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原徐州铁路第三中学)创建于1977年5月,坐落在正在崛起的徐州北区。现有30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100余名教职工,先后被评为济南铁路局一类学校、徐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学校办学方向正确、理念先进、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成绩斐然,是北区基础教育的一颗明珠 。学校实施精细管理,争创北区名校,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近年来教学质量在北区首屈一指,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近三年来中考成绩均超过市均分,三年共提升23个位次。2008年中考,我校共有369人参加中考,总平均分为505.35分,超过市均分14.35分,比07年中考提升了7个位次,共有144人达到第一批次分数线,占毕业人数的三分之一,是徐州一中、三中优质生源的重要基地。学校重视学科竞赛,硕果累累,三年共有262人获市级以上奖励,名列徐州市前茅。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实行8421小组自主互助互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考中,学校初一年级472人参加考试,超过市区传统强校,在同等规模学校中位居第一。近年来,有17人次获省部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28人次荣获市局级名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称号,32人次获省、市评优课一、二等奖。多年来,学校以严格的管理、严谨的教风、严明的校风、严实的学风,高质量的教学成绩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市局级一类学校、徐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创建于1923年,198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5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目前,我校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总计500亩。南校区坐落于老城区,占地150亩;北校区位于新城区,占地350亩,2006年建设,总投资2亿,建筑面积10万㎡。
新沂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9年秋,198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3年,经省教育厅验收转评为“三星级”学校。 2004年5月,在新沂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功实现了办学体制的变革。全新的办学理念、灵活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新沂市第一中学的进一步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目前位于新沂市清华路的新沂市第一中学,占地296亩,教学班90个。这里既有城市便利的交通,又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校园内科技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餐饮中心耸立其中,塑胶运动场、医疗门诊部、浴室、超市、洗衣房等基础设施联络其间,更有假山亭榭、水道弯桥相映成趣。整齐恢宏的建筑、优美秀丽的环境、科学合理的布局,使改制后的新沂市第一中学构成了钟吾大地一道最靓丽的人文景观。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幸福奠基”的办学新理念,新沂市第一中学坚持“以事业留人,以目标引人,以德才用人,以改革促人”的基本方针,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在新沂市第一中学的350名教职工中,高级职称人数占35%,有90余位教师先后获市级及以上“科技拔尖人才”“名教师”“优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在新沂市首批“名教师”评选中,我校更以21人独揽“半壁江山”。为了全面落实“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中华精神、民族魂魄的现代中学生,学校通过“以人为本”的主体型管理模式,以“两个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管理中,学校通过多级防护网络,全时段、全方位地实施监督管理,确保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识的提高。教学中,学校以新课改为契机,以“达标工程”“状元工程”为抓手,以全的质量分析为后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因材施教、整体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新沂市第一中学十分重视外语教学,在强化与“姊妹学校”——美国特兰波尔市中学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还坚持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校还积极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与许多国际教育合作机构达成了教育合作协议,确保学校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同时,新沂市第一中学还强化了特色教育,出台了艺体特长生招生优惠制度,成立了“体艺卫中心”,强化“艺体工程”建设,全面培养特长生的一技之长。 作为新沂教育的“窗口”单位,新沂市第一中学办学成绩十分突出。学校先后5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现在是国家“网络教育先进单位”、国家“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华教远程教育网示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省“新课改样本学校”、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传统体育先进学校”、南师大“科研实验学校”、南师大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高校的生源基地。 前进中的新沂市第一中学,领导班子志存高远,育人环境不断优化,科学管理日臻完善。全体教职员工正以百倍的信心和决心,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丰县欢口育英初级中学始建于1994年,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约17200平方米,现有47个教学班,在校生3908人,教职工136人,学校坚持科学管理、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几年来学校办学档次一年一大步,一步一台阶。学校自2000年至今,连续七年获全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胜奖;学校先后被授于“县先进单位”、“徐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素质教育试点校”、“徐州市示范级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徐州市最安全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育英人没有裹足不前,乘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抢抓机遇,学校全体教职工,在校长刘德俭同志的带领下,团结奋斗,积极进取,规范管理,内求创新,外求发展,紧抓课改机遇,深化教育改革。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靠人文关怀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三个层面,提高办学档次:抓管理,着眼“目中有人”;注重人性化管理;抓育人,强化“以人为本”主张规范与个性共存,降低重心,关注实效,回归本真,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抓教学,注重“人文关怀”,我们要求各科教学要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注重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每一位教师从最后一名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力求让走进育英中学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读完义务教育课程,并能健康成长。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生活在“人文”的阳光下,在教学上,学校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品质,引领学生终身发展,我们要求所有的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抓教学质量,我们在“重基础,重能力,重习惯,重感情,重实践”上下功夫,依托科学的发展观,凭借特色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取得跨越式发展。 目前,学校正向着“打造名校,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宏伟目标迈进。在新课程改革的阳光下,我们坚信:育英中学的明天将更美好!
新沂市王楼中学坐落在窑湾镇王楼街北,老沂河与窑草公路间。北依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南傍骆马湖,西近京杭大运河,东望新沂河,跟周边窑湾、埝头、草桥 、炮车、张楼等地区中心均不超过十公里,距离合沟镇也只有十五公里左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新沂市西郊自然地理和高中教育中心。 新沂市王楼中学创办于1957年,1972年改为完全中学,2003年创建为江苏省二星级学校。现在是新沂市沂河西部唯一的一所综合高中,目前学校占地113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共有68个班级,师生员工5000余人。 硬件服务优先 王楼中学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施配置齐全,已达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六有”工程和“校校通”工程标准。学校布局合理,一校三区:高中教学区、初中教学区和教师公寓楼。有四幢教学楼,一幢综合办公楼,一幢实验楼,两幢学生宿舍楼,高标准的学生食堂。所有教室均配备“三机一幕”,有广播、闭路电视系统。有江苏省标准化理化实验室12口和语音室1口。江苏省二级图书室,藏书10万余册,常年订阅报刊300余种。四个微机房和一个电子阅览室共240台电脑供师生使用。有配备彩电和空调、使用刷卡式购饭的现代化食堂。 教学质量争先 四十余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王楼中学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4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78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高考优秀指导教师”1人,“徐州市青年名教师”1人,“徐州市青年骨干教师”1人,“新沂市名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10人,学历达标率符合国家标准。全校教职员工都一心想着学生、一心为着学生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998年以来,王楼中学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递增,1999年吴丽娜同学高考居全市文科第一名(状元),2001年高考吴京国同学居全市普高第一名,2004年高考取得全市综合评比第三名的好成绩。目前,中考成绩和各年级质量评估均居全市中上游。 学生养成教育率先 王楼中学全校教职员工始终坚持全员育人、人人育人的观念,积极实施“七育一制”工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养成教育学分制为抓手,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目标教育、道德教育、习惯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协作教育和心理教育,培养全校学生养成十个好习惯:说了就要做、耐心听别人讲话、按规则行动、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节约每一分钱、天天锻炼身体、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感谢别人、做事要有计划和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等。 校园文化建设领先 王楼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持之以恒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氛围。每位教职员工都能以合乎规范的行动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校的星河文学社、星河广播室、《星河报》、扶困助学小银行、宿北第一党支部纪念碑、鹭鸟生态基地等校园文化阵地将继续发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功能。 王楼中学校徽 1、纹样: 2、校徽设计的寓意: (1)外圆象征团结 (2)中间图案如鲲鹏展翅,且置于半开的圆意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3)太阳象征王楼中学如日初升,蒸蒸日上。 (4)"WLZX"为“王楼中学”汉语拼音缩写。 (5)颜色统一为红色。 王楼中学校树——合欢 A、特征:俗名又叫榕树,豆科,落叶乔木,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淡红色,生产我国中部,是常见的一种绿化树。 B、寓意: (1)榕树耐干旱、贫瘠,有顽强的生命力,我校有一棵老树,前几年在逆境中仍不屈不挠地生长,现枯枝和新芽,一片生机,象征着王楼中学全校师生,负重前进,开拓进取的精神。 (2)它绿叶扶疏,露蕊含笑,暗吐芳香,略施粉黛,启示着人们默默奉献。 王楼中学校花——桃花 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林,品种极多,叶阔披针形,原产我国以华北、华东、西北各地栽培最多,经人民长期定向培育,桃主要分为食用桃和观赏桃两大类。 桃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来像着春天的花卉,花开时节,满树药霞,如火如荼,热情奔放,不但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还能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激发热爱科学献身科学。色彩灿烂的桃花象征着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象征着王楼中学教师高尚的师德,象征着王楼中学辉煌未来。 桃花象征着王楼中学每位教师桃李满天下。 今天我们见到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红、粉、白的桃花品种,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劳动人民智慧和高超技艺而获得的,人们培育桃新品种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品种极多的桃花象征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贡献。
徐州市撷秀中学创立于1997年,前身为徐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现已有48个初中班,18个高中班。校址在夹河前街26号。 徐州市撷秀中学是依托徐州一中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1998年起徐州一中停止招收初中生,逐步由完全中学过渡到独立的高级中学;同时以徐州一中为办学主体,创建了主要招收初中学生的撷秀中学。可以说,撷秀的前身即徐州一中初中部。 现徐州一中初中部设3年级48个班,高中部3年级6个班(建制)。撷秀中学初中部在夹河前街26号徐州一中本部(夹河校区)。在2007年前撷秀中学的高中部学生在徐州一中本部,分校都有分布,第一次选科分班时就与徐州一中学生混合编班,实际上与徐州一中没有区别。2007年以后徐州一中本部(夹河校区)实际上成为撷秀中学校园。 撷秀中学是目前徐州市市区办学质量最高的民办中学。
目前,学校占地155亩,校舍总面积60312平方米,生均22.1平方米,学生宿舍11333.1平方米,住宿生生均5.4平方米。教学教辅用房15112.48平方米,体育卫生用房2716平方米,生活用房17550.8平方米。校绿化面积14076平方米,生均5.2平方米。目前,学校拥有春晖楼、致远楼、实验楼、艺体馆、大礼堂等教育教学专用校舍,拥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艺体馆配有风雨操场、健身房、形体训练房和音乐教室。普通教室55个,专用教室8个,多媒体教室8个,物理实验室9个,化学实验室 6个,生物实验室4个,理化生仪器、标本室11个,课外活动专用教室6个,课件制作室2个,教工阅览室1个,学生阅览室3个,语音室2个。安装了卫星接收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长办公与教学评估系统、双向电子教学系统和音像中心,教室配备了“三机一幕”。学校总计电脑478台,任课教师均配备手提电脑,网络系统达到“校校通工程”第三层次的要求,图书馆装备138889册图书(生均51册)和微机管理系统,报刊354种,5553册。校图书馆2000年被评为市优秀图书馆、省一级图书馆。学校实验开通率100%,校实验室2003年9月通过江苏省标准化实验室验收
江苏省铜山县房村镇中心中学,于1960年建校,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东郊,东与徐州观音机场毗邻。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市文明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县教育管理模范学校”等辉煌荣誉。 目前,房村中学拥有三十七个教学班级,九百八十六名学生,教职工一百九十四人。学生食堂、餐厅、宿舍、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标准操场、计算机房等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房屋布局合理,花木掩映,绿树成荫,道路宽敞;设计独具匠心的假山、巧石、雕塑、小桥流水、曲廊亭榭等点缀其间,真正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是学生愉悦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德育优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中倡导“淑女”、“绅士”行为规范,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开设生动的第二课堂,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厚德、益智、弘毅、笃行”的校风、“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风和“敬业、爱生、严谨、协作”的教风,从而使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和教学成绩一年一个台阶。2006年度获“铜山县教学质量评估进步一等奖”,2007年度获“铜山县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 目前,在校长张启喜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员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坚持“精、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齐心协力,克己为公,正朝着“铜山县窗口学校”的目标奋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