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竹山小学原名骆村小学,地处江宁区东山街道竹山路174号。九十年代初,竹山路开发,骆村小学改名为竹山小学,隶属东山镇中心小学。2006年8月,竹山小学划归江宁区教育局直管,更名为南京市竹山小学。学校占地28亩,建筑面积为3150平方米。普通教室24个,专用室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音乐室1个,有合格卫生保健、少先队队室、广播室各1个。体育活动区有小足球场一片、篮球场1片,乒乓桌8张。全校绿化覆盖2100平方米,花草树木数十个品种,四季常绿。学校奉行:“做智慧型教师、育成功之人才”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申报了市、区级研究课题,落实各级个人课题多项;07年以来教师论文获奖40多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20多篇,另有论文发表多篇。学校在区小学生文艺活动评比中多次获奖,航模活动、征文活动也都佳音频传。竹小校训:崇尚学习、志存高远、追求创新、不负重望。竹小追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唱响“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用快乐之水浇灌心灵之田。
南京市东山小学 省级实验小学,创建于1981年,原名“江宁县第二小学”, 05年更现名。学校位于东山上元大街三新村14号,教育环境幽雅,现代气息浓厚,教学设施先进,拥有近二十个标准专用功能室,室内外体育场馆、器械完备。目前有41个教学班,学生2110人;教职工11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69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优秀教师3人,市以上优秀青年教师6人,区学科和德育、科研带头人,青年教学标兵19人 。从九五开始,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若干项。在“快乐体育”的探索与实践上,形成了以群众性体育活动为基础,以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为辅助,以“小南拳”为主体的体育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体育校本课程《快乐的大课间》;超前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建成数字化校园,形成较为成熟的网上教学模式。学校先后被确立为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体育特色学校、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江苏省电教示范学校、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原名新区小学)位于江宁经济开发区内。95年8月正式建制挂牌,学校占地36亩,总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学校安装了视频双向传输系统、现代化多媒体系统、校园网等一流设施。高标准配备有室内灯光篮球场、乒乓球馆、体操房、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微机语音室等多个专用室。校园内建有250米高标准塑胶跑道,花草树木、亭台廊架、书香长廊、陶艺馆、涂鸦墙、游戏场(跳房子、丢沙包、打弹子)等组成的特色式学生活动区。学校现有教学班28个,1401名学生,其中有来自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外籍学生20余名。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6.3%,大专以上学历占89%。刘志春校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5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标兵22人。近年来,百家湖小学的办学影响日渐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市模范学校、市第三届师德先进群体、市优美校园、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南京市儿童文化研究中心等4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及表彰。学校"九五、十五"省级课题圆满结题,成果显著,国家级"十一五"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成功立项。教师立足校本研究,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校京剧艺术团演出的节目多次在省市调演中获一二等奖。《打虎上山》参加中国第六届艺术节演出,获优胜奖。学校坚持"本真教育"的办学思想,积极致力于"本真"校园的建设,倡导"本真校园本真教师培育本真学生",即:本真的管理,本真的教师,本真的课堂,本真的儿童文化,本真的教育质量,校园中无论外显还是内涵,充溢着浓郁的本真文化。努力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百家湖小学,将在把握教育真谛,铸造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历程中不断超越!
南京市上元小学是江宁区教育局直属的江苏省实验小学,坐落于东山镇上元路190号。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1879名学生;113名教职工中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4名,江宁区教学带头人和教学骨干46名。学校坚持"生态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构建生态校园,打造阳光团队,彰显艺术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长期进行"德育大课堂"和"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多次为省市区提供现场,被评为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始终遵循"成人比成才优先,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堂与活动相融"的原则,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小小市容中队、博爱校园行、公民教育实践等主题式德育活动,开设了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二十多个学生社团,其中的"三团一队"(合唱团、民乐团、书画社团和舞蹈队)、羽毛球社团已经成为学校品牌,民乐团、舞蹈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演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南京市普及型艺术特色学校、南京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尤广礼羽毛球训练基地。志存高远的上元人将满怀创业者的激情与自信,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内外共振,和谐共生。我们坚信: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学校将昂首展现在教育百花园中!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创建于1929年,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始为初级小学,只有十几个学生,1名教师。1933年,江宁县为自治实验县,该初级小学定名为江宁自治实验县土山镇实验小学。次年,该校有6个教学班(包括骆村一个分部),200多名学生,十几名教师。开设1个小单班(从一至四年级各抽10名学生组成),进行四复式教学实验,供各小学参观仿效。"九·一八"事变后,该校大唱抗日歌曲,在校园中心设置"国耻地图"(用砖嵌地面为国界、省界,用木牌标示列强侵占中国的地域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上方斜坡上镶嵌出"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有时邀请东北流亡青年来校作报告,控诉日军的暴行。 抗日战争时期,实验小学惨遭日本侵略军破坏。汪伪时期改名为"模范小学",进行奴化教育,虽开设有5个班级,但只有百名学生,七八个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校又改名为东山镇中心国民小学,直至解放前夕只有4个班级、195名学生和6名教师,而且校舍年久失修,课桌凳残缺不全。 从解放到1956年秋,该校已有14个班级(其中6个低年级是二部制),709名学生,22名教师,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5%以上。1957年初,东山镇中心小学改名为江宁县实验小学,组建了1个单班(一至四年级)控索农村复式教学的路子。1959年下半年,增设生产劳动课,并发动各学科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有的教具图形为省编自然教科书选作插图。1960年上半年至1963年上半年,省委批准实验小学为小学五年一贯制试点校,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江宁县实验小学被斥为"黑样板",并改名为东山镇小学,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1978年,该校被确定为县属重点小学,次年5月又恢复校名为江宁县实验小学。1980年8月被确定为全省95所实验小学之一。 由于江宁县撤县建区,2001年9月学校更名为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学校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三校联动"号召,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学校分两次搬迁至新校址,并合并了原东山镇第三小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2亩,校园北依东山、草坪绿篱、环境优美。有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49名,本科学历教师50人,受区以上表彰达107人次。 学校坚持以创建"实验型、示范型、高质量、有特色"的省内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工作指南,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拥有整套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每个教室、办公室及专用教室均可通入宽带接入Internet网。 近几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达580多项,现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美术教育科研基地、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以出色的党建工作赢得市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创新奖、先进基层党支部的光荣称号,其中党建工作创新事迹在市教育局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学校少先队先后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省功勋大队"称号。 现在,在校长李洪祥同志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员工深入开掘江宁实小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发扬"领导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教师心无旁骛一心上进;学校响鼓重擂名声在外"的作风和特点,重塑学校精神和价值观,使敬业爱生、积极进取、勤勉负责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志向和决心争做一流名师,打造实小品牌,全面发展学生,全面推进学校新一轮发展的进程,落实素质教育,力争使学校早日成为市内领先、全省一流的新实小。
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自建校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不断发展。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占地面积大,绿化覆盖率高,设施齐备,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舞蹈房、课件制作室、电脑房、儿童化阅览室,此外还有校史室、红领巾广播室、图书馆。图书室藏书35000册。同时全校有学生专用电脑280多台。校内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室外足球场,室内体育馆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另外还有武术房、健身房、形体训练房。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发展的总体构想是,点上突破,面上推广,以点带面,均衡发展。积极探索,选取好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积累好的经验带动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的新跨越。我校坚持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读经典书,做有根人;文武兼备,内外兼修"为办学理念,形成了"文明协作、奋发向上"的校风,"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手脑并举"的学风。"以质量求生存,凭特色谋发展"是我校多年来的办学目标,学校确立了课外阅读和武术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学校近年来先后获得了"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体育与健康特色学校"、"南京市首届金陵书香校园"、"市平安校园"、"区优质校园"、"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