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小学解放前建校,后几经迁移合并。2004年12月,南湖小学迁至现址(东风东街沃尔玛西邻,原纺织技校旧址)。学校占地7.5亩,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2008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硬件建设有了快速发展,教师办公条件优越,人手一台液晶电脑,各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日常化。学校建设配备了音乐室、舞蹈室、钢琴室、古筝室、乒乓球室、手工制作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等多功能教室,学校硬件配备已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2008年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进行了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实现绿化面积186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5%。整个效果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搞好绿化,空中架绿,立体披绿。学校把植树和育人结合起来,教会学生爱绿、护绿,让孩子从小树立很好的生态理念。在2008年市教育局组织的城区学校绿色生态校园点评中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学校前后荣获山东省“普通话语言示范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选进学校”、“省二级档案管理单位”、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中小学“五个一工程成长示范校”、“高新区素质教育示范校”等20多项荣誉。学校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提升教育品质,构建优质学校。 学校的校风是“把每一件事做的更精彩”,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一个南湖人都以此为自己行动的向导,教师力求让工作生活更精彩,学生力求让学习生活更精彩。此外,学校的校训是“爱生活 爱学习 爱创新”,并以此引伸出学校的办学品牌——“三爱教育”。目的就是要把“爱生活”、“爱学习”、“爱创新”三粒“种子”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在领导、老师和家长得共同培育下,开花,结果,收获。学校将 “三爱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爱生活”教育,就是让师生学会感受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 “爱学习”教育,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的培养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关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学习的能力。“爱创新”体现在学校以创新理念管理班级,致使师生拥有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如今“三爱教育”是我校开展工作的主线,老师围绕“三爱教育”展开工作,学生们围绕“三爱教育”接受培养。“三爱教育”必将使南湖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提高。实现面向生活育人,面向社会树人的办学宗旨。
张店区杏园东路小学位于山东的交通枢纽“淄博站”的东邻。学校占地4055平方米,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接近900人,在职教师51名。学校教师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小学教师学历任职水平。这所被称为张店城区的“袖珍学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却以城区小学最小的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创出了巨大的办学效益。成为一所学生欢心、家长称心、社会放心的市级规范化学校。 杏园东路小学始建于1965年,教学历史悠久。1990年建主体教学楼一幢,1996年又新建综合楼一幢。尽管学校校舍规模不大,但各种功能教室证齐全。设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室、美术室、综合活动室等14个教学辅助教室。有完整的、现代化的电化教学系统,实现了校园网、班班通。学校设有电视台,体育活动器材、文娱活动器材青逐年增多。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这些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莲花联合小学承担着广饶镇莲花、东堡、双庙、蔡家、娘娘庙、耿家、金胡、巷道、张汪、三角10个行政村,总人口7323人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占地31亩,建筑面积1892㎡。其中教室33间,面积916㎡;办公室8间,面积261㎡;功能室15间,面积447㎡;操场占地4990㎡。 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414人,在岗教师17人,取得本科学历的2人,大专学历的12人,中师学历的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有4人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 6人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学校始终以“突出特长,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大力倡树“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校风,牢记“团结进取,争创一流”的校训,实现了让我们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办学宗旨。
张庄小学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学校,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生367名,学生为张庄、拐子、鲍家、张郭、梨园五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覆盖人口6700余人。教职工18名,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县级教学能手3名,镇级名师1名。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是一所管理规范、师资力量较强的农村小学。 学校占地73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4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音美器材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德育室等功能室。学校有图书6335册,生均23册;微机38台;教学仪器2100件,达省二类标准。学校体育场面积为3100平方米,有150米环形跑道和60米直跑道,有标准篮球场二个,运动场体育设施齐全。 学校本着“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形成了“团结、文明、求实、创优”的良好校风。学校治学严谨,成绩卓著,连续5年获“李鹊镇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获“广饶县广播体操优胜学校” 称号;2002年获“广饶县教学质量进步学校” 称号。学校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以日记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全校学生人人建立了日记本,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日记展评周”活动;06年推出了校报——《日记报》,刊登学生的优秀日记,已初步形成了以日记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特色。 目前,全校师生团结合作,改革创新,正在为实现“让李鹊镇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顽强拼搏,努力奋斗
山东省潍坊商校位于世界著名风筝都——潍坊市的西郊,西邻大学城。学校始建于1974年,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现占地200多亩(规划用地500 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藏书16万余册;现在校学生7000余人,其中大专生1900余人,学校拥有财经、理工、艺术三大类15个专业(其中大专专业6个),由于专业设置合理,实用性强,教育质量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教师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8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9人、中级职称者65人,还聘有 30名客座教授。学校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拥有供各专业使用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实习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约计1800万元以上。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20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学生遍布全国11个省市,他们绝大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学校经教育厅批准自2001年招收五年制高职生;1999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学校是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根据山东省、潍坊市两级政府对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和学校的基础条件,学校制订了向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规划,并计划在大学城建立一所占地1000亩的新校。
青岛盲校始建于1932年,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使视觉障碍儿童少年、青年全面发展并具有一技之长,能和健全人一样独立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劳动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现有小学部、初中部、按摩职业中专部、普通高中部、多重残疾特训部5个学部,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中教育、职业中专教育等多个学段,建立了国家级的青岛市盲人教育资源中心,成立了青岛市悦明盲人按摩中心和校内的信息中心、视训中心、劳技中心等。现在校盲生22个教学班210多人,教职员工80余人。学校有教学楼、生活楼、办公楼和实习门诊楼各一幢,建筑面积共6300余平方米。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中心盲校。特训部:针对每个盲生的个体需要与差异,由医学专家、教师、家长等组成团队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教育计划(IEP),实施个别化教学,现已培训多重残疾学生30多人,有的已走向社会,能够自理自立。小学、初中部:开设各类补偿课和特色课程,强调在教育中促进盲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强调盲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强调基础教育充分满足盲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并注重培养盲童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音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一些特长生参加各级各类文艺体育等活动和比赛,取得很多优异成绩。盲人普通高中部是受教育部、中残联委托试办的全国唯一一所盲人普通高中。盲人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教材与健全人普通高中基本一样,办学目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同时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学校的办学优势是具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现任课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以上,教育教学质量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2000年6月,国家教育部、中残联组织专家对我校高中办学进行全面评估,给予很高评价。多年来,升学率一直都在96%以上。毕业生思想素质、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受到接收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按摩职业中专1987年正式成立,学制三年,系统开设中医基础理论、针灸、伤科按摩、保健按摩、足部按摩、小儿推拿等课程。经过两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习,通过口试答辩、操作会考,毕业生可取得中专毕业文凭,同时亦可由学校为其办理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2名国家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有经验丰富的临床指导教师,有供学生见习、实习的按摩中心,接纳来自社会各界的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深受广大病患者的信任和欢迎。几十年来,我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按摩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医院、诊所、按摩医院、疗养院,并有许多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从事医疗、保健按摩等工作,收入很可观,他们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按摩专业技能,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欢迎。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按摩市场需要,应广大按摩爱好者的要求,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宽进严出的办学原则,按摩中专除招收盲、低视生外,亦开始面向社会放开招生。学校还开设了按摩函授中专班和按摩技能短期培训班,以满足不同类别人士的需求。
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20人。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兴贤育才”的办学理念,走教育叙事研究,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优体系,注重养成教育等特色之路。学校多次荣获千泉街道优秀单位,教师参与多项县级课题研究,获济宁市“十五”教育科研成果一项。
济宁师专附小是孔孟之乡、东方文化古都—一济宁教育园圃里的一颗的新星。她以崭新的教育思想、顽强的创业精神、优秀的教育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崛起于同行,享誉于齐鲁大地。 济宁师专附小是1988年由济宁市政府建成的一所办学标准高、设施配备齐全的市直小学。2000年8月并入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3667名学生(含附小幼儿园)。十多年来,这所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瞄准创办“规范化、创新性、现代化”的国内一流学校的高目标,在勇于改革,精诚奋进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努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发儿童潜能,促进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不仅以“风气正、质量高、负担轻、有特色”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而且在融汇东西方教育精髓,构建“未来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学校先后获得省规范化学校、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推广校园歌曲舞蹈先进学校、全国“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实验基地,承担着国家级重点实验课题“协同教学与心理发展”、“体育二类课程整体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实践模式”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实验委员“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学校作的有关创新性思考和教改经验曾先后在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动名师工程,实行专家治校,建设现代化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济宁师专附小的名校战略。教师的凝聚和提高则是名师工程的核心工程。“用每一位教师的成功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成功”。附小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尊重每位教师的价值,尤其注重给中、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提高、发展的条件,聘请国内教育专家王宗敏、张声远、吕敏、邱学华、郑和钧等为顾问、导师,采取“分段达标”、“特殊贡献奖励”、“学科带头津贴”、“低评高聘”等措施,形成了有效的“成功导入模式”。“德为师之本”,附小汲取孔子道德伦理思想中的积极内容,结合新形式下教师思想状况,狠抓职业道德形象,规范言语行为。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此外,还抓住以下六个方面的培养、教育:一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领先时代的新观念;二是建立民主、尊重、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四是提高综合素质,争取一专多能、课内外皆通;五是提高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能力。教师逐渐实现了“精力消耗型”向“智慧创新型”的转变,一支充满活力的个性化科研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现有117 名教职工中,已有四名特级教师、七名中学高级教师、三名省级拔尖人才、市级青年科技人才,十七名教师分别获国家级省级优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近几年来,青年教师有七人获国家级教学奖励,十九人次获省级教学能手、省优质课奖励。“不看学生一时,但求幸福一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的教育”,是济宁师专附小的教育理念,追求一种“处处是教室、事事皆教育、人人能成才”的办学境界,围绕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基础、能够成功跨入新世纪的高素质现代化建设者的目标,附小实践运行加强了以下操作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