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第四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完中。它座落在章贡区健康路中段,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2600多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她的前身是私立赣南初级中学,民国8年(1919年)9月由孔绍尧等人集资创办。1952年私立幼幼中学并入,改名为双江中学。1953年改为公办,名赣州市初级学。1955年改名为赣州市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改为完全中学而至今。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现有大型建筑11栋;学校环境优雅,大小二十几个花坛错落有致;学校师资队伍精良,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高级老师22人,中级教师61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学科带头人6人。 1997年9月,新一任领导班子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教学和人事改革。学校以“一年缩小差距,三年较大起色,三年上台阶”的目标来激励教师,以“知、行、健、真、善、美”为校训来培养学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人本管理。在优化校园环境、挖掘传统优势上闯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即以德育塑造人,以文化熏陶人,以体艺促发展,以教研保质量,走“合格+特长”的办学之路。
江西省赣州三中坐落在千里赣江第一城、天下汗青文明名城 —— 赣州市,她创办于 1954 年,其前身是江西省赣州初级中学, 1958年秋易名为赣州三中, 1979年被肯定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 2000年9月开端剥离初中。 赣州三中现有教职工280人,此中特级西席5人(全市各校中人数最多),天下优良西席3人,国度级骨干西席6人,省级骨干西席2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中青年骨干西席52人,中学初级西席106人,中学一级西席96人,有100多人次在天下、省、市级优良课讲授评比和比赛中获奖。赣州市论理学科4个:语文、英语、化学、生物。黉舍共有92个讲授班,5000多名在校门生。赣州三中布局公道、迷信标准、宽坦清幽、环境美好。黉舍办学前提全省一流,设想新奇、服从齐备的当代化科研讲授楼、高大宏伟、气势恢弘的田家炳综合讲授大楼与尝试楼、讲授楼、藏书楼、门生公寓犬牙交错,折射出浓烈的当代化气味,校园广场、八角古亭、阅报长廊与文明休闲长廊,把校园装点得如诗如画。黉舍具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活动园地、健身东西齐备;藏书楼、阅览室质料丰富;说话室、尝试室设备一流;当代化物理尝试室、化学尝试室各三个;生物尝试室、说话尝试室、计算机课堂6个,多媒体课堂10间,学术陈述厅、电子阅览室、地理观察台为新世纪教诲当代化奠定了杰出的根本。半个世纪以来,赣州三中以其年青逐步成熟的魅力微风韵,吸引了莘莘学子在这里茁壮生长,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三中人辛苦创业,培养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运送的3万多名毕业生遍及国表里,成为科教兴国的首要力量和依托,凸现出赣州三中光鲜的办学特性。黉舍订峙以报酬本,构建当代化讲授形式,重视门生全面本质的进步,培养门生的创新精力和实际才气才气纵横,门生创新设想制作的多服从行李车获中心电视台电视制作大赛一等奖,并在央视播出,门生学科比赛有10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下品级奖。赣州三中前后被授予天下、省市级名誉称呼200余项,被授予“江西省优良重点中学”、“ 江西省树模校”、“江西省当代教诲技术树模黉舍”、“天下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 ” 、“天下体育传统项目黉舍先进单位”、“天下粹校体育卫生事情先进单位”、“天下群体事情先进单位”等称呼,被誉为“中国特性黉舍”。中心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光亮日报》、《中国教诲报》、《江西日报》等前后报导黉舍办学经历。 赣州三中自创校伊始就本着以德育人的理念,对峙创新教诲,阐扬门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在积年高考中都有可喜的成绩,抢先赣州市的初级中学教诲。 黉舍订峙以“高质量、有特性、创名校”为办学目标,并已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是全市独一持续12年夺得全市教诲讲授质量评价一等奖的黉舍,是全市获得最初级别名誉的重点中学(天下教诲体系先进个人),是全市考入清华北大门生最多的黉舍(比来几年来共有43论理门生考入清华北大),是全市高中学科奥林匹克比赛获奖人数最多获奖层次最高的中学,同时也是全市中考成绩最好的中学。2008年高考、中考又获得大面积歉收,创作发明了七个第一:高考兰景宏、肖明磊2位同窗考入清华大学,列全市第一; 600分以上人数为全市第一;一本上线率22.15%和二本上线率43.65%均居全市第一;保送生列全市第一。在电脑派位生源的环境下,中考邬涛同窗以704分的成绩(总分720分)夺得赣州市中考状元;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达134人,占46%,列全市第一;上重点高中耳目数164人,占56%,列全市第一。
南康中学是一所素以教学质量好、办学品位高、在省内外闻名的高级中学。 学校坐落在南康市区,始创于1939年9月。学校占地105亩,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学校是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园林化学校、中国特色学校。 1999年,初、高中剥离,现为完全重点高中。学校管理机构设校长室、书记室、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总务处、工会、团委。教学班50个,在校生3200多名;教职工203人,其中专用教师162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7人,一级教师55人。 南康中学教学理念先进。秉承南康中学优秀传统,坚持“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教学中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观”、“终身教育的学习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严教、勤学、团结、奋进”,走上了“科研兴校”的强校之路。 南康中学育人机制科学。学校推行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并重、过程管理与目标成果管理并重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师生员工参与、党政工团全天候管理”德育格局和“12345”德育网络,实行了“1357”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程,建立了一套科学、超前评价机制。 南康中学教育成果丰硕。学校一贯正教风,严学风,以“必智、必勇、必忠、必诚”为校训,形成了“严教、勤学、团结、奋进”的好校风和“勤学、乐学、活学、博学、会学”的好学风,教育质量稳居赣州市前列。恢复高考至今已为高校输送新生10000多名,其中重点大学2600多人。1986年以来,学生的学科竞赛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学科奥赛有170人获省级以上奖;校田径队获全国比赛金牌5枚、银牌3枚,省比赛金牌27枚、银牌25枚,破4项省纪录,有243人次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小发明“多功能行李车”、“节能炉灶”摄成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展播。1996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江西省第七、第八届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目前,南康中学正朝做强做大方向发展,正在市南水开发区按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兴建一所占地27公顷、总容量6000人以上、面向市内外招生的南康中学新校,力争在三年内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示范性重点中学。
江西省寻乌中学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坐落于县城南面的马蹄岗上,这里曾是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同志还写下了不朽篇章——《寻乌调查》、《反对资本主义》。如今“中国蜜桔之乡”、“稀土王国”的美誉更增添了这片红土地的神韵。校舍依山建筑,群山环抱,树木葱茏,芳草弥香,环境幽雅,是一个钟灵毓秀的理想学习场所。 校园占地面积313亩,校舍建筑面积19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2个,共3030名学生;教职工215人,其中专职教师173人,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52人:本科学历94人,专科学历96人,其它25人。寻乌中学是目前寻乌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长期以来,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进取”为校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世纪新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寻乌中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1939年,迄今已有64个春秋。主要经历以下五个时期。 创建——扩展(1939—1948)。1939年,寻乌县筹办中学,租借县城南门外对面窝原属教会的爱群女校作校址,初名为“寻乌县立中学”。草创之时,学校仅招初中两个班,学生不足100人。此后,学校新建了部分校舍,并结合县情举办过农林班、简师班和师范班。1946年,增设高中,学校规模日渐扩大。 更新——发展(1949—1965)。1949年,寻乌县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次年,改名“寻乌中学”。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发展很快。全校上升到十八个班,学生人数从四百多增到八百多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寻乌中学成为寻乌县人才培养的摇篮,享誉遐迩。 动乱——遭劫(1966—1976)。“文革”时期,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教学秩序混乱。学校教学仪器、档案、图书、财产损失殆尽。直至1973年复办。 整顿——振兴(1976—1993)。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进入了整顿、恢复、振兴的新阶段。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1980年,学校被列为省属重点中学。在寻乌中学积极倡导下,1986年成立了赣、闽、粤三省五县教育研究会。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至今还保持友好往来。 改革——转折(1993—现在)。从80年代末开始,受广东潮的冲击,师生的流失致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1994年,学校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实行三制改革。为使我校早日跻身于先进行列,学校提出了在本世纪内把我校办成“高质量、规范化、有特色”省属重点中学的奋斗目标和稳步快走的四步发展战略:即第一步(1995年),分级推进,稳步发展;第二步(1996年),快速推进,全面发展:第三步(1997年),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第四步(1998年到2000年),协调推进,良性发展,达到办成一定特色。1999年,根据市县教育改革精神,学校实行初、高中分离,全力办好高中教育,到2001年,学校成为一所纯高中的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行政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掌管学校事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廖志平,男,1963年5月生,中学高级教师。党支部副书记何光腾。副校长:曾宪龙,谢期盛,廖学俊,刘承样。下设行政办:彭金权(主任),廖明有,谢双全(副主任);教务处:汪永泉(主任),刘桃园,刘高峰(副主任):科研处:彭国防(主任),施明伦,钟兹明(副主任);政治处:黎宪柱(主任),潘立群,廖益富(副主任);总务处:严国浩(主任〕,刘耀明(副主任);副科级干部:邱群星(工会主席),团委书记:陈邦新。 近几年来,在寻乌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寻乌中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校管理得以加强,教育环境逐步优化。学校开课严格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实行,学校现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电教十个教研组,学校人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大幅上升。自1997年起,高考年年进位,2001年高考指标考核跃居赣州市十九所重点中学评估第五名。其中化学和政治还以平均分和及格率的绝对优势荣居全市榜首。2002年的高考也有新的起色,新的亮点,600分以上在全省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我校却有增加,专科一以上大面积丰收,专科二上线率95.7%,名列全市第二。 学校不仅高考这一质量关抓得紧、抓得实,其它各项工作也毫不松懈,并取得重大成效。 1998年至今,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有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三三制”教学改革(即一节课当中老师讲15分钟,学生思考15分钟,师生配合进行课堂训练15分钟),经常性地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2、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和多媒体公开教学比赛活动,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学习电脑、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热情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据初步统计,目前学校约有80%的教师能制作课件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3、教师钻研课本,探究课题的热情不断高涨,教师有98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学生有22篇获奖。4、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较好成绩,近几年有45位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并获奖,体育艺术竞赛成绩也毫不逊色,1998年,学校篮球队获全市重点中学比赛第一名,2000年参加市钢琴大赛,学生演奏的《北京喜讯传边寨》荣获二等奖,2002年,学校足球队获全市重点中学比赛第一名。5、“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申报、试验初见成效。2002年5月语文组和化学组分别有一课题被省教育厅立项,确定为有较高价值的研究课题。 学校德育工作成绩斐然,校风、学风良好,学生遵纪守法,好学上进。学校先后被评为“寻乌县文明单位”、“寻乌县校园管理示范性学校”、“赣州市安全小区”、“赣州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示范点”、“赣州市德育工作示范校”,2001年还被评为“江西省绿色学校”,2002年被评为“江西省卫生庭院” 学校规模的扩大,办学效益也不断增大。近几年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美化绿化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8年起到现在,学校共兴建了2幢男生寝室,1幢女生寝室,拆除了部分教师住宿危房,新建了一幢16套三室二厅的教师住房。购置了100多台电脑,安装了多媒体互动网络及大批教育教学所需器材、图书资料。对校园进行了重新规划,硬化各条路面,大范围植树种草,构筑教学区防护网,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实行结构工资,提高教工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教工工作积极性。现在寻乌中学按“十五”规划做大做强高中的要求,积极实施“寻乌中学2002—2006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方案,力争到2005年达到4800学生的办学规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