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波灵水之厚泽,蕴一方圆融之精气,他日必将雄鸣于长空。为适应园区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完善园区教育体系,凸现园区教育优势,促进园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园区政府在园区地标金鸡湖畔投资1.8亿人民币新建了金鸡湖学校。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属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为全日制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设计规模为小学36个班,初中36个班。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与一流师资队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与鲜明教育特色。占地8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000多平方米,其中有设施一流的体育中心、艺术舞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以及拥有各类创新实验室和科学探究室的科技楼。学校还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资队伍。2011年9月1日,金鸡湖学校正式开学。目前,学校已招收900余名中小学生,其中一年级7个班,二年级6个班,三、四、五年级各1个班,七年级(初一)4个班、八年级(初二)3个班。与园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学校建设以高标准、高起点为要求,强调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对接,人文与个性的完美融合,既秉承"东林书院"的设计理念,环境建设格致典雅,又融汇城市建设的现代元素,"哈佛红"式的墙面、五彩玻璃,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和谐共生。学校以儒家文化为学校文化底色,将"乐己乐人乐天下"作为校训。" 乐己",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乐人 ",就是要关注他人的幸福快乐,让自我存在有利于他人乃至把助人作为快乐之本。"乐天下"则是更高的境界,承继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的民族传统。学校还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宗旨。学校将秉承学生第一的核心理念,以成为质量著称、特色鲜明的区域名校为目标,努力培养高分高能高素质,多才多艺多视角的学生,鼓励老师走专业成长之路,课堂竞风采,文章显风流。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将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除了课程学习,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开朗个性和才艺特长。声乐将成为金鸡湖学校的艺术特色。学校将开展每天艺术活动一小时,每周一歌等活动,并成立金鸡湖少儿艺术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与精细化管理为支撑,以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为依托,用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育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为学校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毗邻风光旖旎、碧波荡漾的阳澄湖,创办于1999年9月,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精良,占地面积5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为36个教学班,现有在籍学生近1300人,教职员工1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比例为75%。建校以来,学校确立了"蹲下看学生,站着评老师。""用爱和智慧引领学生进步"的办学理念,秉承"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校训,形成了踏实进取、教学相长的教育风格,并确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的教育教学格局。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积极推进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将艺术教育与学校的教学、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营造环境育人、艺术育人的整体教育教学氛围。凭借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和底蕴,在与国内外知名学校的交流中,学校学子和谐发展、创新实践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形成了以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科研课题为总体框架,各级子课题为研究网络的校园科研体系,努力通过科研兴校,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名校。多年来,学校靠着全校师生的共同拼搏,逐步成长为区域知名学校,办学质量在区域内名列市、区前茅,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学校先后被命名为 "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苏州市现代化先进学校"、"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发展A等学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娄葑学校全体师生将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斗志,顽强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争取学校的更大发展而努力!
2010年3月23日,苏州市政府讨论通过市教育局调整直属初中校布局方案。原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校搬迁至苏州市虎丘实验中学校校址,撤销苏州市虎丘实验中学校建制,校名为:苏州市草桥中学校。 苏州市草桥中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双百书院,百年草桥"来概括。学校发端于1805年开办的苏州正谊书院,正式创办于1907年。初创时校名为公立苏州第一中学堂。因校门口有桥一座,桥名为"草桥",当时师生、民众皆称学校为"草桥中学"。"草桥"校名由一代代校友口口相传,成为苏城名校标致。 从"草桥"走出的闻名海内外的教员与校友,有:国学大师金松岑、民国闻人叶楚伧、语言学家吕叔湘、教育学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字学家顾廷龙、作家陆文夫等百余人。有21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 苏州市草桥中学自创办后,曾数易校名,屡经校校合并。但虽历经沧桑,其悠久的办学传统依然灿烂,优良教风学风一脉相传。现苏州市草桥中学校的前身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校,创办于2000年。学校拥有一支优质师资队伍,具有"个性飞扬"鲜明办学特色,蕴含一流教育质量。而所撤销的苏州市虎丘实验中学校,新建于2002年,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汇聚有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育人的氛围。 新组建的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既沿袭了孕育百年的悠久办学历史,传承了流芳世纪的优良办学传统;又整合了原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校与虎丘实验中学校的优秀师资队伍、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设施,延续了一流教育质量,使"草桥"这一响亮的教育品牌在平江新城熠熠生辉。
南京市竹山中学创建于1991年3月,1999年11月通过首批省示范初中验收,2000年4月正式挂牌,成为首批省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学校以出色的党建工作,良好的师表形象,严格的教学管理,过硬的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办学水平名列全区之首,成为江宁初级中学的领头羊,在江宁区乃至南京市具有较高知名度。 学校现占地亩62.3亩,校园面积41621m2,校舍面积13421m2。拥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2246人。拥有市级以上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骨干教师53人,市区级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47人,中学高级教师42人,硕士研究生6人,在岗教师共171人。
作为民办学校,我校已有十多年历史,早在1996年,我们就创办了原锡山市第一所民办学校,校名为"锡山市吴风实验学校" 。取名吴风,一是承泰伯吴文化;二是承1939年吴风中学(梅村中学前身)的老校名。学校实行寄宿封闭式管理。刚创办时,校舍向梅村中学租赁。2000年中考,锡山市一万名考生的状元出在吴风,锡山市中考前十名吴风占了三席。 2001年梅村中学买下原梅村实验小学(与梅中一墙之隔),接收吴风实验学校,成为公有民营机制,学校也因此改名为"梅村高级中学民办分校" 。办学多年来,该校一贯把"让家长放心,学生称心"作为学校工作的标尺,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寄宿管理,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自学能力、交往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得到有益培养。 2008年8月学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市政府清理公有民办的过程中,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由无锡北大建筑有限公司中标,成为我校的举办者。学校以纯民办机制运行,学校更名为"无锡市吴风实验学校",与1996年时的校名接榫。从此又揭开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1993年北京南洋集团在无锡大浮乡创办私立性质的南洋国际学校,一时红火。锡山市政府受其启发决定创办民办学校。当时原梅村中学校长郑志远已退休且有办学热情。于是经努力,锡山市第一所民办学校于1996年应运而生。学校属公有民营性质,实行寄宿制封闭管理,校名为"锡山市吴风实验学校"。当时无校舍,向梅村中学租借二个暂空的实验教室,只招收二个班。1997年招生很红火,有580多人报名,但限于校舍,仍招二个班。这届学生在2000年中考中成绩轰动,锡山市一万名考生中,前十名吴风占三名,且状元也在吴风。 1998年教育部不允许办校中校,吴风被迫停止招生。市政府决定将吴风与当时在东亭的锡山分校合并,1998、1999两年在梅中停招初一新生。至2000年,因为当年中考成绩突出,社会反响大,教育局同意以锡山分校延伸班的名义继续在梅中招收二个班。 2001年原来与梅村中学一墙之隔的梅村实小搬迁,梅村中学将其买下并正式成立梅村中学民办分校,招生规模扩大至七轨。2004年中考,学校平均成绩首次超过600分,2006年9月梅村中学乔迁新校,分校又借用老梅中部分校舍,2007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占新区总数的三分之二。2011年中考再创佳绩,张仕元同学以689分勇夺新区中考状元。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方针,在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大文化背景下,根据现代教育思想,设置完整的且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拥有相应层次的师资,充足的场地、图书、仪器,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因而能够担负起在现代社会中学校应有的全部责任,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健全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奉献一切!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1-2]位于建邺区江东南路以东,黄河路以南地区,占地总面积约12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教学用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规模为12轨制初、高中各36班,总建筑面积约9.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约8.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南京市第五十中学是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虽然历史不太悠久,但却有许多辉煌的成就。该校是江苏首批三星级省重点中学,位于南京司背后12号。校园环境优美,校风良好。建校以来,五十中一直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校风和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省、市、区教育系统,成为省、市、区义务教育的主力军。学校拥有一批享誉省、市、区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先进的设施设备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办学质量不仅是五十中人永远的追求,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在前几年全市中考中,学校毕业生合格率、优秀率等综合指标一直名列全市(含四大名校)前10名。
吴中区城西中学,是一所区教育局直属学校。是首批省示范初中,首批市促进学生"三会"活动先进学校。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江苏省棋类运动协会围棋训练基地"、"苏州市围棋特色学校"、2010年学校被区政府确定为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投入上亿元对学校进行全面改建,2012年秋季将全部竣工,一所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形象卓姿的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将矗立在人们面前。校园文化,一个全新的理想图腾全新的学校外观形象和一流的设施装备,需要有全新的文化内核作为继往开来的成长支撑。为此,我们认真回顾学校的历史,努力寻找和总结那些一以贯之又行之有效的办学理念,从多年的积淀中提炼出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有价值的思想和经验,希望能给学校今后的发展之路提供明确的指引。新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是,校训:"爱学习,有担当"。校风:"养正气,常图新"。教风:"爱为本,巧引领"。学风:"惜寸阴,每事问"。办学理念:"为了学生,成就学生"。育人目标:"品学兼优,个性健康"。办学目标:"品牌亮丽,特色鲜明"。学校精神:"争先致强,创新致远"。教师队伍,一道绚丽的亮丽风景学校拥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名;吴中区学科带头人17人;区骨干教师21人。在92名专任教师中,本科率达100%,有硕士研究生9名(包括在读),中共党员47名,平均年龄36岁。近年来,教师在区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得区级一等奖以上的有30人次,其中全国二等奖2人,省一等奖1人。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教学质量,一块瞩目的学校品牌学校始终以教育管理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一手抓内涵发展,一手抓质量提升。中考综合考评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录取木渎高级中学比率2010年、2011年连续荣获区最高奖。学校优秀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信赖,每年小升初的许多优秀毕业生首选城西。棋类教学,一张响亮的特色名片2008年底,学校被认定为"苏州市围棋特色学校",2009年被中国棋院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并授予铜牌。2010年被吴中区教育局、文体局命名为"吴中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棋类项目训练基地",并2010年秋季在全区招生,开办"围棋教学特色班"。2010年9月,中国棋院刘思明院长,中国围棋队领队华学明女士率中国女子围棋队部分世界参赛选手走进城西,并为"实验基地"揭牌,给城西师生以极大鼓舞。至今,二届围棋班的学生已有166人获得了苏州棋院颁发的级位定级证书,96人获得了升级资格。棋类班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更是成绩突出,在2010年全市竞赛中,囊括女子组前八名,在首届区全民运动会上,夺得了男子象棋第一名,少年女子组囊括前六名。
苏州立达中学是江苏省苏州中学于1996年与社会力量联合创办的一所国有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堪称苏州市最顶尖的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全部由苏州中学教师承担。 校名“立达”,取意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语,出自《论语·雍也》。1996年依托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创办的国有民办公助学校。2005年学校进行了国有控股的改制尝试,成为苏州市区首家股份制学校。苏州中学占51%股份,苏州中学校长任董事会董事长。2006年9月学校搬入苏州中学西校区,占地面积近60亩。学校全部实施小班化教育。 立达学校传承苏中传统,以“诚、信、思、勇”为校训,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能力较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强”为培养目标。在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 原立达中学坐落在苏州中学南区,以黄石假山、池塘、草坪为中心,一条香樟大道贯穿南北。校内设有教学楼A、B、C楼三座、办公楼一座,并将4座楼分别用序号编号,有20多号楼左右,校园紧凑而有序。有多个阶梯教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舞蹈房,体育馆,操场,篮球场,食堂,宿舍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立达中学毗邻文庙公园,环境幽雅,景色优美,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立达中学紧邻人民路,交通便利,闹中取静,成为莘莘学子求学的好地方。同时立达的校舍、校园既相对独立,又与苏州中学仅一门之隔,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条件。
多年来,白下区委、区政府对航初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现由白下区常务副区长张立新副区长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2004年区党代会、区人大会上将航初定位打造成南京市有较大影响的高质量的品牌省级示范初中,全力实施航初校舍的整体重建,投入3000余万元,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的要求,硬件全部提档升级,一座装备优良、校舍全新、环境优美的新校区在2007年9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现有7×9.0m的标准教室32间,全部拥有多媒体电化辅助教学设施。7×4.5m的办公室39间,其它生活辅助用房23间共计810平方米。有270平方米报告厅一间。有877平方米设施完善的食堂。200m跑道的运动场一个,另有一个标准篮球场和单、双杠器械区,计划还将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风雨操场和体育器材室。此外,学校有每间为112.5平方米的专用教室14间,它们分别是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生化创新室1间、学生网络学习室2间、技能创造室1间、多媒体精品课堂2间、史地专用教室1间(在建中)、音乐教室1间、舞蹈房1间。有建筑面积为750平方米,藏书量为5万余册的图书馆。另有美术专用教室2间、心语室1间、校史室1间、网络中心1间、教师电子资料室1间。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