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占地面积277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49平方米。学校于2002年8月动工扩建,2003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启用办公大楼、教学大楼、实验大楼。2005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启用师生食堂、室内体操馆、体育运动场。学校体育器械、音乐、美术器材,数学、自然实验仪器、校园网建设配备、师生用计算机、图书馆藏书均达标。2012年9月在校44个班,学生1666人。教职员工134人,专任教师121人,教师年龄结构趋向合理,平均年龄由2008年的45岁下降为如今41岁。教师中研究生毕业1人,本科毕业64人,占53%,大专毕业50人,占42%,中专毕业6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81人,占67%。“重德、重实、重新”是学校教师一贯的工作作风。办学百年,硕果丰厚,在园丁们的辛勤耕耘下,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国家建设人才,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勤学、勤问、勤思”是学校学生优良的学习风气,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在学校这块快乐、有趣的园地里,学生们在不断锻炼,不断成长。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把学校建设成为‘内涵丰富、品质优异、特色鲜明’的新优质学校”作为办学目标和理念,积极探索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着力加强校园文化的特色培育,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校贯彻、落实二期课程改革精神,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整体改革方案,提高学校课程的执行力,探索并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被评为“金山区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学校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教科研课题屡获金山区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学校承办了由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市教委体育教研室、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体育健身走近学生,民间体育融入课堂”主题研讨活动。现今,学校正在实施民间文化教育工程。学校所在地枫泾镇,具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里文化名人辈出,如现代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大师丁聪、围棋国手顾水如等。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古老质朴的蓝印花布,有享誉国内外的金山农民画,还有许多蕴藏在民间的传奇故事,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所有这些,都为我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依托这一地域文化优势,以民间绘画、民间体育、民间故事为载体,编写民间文化教育系列校本课程,进入学校创新课程教学,努力形成具有传承、弘扬地域文化特征的学校特色教育优质品牌。2012年10月学校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北大街409号 邮编:201501 电话:57351764电子信�//
江五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922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前身是中西女中附属小学,以小中西名闻海外。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江五小学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八十年代中期,我校丛霖同学为邓小平、王震等国家领导人进行计算机操作表演得到了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当即,时任总书记的邓小平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如今学校非常注重利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提升办学的整体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从86年至今,江五小学连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现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校长培训实验基地、长宁区数学实验基地成为一所具有优良校风、优美环境和优质教学的实验校。
西康路第三小学创办于1925年,为培明女子中学附小。1956年1月改为公立,与中学脱钩。1958年8月迁现址,改名为西康路第三小学。98年8月与北京西路第五小学合并,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公办学校。 现学校占地面积共4103平方米,校舍分东西两部,分别座落在西康路196号与北京西路1117号。学校有标准教室38间,校内设有科常室、电化室、音乐室、电脑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近一千二百多名,教职工130人,其中教师115人,小学高级教师42人,一名外语学科带头人。现任校长毕宏玲。长期以来,历任校领导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定,使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这无疑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绝大多数教研组均有骨干教师把关。学校管理逐步形成层级管理网络。 1990年2月,学校与“南京路上好八连”结成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单位,至今已十几年,德育上,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又以科研为先导,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各学科科研论文频频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拥有了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的师资。 特色: 为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001年起又探索办学新路,以“双语教学”作为教改的突破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诚信-西三人追求的品质;双语-西三人办学的特色;健康-西三人前进的动力;进取-西三人发展的基石”的口号将激励西三人不断地在时代意识中明确目标,在科研意识中寻找途径,在进取意识中抓实效。努力形成“我为西三添彩,西三为我喝彩”的共识
上海市徐汇区江南小学前身是江南造船厂第二子弟小学,1957年隶属徐汇区教育局,更名为江南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329平方米,拥有前后两个操场,环境整洁优美。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282名学生,30名教职工,近13个专用教室。学校在岗教师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85%以上,96%以上的教师具有大专文凭,50%的教师完成大本进修或大本在读。全校在岗教师中66%以上的教师拥有小学高级职称,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依托教育科研形成了一套教学质量自我管理的行动方法,依托学期课程统整,将基础与规范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行为上。学校依托船文化其丰富的德育资源,着力将船文化融入并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制度化、课程化、德育化、活动化、环境化和社区化,努力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学校现在是徐汇区文明单位、区安全文明校园、区健康促进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和上海市教育科研基地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于2005年9月正式成立。 学校占地22亩,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一所拥有30个教育班,1340余名学生,90余名教师的大型小学。学校具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校长王石兰,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上海市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现任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小学分会会长,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虹口区十佳青年导师团导师。 党支部书记朱萍,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外语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现任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小学分会秘书长,曾任上海市外语教育学会理事。 学校祁承辉老师是区英语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小学英语教学领军人物,曾获上海市劳模,上海市模范教师,全国英语教师园丁奖等诸多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7名,小学高级教师50余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4名,区十佳青年教师及区十佳青年教师提名奖共4人。 五年来,教师中有30余人次在全国及市、区学科教学评比中获等第奖。 五年来,附小人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区委孙卫国书记、市教委尹后庆副主任、以及区领导俞北华同志、许虎清同志、宋妍同志、华东平同志、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同志、市政协常委、市民办中小学学会胡卫会长以及虹口区教育局各位领导分别莅临上外附小,对上外附小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给予亲切的指导和重要指示,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温暖着每一个附小人的心,给予附小人强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撑。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把学校打造成上海民办教育的一个窗口,打造成上海中小学外语教育的一个窗口,打造成虹口教育的一个窗口。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全国著名小学办学成果展示校、全国首批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全国语文教学十佳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单位、虹口区文明单位、虹口区三星示范校,学校中外语教研组、双语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体育教研组均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
长宁区虹桥机场小学创办于1991年,位于上海国际航空港——虹桥机场工作区内,现有19个教学班,530名学生,54名教职员工。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基地、上海市红旗大队、长宁区文明单位、长宁区健康校园、长宁区绿色学校、全国少先队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实践基地学校等光荣称号。 近年来,随着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学校坚持“提升教师、培养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新策略,紧紧抓住“师德是学校的魂、质量是学校的根”的办学理念,在深谙办学之道的学校领导倡导下,凝结学校办学灵魂和精髓的“蓝天品牌”建设成为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全体师生在蓝天精神的引领下,团结努力、实践创新,向着“办学行为规范、管理基础扎实、师生和谐发展、质量稳步上升的长宁西部活力型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从“科学、求索、奉献、协同”的科学精神”的蓝天文化精神内涵出发,学校强力实践了“绿叶工程”——师德师风建设;“青蓝计划”——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蓝天行动”——校名教师培养工程三大主题工程,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师能。自三大主题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了上海市金爱心教师三等奖获得者、“师爱在家庭中闪光”入围奖教师等一批师德表率和典型。学校更是为教师们创设了各种学习提高和展示机会,加速教师的成长步伐,近年来先后有多人次在市区级层面进行公开课展示,多人次在市教研评优中获奖,在区“希望杯”比赛中获得优秀奖,多人次在长教杯比赛中荣获一、二、三奖的好成绩。 以“蓝天”为品牌的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活动的一大亮点,蓝天少儿气象站、蓝天小画苑、蓝天少儿合唱团、蓝天运动俱乐部等学生社团,在一系列主题教育、道德实践体验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抒蓝天之豪情,展翱翔之宏志,虹桥机场小学正以鲲鹏展翅之势,向着更高、更宽广的蓝天翱翔!
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适龄儿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小学是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中心小学。1989年4月13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在亲切看望师生的同时,亲笔题词“教书育人。2001年10月区教育局投入2000余万元人民币,将原校址改扩,建成了设施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校舍。2005年,教育局将原石泉转制小学并入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强强联手,打造品牌,办普陀区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学校提出了“合作关爱,和谐发展”的办学新理念。“合作关爱”是以倡导“尊重平等、互助关爱、协作共生”为特征的团队精神。做到“四个关爱”: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和谐发展”是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宇航特色学校、普陀区文明单位、普陀区素质教育实验校、普陀区绿色学校等三十多项市、区荣誉称号。我校先后有76名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开发的教学资源、撰写的科研论文荣获全国、市、区等第奖。近年来,学校将打造一个品牌,做强一门学科,发展各育特色项目来提升学校的竟争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上海市长宁区向红小学创建于1958年,1999年6月向红小学与江五镇宁分校合并,命名为向红小学,学校处于长宁区与静安区交接处,占地面积2744平方米,校舍面积2368平方米,目前为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名,在编教职工47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了58%,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2人。 学校现有班子7人,其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1人,工会主席1人,教导处2人,后勤负责人1人,团支书1人。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岁,老中青结合,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大局意识。 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究。学校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创新的方法引导人,用丰富的情感激励人。通过目标启动、骨干带动、科研推动、利益驱动的运作方式,不断提高、丰富和发展教师,造就着一支具有现代化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学校配备了各专用教室,现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唱游室、计算机房、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自然常识实验室、美术室、图书馆等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上的需求,至2006年学校配备数字教室9个,为学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保证。学校整洁、美观、雅致,学校注重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进取向上、团结共进的学校工作氛围,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良好育人气候,即:静态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文化环境的教化和特色化,动态环境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学校把科技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有效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被先后授予"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长宁区文明单位" 、"长宁区行为规范学校"、"市、区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区绿色学校"、"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区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数字校园"等光荣称号。学校还先后成立了长宁区学生艺术团向红小主人京剧分团,长宁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分馆。在校师生在历年的全国、市、区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项目多达百余项,获园丁奖、各项先进工作者称号人数达几十人次。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学校始终不敢懈怠,不固步自封,继续开拓创新,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西康路第三小学创办于1925年,为培明女子中学附小。1956年1月改为公立,与中学脱钩。1958年8月迁现址,改名为西康路第三小学。98年8月与北京西路第五小学合并,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公办学校。 现学校占地面积共4103平方米,校舍分东西两部,分别座落在西康路196号与北京西路1117号。学校有标准教室38间,校内设有科常室、电化室、音乐室、电脑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近一千二百多名,教职工130人,其中教师115人,小学高级教师42人,一名外语学科带头人。现任校长毕宏玲。 长期以来,历任校领导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定,使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这无疑给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绝大多数教研组均有骨干教师把关。学校管理逐步形成层级管理网络。 1990年2月,学校与“南京路上好八连”结成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单位,至今已十几年,德育上,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又以科研为先导,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各学科科研论文频频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拥有了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的师资。 特色: 为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001年起又探索办学新路,以“双语教学”作为教改的突破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诚信-西三人追求的品质;双语-西三人办学的特色;健康-西三人前进的动力;进取-西三人发展的基石”的口号将激励西三人不断地在时代意识中明确目标,在科研意识中寻找途径,在进取意识中抓实效。努力形成“我为西三添彩,西三为我喝彩”的共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