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二中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简称:武宁二中,全称:江西省武宁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76年,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三所高中之一,截止201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73337㎡,建筑面积34517 ㎡。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400余名,教职工182人。 该校将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继续强化德育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秉承散原遗风,弘扬紫花精粹;继续遵循“严教、勤学、团结、奋进”的校训,努力营造“务实态度与创新精神并重,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共存,校风严谨又环境宽松、雍容大度又热情奔放”的校园文化,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效益,争取三年内建成省级示范重点中学 该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绚丽的历史画卷 江西省鄱阳中学始创于1902年。校史悠久,人文鼎盛,传薪五代,十易其名。有着收获成功的喜悦,也有着遭遇坎坷的创伤。历经105年的求索、传承,鄱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鄱中精神之魂——勤朴公勇。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新中国首任化工部长彭涛就读于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负籍于斯,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成材于斯。这是一方育人的沃土,一块求学的圣地。 绮丽的教学风景 鄱阳中学厚德立人,博学育才,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学方法——日渐优化,教学成果——业绩骄人。创办一百多年来,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2004年后,先后有王也、聂慧饶、彭陆昕、李希等4名应届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今年高考1146人参加考试,二本以上上线人数493人,上线率为43%,专科(含职校)上线人数达100%,其中600分以上高分段26人。可谓英才辈出,闻名遐迩。 美丽的校园环境 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饶河河畔。这里自然景观优雅宁静,人文环境文明向上。校舍、花圃、亭阁、雕塑,共同营造了花园式的校园风光。徜徉在校园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精神文明的烛照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基础设施种类齐全,规模恢宏。现占地148亩,有教学班69个,在校生4236人,教职工22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6人,中学一级教师98人,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8人。现代化教学设备日渐先进。 亮丽的发展蓝图 鄱阳中学优高工程全面启动,进展很快。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已交付使用,学生食堂正在建设中。一座融自然、科技、人文为一体、生态优美、档次较高的现代化校园正渐渐展露新容。鄱中人确立“创全省一流名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人为本,以质取胜,以德治教,以优扬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市、县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鄱阳中学这颗鄱阳湖畔璀璨的明珠将更加光彩夺目。
鹅公中学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鹅公镇圩镇,是全镇唯一的普通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共1200余名学生。 该校办学成就显著,在全县所辖的6镇7乡中办学质量和规模位居第二。
金溪县第一中学坐落在金溪县城风景秀美的“锦绣墩”上,它的前身为“金溪县立初级中学”。该校创建于1939年秋,校址始设在金溪黄通,1941年春迁至金溪双塘竹桥村,同年秋;又迁至浒湾黄坊,继而并入浒湾“应钦中学”,以一块校牌两套人马的形式办学;1943年“金溪县立初级中学”与“应钦中学”分开,随即迁入金溪县城文庙内(即现金溪一中校址)。 江西省金溪一中是赣抚大地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始创于1939年,1980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授予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为武汉大学等重点院校优质生源基地。 学校占地140余亩,有教职工313人,在校学生5300余人,设有94个班级。校园环境优雅,亭台楼阁,树木葱茏,是抚州市绿化园林学校,被评为全省卫生庭院。学校建有校园天文台、校园电视台和德教基地,实验室、图书馆、语音室、电子备课室、演播厅、健身房、音乐舞蹈室、画室一应俱有,现已开通校园无线网络。
新建县联圩初级中学建立于1952年,其汗青悠长,事迹光辉,校友遍神洲,申明播四海。黉舍位于鄱阳湖南滨,依山傍街。校园占空中积60多亩,校园内场面平整,体育设施齐备,具有400米标准卵形活动场,两旁树木整齐,花香草盛,四时如春,树林,竹林铺天盖地,环境文雅,有益于门生学习。黉舍现有教职工60余人,中学初级西席8人,西席学历全数达标,藏书楼藏书5000余册,整年开放,阅览室可包容50人浏览。与讲授配套的讲授楼,办公楼,尝试室,电脑室等已装修一新,门生食堂,寝室都已配齐。多年来,一群群热情教诲的西席,用文明,守纪,松散,务虚铸就了联圩中学的气势与传统,黉舍*班子以“重本质,塑抽象,求质量,创特性”为办学主旨来秉承先贤之志,形展讲授事情。黉舍为高一级黉舍运送了多量优良门生。联圩初级中学的汗青是名誉的,联圩初级中学的将来将是光辉的。
澄江中学创办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28个,在校生1360名,。地处寻乌县果业重镇--澄江镇的牛坪岽脚下,澄江镇政府左侧。校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环境宜人。澄江中学占地49余亩(3270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23平方米。建筑面积10826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6平方米。校内有两幢宏伟的教学大楼,两幢崭新的学生宿舍楼,有占地400平方米的大食堂,占地5400平方米的体育运动场。澄江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94人,本科学历35人,大专以上学历86人,中教高级教师4人。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德高望重,学生爱戴;年轻有为,卓有建树的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学生欢迎。优越的办学条件和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澄江中学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澄江中学配有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接收室;物理实验室宽敞明亮,装备有一流的实验仪器;生化实验室药品齐全,设备功能精良;窗明几净的阅览室里藏书35692册。生均为册数25.1。澄江中学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德育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观念。倡导"和谐、团结、奋进、创新、高效"的校风,提倡"勤奋、务实、坚韧、求真、卓越"的作风,以"教师展风采,学生扬个性,学校求发展"的理念,为师生的发展提供舞台。特别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最终实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意义。用赏识和成功教育的理念建立学生的普遍自信,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自信而又大写的人。校园学习氛围浓厚,早自习,教室里书声琅琅;正课,学生们全神贯注,刻苦攻读;课外活动,师生则在运动场上竞技角逐,龙腾虎跃......澄江中学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有舞蹈队、体育队,书画兴趣小组、诗词兴趣小组......学校长期着力打造一支"一高"(高尚师德)、"二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个学生)、"三强"(教育教学业务强、科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张扬学生个性,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凸显学生特长,多年来,全校师生奋力拼搏,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的特长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乡镇初中前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振兴澄江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多次受市、县表彰,被父老乡亲誉为"信得过学校"。如今,学校不断克服新的困难,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2007-2008年我校初中入学三年保留率95.8%,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为2.7%。
罗坊中学创办于1957年9月,原名新余县罗坊初级中学,1968年至1973年改成“罗坊群众公社第一五七中学”,1973年夏至1983年改名为“新余县罗坊中学”。规复市建立区后改成“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中学”。1969年8月之前只办初中,今后逐步成为以高中为主的完整中学,1984年9月至1989年8月为区直重点中学,面向全区择优招收优良高中生源。后因重点高中都会化,1989年9月打消重点招生,成为区直浅显中学。创办初的1957年9月,我校只招收了两个初中班门生104名,教职工6名,办校之初黉舍附设在原罗坊公社的罗坊小学。行政上由当时罗坊小黉舍长章家永卖力办理,讲授上由李方富同道卖力,1958年上半年黉舍搬家到原罗坊公社草池大队的狗婆山上,首任校长刘秉中,就任一个月即调往他处事情,继任校长为喻云起。当时的狗婆山是一座杂草丛生的坟岗,师生暂借草池村的众厅和民房落脚,一边讲授,一边建校,全校师生和四周的农夫一起脱手,平地基,搭土砖,搬木头,运砖瓦,筑墙基,打水井,前后建起了粗陋的课堂、宿舍、厨房、会堂等讲授和糊口用房,至1971年各种服从用房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1972年又脱手搭砖烧窑,完工扶植第一幢12间课堂的二层楼房,至1975年完工,同年又改建了二幢宿舍和总务办公用房。1979年8月经下级有关部分批准,我校校址和集镇上的原罗坊二中对调,1979年9月由草池山上搬家到罗坊街上原罗坊二中和罗坊街小罗家小学的地点地,而罗坊二中则由集镇搬家到山上,成为厥后的渝水区草池中学。2003年5月为求得罗坊中学更大生长,渝水区委、区当局决定:将区直罗坊中学划归罗坊镇办理,并在紧邻黉舍旁划出60多亩地扶植新校区。同时,又肯定将草池中学、下山桥中学、南英中学于2003年9月并至罗坊中学。而后,2005年9月又将东边中学并入我校。2008年9月,又将罗坊中间小黉舍址与老罗坊中黉舍址对调,并将其地盘归入罗坊中学新校区。如许,我校便成为渝水区范围最大、人数最多、讲授设备最齐备、师资力量最薄弱的一个乡村完整中学,黉舍校园占空中积80多亩,修建面积11600多平方米,有讲授楼4幢,办公楼1幢,科技楼1幢,电脑室3间,多媒体课堂2间,教员电子备课室1间,公寓楼2幢,教工宿舍楼4幢;黉舍现有讲授班39个,门生人数1776人,退职在岗教职工188人,此中中学初级西席30人,中学一级112人,西席大专以上学历占95%,省级骨干西席20人,市级学科带头1人,教坛新秀2人。同时,黉舍主动展开对交际换活动,前后与新余高专等黉舍结成友爱单位,实在不时聘请外籍西席到我校讲学、讲课。黉舍一贯倡导“办事育人,读书做人”的办学主旨,遵循“培养创新人才,倡导名师工程,打造品牌黉舍”、“办群众对劲教诲”的办学思惟,卓有成效地展开事情,黉舍办理、教诲讲授、校园文明扶植等各项事情都走在渝水区教诲体系前线,成为渝水教诲界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黉舍订朝着“全区一流、全市有位、全省着名”,力图使罗坊教诲成为“罗坊征象”的目标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