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和平街小学座落在来鹤小区的中心地带。原学校建于1937年,2001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怀下,投资两千余万元建起了占地20亩、建筑面积8500余平方米的新校舍。新的和平街小学教室布置合理,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教师队伍敬业爱岗、爱生奉献、开拓进取。学校小学部现有20个教学班,979名学生,在职教师58人,小学高级教师26人。学历达标100%。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主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三类矛盾(即:新校舍带来的高目标与教师队伍相对滞后的矛盾、高目标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矛盾、高目标与学校经济相对较低的矛盾),立足“五个一流”的总体目标(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领导班子、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育质量)开展工作,在各级政府及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国创新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21世纪中国小学社会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电化教育示范校”、“济宁市卫生先进单位”、 “济宁市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展望未来,构建办学特色学校是我校新一轮发展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无限潜力和广阔空间的课题,是我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愿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济宁市北门里中心小学始建于1830年,是城区最古老的小学。学校以百年文化积淀为依托,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中设计、规划学校的发展蓝图。把思想、制度和队伍“三大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提出了“博爱、博学、唯真、唯实”的教育理念,“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校训,逐步形成了“诚实、和乐、求真、进取”的校风,“尚德、励能、自促、奉献” 的教风,“乐学、善问、求异、创新”的学风。 在全市人民的关心支持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发展迅速,先后获得山东省校本研究实验校、省创造教育基地、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省航海模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济宁市规范化学校、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科普教育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0464㎡,塑胶操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体育快乐园等活动场地一应俱全,绿廊、德育长廊、绿地花园、假山、喷泉、教学楼、办公楼,交相辉映、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校园文化建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育人环境整洁、和谐、舒适。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建设达国家一类配备标准。近年来,学校顺应教育发展要求,加快了信息教育技术建设步伐,建成了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建起了高标准的微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演播室、网管中心等,班班配备了多媒体,大大优化了教育教学手段,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个附属省规范化幼儿园,在校学生1600余名,在校教职工77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市区各级教学能手近20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区级骨干教师5人。基本实现了干部、教师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证了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 近年来,学校以实施“三名工程”为总抓手,坚持走“管理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之路,努力实 “教育现代化、管理创一流、教学高质量、师生高素质”的办学总目标,“传承百年历史,丰厚学校文化”的生本德育、“完善校本培训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的校本培训等办学特色日益突出,昔日古香古色的渔山书院已成为现代化历史名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弘扬百年校风,再铸世纪辉煌”的热情,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团结进取,韬励奋发,共同开创北门里中心小学崭新的明天。
济宁市实验小学有50多年的建校史,目前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建筑面积共14300㎡。新教学楼、塑胶操场、体育综合楼的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172名教职工,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75人,在校学生3850余名。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现代技术教育水平,举全力打造品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地”、“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 “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厅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五十多项荣誉称号。 为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学校发展,在各级领导关怀下,2008年7月,合并了原红星东路小学为实验小学的东校区,并对东校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其成为城区最漂亮的一处花园式校区。原校区于2008年7月,建成了高标准的教学楼,新教学楼在原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了9个教学班。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档次。学校提出了“用发展来鼓舞人,用团结来凝聚人,用行动来带动人”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实验小学品牌,发挥优质教育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学校发展环境、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品位,树实验小学良好形象。并力争用五年时间,把济宁市实验小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所知名品牌学校
这是一所师生向往的学校,一所治学严谨的学校,一所书香飘逸的学校,一所重视习惯养成的学校。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在关怀中奋进,在传承中发展,在成长中创新。 学校始建于1948年,1978年被确定为济宁市首批重点小学,六十年悠悠岁月,积累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学校现有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2337人。教职工117人,学历都是专科以上,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41人,全国优质课获奖者2人,省、市、区级优质课、基本功获奖者50人,省、市、区级教学能手29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7人。附属幼儿园大、中、小班共10个,幼儿325人。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3907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1730平方米,现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功能室配备齐全,普通仪器器材达到国家一类两套配备标准。 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面向世界求教育发展,面向未来育创新人才”的办学思想,“融百家之长于己身,汇众人之智办名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格高尚、气质高雅、志向高远;性格健全、体魄健壮、心理健康;学习创新、生活创意、实践创造”的“三高三健三创”新型育人目标,努力实现“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促进了学校快速、稳步、和谐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各项制度,实行制度管理、人文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重视队伍建设,实施“三、五、七”育名师工程,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抓好常规管理,形成规范有序、高效运转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课程评价,建立对师生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机制;重视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书香校园,培育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突出德育为首,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注重德育实效性;坚持科研为先,抓好科研管理,增强教师发展的源动力;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和班班多媒体的目标;盘活学校资源,使学校图书、仪器等资源发挥最大教学效益;重视安全教育,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 几年来,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幼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全国“红旗大队”、山东省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软件开发实验学校、省中小学校本研究先进单位、济宁市文明单位、济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济宁市教学示范学校、济宁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济宁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红十字模范学校、济宁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名校绽奇葩,杏坛竞风流。回首过去,六十年育桃李果硕园丰,展望未来,新机遇创辉煌任重道远。东门大街小学拥有光荣的昨天、前进的今天,沐浴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