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校址几经迁徙,校名数度更改,最前身是吴县县立补习学校。1952年10月,校址再迁南显子巷内的安徽会馆,是年东吴附中二个班并入该校。1953年1月,改名为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2月,苏南幼师夜中班、伯乐夜中班相继并入;9月,取消夜中班,成为全日制初级中学。1857年时,学生增加到1202人,分编24个班。自此至1966年,学生一直稳定在30个班,1500人左右,校舍几经扩充,设备日趋完善,成为全市最大的初级中学。在这期间,由张秀峰任校长,学校工作进展较著。团队工作多次受到省市团委表扬。自1958年至1962年间,该校毕业生报考高一级学校的录取比例一直居初中学校首位。1962年10月,列为市重点初中。1970年9月,校名改称苏州市第十五中学。1972年秋,增设高中4个班,1975年10月,肖家巷原三十七中并入该校,班级总数多达46班。 十年动乱结束后,学校停办高中,缩小规模,集中力量抓了校风校规建设,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1985年,该校分别获得全国和省的“创造杯”优秀奖和省最佳奖。近年来为了激发进取精神,培养多种爱好,每年举办各种展览、比赛、汇演及夏令营活动;成立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知识竞赛,举办知识讲座,丰富了课余生活,活跃了学校气氛。 在教学上,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要求教师在“懂、会、熟、巧、活”上下功夫。与此同时,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1980年起,学校并对起始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观察、统计,从学生的发展变化寻求教学规律。又本着立足本校自力更生的精神,普遍在各班增设劳技课,自订教学大纲和计划,自编教材,1984年和1985年度,在市劳技教学评比中,两次荣获一等奖。学校又十分重视体育卫生工作,体育达标率逐年上升,1985年为89.1%,曾连续3年取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团体第2名,连续5年被评为市卫生文明单位。 2001年,在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努力下,恢复校名,建立新时代崭新的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位于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横林镇,是京杭古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横林高中始创于1945年,1997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7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四星级高中的评估验收。学校现占地128亩,总建筑面积55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近亿元。 学校现有43个班级,2502名学生,现有专任教师158人,中高以上职称教师90人,硕士研究生2人,研究生在读7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13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28人。有80﹪的老师获得省、市、区以上的表彰或荣誉称号。 学校笃行“朴”字校训,倡导“为人质朴、做事勤朴、生活俭朴”,以“人文至善,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扎实推进新课程,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先进少年军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在武进区高中教学质量评比中,连续八年荣获一等奖,08、09年获得特等奖。 在省横中的办学历史上,“新槐文学社”是一面旗帜。2003年荣获“全国中学十佳文学社”“全国中学99佳文学社刊”等桂冠。2004年4月,江苏省写作学会在我校成立了“青少年写作指导中心”。2005、2008两次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学生社团”。2008年7月,又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校园”。三部社员作品集《如花岁月》《花季流韵》《新槐飘香》在全国公开发行,千余篇社员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 目前,全体师生正继续发扬“根深叶茂、朴实无华”的省横中精神,团结一致,为建设“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而努力奋斗。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原省锡中分部)创办于1998年,原属“公有民办”体制学校。原有东亭、堰桥两个校区,其中东亭校区位于无锡东亭开发区,原有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25个班级1080多名学生,140名教职工。随着无锡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2008年6月,省锡中实验学校“公有民办”体制正式转变为公办学校。在惠山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协商、支持下,省锡中实验学校成为惠山新城教育配套的首选,于2008年8月起,学校整体搬迁到惠山新城理想城市新校区。新校区由惠山开发区管委会斥资2亿多人民币建造,占地120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设计美观,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在无锡地区堪称一流,为惠山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是惠山开发区为教育事业作出的一大义举。新校区规划共计108个班级,可容纳学生约5000人。目前,学校有25个小学班,47个初中班,在校学生3600多人,教职工318人。 自创办以来,学校遵奉“求是唯实”的校训,秉承省锡中百年办学所聚积的教育文化底蕴,在“高品位,精品化”思想指导下,推行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谐共进”的办学策略,以“四有”(有积极的参与热情、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培养的目标,以“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为学校教育的实践策略,以“为学生创造有价值的成绩、为教师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活”为基本着眼点,以追求真理、探求教育规律作为精神追求,以勤谨务实的作风为基本保证,努力突现“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尊敬,是同类学校中第一所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的学校。 学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80%左右为30至45岁的骨干教师,区、市两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学校课程结构先进,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两翼,环境课程渗透其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科技创新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平安校园、无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无锡市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示范点学校、无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惠山区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学校艺体工作特色鲜明,以课程超市(选修课程)为基础,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实施水平。另外,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校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科普节、新年音乐会、选修课程成果展示等等活动,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展露的舞台,让学生的兴趣发展真正“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我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连连、捷报频传,在惠山区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蝉联“十二连冠”,多次获得区乒乓球比赛初中、小学组的男女团体冠军,多次获得区艺术节团体金杯奖,在篮球、航模、计算机奥赛、英语口语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多次获得过区、市级冠军(或一等奖)。目前,从高一级学校反馈的信息来看,在各项活动中积极热情、能力较强、素质全面、学习成绩潜力较大等等,已成为我校毕业生的一个共同特点。 从2006年起,学校在总结了前几年“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向学案转变”、“作业的试卷化”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策划、组织和推行了“学案优化”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备课组集体智慧共享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单位学习的最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单位学习的效益,促使学生在“学案优化”学习方式的持续引领下,养成主动、积极、高校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案优化”工作已推行了两轮,已积累了比较完整的各科学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得以初步体现,保持每年80%以上毕业生升入四星级高中的升学率。目前,学校以“目标叙写、目标导引、自主学习、多元评价、课堂观察”为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引导学生在“目标导引下开展同伴互助式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化二期课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创设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的体验以及情境的熏陶、情感的浸润中经受心灵的撼动、道德的升华。在前几年责任心和礼仪修养培养以及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了“同伴成长计划”这一德育工作机制。在“人人拥有好伙伴,人人成为好伙伴”的目标引领下,实施“学生成长伙伴制”,建立“同伴成长导师制”,成立学科合作学习小组等,通过推行“同伴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导师工作考评条例”以及“最佳同伴、导师评选表彰”等具体途径,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同伴成长文化,促进“全员德育”意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2012年,是学校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学校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达成“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学校”创建指标。紧紧依托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和合文化”理念下学校整体改进的校本研究》开题的有利契机,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和合特性。 万里云天万里路,展翅凌云正当时。站在一元复始的崭新起点上,站在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前,省锡中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必将秉承传统,凝心聚力,挥洒激情展宏图,求实创新谱华章,努力把学校办成既能给地区教育产生理念影响,又能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实验学校”,在市、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既继承传统教育文化,又不断有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世纪名校”!
江苏省铜山县房村镇中心中学,于1960年建校,学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东郊,东与徐州观音机场毗邻。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市文明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县教育管理模范学校”等辉煌荣誉。 目前,房村中学拥有三十七个教学班级,九百八十六名学生,教职工一百九十四人。学生食堂、餐厅、宿舍、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标准操场、计算机房等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房屋布局合理,花木掩映,绿树成荫,道路宽敞;设计独具匠心的假山、巧石、雕塑、小桥流水、曲廊亭榭等点缀其间,真正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是学生愉悦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德育优先,先成人,再成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中倡导“淑女”、“绅士”行为规范,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开设生动的第二课堂,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厚德、益智、弘毅、笃行”的校风、“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风和“敬业、爱生、严谨、协作”的教风,从而使学校常规管理水平和教学成绩一年一个台阶。2006年度获“铜山县教学质量评估进步一等奖”,2007年度获“铜山县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 目前,在校长张启喜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员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坚持“精、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齐心协力,克己为公,正朝着“铜山县窗口学校”的目标奋进。
寨桥初中自1956年创建以来,在教育的园地里,几经沧桑,数易校 址,不断发展,终于成为一棵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常青之树,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以及上级对中学教育布局的不断调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1994年灵台初中并入寨桥初中;1999年坊前、寨桥乡镇合并,翌年,武进区教育局又将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坊前中学与寨桥初中合并。至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48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18600平方米,各建设总投资已达2000万元。各种现代化教育设施日臻完备,启用了综合大楼、师生餐厅、学生公寓,新建了校园网、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更新了档案设备、图书设施,开设了滆湖鱼文化陈列室。学校现有班级27个,学生1381人,教职工89人。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于2001年9月由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办,建校之初,是一所公有民营制学校,2008年9月转为一所由区教育局直属的独立建制的公办学校,校址由原来的惠山区西漳镇搬迁至锡山区东亭镇,2012年9月整体搬迁至安镇高铁商务区办学。 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1600多名,教职工130余人。由高铁商务区投资2.37亿倾力打造的安镇校区,占地面积6396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俱全,现代化教学气息浓郁,人文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是一所极具内涵和发展潜力的品牌初中。 无锡市天一实验秉承天一中学优良的办学传统,治学严谨,学校师资力量优势明显,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在这里不断涌现。03年以来,有52人次获得全国省市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具备现代教育资质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确立鲜明的质量管理目标,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策略,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区"三品"课堂教学的引领下,不断推进"三步三段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建立起"以自学为基础,以讲解生成能力,以综合运用促发展"为要素的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 45分钟要质量,走出了一条低负高效的课堂有效教学之路。历年中考,名列无锡大市前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学生自主修德和快乐学习,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德育课程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开展技能竞赛、组织社会实践、举办爱心活动,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因此,在全国、省市的数理化英及计算机等学科竞赛以及科技创新、书法、绘画、音乐、美术、武术类大赛中频频获奖,优异的教育业绩正在不断闪现出耀目的光辉。 2005年,学校已高水平通过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的验收。近年来,学校获得江苏省2007年度英特尔求知计划年度优秀项目执行单位、江苏省金钥匙先进单位、无锡市凝心聚力先进党组织、无锡市推进有效教与学先进学校、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无锡市双语教育实验学校、无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无锡市绿色学校等30多项综合荣誉称号。 目前,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正积极的加快自身发展,全力打造引领初中教育的窗口示范学校,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摇篮,高一级学校最重要的优质生源基地,教师智慧成长最精彩的舞台。
南京二十九中创办于1945年。现已发展成为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由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原二十九中高中部)、南京二十九初级中学和致远中学组成。南京二十九初级中学分为玉泉校区(初一、初二)和石城校区(初三)两个校区。现有56个教学班,2746名学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团结、文明、勤奋、严谨”的校风,“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严、实、勤、活”的学风。学校一向以“校风正、质量高,学生素质全、能力强”而受到社会赞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二十九中的初中是最棒的。多年以来,该校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齐心协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优良、特长明显,即素质发展全面的现代文明人”。办学业绩显著,教学质量在省、市、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人才试点学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二十九初级中学1996年为南京市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在免试就近入学之前(99年之前),该校中考成绩始终稳居南京市前列,鼓楼区第一,多名中考状元出在该们二十九中。初中实施免试就近入学之后,该校中考成绩仍然居南京市同类学校前列,位居鼓楼区公办初中第一,且总分超出位居第二位的学校二十分多分。2004年中考该校达到省重点高中分数线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7.7%,初三(20)班何妤同学以618分的高分名列全市第二名。2005年中考该校达到省重点高中分数线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2.1%,初三(1)班王姗姗同学以619分的高分名列全市中考第三名。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机房、学生食堂。教室宽敞,采光符合规定要求,课桌椅按照学生身体实际设计,配套齐全,设施完好。该校教育现代化工程在省、市均处于领先地位,配有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校投巨资配置每一间教室的电教设备(包括液晶显示仪、实物展台、电脑、闭路电视、扩播器等),宽带高速网和电脑办公系统为教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之路、为开阔学生视野、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创设了有利条件。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悠久办学历史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我校坐落在白下区太平南路商业街。校址原为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上元高等小学,而后四易其名,1938年改为正始中学,1946年学校改称为南京市第三中学。从四十年代正始中学的“格物致志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五十年代的“诚朴友爱勤学向上”;到八十年代“五有一和谐”的办学蓝图和九十年代的“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学习”,学校贯穿着一条“治学做人”的办学理念。1995年被确认为南京首批重点高中,1998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四星级普通高中。根据白下区政府有关教育布局调整的决定,2005年南京三中高、初中分别独立设置。独立高中为两个校区,即“三中本部校区”(白下路117号)、 “三中高三校区”(金銮巷2号)。2005年8月,独立初中移址办学(校址:文昌巷63号,原南京22中校园),更名为“文昌初级中学”,实行了“三独立”。2011年4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南京三中、南京六中两所百年老校资源整合,成立新的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学校秉承陶行知老校长办学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坚持办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努力把新三中办成江苏省四星级优质高中校、全国学陶师陶基地校、国际有影响的素质教育特色示范校。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风、教风和校风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学校现为一校两部和四个校区的教育规模,其占地面积达80多亩;学校现拥有98个教学班级,在职教职工432人,在校学生4100多人。教师队伍中拥有江苏省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市青优120人,博士、研究生学历80 多人,一批教学业务精湛、管理经验丰富、工作精力充沛、教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构成了三中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校长吕天纵是南京市名校长,首届行知奖获得者,自2004年南京市教育局对高中的办学绩效进行评估以来,学校连续八年获得南京市高中办学绩效和高考质量两项最高奖励,今年还蝉联南京市第二届校长质量管理奖。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建有校本课程教研组,15年来,每学期都开设二十多门校本课程。体育、艺术和科技等校本课程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特色显著。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苏州科技学院附中)是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她位于苏州高新区华山路128号,西部有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区和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市区公交车333、442、302、44、304、301、325路直达学校,交通便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大方,充满着现代化气息和人文内涵。 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创建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学校占地面积48509平方米,建筑面积17444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6%。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楼、行政楼、体育馆和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双层餐厅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视转播中心、校园电视台、千兆校园网等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 学校师资除了苏州实验中学初中部原班人马外,又面向全国招聘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整体势力雄厚。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硕士研究生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区兼职教研员3名,数学奥林匹克国家级一级教练14名,国家一级裁判员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获得国家级评优课一等奖1人,省级评优课一等奖2人,市级评优课一等奖8人。 秉承高新区"争创一流"的发展特点,新区二中以"人人求进步,个个有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以"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优化学校发展内涵。学校树立科学质量观,全面强化教育质量,坚持"自主管理"的特色管理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新区二中"已成为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在区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7年10月,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挂牌为"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开创了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的新形式,在社会上和教育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高新区第二中学的发展和提升,"苏州科技学院附中"已对区域内的基础教育起了强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南湖一中是一所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重点中学,始创于1985年,1990年增设高中部,2000年12月被确定为南京市重点中学,2004年8月初高中分离,高中部独立,南湖一中为独立初中。 目前已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初级中学,学校共26个班级,全校共1120名学生。学校共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63 人,中高级职称的31人。 校园总面积72468平方米,生均为24.8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43956平方米,生均达15.1米。校园绿化面积32670平方米,生均11.2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3栋,实验楼1栋,图书楼1栋,学生宿舍楼3栋,餐厅1栋,办公楼1栋。学校有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学校“校园网”已达到“校校通”工程的第二层次要求,学校共5个微机房,300台电脑。微机教室及教师办公室全部连接上因特网,教师、学生可与全国名校、教师、学生随时交流;与闭路双向控制系统的主控机对应,每口教室内都有29吋超平彩电、控制终端;此外,还有高亮度投影仪、投影幕等,已达到了“三机一幕”的要求。有足够的理化生实验室:物理有3个实验室和演示实验室,2个仪器室和3个准备室;化学有3个实验和演示室,2个仪器室,3个准备室;生物有2个实验和演示室,2个仪器室和2个准备室,1个标本室。完全达到2人一组分组实验要求;另设有音乐、美术、语音等专业教室,有钢琴3架,电子琴2台,VCD音乐教学机、电视、石膏雕塑、写生画架等专业设施,设施齐全,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学校有1个专业多媒体教室,内有控制系统、数码投影机、视频展示台、DVD机、放音卡座及功放等,此外还配有2个64座规模的语言实验室。 学校图书、阅览室均实施开架借阅。图书室藏书达117804册,生均达到40.3册,年生均购书达5~7册,已达到二级馆的要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