届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模范学校”,并于1998年被确立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在社区乃至市区有了较好的声誉。
江苏省常州市港顶小学坐落在江苏省常州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常州市丽华三小学创办于1935年,前身是武进县叶家祠堂私塾,经两次搬迁后更名为常州市勤丰小学。1995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将勤丰小学划归天宁区人民政府管辖,更名为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校。学校注重环境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学习乐园,为祖国培养“四有”人才。学校占地面积14991平方米,建筑面积4761平方米,活动和运动场地面积6434平方米,绿化面积6180平方米。学校现有两个音乐室,一个电脑室、实验室、美术室、多功能室和图书室,各类设施设备齐全,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各专用教室和设施设备等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课时覆盖率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877名,教师35名。其中市区级五类人才4名,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82.9%以上,本科学历占教师总数的42.9%,中级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65.7%。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春晖工程”优秀项目学校;常州市平安学校;区德育示范项目学校;区特色项目学校;《关心下一代周报》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小鬼当家》节目在省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情景剧中获小学组一等奖;学校网站被评为区现代学校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大手拉小手 党队齐步走》被评为天宁教育系统优秀党建品牌。
常州市五星中心小学创建于1947年,1979年异地重建,座落在机械新村西首。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02名学生,71名教职工。其中评为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有11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25人。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形成鲜明的艺术办学特色:黄晨老师获得全国音乐教师素质竞赛一等奖,陈亚莉、薛飞老师先后获得音乐教师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学校的“童星合唱团”以其高雅的风格,高超的演唱水平,演泽了近百首中外儿童歌曲,曾参加第七届国际合唱节演出,并在省、市各项比赛中成绩斐然;学校曾两次接待日本爱知县西加茂郡中小学生访华团。 近年来,学校秉承“责任+追求”的学校精神,确立“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勤学习、善协作、有追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培养“合规范、有特长、可发展”的21世纪新人。学校把“注重内涵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强化教育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学校正积极参与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使办学理念在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促使学校整体变革,建设21世纪新型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或命名为: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常州市首批模范学校、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基地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