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跟着城镇化扶植法度的加快,上饶县城人丁敏捷增加,上饶县县委、县当局及时提出了“学在城西,打造教诲名县”的生长目标。2008年10月,上饶县第七中学在期间的呼喊中出世。校址选定在上饶县城吉阳东道9号,即已被县当局收买的原国信私立黉舍。二零零九年玄月一日“上饶县第七中学”正式挂牌建立。上饶县七中位于上饶市、县当局之间,紧临湿地公园,交通便利,是门生肄业的好处所。 新建立的上饶县七中与上饶县第二中学是一衣带水的干系——上饶县二中的初中部是七中的前身;上饶县第七中学是县当局按照上饶县城区任务教诲生长的需求,剥离上饶县二中初中部新建立的一所初级中学。是以,上饶县七中的办学思惟、教诲讲授理念和办理体例等传承了二中近十年疾速生长中堆集的优良形式。 目前黉舍师资力量贫乏,退职西席共122人,此中初级职称的27人,中级职称的46人,其他为年青西席。西席专业素养有待进步。 初建立的上饶县七中共有旧校舍面积22000平米,此中8000平米为D级危房,14000平米为C级危房,且校园打算极不公道。办学前提粗陋,门生尝试室、学朝气房和活动设施等仍属空缺。但黉舍办理松散,西席爱岗敬业,社会佳誉度高。 2009年春季我校7、八年级门生有2700余人,春季开学期间要求到我校插班就读的门生甚多,鉴于可用校舍面积非常严峻,上饶县七中本学年只招收学区内重生1200多人,并且在当局及主管部分的体贴下,七年级团体租借县二中课堂办学。 高出发点、高标准的校园团体打算在带领的体贴下正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信赖经由过程尽力必然能持续稳固初中教诲品牌,打形成教诲名县中一流名校。
临川四中,原名抚州四中,坐落于郊区西北部,是汗青名流晏殊故居——二仙桥地点处。 黉舍始建于1973年,初期为浅显完中,中期高中部改成职业高中,后期职高打消,成为一所初级中学。在不竭的教诲鼎新中,生长成现在的本市享有杰着名誉的全省首唆使范性初级中学。 目前黉舍生长初具范围,具有近二十个初中讲授班,专职西席120人,学历达标率100%。黉舍环境美好,绿化面积占全校总面积的65%。藏书楼现有藏书28000册以及设备齐备的音体美园地东西。 在讲授活动中,一多量敬业爱岗的西席对学科的特性停止实际研讨,同时深切连络实际停止课 题研讨,获得了一系列研讨服从。同时优化教诲合作鼓励机制,实施西席聘请制,变更西席刻苦研讨、迷信执教的主动性。黉舍浑厚、勤恳的校风享誉全市。自1989年以来,初中毕业升学测验成绩一向位居全市前茅,每一年各学科均获得了良好的成绩。黉舍前后多次荣获得郊区办学先进单位、省绿化先进单位、教诲事情先进单位、省综合管理先进单位等名誉称呼。比来几年来两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名誉称呼。 近三年,西席中有40多人次遭到省、地、市表扬,颁发讲授论文400多篇,门生中有200多 人次获国度、省、地、市嘉奖。在省、市、区停止的学科比赛、艺术比赛、优良课比赛中,黉舍多次首屈一指。校跳舞队曾摘取区、市、省中小学文艺汇演三项桂冠,是本质教诲在我校的胜利典范。为了适应当代化教诲生长的情势,黉舍在电化教诲鼎新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除装备多媒体课堂、电子阅览室以外,打算在将来几年打算新建一幢总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的当代化综合楼,并将讲授收集延长到讲堂,以激起门生的创新认识,建立面向21世纪的、适应期间生长需求的人才生长计谋目标。 对峙本质教诲,对峙鼎新创新,对峙持续生长,是黉舍一贯对峙的生长目标。现在,临川四中正以健旺的法度,步入更加光辉的来日诰日。
高岚初级中学创办于一九六八年春,地处高岚乡集镇中间,校址原是旧社会乡公所地点地。学区内总人丁一万六仟余人。一九八五年之前,黉舍校舍旧的还是光绪年间制作,最新的也是六八年用旧料制作的,十多年来,在下级带领的大力支撑和本乡干部大众的慷慨帮助下,我校办学前提获得很大的改良。 我校现校园占空中积2038m²,校舍总面积为5284m²(此中讲授楼一幢,面积146m²,教工宿舍面积1867m²,门生寝室面积1063m²,其m它教辅用房)。现设有初中三个年级,10个班,现有教职工47人,门生400多人。 我校西席步队稳定,主动朝长进步,连合合作,讲授勤恳,同窗刻苦当真,尽力研讨。固然我校办学前提较为艰苦,设备掉队,但讲授成绩,多年来处于全县优良先列为初级黉舍运送了大量人才。我们想信,在各级带领和干部大众更加无力的体贴、支撑下,我们将朝着更新更高的讲授目标奋进。
东乡一中位于县城西门汝河之畔,龙山之首,淅赣铁路线毗邻而过,龙山脚下一眼清泉自古至今从未断流,名曰:“师水”。 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教学楼,办公楼流光溢彩,图书馆、实验楼相互呼应,学生公寓安全舒适,师生食堂宽敞明净,电教楼,语音室达省颁标准,运动场规格标准,画廊、书亭古朴典雅。东乡一中,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学校。 东乡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清道光6年(1826年),在龙山建起“汝东书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汝东书院”改名为东乡县高等小学堂;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创办“东乡县立初级中学”;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增办高中部; 1949年5月东乡解放后,改为名“东乡中学”1976年,更名为“东乡县第一中学”。1980年,东乡一中被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30名,高级教师51人,一级教师108人。 在读研究生5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28人,全国优秀教育4人,省级优秀教师10人,全国骨干教师2人,省骨干教师10 人。获江西省社会进步优秀成果奖1人。 龙山绣华章,师水更长流。恢复高考以来,东乡一中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人才8000余名,有300多人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有100余名留学海外。老革命家、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著名心理学家乐国安,著名画家吴光华等一大批知名人士,都曾是东乡一中的学子。 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余新华等100多名学生被为省,市“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校建立健全“奖励扶助”机制,对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拿出6万元奖励,对特困学生给予减免学杂费,每学期达3万多元。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争做专家学者型教师,认真搞好教学研究,进行课改实验。近两年来,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评选获奖和发表的论广有107篇,其中国家级5篇,省级25篇,地市级77篇。2002年教师参加省、市级优质课比赛,获省一等奖3人次,市一等奖10人次。2002年,学校全面开展《优质教育与素质个性化发展》实验。此课题系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批准立项。 学校努力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发展。 近两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10人次,2001年,严志志同学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生物竞赛获一等奖,2002年陈松同学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我校航模代表队参加全省航模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2001年,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体育局授予我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学校还先后被评为“江西省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江西省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优秀组织单位”、“江西省卫生庭 院”、“江西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江西省先进保卫科”、“抚州市‘三五’普法先进单位”、“抚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抚州市文明单位”。 “龙山”之首,“师水”长流,灵魂工程,人才辈出。东乡一中师生牢记“严谨求实,勤奋进取”八字校训,“为了母亲的微笑”同学们在书山攀登,学海遨游,“为了母亲的微笑”教师们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共同创造着东乡一中明天的辉煌。 东乡第一中学必将成为江西教育之林一颗参天大树。
赣县第二中学地处赣县县城燕塘北路,属江西省示范性建设初中,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校园占地60余亩,5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37余人,现有教职工169人,高级教师80人,中级教师69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骨干教师13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人。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和学生运动场所齐全,真正实现了“佳卉与美树共绿,学府与园林同体”的育人环境。 赣江河畔,大京九旁,崭新的校园闪耀光芒,那理想的火花再点燃,那青春的旋律在奏响。求知健体,懂事创新,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求知健体,懂事创新,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红土着妆,绿水青山,我们的校园充满芬芳,那园丁的汗水在浇灌,那矫健的雄鹰在翱翔。求知健体,懂事创新,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求知健体,懂事创新,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蒸蒸日上。 近年来,学校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了“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真抓实干、创特争优”的办学理念,把“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向,传承“笃志、博学、厚德、自律”的校训,经过全校师生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形成了“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教风和“求知、健体、懂事、创新”的学风。学校以“全市起示范、全省争影响”为奋斗目标,创新思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探索出一条成功的特色办学之路。
位于赣西南边疆的婺源中学创办于1924年,前身为“紫阳中学”。1949年5月改名为“婺源中学”,1980年12月被定为省重点中学。跟着教诲奇迹的不竭生长,1985年9月婺源中学分为“婺源二中”和“婺源一中”两所中学,婺源中学本部改成“婺源一中”,属县城二类完中。2000年7月被市教委定为市重点中学。2002年1月被省教诲厅命为“江西省当代教诲技术树模黉舍”,2001年12月黉舍复名为“婺源中学”。黉舍坐落在斑斓的星江河边,目前校园占空中积60亩,校舍面积19238平方米。现有30个讲授班,在校门生1732人。校园环境文雅,各种当代化教诲设施齐备,有200米标准田径场1个,包容160人的多媒体课堂1个,带测验服从64座的语音室2个,计算机室2个(微机120台),理、化、生尝试室各2个,美术公用课堂2个,音乐公用课堂2个,电子视听阅览室1个,藏书2.8万册,统统讲授班均有双向闭路电视体系,黉舍牢固资产达1920元。黉舍现有教职工118人,专职西席101人,此中本迷信历89人,占88%,专迷信历29人,占12%。省级骨干西席10人。初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4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1人。70%的西席能谙练利用计算机停止课件制作。黉舍着力实施“名师工程”,与上海交大、江西师大、华东师大、华东交大等高校联谊,采纳派出去,请出去的体例,大力加强师资培训,明白提出西席要由“教书型”向“学者型”窜改,已培养一批具有高贵师德风采,高深停业才气才气纵横和较大影响力的“名师”。黉舍订峙“鼎新立校、开放办校、科研兴校、民主治校、生长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糊口、会健体、会创作发明的合格加特长的“五会一长”人才为办学目标,对峙做人与成才,智商与情商、认识与才气才气纵横、担当与创新偏重,尽力为门生适应将来社会生长打下坚固根本。 1990年黉舍荣获天下数学联赛江西赛区个人总分第一名,95年以来黉舍比赛国度级三等奖以上21人次,省级二等奖以上48人次。承担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6个;颁发或获奖论文,国度级12篇;省级56篇。教诲质量逐年上台阶,特别是95年以来,黉舍高考上本科比率达38%,音乐、美术特性教诲班,高考上线率达70%以上。黉舍大力推动本质教诲,以全新的教诲理念为指导,全方位展开目标讲授,尽力构建轻承担、高质量的讲堂讲授形式,讲堂讲授效益不竭进步。黉舍活动丰富多彩,婺中文学社、诗社、婺中校报、校园播送站、小记者团、合唱团、民乐队、足球队、田径队、篮球队、书法、美术、拍照小组,朵朵奇葩在校园文明的百花丛中竞相开放,颗颗新星在本质教诲的星空中耀耀闪亮。78载耕耘,春华秋实。本日在婺中已一无所获。面对新世纪新征程,对“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婺源中学来讲,没有最好,只需更好。黉舍的三年景长打算,已经勾画出新的办学蓝图:抓住机遇、更新看法、过度超前、深化鼎新、强化本质、争创一流,2002年下半年再建一幢600人的门生公寓,2003年建成校园网,新征校园用地40亩,把办学范围扩展到42个讲授班,使在校门生达2400人。在加倔强件扶植、扩展办学范围的同时,以黉舍办理为重点,使办理事情标准化;以师资步队扶植为底子,使师资步队名师化;以教诲科研为先导,使讲授结果最优化;以当代教诲技术为根本,使讲授设施当代化;以全面进步门生本质为目标,使黉舍教诲本质化。以江总书记观察婺源为动力,力图完成黉舍办理高层次、设施扶植高标准,师瓷步队高程度、讲堂讲授高效力、育人环境高层次,全面生长高本质的新的办学目标! 婺源中学现已于2007年秋搬家至原天佑中黉舍址(天佑路)。
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位于锦江镇东南部,鹰景公路经过校门口。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教职工14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36人。曾为国家培养不少优秀人才。“四海扬名夏天无,九州贤才此地有。”其中有的已成为教授、副教授、工程师,如中央水电学院院士朱伯芳;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孙日新;西安第九军医大学副教授吴祖祯等;有的走上了省、市、县、乡的领导岗位,如原省妇联主任段火梅;鹰潭市副市长艾佛胜等;有的成为部队指战员,如航空兵第25师副政治委员张国栋,空军35师副参谋长杨重玉等;有的就职于中央组织部、中国财政部,如邓声明、汤银莲等;还有考上大中专院校进行深造的,且有不少人攻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还有出国深造的,如北大毕业后两赴美国的吴小园,大连工学院毕业后东渡日本的黄俊利等等。更多的人则成为建设四化的生力军! 该校1995年制定了《余江县第二中学内部管理改革试行方案》,激励了竞争机制,取消了吃大锅饭。教职员工持证上岗。由于全体教职员工奋力拼搏,近三年来我校中考、高考成绩斐然:1996年中考上重点线37人(其中师范7人,中专5人);高考录取本科10人,省专2人,地专5人,电大7人。1997年中考上重点线33人(其中师范6人,中专6人);高考录取全国重点1人,本科4人,省专2人,地专4人。1998年中考上重点线33人(其中师范11人);高考录取全国重点1人,本科4人,省专3人,地专7人,中专1人,电大4人,1999年中考录取重点高中37人,师范8人,高考录取全国重点3人,本科10人,省专4人,一所普通中学取得如此好成绩,激励着全体教职工为“四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麻丘镇第二中学位于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武溪街东北约200米处。1969年建校,原名武溪中学。1986年6月,该校列入南昌县教育局直接管理,更名为麻丘第二中学。2003年4月,随着麻丘镇划归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更名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麻丘镇第二中学。 校园占地面积25亩,校内建筑排列有序,水泥路面交错相通,花坛内百花争艳,草坪上绿草如茵,加上四周的围墙,成排的常绿树,构成了既安静祥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 在校学生1680人,开设19个教学班。学校现有三层教学大楼1栋,三层综合大楼1栋,学生公寓楼(三至四层)2栋,两层师生食堂1栋,并配置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各1个,有电脑25台。有水泥篮球场2个,水泥排球场和羽毛球场1个。 全校教职工75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21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16人,专科学历的教师55人。他们中有市、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其中市县学科带头人1人、县名师1人。 自办学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毕业生1万余人,其中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7000余人。1988年以来,学校中考成绩多次进入南昌县前10名,其中2002年中考总成绩列全县第3名。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先后有130余人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其中1998以来,学校中考成绩多次进入南昌县前10名,其中2002年中考总成绩列全县第3名。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先后有13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其中1998年项超群同学参加全国“天元杯”化学知识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990、1996年胡久勇、熊钊荣同学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分别获得南昌市一等奖。考取清华大学的魏兴国(1991年)、熊钊荣(1999年)同学都是该校输送给重点高中的优质生源。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