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梁寨中学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材料之校史 1958年,在那个饥餐碌碌的年代,一个老人在梁寨大地上播下了文明的火种——梁寨初级中学,从此,这里是一方热土,托起一轮红日,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幼苗茁壮成长;这里是一方圣土,塑造高尚灵魂,让未来在我们心中,让理想张开翅膀。 梁寨初级中学的创始人是蒋明镜先生,他是1958年至1961年在校担任校长职务。当时的条件非常的艰苦,而蒋明镜校长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努力建起了梁寨初级中学。 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只有初一年级,而初一只有两个教室,仅有百余名学生。没有校园围墙,没有一切配套设施,更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而这盏闪着朦胧灯光的煤油灯,却给梁寨中学带来了光明、希望和未来,微弱的灯光化成一片辽阔的海洋,理想的船撑起知识的风帆,微弱的灯光化成肥沃的土地,希望的种子孕育金色的秋天。 1958年的梁寨中学只有初一,直到1961年初具规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完备,学生从原先的百余人增加到三四百人,但学生,教师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只有红芋头来充饥,为了减少学生的体力消耗,体育课暂停,学习也停课了,学生们要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政治运动。 1961—1965年担任梁寨初中校长职务的崔正荣先生,他任职期间,注重教学,抓管理。稳定秩序,教学进入正规,学校各项活动,都是以教学为中心,开始在学校中活动,学生不到校外去,并且建立了校园围墙,减少外界对学校的干扰,而且用上了气灯。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教师的生活,为了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在校园内开垦,自力耕生,种菜,改善生活。校长对学生也特别关心,与学生谈话,给学生一些帮助。 崔校长还特别注意,搞好对外关系,搞好与政府的关系,搞好与生产大队的关系,搞好学校与周围群众的关系。 他在这期间还建立了党支部,还盖起了图书室、医护室,还购置了物理、化学仪器以及运动器材,如双杠、单杠等。 1972年—1976年担任校长的武俊英先生热爱体育运动,他曾经培养出世界举重冠军李洪云 ,并且征了一块占地9.9亩的操场,1972年他让梁中用上了电灯,1973年创办了高中,使梁寨中学从初级中学走向了完中的道路。 1979年,范楼中学、金陵中学、梁寨中学三所高中合并,建成双轨高级中学,朱德林先生任校长。成为双轨高级中学的梁寨中学,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就是老师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老师们义无反顾地用自己如歌的声音,播洒未来的希望,用这优美的旋律,培养一代代希望的幼苗,在老师的辛勤耕耘下,在1983年暑期高考中,梁寨高中考上了一个清华大学,一个北京大学,升学率跃居全县前列。 1983年,梁寨高中从高中二轨发展到了高中三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各有3个班,一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1986年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占地约1800平方米,1987年新 建的教职工宿舍占地约400平方米,87年还建了面粉厂。建面粉厂是由陈其洲校长提出,在刘卫东校长与全校师生的努力之下兴建起来的。说起陈其洲校长,大家也许并不熟悉,但他的丰功伟绩却在梁中的历史上留下了印记。为了学生的未来,他废寝忘食的工作;为了学校的发展,他夜以继日的忙碌,他被大家称为“工作狂”,在他的管理之下, 学校的成绩突飞猛进。1987年的高考升学率全县第一,张世民、张洪彦教师还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如今的梁寨高中已焕然一新。学校现已设有了30个教学班,2000余名在校生,百余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中级教师42人,学校建设占地60余亩,校舍占地29997m,各类专用教室及教铺用房齐全,校园网络系统先进。 为了梁中的昨天,多少园丁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付出了奋斗的汗水,倾尽了自己的心血。他们用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踏着坚实的脚步,一步步地迈向自己的人生道路,点燃激情的圣火,在人生的跑道上传递着勇敢、正直、高尚、勤奋。 有一种情感,展望人生的冬天,足以使冬之寒变成温暖,令凄凉变成热闹,使荒芜化为肥沃。它长存不息,延续至今,历经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这就是用至爱铸造的回报精神,如今,曾经被梁寨中学培养成才的校友并没有忘记感恩,以他们超众的智慧和出色的办事能力回报着梁中,回报着社会,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的奉献,如徐州市市委政法委刘锋,徐州市97医院的王荣恩,建设局的刘勇,商业局的李秀明、电信局的李凡金,公安局的黄雪丽,体委的付永田、民政局的刘世诚、徐州师范大学外语系的梁超启。 展望明天,我们信心百倍。“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乐观自信,蓬勃发展的梁寨中学,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着,梁中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研兴校”的发展模式,让梁中发扬光大。我相信凭着那份执着,凭着那份信念,凭着梁中人的满腔热血,梁中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徐州三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故黄河畔西侧,前身为江苏学院,费孝通副委员长曾在此执教。1949年2月更名至今,是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首批通过省验收评估的四星级学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2人,外籍教师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另有10人在读,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3人,本科学历达标率100%;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7人,中级教师60人,中、高级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率为72.9%(全市第一)。30-45岁的教师占62%,30岁以下的教师占27%,45岁以上的教师占11%。 学校占地面积90.7亩,建筑总面积50149平方米。学校拥有新建面积达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八千多平方米的实验办公综合楼,设施完备的体育馆,拥有带有照明设备和看台的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2片灯光篮球场,体育器材齐全,能充分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为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发展,徐州三中在2005年7月建成了西校区。学校拥有11口理、化、生实验室,1口大型生态标本室,实验室配置先进,质量一流,被评为省标准实验室。校园网完全按照数字化校园的要求设计建造,配有先进的卫星地面接收站、音像资料库,有4口多媒体网络教室,2口340座的多功能报告厅和1口1000座的礼堂,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校图书馆为江苏省中学一级图书馆,藏书近12万册,设有电子阅览室。西校区拥有26口标准教室,2个500人的报告厅,1个200人的餐厅,6口教师办公室,西校区设备一流,校园幽雅,专供高三学生潜心学习,励志成才。 作为一所拥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名校,徐州三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中央委员、省市负责人、大学校长、三军将校,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张祥成,名扬海内外的艺术家喻继高、程大利、驰骋运动场的健将孙久远、胡卫东、宋娜等都是其杰出代表。五十多年来,徐州三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尤以“干干净净、琅琅书声、歌声嘹亮、虎跃龙腾”的校风,“求实进取”的校训,办学业绩卓著而闻名遐迩,被誉为“人才辈出的摇篮”。 徐州三中现任领导班子由史先进、都晓明、郑友君、王继民、张裕琴、王传喜、陈玉明等七位同志组成,在党委书记、校长史先进的带领下,领导班子民主团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靠前指挥,带领全校教职员工顽强拼搏,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佳报频传。徐州三中2000年,2001年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两年位居徐州市之首;2002年,徐州市高考状元和榜眼又出自徐州三中;2003年,并轨录取学生的本科上线率达99.5%,名列全市第一; 2004年高考本科达线率整体上比去年增加近6个百分点;2005年高考本科达线359人,本科达线提升率全市第一。三中连续四年在徐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徐州三中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徐州市得到推广。2005年,该校高二学生魏圣植、王希、张卫考取新加坡理工大学公费留学,考取人数位于徐州地区第一。 突出的办学实绩,使徐州三中声誉日隆。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体育运动红旗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选定为“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基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教远程教育网示范学校 ” 、 “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科研基地”,省内中学界唯一的“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 在史先进校长的带领下,徐州三中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办学水平得到全面大幅度提升,2004年,顺利通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的评估验收,徐州三中被省评估验收专家组誉为“徐州市高中教育的排头兵”。首批被验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成为该校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丰碑。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是江苏乃至中国近代普通教育的先驱者之一,是一所历史悠久、声名远扬、锐意进取、善育英才,既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又充满着生机活力和现代化气息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她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江苏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以后,徐州一中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示范作用更加凸显,是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首批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1993年又两度予以确认。1998年4月通过评估验收,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徐州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定为全省首批“四星级高级中学”。 徐州一中仅在“文革”后,就获得了数十项省级以上的各类表彰。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称号;2003年、2005年,两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次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两次被授予“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 经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核定与推荐,徐州一中先后入选“江苏名校”和“中国名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曾多次播出徐州一中的学生活动与教育教学方面的报道。中央和江苏省的有关领导同志先后十多次到校视察与调研。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先后三次在徐州一中举办全国性的现场会、教学观摩和研讨等活动。 近年来,徐州一中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不仅有数以千计、来自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前来参观,还吸引了几十个国家的数百位文教专家、友人到校访问。徐州一中先后与法国西蒙娜·威尔中学、圣路易中学,日本半田市乙川中学,俄罗斯梁赞市第二中学、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史宾威中学、新西兰望格努伊中学等结为友好学校,并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新加坡达等国的相关城市或机构开展了合作办学与师生交流活动。徐州一中已成为展示徐州市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靓丽窗口。 百年徐州一中,先后培养了四万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去的历届毕业生,向以“素质好、功底厚、会学习、有能力”而备受高等院校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赏,他们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里创造了不菲的业绩,涌现出一大批拔尖和领军人才。这既充分昭示了徐州一中丰硕的办学成果,也是学校善育英才的最直接的见证。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是徐州一中对在校学生的基本要求,为此,学校以学风教育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两极”和“特长”学生,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把全校性统一教育与各年级特点教育、系列化活动与阶段性重点活动、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实效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逐步增强责任意识,能够自觉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全面、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学习能力,是高中学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徐州一中在发展学生这方面素质上,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优化学习的行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逐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积极开展各种研究类、活动类课程,支持并鼓励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发展其综合素质。 正因为徐州一中善育英才,才能够为高等学校持续不断地输送优秀生源。在解放前和“文革”前的17年中,徐州一中每年都有过半的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改革开放以来,本科及一类本科院校的升学率始终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进入新世纪后,尽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而本科上线人数基本上保持在90%以上,70%左右的学生能够升入一类本科;凌枫、龙舟、许向东等3位学生成为江苏省的高考“状元”,数十人进入了全省高考总分前十名。 仅以2006届为例:在1100多名毕业生中,本科上线1030人;进入全省总分前50位、前100位以及670分以上高分段的考生数,均列省内各中学之首位;陈瞰同学以689分的优异成绩,居全省第四名;分别有11人和7人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还有100多人考取了位居全国高校排名前列的著名大学。 徐州一中拥有厚重而光荣的过去,也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徐州一中全体教职员工决心紧紧抓住新课改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团结奋进,让徐州一中永远保持活力、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始建于 1964 年,位于徐州市科技经济枢纽地带—徐州经济开发区,占地 650 余亩,在校生近 7000 人,是唯一入驻徐州市高教集聚区的高等职业学校。学校教学、实训、文化体育、校园网络、生活环境等现代化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 78% 以上,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 42 人,硕士学位教师 31 人,“ 双师型” 教师 36 人。学校建有信息大楼、电教大楼、装璜艺术楼、图书馆楼、8 幢教学楼、9 幢学生宿舍楼、标准运动场,拥有 50 余个微机实训室、多媒体电教室、电脑艺术设计室、动画制作室、网络教室、同声语音室及 30 余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建有机电、汽车、动漫、装潢设计工厂和财务结算中心、大型超市各一座。学校图书馆藏书近 20 万册,期刊 400 余种。校园布局合理,景点错落有致,四季飘香披绿,形成了优美的育人环境。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学校、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花园式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是会计师、物流师、电子商务师、软件工程师、商监员、推销员、报关员、计算机程序员、跟单师、车工、钳工、汽车维修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培训考核点。 学校举办五年制大专、三年制中专学历教育,颁发教育部统一监制的大学专科毕业文凭和江苏省教育厅印制的中专毕业文凭。同时,经过培训和考核,颁发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设有商贸、机电工程、信息技术、工艺美术、外语等五个系 20 余个专业,有 10 个专业为省市级示范专业。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装潢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商务英语等专业是当前社会需求旺盛的大专专业。
启明中学是于1999年7月徐州市教委批准成立的新沂市第一所民办完中。自建校以来,在“以学生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确立了把“启明中学办成示范性、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徐州名校”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办学思路,以创新求发展,以发展聚人心,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威望。 ·校园建设 启明中学,现占地101亩,教学楼、宿舍楼14幢;综合楼一幢,拥有小学、初中、高中72个教学班,近4500名学生。校舍俨然,高楼林立,错落有致,整洁优雅。学校总投资二千五百余万元,按照江苏省现代化中学建设标准设计,建设配置,标准化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室、多功能室,宿舍、餐厅、浴室、标准田径运动场等,应有尽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知佳境。 ·师资队伍 办学以来,校领导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校长亲自把关,面向全国诚聘教坛精英,凡入必试,惟才是举、宁缺勿滥,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形成较为科学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经过九年多的优化组合,培养锻练,启明中学形成了一支拥有二百三十余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支优秀队伍,才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具备了强大的实力。 ·办学成绩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爱下,启明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绩骄人,自2000至今,在新沂市初中、高中历次教学质评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02、03、04、05、06、07年连续六年高考本科上线居全市前四名;高一、高二质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高二年级计算机考试合格率均居全市前列,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达580余人次,参加国家级综艺大赛获奖达120余人次。02年我校优秀高三毕业生王荣会同学被同济大学录取,04年我校高三应届毕业生姜丽文、王艳同学分获新沂市高三文科第一、第二名;06年高二学生张桐考入东南大学少年班(全省仅两人);07年李政同学以优异成绩被香港大学录取(内地仅收80人)。 ·办学特色 特色一:管理深入,班级管理四深入即班主任深入班级;深入食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思想。实行班主任实行坐班制,即班主任除自己课务外,在班级坐班不少于四节课。学校建立了“校领导班子――班主任――值日教师”严格三级管理模式,分管领导、值日教师轮流住进学生宿舍,加强管理,防范偶发事件;实行帮扶制度,即科任老师与基础薄弱学生实行“一帮一”制度,提高学科成绩,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特色二:务实求真,启明中学做事不张扬、不作秀,韬光养晦,勤练内功。教学上,实施“两代三实”的方略,就是强化以“五认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深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实干、讲究实效。营造了“教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管理人员实实在在的管理和服务”的良好氛围。 特色三:崇尚和谐,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干群之间坦诚相待、和睦共处互相尊重。开展了“倡荣斥耻、团结友善、秩序优良、安全稳定”为内涵创建和谐校园争先活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亲和力;增强师生员工安全感和归属感。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