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61年,原为山东省煤矿学院子弟小学,1972年与济南市宝华街小学合并,1973年改为济南市堤口路小学。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学前班3个,在校学生1005人,教职工60人,高级教师占20%。学校建筑面积2135平方米,校院内建有假山、喷水池,鲜花争艳,绿树成荫。教室内暖气、电扇、采光照明设备俱全,为学生提供了优美、舒适、清新的学习环境。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做为办学的根本宗旨,摆正了德育领先教学为中心的位置。学校少先队于1988年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教学工作实行整体性目标化管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质量检查、教学研究,每个教学工作环节做到工作有目标、检查有准则,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多年来在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曾11次被评为市小红花征文比赛先进集体,学校射击队曾14次获市射击比赛总分第一,1987年被评为济南市职业道德标兵单位,1988年被评为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89年被评为山东省红十字先进单位。1986年至今连续7年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位于洪楼西路11——3号,座落在古迹洪楼教堂以西,与山东大学东校区毗邻。学校始建于1953年,隶属于山东农学院,校名为山东农学院附属小学。1958年由山东大学接管,更名为山东大学附属小学。1967年易名鲁迅小学;1970年复名山东大学附属小学。1976年划归历城,定名为历城县洪楼学校;1980年划归济南市郊区,定名为济南市郊区洪楼学校,同时带初中班,1982年定名为济南市郊区洪楼小学;1987年重归历城区,定名为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至今。1998年经市教委批准挂牌济南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承担二师师生见习、实习任务。济南二师撤消后即摘牌。
制锦市街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大明湖畔。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校史,校园环境优雅,具备现代化教学条件的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现有小学教学班30个,幼儿班5个,在校学生2000名。有教职工101人,其中,青年教师83入,占全校教师79%。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73人,占教师人数的72%。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电化教学网络布局合理。有电子计算机室,现代语音室,自然实验室,教学仪器室。配有微机126台,语言设备64座,设有28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投资百万元建成综合实验楼,近期投资30万元铺设了校园网络系统,使现代化教学设备再上新水平。
官扎营西街小学原名济南市官扎营第三小学,始建于1965年,与济南市幼儿师范学校隔路为邻。学校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82.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9个,幼儿班3个,在校生300余名,教职工41人,其中青年教师26人,占63.4%。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3人,占教师人数的56.1%。 学校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和宗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添置了钢琴,建起了微机房,配备微机30台。2002年建起校园网络系统。 学生综合素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黄文钰被评为济南市小名士并成功竞选市红领巾理事会副理事长。李文璐在全国青少年宫枪术比赛中获第三名,剑术比赛获第五名。邢亮毛笔书法作品获全国“双龙杯”书画比赛银杯奖。多名学生在语文、数学学科竞赛中获市、区一等奖。合唱、舞蹈分获市区一、二等奖。乒乓球队获全国比赛男子团体第五名,女子团体获省市比赛第一名,男女单打曾获华东地区、省、市级比赛第一名。
宝华街小学始建于1965年。占地2453平方米,建筑面积2142平方米。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生200人,教职工34人,其中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13人,青年教师比例占62%。 学校以养成教育促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投资建立了微机室。学校与汽训大队保持着多年的共建联系,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军训。学校被评为区国防阵地先进单位,获市级小红花征文集体奖、“爱我泉城”组织奖、市合唱比赛奖。在区级学生集体项目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有22名教师在各项比赛中分别获得全国、省、市级一、二奖。3名教师获得市级荣誉称号。2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39名学生在市级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新苑小学始建于1994年。位于天桥区无影潭东路,占地面积851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学前班5个,共有学生、幼儿生1500余人。教职工91人,教师平均年龄32岁,具有大专学历的34人,正在大专进修的33人,中学高级教甩2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有1名教师获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8人被评为区百佳教师,10人次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30余人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爱为源,注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好成绩,荣获各种荣誉称号40项。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小学教研中心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学校、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书法教育学会实验学校。被指定为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重大课题创新基地、省科技馆与校科普基地、省科普示范学校。承担了五项省级95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其中,小学实施差异教育研究、科技教育研究、尝试教育研究三项课题已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十五”期间,学校又有10项课题被确定为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
八里桥小学始建于1960年,位于交校路12号,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原名济南市交通专科学校附属小学,1978年改为地方教育部门主管,更名为济南市八里桥小学。1996年学校完成了校舍改造,新建五层教学楼,使用面积约365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2个,教职工4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已取得本、专科学历的15人,正在就读的22人。附设幼儿园设大、中、小班。 学校投资建设了少先队活动室、自然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活动室、舞蹈练功房、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教室、语音室。全国首批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蔡浩宇就出自这所学校。学校加强计算机教学,涌现出王烨、吴宪强等电脑动画制作能手。
济南市刘家庄学位于经一路延长线中段,创建于1927年9月,是一所具有76年历史和浓郁文化底蕴的教育园地。我国第一个世界女子跳高冠军郑凤荣就从这里走出。 学校始终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方向,本着“让更多的孩子更快地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99年在全区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承担了济南市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策略实验课题,济南市古诗文诵读实验课题,天桥区分层次教学实验课题。涌现出了20多名省市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
济南市无影山小学始建于1957年。学校有12个教学班,656名学生。全校教职工56名,其中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的28人、中师学历的12人。 学校办学宗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质量的全面提高,把学校办成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视质量和师德为学校的生命线”。倡导能者为上,廉者为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爱国、勤奋、求实、开拓”的校训。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学校被济南市定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先后被评为市体育卫生先进单、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和总务工作先进单位。分别获得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济南市“计算机教育先进集体”和市“金星大队”等荣誉称号,并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儿童棒球文明队”。连续被区评为区“勤工俭学”红旗单位、“小红花”征文、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教师128人次、学生81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及荣誉称号。向高等院校输送音乐和体育等尖子人才4人,有3人被评为济南市“小名士”。连续11年被评为济南市“双文明”单位。
济泺路小学是一所以小班化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学校。地处天桥区工商河畔,始建于1963年。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高级教师19人,学历达标率100%。有教学班8个,在校学生300余人。有计算机教室(并已接入宽带网)、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学校教学设施达到省二级的配备标准。 学校以全方位目标管理为总抓手,坚持走“特色办学,科研兴校”之路,提出了3--5年争创“科科有名师、课课有创、班班有特色、人人都成功的省市知名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推行“小班化教育’为突破口,以“鲜花和小草共享阳”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一批观念新、素质高、懂科研的骨干教师为保障,在积极推进德育为首,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扎实而有效地做了些积极的探索。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家教先进单位、省金星大队;市教书育人先进单、市文明单位、市巾帼建功示范岗、市教科研实验基地,现有市级课题4个。1996—2002年连续7年获区全方位目标考核优秀等级。2000年成功举办了“济南市小班化教育现场会”,对本校首创“创新教师十大观念”和“自主创新的活动化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赞扬。2003年还获得济南市师德教风先进单位。学校是济南市教科研实验基地,现承担省科研课题2个,是天桥区新课程重点实验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