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新区旺庄新埌小学,坐落于新区高浪路与城南路交界处,东依京沪铁路,西邻京杭大运河,由原旺庄新光分校和埌下分校两所学校合并而成。新光小学原是旺庄中心小学的前身,办学历史悠久。埌下小学原隶属新安街道,于1994年新区区划调整并入旺庄街道。随着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旺庄街道加大教育投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新光分校和埌下分校撤并整合,以现代化的标准异地新建新埌小学。新学校秉承两校的优良传统,以“弘智”为校训,确立了“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的办学目标和“同享一片蓝天,共沐一份书香”的办学理念,弘扬“向善向上”的优良校风,“博学修身,教学相长”的教风和“敏而好学,见贤思齐”的学风,走文化立校、科学治校、队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名校的发展之路。新埌小学占地21423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1.4平方米,绿化面积6727平方米。生均占地24.3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达7.9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绿化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学校配备有24个普通教室,各室均按现代化建设的标准安装了信息化教学系统,同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配置18个专用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电视演播中心等一应俱全,并有少先队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必备的教学辅助用房12个。学校建有运动场、馆11019平方米以上,设有室外篮球场与排球场地各3片,足球场和250米环形跑道,生均活动占地12.5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馆面积3874.3平方米,馆内设5道25米长游泳池、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地以及乒乓球室,满足学生开展室内体育运动的需求。一流的教学设施在同类学校中领先,实现了教育的多元化、现代化,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目前,学校有教学班21个,学生881人,教师45人,本科学历达到57.8%,骨干教师比例达37.7%。学校与中心小学一体化管理,以课堂为教研阵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涵养优雅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名师工程、师表工程和青蓝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百舸争流,千帆激进。学校全体师生将继承优良办学传统,以优质均衡为目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打造学校品牌,努力建设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苍翠的胶山脚畔,繁忙的锡沪路旁,坐落着一座百年老校——无锡市安镇中心小学。创办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安小,从开办时仅有三个教学班的安镇胶南初等小学堂,几经更名,一路走来。近百年来,在全校师生同心协力,奋发图强地艰苦创业中,安镇中心小学成绩斐然,硕果累累。随着2006年9月新校舍的落成,多年来一校两舍的格局被改变,安小更是以勃勃的生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如今的安小已经是一所具有四十多个教学班,占地86亩的新学校。这里有一流的硬件设备设施:可容纳60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可供2000名学生就餐的大型食堂,可容纳4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和2000人参与的活动中心,网络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科学教室、美术教室等30多个专用教室配备齐全,还有生态园、科技宫等探究园地。更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这里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他们团结协作、务实进取;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他们富有朝气、奋发向上。现有的107名专任教师中,市、区学科教学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21名,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96.3%,本科学历占22.4%,另有二十多名教师正在参与本科进修。在他们的辛勤培育下,一批批“全面+特长”的幼苗在茁壮成长。这里有一股浸润心灵的精神文化:锲刻在巨石上的“尚真”校训引领着安小人求真、务实、创新;“同韵馆”“同和馆”“秉德楼”“修才楼”“圆融楼”……这些镶嵌在大楼墙上的楼名,在别致有序,恢宏和谐中透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承百年底蕴,同心同德育桃李;启世纪宏图,砥言砥行铸辉煌”的巨幅标语更反映出全体教师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凌云壮志。“以网络为平台,用数字化环境来支撑管理,促进师生发展” 的现代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武术特色日趋成熟。如今双语教育的体系也在迅速地开拓成长起来。全国“双有”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课改示范学校、市心理健康合格学校等多项荣誉更为学校赢得了社会的较高赞誉。铸尚真之灵魂,展特色之翅膀,奏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学校师生正齐心协力,以高昂的激情不断超越,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无锡市前洲镇北七房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定点村级小学。该学校创建于1905年,在2001年8月完成了易地新建。 2004年12月,学校以高分通过了惠山区优秀村小的验收。2005年,又成为了无锡市唯一的一所村小市实验小学。百年来,北七房小学秉承“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做”为核心,使教育回归其本质。现今,北七房小学正抓住课改机遇,与时俱进,为使学校成为学园、乐园、花园、成为幸福快乐的家园而努力着!
我们的校园座落在长江之滨,季子故里,现在64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5%,其中本科学历达30%,有无锡市、江阴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共计12人。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栉风沐雨、薪火传承,蓄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江阴市素质教育四星级学校、江阴市AA级特色学校。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追求,一所投资1.2亿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27013平方米,绿化面积3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态型校园已于200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各种功能设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劳技室、音乐室、舞蹈房等一应俱全,400米标准塑胶跑道操场、红黄蓝相间的教学楼、综合楼、体艺楼更是美不胜收。2007年5月,我校高标准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如今,我们的校园内正涌动着一股热潮,全体师生更以执着与热情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孕育着生命的绿色!
峰影小学创办于1980年,座落在风光旖丽的太湖之滨灵山胜地。拥有峰影、朝霞两个校区,40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113名教职工,两校区共占地32800平方米,是马山地区唯一的省级实验小学。多年来,峰影小学的全体员工在“实践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依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加速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推进峰影小学的整体发展”这一办学理念,辛勤跋涉求索,短短几年间完成了马山区特色学校——省教育现代化达标示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的三次飞跃发展,并获得区课改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江苏省红旗大队、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等荣誉,成为滨湖区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有美丽的教学楼群,雄伟的室内体育馆,畅通的校园宽带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另有配备齐全的微机房、舞蹈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是理想的教学园地。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3人,有市教学能手1名,市教学新秀7名,市各类优秀教师25名,先后有12名教师在省级会课、比赛中获奖,有六十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奖,有500多名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佳绩,有50多幅美术作品被选送日本、台湾参展,学校合唱队享誉全省,荣获无锡市“百灵鸟”文艺汇演“九连冠”,并获江苏省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喜看今天的峰影小学,常规管理井然有序,教育科研蔚然成风,教学改革锐意创新,培养了一批批有道德、有文化、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以“实践教育”为主体思想,以“领导管理实践、教师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实践”为三层面高效开展工作,以“声乐艺术、软式排球、综合实践”为三个抓手熔铸品牌特色。峰影小学“三个层面”、“三个抓手”三管齐下,以“实践教育”的理念贯穿全局,在实践教育中生成师生的生命质量,在教育实践中提升着学校的独特品位。
西石桥中心小学创建于1862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百年老校。现有教学班33个,1400余名学生,80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25人,专科学历45人。学校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围绕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先后荣获江阴市AA级特色学校、江阴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江阴市绿色学校、无锡市航空航天重点学校等称号。现在全校教师正为在2008年把学校创建成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学质量优良的省实验小学而努力奋斗。
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创办于1995年,自建校以来,该校以“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和自信”为办学宗旨,以“科学精神、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为办学精神,立足于该校实际,不断创造条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37.6平方米,绿化面积1842平方米,现24个教学班,学生1092人,专任教师50人,大专以上学历38人,占76%。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音乐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学校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先后开设了英语口语、计算机、围棋、武术等校本特色课程,还广泛开展书法、美术、舞蹈、科技模型、泥塑等兴趣活动小组,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校书法作品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科技模型兴趣组曾连续多年获市科技模型比赛综合团体特等奖;学校成功举办了校园武术节暨南长区武术比赛,承担了市九运会大型团体操表演任务,并代表南长区组队参加市九运会小学部武术比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丙组集体基本功第一名,甲、乙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舞蹈队连续多次获市、区“百灵鸟”舞蹈比赛一、二等奖;连续三届被评为市“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获得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该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实践,立足于岗位成才。现有教师本科学历3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均以取得大专学历,10人本科在读。市级课题《改革班级管理,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小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研究》已先后成功结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爱心、责任心的培养研究》已立项。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校、区、市的骨干教师,多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区刊物发表。“严谨、务实、崇真、创新”成为全体教师的教学风尚。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区五星级文明单位”、“区规范收费达标先进学校”、“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市心理健康合格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等。
硕放实验小学创办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百年沧桑,演绎硕小史册,东方风来,掀开世纪新篇,世纪之交,硕放镇政府先后投资二千五百万元易地新建了硕放实验小学。新学校是一所充满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学校,它占地35639平方米,建筑面积17644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可设45个班级,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就读。校园内,那锦簇的花坛,青翠的树木令人赏心悦目;鲜红的塑胶跑道,崭新的艺体大楼、设施一流的网络教室令人啧啧称赞;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坚实的教育功底,丰硕的办学成果令人肃然起敬。硕放实验小学最初的名称叫启智小学,校训“启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硕小人奋力拚搏,为振兴硕小教育添砖加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进入了不平凡的历史发展阶段:1991年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2000年撤点并校实施规模办学,通过了教育现代化工程验收,2004年,成功创建省实验小学。近几年,硕小人坚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办学方向,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把“求实、求真,求博、求新”的新校训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营造“崇德尚礼,自强不息”的校风,“厚积薄发、诲人不倦”的教风,“善思乐学,求学不止”的学风,并将“三风”之表象文化沉淀于全校师生的心底,使之成为教育、学习、做事和处世态度的标杆。“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硕小人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代新教育背景下,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1998年2月,学校提出,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设想,自主构建了市级“九五”立项课题《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素养的实践研究》,从此,填补了学校乃至当时新区课题研究的空白——硕小人在教育科研领域里跨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2002年1月,经专家鉴定,该课题顺利结题,课题主持人撰写的“提高青年教师技能素养研究报告”获省教育厅、教科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在《香港教育》上转载。在“九五”课题基础上,学校又构建了《优化教师知识智能结构、开发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经专家论证,被列为“十五”市级重点规划课题,2005年顺利结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2005年12月,学校自主建构的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审美化课堂的实践研究》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论证,该课题构建,标志着硕小的教科研重心从教师专业成长转向课堂教学。在“十五”期间,学校又相继构建了《小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新课改背景下个性化教育的研究》等校级课题,各级部、学科组又构建了8个子课题,还与硕放中学合作,进行《中小衔接,探索创新》的英语课题研究,并在硕放中心小学举办了多次市级展示活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并取得瞩目的物化成果。近几年,有150多篇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核心期刊或专业期刊上发表。曹秋涛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师》上发表的论文《寻找贴近学生的知识呈现方式》、王卫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论文《从“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等一批优秀论文在小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还编印了《硕芳》、《托起新世纪的太阳》、《硕小教育论坛》等四本校刊,及时记录硕小人在教科研园地辛勤耕耘的汗水以及实践、思考和创新的成果。教科研是学校腾飞的翅膀,更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曾获得过全国、省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绿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师训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优秀教师群体。吴惠芳等五位老师先后获得省先进个人称号,老校长吴天福曾连续两次获得无锡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有近二十位老师获得无锡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沈晓凤老师执教的《顽皮的小闹钟》一课获省音乐会课一等奖。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稳健的步伐,跨入了市区骨干教师行列,目前有市区学科带头人5人,市区教学能手8名,市区教学新秀7名。这些骨干教师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领头雁,也成为了教学改革的标兵。推行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过程中,硕小人确立了“扩大艺术视野,树立审美观念,陶冶艺术情操,激发艺术兴趣,丰富文化生活”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把艺术教育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着手进行艺术教育改革和试验。——追求艺教课堂素质化,采用“四个相结合”(即乐理教学与儿歌朗诵相结合、美术创作与音乐欣赏相结合、视唱练耳与乐器演奏相结合、写字指导与名帖欣赏相结合)的方法,创设形象、趣味、愉悦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开辟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天地,彰显学生艺术天赋。学校从97年开始,建立节假日活动站,以后相继成立“小星月”民乐队、“小白鸽”舞蹈队、“小铃铛”合唱队三个艺术团体,开设书法、国画、版画、民乐、舞蹈、合唱等兴趣辅导班,定期举办广场绘画、泥塑、写字比赛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因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市里一些艺术专家、上海音乐学院乔教授,全国著名艺术家闵惠芬等都曾来校指导工作。多年来,学校艺术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教育硕果累累,近几年有一百多名学生分别获得乐器、舞蹈、书法业余考级证书,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艺术比赛,一次次捧杯而归,学生个人、集体共得艺术类奖项 313个,其中儿童画《妈妈找回来了》获全国书画竞赛一等奖。《我们共同的家园》获台湾雄狮集体团纯金奖牌一块,钱蓉蓉的书法曾获得过全国书法竞赛金、银、铜奖。在近几年新区举办的百灵鸟文艺汇演中我校舞蹈、合唱节目连续5年获一等奖。《黄河鼓娃》等三个舞蹈参加曾在市人民大会堂演出,其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次日各大报刊都在头版刊登演出剧照,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学校先后评为硕放镇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区文明单位、无锡市园林式单位、2006-2007年度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等。目前,硕小人在年富力强的邹桂根校长带领下,负重奋进,用淡彩浓墨描绘着硕放小教事业的篇章!
青阳实验小学是一所创建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学校以其爱国进步、改革创新的创业精神,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修身立德、文明育人的办学宗旨,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近年来,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教改发展的主旋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加强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自2004年以来,全校共有学生1000多人次参加全国、省、市各学科、技能比赛获奖。其中,学生的机器人参与全国少儿信息技术创新赛屡次获奖,学生田径队、足球队参加江阴市小学生田径赛、足球赛中多次夺冠。2003年学校被评为江阴市素质教育五星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江阴市“AAA”级特色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现代技术应用示范学校,同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基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