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工程,建成了校园网,成立了信息管理中心,校园宽带网已经覆盖了全校各教育教学场所,实现了校园信息共享,提高了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拓宽了师生探索知识的渠道。学校注重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构建了一套现代化的管理网络,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施管理,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学校新闻、校务公开、重大事件等信息均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利用校园“信息公告系统”,及时发布教育教学、各类资源、会议通知、常规管理等信息,从而使老师们及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实现了行政、教育、教学、科研、档案、后勤等方面的信息化、数字化;上级来文阅办、教师之间信息交流均通过“公文流传系统”、FTP平台进行,实现了教育资源互享物无纸化办公;学校还通过购买、自主开发、参与市电教馆资源库共享等多种形式,建立了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资源库。通过长期实践,学校实现了信息共享、电子阅览、电子备课以及办公管理一体化,极大地丰富了师生教与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师生自主、创造性工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信息氛围。 学校坚持以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网络终端通达每个教室、办公室,每个教室均安装了电视(数码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子白板)等设施,都成为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充分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情境,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上下功夫,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丰富的教学形象,促进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质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助手,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学校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多次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创设有效的情境,提供丰富充实的资源,为教和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竞赛,加快了师资培养。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小学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大秦家镇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大疃村西街3号。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小学拥有到教室、办公室集教育信息网、ADSL宽带信息网、闭路电视网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络系统,每个教室均安装有多功能电子白板。配置了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快乐体育活动场、舞蹈室、钢琴室、扬琴室、琵琶室、古筝室、二胡室、电子琴室、电脑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科技劳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场室。 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小学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善于创新、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围绕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这一办学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逐步形成以下办学特色: 1、小班教学。实施小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 2、低龄化英语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 3、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校在下午第三节课开展素质提高班培训活动,开办了电脑、美术、书法、乐器、球类等二十多个素质提高班,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培养兴趣。组建了2支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专门聘请了在器乐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乐师对乐队进行指导。 4、信息技术普及教学。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课,并以校园网为依托,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化管理。
莱山中心小学始建于1932年,是一所具有70多年办学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2000年,由镇政府融资200余万元,对旧校舍进行了改造,2002年7月新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现在学校占地1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00余人,教师30余人。 多年来,本着“以科研为先导、以试验为手段,构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育人格局”的办学宗旨,先后承担了国家德育十五重点课题“分年级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深化研究”、 “外地籍小学生情感发展教育研究”、 “和谐、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国家、省、市、区实验课题十余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以校本教研工作为依托,以“‘我能行’使教师更行”系列教师教育活动为主线,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其中19位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教学能手等称号,六人被市以上政府部门表彰,每年二十余篇教学经验、论文在市级以上交流、刊发或获奖,科研论文集《爱的旋律》已结集出版优秀的教师群体,撑起了我校“和谐高效课堂改革”的一片蓝天。 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的帮助下,通过学校师生的不断努力,学校先后跨入了烟台市规范化学校、市电化教学示范校、市小学教学示范校行列,多次被授予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们坚信,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将会不断用爱、用智慧、用创造来拨响学子心灵中情感的琴弦,继续创作出一首首纯朴动人的关于成长、关于未来的美好诗篇……
栖霞市桃村中心小学下设两所小学和三个教学点,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40人,在编教师169人,在岗教师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4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心设有德育室、网络计算机教师室2个、实验室2个、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体育室和综合电教室。几年来,学校坚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深化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抓手,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工作走在了栖霞市前列。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栖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栖霞市文明单位、栖霞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栖霞市教育科研重点基地、栖霞市常规管理二星级达标学校、栖霞市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栖霞市小学“和谐高效”课堂建设优秀实验学校、栖霞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花园式学校、烟台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烟台市少先队雏鹰大队、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小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烟台市语文双轨教学和数学异步教学优秀实验学校、烟台市校本教研工作示范学校、烟台市安全文明校园、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山东省优秀少先队集体。
龙口市徐福中心完小创建于1954年,位于徐福镇中心大街西侧,占地面积21亩。现有10个教学班,学生387人,教职工21人。学校拥有2024平方米的四层教学办公楼一座,各种专用教室22个。其中微机室、仪器室、实验室、语音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队室、体育器材室等各室设施配备齐全,符合省定标准。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育为首,五育并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特长,并承担了国家级“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省级“创新能力培养”和烟台市级“小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学校先后荣获“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安全文明校园”、“龙口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龙口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龙口市少先队金星大队”、“龙口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八年获得“龙口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烟台市芝罘区珠玑小学,一是突出“严、精、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严”:不断完善珠小四项常规管理评比细则,每天安排值班教师严格检查楼梯、走廊学生纪律,紧抓上下学路队秩序,培养学生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精”:开设“行规点评”栏目,着重从“礼仪、卫生、纪律”三方面着手,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进行“麻辣点评”,引导、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细”:建立班级日记制度,每天安排值日班长纪录班级的日常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月由学校进行汇总、考核,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从而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 二是突出“自主管理”,强化德育教育。坚持“自主管理”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两项活动”,强化德育效果。“珠小雏鹰争章”活动:以“抓习惯养成、促质量提高”为工作重点,借助体验教育新途径,通过开学初定章、学期内争章、考章、六一儿童节颁章、护章五个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继续做好“珠玑学生之星”评选活动,在全体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围绕“民族精神教育”主题,以少先队“自我管理”为抓手,以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日为契机,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 三是突出“文化建设”,打造校园特色。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年级和班级的实际分布情况,在每一楼层设置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教育宣传标语,充分发挥标语的教育宣传作用,如改变以往以教育家语录为主的宣传模式,通过征集教师寄语、学生心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规范班级环境布置。继续做好特色中队角的设计与布置,每周安排一组学生定时更新内容,通过书写名言警句、展示学生风采、成长印迹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沟通交流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青年路小学创建于1958年,建校于1972年2月,于1983年9月迁校定址为现在的白冬街14号,占地面积6525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540名,教职工36名。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研工作为着力点,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为基本思路,优化育人环境,创新教育理念,锐意进取,抢抓机遇,促使学校工作和谐稳定发展。先后被评为“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差异教学优秀实验学校”、“烟台市花园式学校”及“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活动先进单位”,学校活动多次被胶东在线网、山东教育电视台、烟台电视台、烟台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在各级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建立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阅览室等,逐步实现了班班通,大大充实和完善了教育教学手段。国家级课题《学生学习习惯的构成与培养研究》已结题,学校有教师189人次获国家、省、市、区级优质课和优秀论文奖。 学校注重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建设生态型温馨校园。硬化了操场,有两个篮球和一个足球场,200米环型跑道,曾是一个具有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校园绿化布局合理,有景点、雕塑、立体绿色长廊,基本达到和谐统一;学校景色优美宜人,集美化、绿化于一体,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学生置身于校园中,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青年路小学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带领广大师生不懈努力,抓住机遇,挑战自我,有信心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理念更先进,环境更完善,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的区一流学校。
学校始建于1994年,1996年建成,学校占地面积44616平方米,建筑面积17736.16平方米,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办公楼和4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 建有大型阶梯教室、合堂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实验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和教师音像备课及课件制作中心、开通了校园网。学校是“中央教科所重点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山东省教育普法先进单位”、“烟台市规范化学校”、“花园式学校”、“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自建校以来,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以“质量立校,育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以“创中华名校,塑中华名师,育中华名士,建中华名景”为办学目标。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实行了课程计划刚性化管理;取消了百分制考试制度,建立了素质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强化了科研兴校意识,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先后开展了班内差异教学、语文“双轨”教学、英语“张法”教学、中华传统美德教学、合作学习等多项国家、省、市重点实验课题,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正确的办学方向,高起点的办学思路,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几年来,学校先后多次为国家、省、市提供教育教学改革现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及《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推广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山东省省长李春亭等领导同志曾先后来校视察、并对学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长岛县北隍城乡小学,地处山东省最北端,渤海深处的一个有2.5平方公里的小海岛上。这所学校始建于1928年4月,隍城山前小学堂。后在解放前为隍城山前小学校。解放初期改为隍城乡山前小学。1955年建成隍城乡完全小学。1968年5月在小学附设初中部,1970年附设初中班,正式成立隍城联中,1972年与小学分离,小学改为隍城公社中心小学。1978年因中小学校的建设,中小学合并成立隍城公社学校。1983年因教学工作的需要,中小分开,1984年小学更名为北隍城乡中心小学。1994年乡党委政府报请县教委同意,中小又一次合并,成立北隍城乡学校。2000年8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将北隍城乡学校初中部合并于现长岛中学。因而长岛县北隍城乡小学由此得名。 自1978年以来,北隍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后投资12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2712.5平方米,建筑面积1790.98平方米(其中:楼房807.84平方米,平房包括瓦房983.14平方米)的一所市级规范化小学。 现有教学班5个,在校学生180余人,教师1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一级教师4人,小学二级教师2人,大专学历6人,高层学历占有率为54%。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