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第二小学位于延安西路1289弄10号,地处延安西路高架靠近定西路段,是一所已有近五十余年历史的公办小学。 学校的总占地面积为4887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为121.5平方米,学生主要活动场地为1540平方米;校内建有南北两幢教学大楼,配备有电脑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科常实验室、劳技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系列专用教室以及相关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还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致力于办一所"教学有特色、德育成系列、质量有提升、学校受欢迎"的新型小学。 近年来学校发展势头更为强健,连年获评长宁区文明单位,是区级双语教学试点学校、教学先进学校、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法制教育先进学校、上海市红十字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学校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提出"以常规工作为基础、德育工作为核心、教育质量为命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优质教育体系的让家长满意的学校"的办学思路,开创了教育教学工作崭新的局面。 学校设有《古诗吟诵》、《法制》、《形体》、《创意》、《双语》等多项校本课程。为充实学校校本课程和进一步促学生素质全面提高,2007年5月,学校引进小主人新闻学校的教材,在小主人报社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新闻学校,成为小主人报社的试验与培训基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延二小学始终本着责任意识,精品意识,与改革创新意识,由点到面,协同各方教育力量,努力实践着教育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区的宗旨。
长宁区绿苑小学位于长宁区西部的新泾地区,占地面积约15亩,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学校原是一所于1998年建造的公建配套小学,在当时多元办学的思想指导下,由区教育局于当年改制成公立转制学校。2007年9月,学校又根据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要求,平稳恢复成公立小学。学校确立“育德树人、启智激能”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有明理、关爱、自信、合作等品质的绿苑学生,坚持以质量赢取声誉和生源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把追求一流教育作为总目标,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质量求胜,通过几年的努力,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兴衰与共的群体意识、因材施教的责任意识、师德高尚的形象意识和勤俭办校的效益意识已深入人心,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现已成为新泾地区乃至长宁区颇有影响的一所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未来,学校将传承精神和精华,突破以往和自我,在昂扬的斗志和智慧的实践中,为办成具有先进教育思想、鲜明教育特色、和谐校园文化的长宁乃至本市有影响的优质学校而奋斗。
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是地处杨浦区东南角的一所中心校,是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区“小班化教育”实验校。占地约10亩,始建于1957年,四十多年的校史积淀了较为浓厚的办学底蕴。首任校长为杨炳章,历任校长为王良秀、赵福昌、王小莉、管必良,现任校长丁利民。2000年7月重建并与隆昌路第一小学、凉州路小学合并。新平三的建设从2000年7月起至2001年6月,历时一年,国家投资将近1500万。重建后的平三小学为20个教学班的规模,学校设施先进。各种专用教室齐全,每间教室都有上网的电脑,并配有室内球馆、环形跑道和2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操场。 拥有四十多年校史的平三小学在历任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杨浦区第一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小班化教育实验校。多年来,学校以“小班化教育”为突破口,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同时在艺术教育、体育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是杨浦区艺术教育特色校、杨浦区手球传统学校、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科研基地。
大场镇小学,直属宝山区教育局,是一所百年老校,建校于1905年,是大场镇建校最早、历史最长的一所学校,被评为宝山区中小学行为规范五星级示范校、生命教育试点工作优秀学校,绿色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文明单位,也是上海市心理辅导示范校、市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市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特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学生近800人,教职工6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有37人,区青年教学尖子1名,区教学能手4名。教师队伍整体呈年轻化。学校拥有较完整的教学设施:心灵广场、网络系统、电脑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演播室、室内体育馆、塑胶田径场、音乐专用教室、自然实验室、图书馆、舞蹈房等设施齐全。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演绎绿色健康,体验心悦成长”,即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以“崇德尚志、和谐多彩”为校风,“乐教善教 敦行进取”为教风, “乐学善学、自信自立”为学风。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教师文化平台。从1993年起,学校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本着“以心辅德,以心寻真,用心育人,用心推新”的心理理念,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1997年,学校成为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学校,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心理辅导示范校,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学校注重艺体教育,拉丁社团活动成为艺术特色的主旋律,被市、区命名为艺术特色项目学校;手球队在宝山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环境,和谐的生活,和谐的旋律,奏响和谐的乐章,镇小人弹奏旋律将更加优美,镇小的事业将更加辉煌。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新村第一小学建于1952年,现有班级42个,学生1418人左右,教职工122名。目前学校教师大本毕业6人,占教师总数的5%;带职进修大本学历的有26人,占教师总数22%;教师大专毕业的有50人,占教师总数的42%;带职进修大专学历的有40人,占教师总数34%,教师学历100%合格。 天山新村第一小学学校建校4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长宁区中心校之一。获得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长宁区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学校经区督导评估,被评为A级乙等。 作为长宁区中心小学之一的天山新村第一小学,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谐发展上呈现出喜人的景象。该校加强师德教育,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推动全校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校成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学校通过请进来 天山新村第一小学请专家、学者、资深 教育工作者来校讲学、带教、科研。走出去 —— 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进修。 天山新村第一小学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校外的教学比武、竞赛和公开课展示等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获得市、区多门学科教学比赛的奖项,其中不乏一等奖、二等奖。该校在体育、美育、劳育上也各俱特色。尤其值得一书的是该校在贯彻“素质教育特色化”过程中,在“写字教学锤人格”和“科技活动长才干”两个方面尤为突出,已引起了教育界、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海教育》杂志、中央电视台等已经或即将予以报道。来自江西、黑龙江、广东、贵州各省的教育代表团及江苏省无锡市教育代表团、日本访华教育代表团的同行们对该校的成果都给予高度评价。全国少年工作权威人士段镇来校参观考察后,赞誉有加。
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坐落于上海市西南的一个知名社区——万科城市花园内,是1996年由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兴办的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学校目前有在校学生1200多名,来自上海市和其他省市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港澳台等17个国家和地区;并且针对国内国外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了A、B、C、D四种不同的课程班制。 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以其精致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灵活的办学机制,精良的师资与管理队伍,优质的教育服务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学校5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考取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上海中学及其他上海市、区及国际知名学校;成为了一所能为国内外学生提供多元优质教育服务的现代民办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全国“办学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上海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闵行区数字化实验校”、“闵行区行为规范示范校”、闵行区文明单位,并获得首届上海市民办基础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10万元奖励,上海市“依法办学”专项评估优良校。
马桥强恕学校的前身是由国民党元老钮永建先生于1899年创办的吴会书院,1900年更名为强恕学堂。百年老校曾数度更名,1994年,学校复名为马桥强恕中、小学,2002年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改为现名。学校位于闵行马桥镇,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16242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大型不锈钢雕塑独树一帜,与校舍、回廊、绿树鲜花和学生艺术作品和谐相衬,融合现代与人文气息;学校教育设施先进、完备,新配置的校园网、多媒体数字教室和具有标准400米跑道及3000座看台的体育场等,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越条件。全校现有54个教学班,1984名学生。教师169名,小学及初中年级,其中中高级教师占84.4%。现有闵行区骨干教师14名。多年来,学校先后有2人获得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37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各类先进称号。目前已经拥有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先进教育理念、能主动发展的教师队伍。现任校长罗海华。作为通过上海市教委复审的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兴校的突破口,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劳动习惯培养和实践与研究》、《农村中学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等市级课题和"主体式小组讨论教学法"研究为抓手,坚持以"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能力,对每一个孩子一生发展负责"为办学宗旨,不断探索,逐步推进。通过几年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学校教育质量已持续稳定在全区前列,上学年度办学水平被区政府督导室评估为A级一等,学校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雏鹰大队、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闵行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见习基地,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闵行区体育特色学校。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实验小学是坐落于闵行区七宝镇1467弄静安新城内的一所公立制小学,前身为静安区一师附小分校。学校占地面积6250平方米,建筑面积6321平方米。学校目前拥有25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该校是一所以美育为特色的学校。学校为学生开设的特色课程,在学校的选修活动课程中,艺术类课程占了80%以上。 学校荣誉:2006年10月 闵行区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2006年10月 七宝实验小学荣获第三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团体三等奖;2006年10月 七宝实验小学荣获第三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团体组织三等奖;2006年11月 闵行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校;2006年11月 闵行区数字化实验校;2006年12月 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6年12月 七宝实验小学在2006年创建"闵行区红十字工作合格学校"工作中验收合格;2006年12月 闵行区健康促进学校;2006年12月 七宝实验小学荣获2006"求知杯"上海市青少年车辆模型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2007年1月 七宝实验小学在2006闵行区青少年车辆模型竞赛--装甲车项目中荣获团体二等奖;2007年4月 命名七宝实验小学为2005-2006年度闵行区文明单位;2007年5月 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版画特色教学基地;2007年6月 七宝实验小学荣获2007年上海市精武第十届中小幼学生武术比赛一等奖奖;2007年6月 七宝实验小学荣获2007年上海市精武第十届中小幼学生武术比赛优秀组织奖。
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学校建于1869年,至今已有138年的历史,由尤来甸女士创办,校名为尤来甸学校,校址在虹口区密勒路(今峨眉路)上。当时学校办学主要是吸引缺少关爱的中国外侨子女入学,开办后得到有关人士的注意和赞赏。 1889年改为汉壁礼蒙童养学堂,1891年又在蓬路(今塘沽路)上营造新校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又在赫司克尔沙靶子路(今中州路、武进路附近)另建学校。1943年后蓬路的汉壁礼蒙童养学堂被日军占领,校名为蓬路小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原校名。1946年学校为十六区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解放后改名为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至今。 2005年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下,学校整体搬迁至昆山路111号。
坐落于繁华中心城区的上海市爱国学校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创办于1901年,是“中国百所名校”之一;目前是静安中心城区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定点考察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会员学校;上海市初中“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排球特色学校;“唐氏”“叔蘋”两个著名奖项在静安区初中唯一同时设奖学校;上海市接收外国学生资格学校;区文明单位;区绿色学校;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市西联合体成员之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达标,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中、高级教师占 70 %以上,硕士学位或硕士课程进修结业者为8位。 传承百年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秉承教育先哲蔡元培“造成完全人格”的遗训,学校倡导“健康人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师理念转变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学生自我展示让班级闪亮生命绿色;管理重心下移让师生品尝成功欢乐” 为特点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以“合作学习、关注差异”为重点的“初中小班化”教育试点;以“牵手互助、自主教育”为宏旨的德育系列教育,凸显九年一贯制学校人无我有的办学特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