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创建于1905年,几经沧桑,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省级实验小学。全校占地35.5亩,建筑面积达15400多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学校现有42个班级,1883名学生,132名教职员工。 学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走“以武育德,以武砺志,文武结合,全面发展”的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市“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生成功心理教育的研究”和省“十五”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形成了以“成功心理教育”和“生本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特色。 “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功”已成为全校师生追求的目标。 学校以“武术”、“科技”为载体,创建办学特色,学校武术队参加无锡市小学生武术比赛连续四年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电脑绘画小组连续两年荣获省信息学应用素质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学校现有市级以上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8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江阴市模范学校”……; 2001年4月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由无锡师范创建者、首任校长顾倬先生于1913年以日本东京师范附属小学为蓝本筹建,1913年9月4日正式开学。顾倬先生在建校初就题"诚勇"校训,并明确附小办学的三大使命:进行小学教育的试验,为地方小学教育研究的中心;指导师范生实习,养成师范生;同一般小学一样,负责儿童教育。 近百年来,附小虽历经社会变迁、人事更迭,但附小人始终以此为目标和动力,上下求索,孜孜不倦,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从二十年代"设计教学"、"道尔顿制"的实验到三十年代《儿童与教师》校刊的创办,从抗战后一架旧钢琴复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严家池畔始终守护着"师爱弟敬、和乐一堂"的人文情怀。 改革开放以后,附小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育人上独树一帜,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办学理念,坚持"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坚持"尊重儿童,尊重个性,重视发展兴趣、特长,活动丰富多彩,学得生动活泼,愉快"的育人传统,并围绕"乐学教育"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不懈探索,构建了乐学教育的模式,成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七所"愉快教育"示范学校之一,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步入新的世纪,学校又以"担时代重任,铸名校风范"为目标,深化"乐学教育"研究,提出"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教育理想,不断探索现代小学教育体系的科学化,在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教育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锐意改革、创新实践,初步实现由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的跨越,学校处处充满着人文的气息,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呈现着智慧的生长,勃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锡师附小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以一流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水平,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学校1982年成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获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示范家长学校、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等荣誉称号。
无锡外国语学校地处惠泉山麓、古运河畔,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外国语特色学校、外籍和港澳台学生入学定点学校。学校现有初中、小学共70多个班级,260多名教职工,3000多名学生。建校十多年来,学校撷山水之灵,育栋梁之才,以“鼎新、力行”为校训,践行“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的国际化后备人才,如今声誉鹊起,业已成为锡城优质教育的品牌,莘莘学子孜孜求学的热土。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实力。初中部现有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33人,中学一级教师75人,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新秀21人,各学科均有经验丰富的领军把关教师。近几年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2010年无锡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有1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8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人数之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首屈一指。目前,在省语文、体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语文组吕春燕老师、体育组刘强老师分别荣获无锡赛区第一名,即将代表无锡市参加省赛。 学校精心打造外语教学特色。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强化口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小学毕业时掌握的词汇量以及口语能力可达普通学校初一水平。为了进一步强化外语特色教学,努力提升外语教学品位,我校每周专设一节“外语特色教学课”,由本校外语教师担任;每周专设一节“英语口语课”,由四名优秀外籍教师担任,有效提高学生口语应用能力,为培养高级外语人才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连续13年获得全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学校同时营造多语种学习环境,开设日语、法语、德语等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学。学校还积极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所中小学结成跨国姊妹学校,定期开展师生互访活动,并每年组织优秀学生免费出国修学旅行,拓宽国际视野。 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做人;注重探索教与学的有效性,打造“灵动课堂”、“智慧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科学探究,学会学习;注重督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提升,涵养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能力素养,学会生存。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和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仅小学部就开设电脑绘画、象棋、韵律操、儿童舞、街舞、歌曲演唱、跆拳道、轮滑、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十多门选修课。丰富的校园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频传捷报。2010年无锡市“比特小博士”发明月活动中,多达25项学生小发明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学校为助推学生升入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近几年中考成绩连续位居全市第一,录取无锡市一中的人数保持在240人左右,占该校招生总计划的40%左右。2011年,无锡外国语学校升入无锡市一中的学生,计有75人被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南大等国内名校或英国剑桥、牛津等国际名校预先录取。 为满足太湖新城对优质化、特色化、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同时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现正启动太湖新城新校区建设。省委常委杨卫泽指示,要把无锡外国语学校建设成为基础教育优质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和国际教育特色学校,为无锡教育事业增添新的活力,为无锡经济社会的优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无锡外国语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优质特色办学优势,坚定不移地朝着“高质量特色化,高素质国际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无锡市吴桥实验小学建于1945年,座落于惠泉山麓,古运河畔。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1320多名学生,90位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71人,占77.2%。学校先后有50余人被授予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优秀班主任,“又红又专”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建校以来,学校本着“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以“积极锤炼一支‘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善于研究、富于智慧’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培养目标,以“把学生培养成‘能写一手好字’、 ‘会写一手好文章’、‘热爱读书’、‘拥有健康身心’且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现代文明人”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精品化”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与推广实验”以及市重点课题“促进教师创新的校本教研机制研究”的探索和研究,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市、区语文特色教学研讨活动,受到了与会专家及领导的一致好评,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的语文备课组也被评为无锡市优秀教研组。“能写一手好字”也成为吴桥中心小学学生的一张名片。学校的特色学科发展成了学校整体发展的催化剂。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工作示范点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教育现代化红领巾实验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示范家长学校”等十多项殊荣。2005年,学校被正式命名为“无锡市实验小学”。近两年,教师撰写的文章有100多篇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发表;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比赛获奖达100多人次。学生的潜能也得到有效开发。学校多年来保持100%的升学率,连续6年在小学毕业考试中获全区第一名,其中语文学科连续12年获毕业考试全区第一名。5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30多人次,省、市级200多人次。2007年4月,学校三名学生代表江苏省全体少先队员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的表彰大会。《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教育》、《华东信息日报》等报刊每年都十余次报道学校。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拥有二十多个专用教室,三十九个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学校拥有校园网,配备了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拥有资源丰富的学校网站,是师生成长的加油站。 沃土育桃李,汗水铸辉煌。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学质量,优越的办学条件,为吴桥中心小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吴桥中心小学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是一所幽雅而精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学校成立于2000年9月,原名无锡市育红实验学校。2004年9月学校与育红小学正式脱离,成为独立的公有民营学校。2008年6月恢复为公办学校,更名为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尽管成立初期办学条件颇为艰苦、硬件设施也比较简陋,然而育英人却以“不与群山共一色”的胆魄和气度,开启了栉风沐雨搞建设、励精图治办学校的创业之路。经过十多年的磨砺和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办学品味逐年提高。学校受到了社会、家长以及高一级学校的青睐和赞誉。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随着河埒口片区城市化建设,教育布局、资源得以调整和优化。2011年初,学校与华晶强强联合,并完成了合并工作,为学校的再度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6月,学校迁入了现代化的新校区。目前学校共有49个教学班,学生1802人,教师135人,其中本科学历占66.6%,拥有各类荣誉称号的骨干教师60余人。 办学以来,学校秉持“雅慧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倡导“做最精彩的自己”校园精神,全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劳动、生活的“幸福家园”,通过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和经历,为培养风范儒雅、博学聪慧、品质坚毅的现代文明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国家课程开齐、开足、上好的前提下,采用X+Y的模式(即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设了绅士淑女课程、快乐求知、心路历程、国际交流等校本课程。精心、科学、独到的课程设置,为孩子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梦想天空。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首批全国“新学校行动计划研究”理事单位、无锡市双语教育实验学校、无锡市“教师技能大赛星光校”、无锡市安全文明校园、无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滨湖区文明单位等。
连元街小学是中国百所名校之一。一百多年来,连小秉承着“乐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始终以优异的教学质量立于无锡乃至江苏省基础教育的前沿。 198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自1988年起,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1991年被评为省模范小学,还连续十四年被评为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连小打造通向未来教育的平台。90年代以来,连小相继建造了新教学大楼、综合楼,建成了电脑房、语音室、实验室、排练厅、电子琴室等功能齐全的专用教室。学校投资1300万元建成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1999年9月,江苏省第一家小学网上学校“连元网校”揭牌,标志着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目前,学校已完成了改建的方案设计,新的连小校园将是一个集科学、人文信息化为一体的学生学习的乐土,教师工作的家园。 2003年10月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改扩建工程,总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扩建后占地总面积162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199平方米,2006年5月竣工。新校园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合理、环境优美,彰显百年文化底蕴。 开放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教育空间。课程成了高度浓缩、高度简约的生活;评价机制打破了分数的“神话”,教学过程把求知变成对生活的模拟和预演。孩子成了课堂中的小辩手、球场上的马拉多纳、舞台上的音乐家、艺术节中的最闪光的星……目前学校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了英语、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武术、形体艺术、电脑等课程。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校学生有100余人次获得国际级奖项,500余人次获全国级奖项。 连元街小学不但教给学生科学的知识,还教给学生人生的道理,教给学生生活的本领,教给学生求实的精神。新的世纪,连小将坚守那个百年前的诺言“乐育英才”,并以她高飞的翅膀告诉未来。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优秀的民办中学。董事长顾蕴玉女士,校长张嘉彤。大桥中学历年来的中考、高考成绩均在无锡市保持领先水平。该校分初中部和高中部,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千二百多名学生的学校。在建校以来的短短19年间,已经先后向国外名校输送近百名优秀学子。 四十五个初、高中班级。二千二百多名学 生。学校主楼为砖红色十二层高建筑,总建筑面积二万八千五百平方米,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零零三年高考总平均分位列苏南地区第一,一本录取率百分之八十点三九;二零零三年中考总平均分继续位列无锡市第一。 有一千六百多人次先后在国内、外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奖人次居江苏省同等学校之首。 二零零三年首创中学生参加大学英语等级(四级)考试,通过率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四。
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始建于1939年,原名望溪小学,1952年改名为曹婆桥小学,1986年9月从曹巷小学搬迁来后正式命名为扬名中心小学。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1474名,教职工96名。 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始建于1939年,原名望溪小学,1952年改名为曹婆桥小学,1986年9月从曹巷小学搬迁到无锡市曹张新村曹婆桥124号,正式命名为: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2007年9月,为实现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区教育局撤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90%的梁中小学,使之成为扬名中心小学的分校区。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共46个教学班,学生1765名,教职工107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5名,具有大专学历70名,本科学历35名。 "九五"期间学校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成功地提升了办学水平,相继跻身于"江苏省第二届模范学校"和"江苏省实验小学"行列,并分别成为无锡市和江苏省文明单位。 "十五"期间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工作思路新,创新理念强,促进了学校持续发展,连续三届获省、市文明单位,先后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市绿色学校、市学习型先进单位、市首批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前任校长尤任德同志获"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是无锡市首批名校长;现任校长陈忠明同志被评为无锡市第二届优秀校长。 "十一五"期间学校确立了"围绕创建‘和谐校园"的工作,在课题《学校文化转型背景下的教研组文化建设研究》的引领下:以开放的理念为指导,以精细的管理为保障,以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学校文化的转型,让师生体验生命的精彩"的目标。 现代--文化--品味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大,学校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从2005年到2007年间,学校在扬名街道办事处、南长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近一千多万元用于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转播系统、安全防卫系统全部到位,达到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不仅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且使校园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 "彰显学校的个性文化"一直是扬名校园建设的追求。漫步在扬名校园,每一堵墙、每一道走廊、每一个楼梯上的标语、作品、图片都会向你诉说着:学校的规范、孩子的聪慧、教师的勤勉......从校门口的黑板、电子屏、橱窗到美术天地再到教研组的橱窗布置,都让人感受到班级文化建设、办公室文化建设、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浓浓氛围,这些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文化追求,形成了学校文化的亮点--个性鲜明、主题集中。 学校是在不断发展中扩大的,教学大楼的风格并不统一;但凭藉"建筑+园林"、营造学生乐园的理念,历年来对校园空间进行细化的布置和调整,主要景观有:"驭风"、"蓝色的海洋"、"天使的港湾"、"扬帆远航"、"艺术长廊"等,一旁都配有中英文对照的诠释,细细读来,耐人寻味。这些景观与艺体馆中顶棚、墙体的布置联结为一个整体,徜徉在校园中能嬉戏、能休憩、能欣赏、能展示......校园文化不断充实、积淀、提升,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 学校提高生命质量坚持不懈勤实践。"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这简单的一句话已演绎为师生们以校为荣的自豪感。以学科组长负责制为标志的校本教研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愿望,以项目组管理为特点的课题研究模式赋予了教师研究极大的空间。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赛课、技能大赛中,教师获得3个国家级奖项,6个省级一等奖,8个市级一等奖......"智慧而快乐地工作,清新而优雅地生活",是教师群体生机勃勃的源泉。 学校打造办学品牌精益求精显个性。运动场上有孩子们奋力拼搏的身影,有民间体育项目掀起的热潮;百灵鸟舞台上有孩子们婉转的歌喉与曼妙的舞姿,美术天地中有孩子们不拘的创意,鼓号大赛中有孩子们气宇轩昂的步伐,还有十年如一日的管乐艺术团;"主题--菜单"式的综合实践模式,不仅完成了中日合作的太湖水质研究,还吸引了热情的家长志愿者,凝聚了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力量;"直接拼音 英语入门"的实验,已纳入双语教育实验之中,符合校情的双语实验方案,在市区形成较大影响。"投入地学习,尽情地玩耍",是扬名孩子朝气蓬勃的写照。 没有刻意的追求,只有忠实的执行: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扬名丝毫不敢懈怠;没有功利的追逐,只有职责的守护:让校园成为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乐园,扬名锲而不舍!"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扬名中心小学在素质教育的路上继续前行。
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座落在无锡市核心地块,古老的梁溪河畔,是无锡地区一所颇有知名度的优质民办小学。 曾经播种耕耘,如今秋实果茂。历经十载春秋,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乘着义务教育发展之势而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努力地践行着“乐学教育”理念,执著地探索“把学校办成儿童学习的乐园”、“优才”成长的摇篮。 学校以“专家治校、优质师资、小班教学、精致管理、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赢得全社会的信任和赞誉。学校有教育行政部门挂牌的名师工作室3个,是南长区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专家组江苏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丁谷怡的著作《乐学教育的点灯人》、江苏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顾美云的著作《石榴花开》也于2010年正式出版。学校承担江苏省教科院十二五省级课题《素质和谐发展观下的小学优才教育的校本研究》的课题项目。学校是《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是“无锡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是无锡市为数不多的涉外招生定点学校,无锡市双语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就长期与新加坡英华学校结成姐妹学校,每年持续开展教育交流活动。学校师资队伍优良,人才辈出,近几年在省市区语、数、英赛课比赛中一等奖获得者10多名。多名语文教师被聘为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学科主讲教师,48节示范课在数字电视教育频道播出。多名教师多次参与拍摄《小学语文习作同步指导》为无锡市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服务。 学校多年坚持一年级学生不带书包回家,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在全市、乃至全省享有负担轻,质量高的美誉,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校声誉蒸蒸日上。历届小学毕业生95%以上能升入到家长、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优质中学。而今,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从跨越式发展正健步走向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创办于1950年的通德桥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省级实验小学,现有56个班,学生2016人,教职员工139人。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双有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艺术特色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安全文明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课改示范点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有着鲜明的办学理念。小班化教育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有27年的学雷锋传统;舞蹈、合唱、电声乐队、溜冰、排球等艺体特色,在锡城有口皆碑;今年9月,学校全面启动低年级双语艺术课程;“合作教育”研究、“儿童科学认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项目研究”等省市科研课题,推动着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学校以规范的管理、良好的服务,全面的质量,领先的设施,赢得了家长的青睐,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赢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