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光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1964年,由政府投资,对新光中学进行了校舍翻建,建造了4286平方米的教学大楼。 1996年,新光中学作为市府实事工程“改建薄弱学校”的对象之一,又翻建了2520平方米的教学辅助大楼,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以较大的改观,为学校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 新光中学现有初中四个年级,三十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49人。现有教师76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36人,中高级职称占50%),职工16人。 学校于1997年开创的美术特色班,又于1999年创办了桥牌特色班,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学校桥牌代表队已在2000年“上海市宇振杯中学生桥牌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学校已被“上海市宇振青少年桥牌培训中心”命名为“新光培训基地”。
徐汇中学是按西洋办学模式创办的学校,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首开我国西方科学文化教育的先河,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我国西洋办学第一校。徐汇中学不仅以教育、教学严谨著称,而且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爱国荣校、个体发展的办学传统。学校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天地,使每个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培养出大批丰富多彩的人才,使未来的世界更精彩。在这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逐步形成了新的名优特色:“爱家、爱校、爱国,爱心奉献社会;敬德、敬学、敬业,敬意图报人民”,是我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脉搏与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从而培养一种为中华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是徐汇中学多年来德育工作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好强的个性、竞争的意识、不服输的精神、不断进取的追求”,是徐汇中学奋斗教育的重点;营造多彩教育天地,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培养多彩的人才、是徐汇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特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强调鼓励为主,开展微笑教育,实施分层达标,要求领先一步,让学生从学会---会学---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徐汇中学教学改革的亮点。近几年来,徐汇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显著的提高,学校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被评为徐汇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德育先进、徐汇区艺术特色学校、徐汇区科技特色学校。徐汇中学素有“西学东渐第一校”之称,秉承着“崇尚科学、爱国荣校、多彩发展”的办学传统。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的正式启用必将实现徐汇中学科技教育新的飞跃。
上海市辽阳中学创建于1933年,是杨浦区一所争创名校的初级中学之一。学校校风正、管理实、教风严、学风浓,教育质量始终稳居全区初中前列,虽几经易名,却始终以稳定的办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曾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加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连续11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多次被评为杨浦区德育先进集体,大队部曾获全国雏鹰大队殊荣,学校同时又是上海市一、二期课程改革实验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初中唯一一所上海市集邮特色学校、杨浦区优秀家长学校和杨浦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始建时名为“前身工部局荆州路小学”,后几经易名,1977年更名为“辽阳中学”,1995年7月与辽阳附小合并为“辽阳中小学”,2000年3月与市东中学合并(辽阳中小学仍作为独立法人),9月小学部脱钩。2003年7月再次恢复“辽阳中学”至今。学校占地约12亩,建筑面积7520平方米,投资约2200万元,办学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由此掀开了辽阳中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校舍共有两处:总部位于眉州路540号,分校位于眉州路515弄100号,合计16亩。学校教学楼外观新颖、设施齐全。内部配备有设施先进的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电脑房、电子阅览室、语音室、音乐教室、多功能厅、心理辅导室、体操房、乒乓房等11个专用教室以及宽敞明亮的室内体育馆。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络,并实现了分部校园网络与总部的一体化学校有线电视。每个楼面饮水装置不间断冷、热水的供应,以及底层楼面的无障碍通道,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图书馆藏书量达到3万册,订阅的报刊杂志多达120种,图书馆管理实行电脑化、网络化,为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勇于教改实践;加强校本培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树立服务一线意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的办学经验。
晋元高级中学,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一所起点高、规模大、具有标志性,充分体现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现代化、寄宿制公立学校。学校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普陀区,占地140余亩,环境幽美,新颖雄伟的教学大楼,精良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绿茵足球场,室内游泳馆,体育馆,多功能演播厅,天文台,下沉式音乐广场,舒适而功能齐全的学生宿舍与绿荫鲜花相映。教育设施一流,教学设备现代化。 晋元前身为创办于1904年的华童公学。学校一贯以师资雄厚、教学严谨、质量居先称世。历史上胡适、李怀霜、余槐青、郑逸梅等名人曾在校任过教师。百年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丁关根、张承宗、唐弢、余秋雨以及两院院士蒋锡夔、翁史烈、何友声、项海帆、韩大匡等。目前学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特级、高级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80,另有多位资深外籍教师任教,学校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是上海市市级重点中学。晋元的办学理念是“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实行“套餐式”组合课程、“走班制”运作方式、“学分制”管理模式。晋元推行研究性学习,2000年1月被上海市教委定为上海市向全国介绍研究性学习经验、培训上海市骨干教师的三所学校之一,成为承担教育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六所学校之一。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和信息技术五门基础学科实行选择走班,体育实施选项。学校共开设了可供学生选择的300多门拓展型课程,还开设了第二外语:法、德、俄、日语等,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基础、兴趣和能力,组合课程,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表。学生宿舍舒适而功能齐全,提供热水淋浴、冷暖空调、电话等生活设施,生活老师管理学生的寝室日常生活事务,住校医生、卫生保健老师24小时为学生服务。晋元高级中学每年面向全市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自2000年起招收外省市优秀初中毕业生,2002年起招收外国学生。晋元高级中学的每项教育活动都是探索学习的课程,创新实践的课堂,自主发展的机会。
上海市培华学校的前身是上海市北郊中学分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而设立的。1985年,经区教育局批准为独立建制的学校,命名为上海市培华中学。1998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为了适应新世纪体育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虹口区教育局决定将培华中学与培华小学合并,建立九年一贯制的培华学校,喻意为“培养中华体育英才”的学校。我校占地面积2610平方米,教学楼占地面积981平方米,建筑面积3109平方米。现有17个班级,近400名学生。现有58名教职工,其中专技人员54人,职工4人。专技人员中,中学高级职务3人,中级职务35人,初级职务12人,4人为新进学校的大学生尚未聘任专技职务;大学本科学历25人,大专学历19人,中专及高中学历10人;高级中学教师资格18人,初级中学教师资格14人,小学教师资格16人。我们培华学校办学目标是:以体育特色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国家、为上海培养、提供具有崇高爱国主义思想、良好行为道德规范、合格文化素质的一流体育后备人才。我们学校的学生对国家、对上海甚至对我们虹口的体育事业贡献是巨大的。自1999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1999年至2000年,我校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上获冠军2人次、亚军3人次、季军1人次;在亚运会和亚锦赛上获冠军10人次、亚军1人次、季军2人次;在全国各项比赛中获冠军102人次、亚军78人次、季军59人次。1999年以我校学生为主体的虹口体育代表团荣获上海市十一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其中获金牌17枚、银牌21枚、铜牌17枚。2000年荣获“振良杯”上海市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获金牌30枚、银牌16枚、铜牌19枚。2000年荣获上海市第七届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我们培华学校荣获区教育局颁发的“特殊贡献奖”。从2001年至今,我校学生在举重、射击、柔道这三个项目共获全国和市个人、团体金牌22枚,铜牌22枚,其中1人打破上海市纪录。我们虹口摔跤队获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个人第四名、全国国际式摔跤少年锦标赛个人第八、第九、第十一名。我们虹口游泳队近年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15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4个第三名。在最近一次釜山亚运会上,我校刚输送出去3年的女将徐妍伟成为亚洲夺金第一人,连夺5块金牌。在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上,我校击剑、田径、篮球、排球等运动员共获得8枚金牌、12枚银牌、4枚铜牌。在世界及全国其他比赛中,我校运动员还获得:2001年亚洲击剑锦标赛第一名;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排第一名(我校有1人参加);全国击剑锦标赛佩剑个人第一名;全国女足联赛、锦标赛、超霸杯赛三项冠军(我校均有4人参加);全国女排联赛第一名(我校3人参加);全国青年男排联赛第一名(我校1人参加)。2002年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第一名(我校1人参加)。今年暑假,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上海一共获得7枚金牌,其中2枚是我校运动员获得的。2003年以我校学生为主体的虹口体育代表团荣获上海市十二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奖牌总数第二,其中获金牌84.75枚、银牌55.75枚、铜牌65.5枚。2000年、2002年我们学校继1994以来,连续第四、第五次评为区行为规范合格学校。2001年、2003年学校继1997年、1999年之后,连续二次又被评为虹口区教育局文明单位。自97年来,我校坚决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近10年来,我们学校没有一例案发率、犯罪率。由于区教育局给我校学生在升学时的特殊政策,当然也有我们学校教职工的辛苦、努力,我校每一届毕业生近半数都能符合要求进入市、区重点高中就学,几乎全部学生都升入高一级学校。
长宁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自2000年8月更名以来,确立了“爱满天下,以德立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明德、笃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团结、敬业、奉献、关爱”的校风以及“凝聚、尽责、无私、大爱”的政风,创设了让每一个附中人愉悦工作的氛围,明确了争创优秀附中人的目标。办学十几年来,作为区教育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和教研员轮岗的基地。学校在区教育学院的直接指导下,已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改革。学校积极参与二期课改,新教材试点已近四年,积累了较丰富的课改经验。学校教育特色纷呈:如越剧、现代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等。近年来学校加强对外交流工作,先后与新加坡、新西兰等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学校每个年级均有越剧特色班。已培养多名越剧人才输送到市级越剧团,有的已成为剧团的骨干。在一代越剧宗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老师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各年级越剧班的表演多次荣获市、区创作和表演比赛一等奖,从2003年开始,越剧班率先开展国际交流。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也走在区教育系统前列,成为“长宁区数字化校园先行校”。学校连续几年聘用外籍教师进行口语课教学,学校在多门学科中采用双语教学,努力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与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使学校向着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教育迈进。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逐年提高,陆续被接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成员学校、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学校、上海市校本教研基地学校、长宁区环境教育绿色学校、长宁区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长宁区学校场地向社区开放示范点等等,先后获得诸多荣誉,如:长宁区第八届中小学德育工作研讨活动金牌组织奖、长宁区第八届教学工作研讨活动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长宁区第六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长宁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长宁区双语教学试验项目学校等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众志成城,为使学校成为长宁区素质教育窗口,成为本区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和教师培训基地,任重而道远,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验、研究、创新上狠下工夫,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求真务实,力戒浮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攀登新的高度,争创新的辉煌。
上海市西延安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几年中,学校借鉴延安中学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的声誉也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区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市花园单位、区文明单位、市、区绿化先进单位、区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区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首批科普活动示范校、区双语实验学校和市安全单位等。学校在注重教育教学的同时更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近年来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学有特长的学生,每年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都获得喜人的成绩。特别是射击、田径、围棋、无线电测向、书画和摄影逐渐形成了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突出。
松江区民办茸一中学创办于1993年6月,是一所由松江一中校友会主办的民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27亩地、建筑面积 13256平方。教学大楼、实验楼、宿舍楼、阅览室、计算机房、校园网、操场等设施、幽雅整洁的校园、和谐的人文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以丰富的师生活动为载体,突现茸一“阳光、人文”校园文化。坚持数年在教师中以“茸一人文论坛”为抓手,开展紧密联系教师教学、教育、生活的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师德、师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效果。在学生中,学校把“爱我祖国语言”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提倡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学校开设了“我爱祖国语言美”的特色课,开展了古诗文的吟诵活动,学生在吟诵中爱上了祖国语言与祖国文化,也提高了表达能力。学校开办以来艰苦创业,不断进取,在教学上狠抓教学课堂改革,办学质量稳步上升。茸一中学每年初三毕业生的中考录取率都是100。初中毕业生每年考入市、区重点中学达50以上。近几年来,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也始终处于松江区领先地位,在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更注重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每年举办秋季校运会,开展“红五月”歌会,艺术节等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学校还陆续成立了鼓号队、合唱团、舞蹈队、田径队、美术兴趣小组等,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春游、秋游等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