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实验小学前身是德国总督府小学,始建于1901年11月2日。创办之初,名叫 “胶澳总督府小学校”,只招收驻青德军的贵族子弟,学生仅有70名,教师不足10人。不久,校名相继改为“青岛市公立女子小学校”、“青岛市立江苏路小学校”、“青岛市会立江苏路小学校”。解放后更名为“青岛江苏路小学”,学校获得新生,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新时期,196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小学。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 1890名,教师86名。 改革开放以来,秉承“团结、文明、尊师、爱生”的校风和“求真务实、争创一流” 的“江苏精神”,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与时俱进,遵循“在改革中发展,在实验中创新”的办学思路,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轻负高效”的办学特色。1992年荣膺全国名校,94年被市教委确定为青岛市实验小学。2001年获“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殊荣。 99年7月学校进行了旧舍改造,在有限的空间里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新校舍既保留了欧式建筑风格,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韵。按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器材设备。普通教室、办公室及专用教室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建有校园电视台、舞蹈练功房、网络化管理的开放式图书馆、教师阅览室、陶艺教室、陶窑、木工房及配备十张球台的乒乓球馆。学校为学生配备了直饮净化水设备、音乐铃,建立了无线防盗系统。市南教体局投资 150万元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信息中心共有四台部门级服务器,微机进课堂,实现了班班通,教师人手一机。大小两个网络教室共有微机百台,配置先进,系统完善。全校所有微机均与因特网连接,方便师生获取最新的信息。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教室、阶梯教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保证。 百年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师资,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学校获全国、省、市、区多项殊荣,成为华夏大地普教系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严谨、求真;精深、求新”的教风使学生“乐学、勤学、活学、会学”,储备终生享用的财富。在这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兴致勃勃,给每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体验成长快乐,享受幸福童年。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湛山脚下,她的前身是青岛湛山小学,始建于1934年,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创建的第一批公办学校之一. 伴随着青 岛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历经了六十年风雨的青岛湛山小学随着社区的规划改造,1994年,由市南区委、区政府投资1600万元,重新选址兴建新校,正式更名为市南区实验小学.学校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现有27个教学班,80余位教职工,近1500名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教书育人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实验学校,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师发展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市南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称号. 新校建设之初就以“规范、发展、创新”的办学思路引领着区实小的每一个人,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学校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中国海洋学会的支持下,于1998年创建了全国首家“少年海洋学校”,将海洋科普教育融入了学校的课程、课堂和学生实践活动之中.师生边研究边实践,在2002年自主开发并正式出版了《少年海洋科普活动学校教材》.教材的开发不仅改变了教师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更促进了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学生在研究的状态下学习,为师生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校以青岛市“十一五”立项的科研课题为统领,开启了区实小“书香致远”师生读书工程,旨在提升师生的生命内涵.学校投资建设的“教师吧”,为教师提供愉悦的读书场所;“爱书吧”,为学生营造舒心的读书环境,使读书成为每一个区实验人生命成长的必需!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探索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们“读起来”,用读书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人文情怀.在学生中开展了“大声朗读”、“亲子阅读”、“经典诵读”等活动,用中国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使他们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传承经典 润泽心灵 开启智慧”大型师生读书汇报会,每月一次的教师读书沙龙,已经成为学校的长效机制. 2009年,我校的市级“十一五”读书课题的研究成果已通过成果鉴定.但这不是读书工程的休止符,而是视读书为本分的新起点,老师们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需要“读下去”,因为书给人气定神闲的旷达;更要“读进去”,因为书给人厚重质朴的真实,更期许明天的“读出来”,因为书给我们更多思考和创新的力量.近几年来,市南区实验小学的办学水平持续上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家长的认可度程和社会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今天的市南区实验小学,秉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立和共生”的意识和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广泛的兴趣、铸就坚定的自信;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夯实基础——健康的体格、良好的性格、优秀的品格.学校致力于“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和“课堂教学的优质化研究”.探索创新“学术”和“行政”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的“二元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借力于山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团队专业智慧的不断的提升,以“学为基点,让有效教学走进活力课堂”为着力点,优化校本教学研究实效,探索各科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师生的高位发展,打造富有市南区实小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 展望明日,区实验人将一如既往地怀揣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怀揣对教育的热爱与理解,创建一个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的和谐的温暖的学校。
青岛金门路小学始建于1984年,占地1.6万平方米,1987年9月接收并开始办学。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71人,教职工59人。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金门路小学已跃升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区市德育特色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中国儿童教育实验学校. 目前金门路小学正沿着“立足校本管理,提升办学水平”的发展思路,注入刚柔并济的人本化管理思想,尝试构建学校战略化发展和校本化管理体系;着力进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重点是以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反思引领做为载体,以与青大教授在“学习、交流、研究”三个牵手做为途径,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有效的支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实现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以涉台教育为主线,在校园文化、德育工作、校本课程、校园网络等的建设方面,形成一体化的文化发展空间。尝试新型的中韩学生文化交流方式,建成市南体校金门路小学乒乓球训练基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