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位于济南东部,与山东大学相邻,1990年9月建校,是一所区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050㎡,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56人,教职工67人,平均年龄37岁。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0%,中高级以上职称47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是一支有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教师团队。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的办学理念,以“尚美和合”精神引领各项工作,以“实施优质教育,创建区域名校”为目标,努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开拓求真,尊师爱生、立志成才的校风;严谨扎实,协作创新的教风;刻苦勤奋,自主进取,思辨明理,全面发展的学风。大力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工程;以教育科研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工程;以艺术语言、计算机语言和英语言为特色的现代人素质工程;以设施装备数字化为特征的硬件加速工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办学有特质的“四特”格局。教师“自信、博爱、求美、开拓”;学生“健康、乐观、敏思、自主”。课程“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教学“平等、互动、思辨、求新”;各类设施“先进、优良、专业、完善”;环境优美,处处彰显着“和合”之美,整个学校成为“充满绿色的生态花园,为学生生命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活动丰富多彩,情趣盎然;信息通畅,广闻博览,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四网联通,为师生的教与学搭建了有力的信息平台,使同学们进入了科技文化的大千世界,并在其中徜徉成长,学校成为了师生依恋的精神家园。
济南市老屯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济南市槐荫区刘堂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还乡店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济南市锦苑学校前身是济南第一棉纺织厂子弟学校,始建于1942年,隶属济南第一棉纺织厂。1996年7月1日划归天桥区教育局。学校占地765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15平方米,拥有标准教室20个。有1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74人,其中专业教师68人;中、小学高级教师41人,占专任教师的70%。在校生:中学312人、小学526人。 学校是一所国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本着“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质量”的办学思想,以完整的现代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一所“校风好、学风浓、管理严、质量高、有特色”的规范化学校。学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室、微机室、实验室、音乐室、第二课堂活动室。教学设备较先进、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全国、省、市、区教育教学奖励。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济南市阳光100小学是阳光100国际新城小区配套建设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它位于阳光100小区中央,在古城文化与现代气息的浸润下,学校正茁壮成长起来。学校占地24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目前有26个教学班,1009名学生,69名教师。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占47%,党员比例占教师总人数的50%。 学校建校五年来,始终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造阳光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质,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力求让学生富有个性而不失文雅。建校以来,全校69名优秀教职员工一直致力于“阳光教育”理念的追求与探索。在阳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逐步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一体”即打造“阳光教育”的品牌,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两翼”分别是构建“阳光课堂”研究体系和“阳光品行”的德育实践体系。 “阳光教育”可以诠释为一种温暖的教育、爱的教育、光明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阳光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内涵:爱和智慧。爱是基础,是学生成长所需的空气;智慧是雨露,是滋养学生成长的营养。因此,“阳光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爱智共育,情智共生”的教育。在这种爱的温暖和智慧的引导下,达成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和谐发展,成长为未来的阳光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灵动的智慧、丰满的个性,既有民族情怀,又具有世界眼光。阳光教育作为我校各项工作的核心理念,在师生心田播撒下一颗颗充满生命活力的种子,播撒了传承阳光文化的梦想与希望。
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济南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属小学。始建于1904年8月,当时的校名为“山东省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堂”,此为山东省立小学创办之始。1914年8月,附小迁至济南南城根,并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继而又于1915年11月接收双桥寺小学,改为省立一师附属小学第二部。抗战爆发后,附小爱国教师迁至四川绵阳梓潼县继续办学。建国后又几经搬迁,于1963年迁至现校址。 学校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中街21号,占地面积20.5亩。2004年9月,一期校改结束后,一所有着浓郁文化底蕴又极具现代气息的学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校舍经专家精心设计,外观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深遂大气,处处充满着阳光的气息。校园里宽敞整洁,绿树成行,风景优美,环境雅致,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了一个自由美好的天地。
山东省济南市罗而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济南市大金庄小学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