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本情况:1992年为新村配套而建的园南小学座落于上海植物园的南面,红花、绿荫层层环绕、点缀着整洁的校园。晨曦里、夕阳下、草木花香间,从27个教学班中传出的朗朗书声犹如跳动的音符并伴随着腰鼓声声、剑光闪闪、彩绸翻飞,使周边居民享乐其中,而优质的教育更为他们所放心、赞誉。齐备的硬件设置,一应皆有,美观、宽敞的塑胶场地,是千余名莘莘学子尽展英姿的场所;电脑房、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电子教室和电信光缆的接入等教育辅助设施构建了一个最具时代感、便捷、沟通无限的校园网络;同时一支有着良好协作氛围、凝聚力极强、教学水准教高的年轻的教师队伍正日益成长,他们敢于实践、勇于突破、创新,为学校赢得了不少的荣誉,至今我校已成为多项研究的试点校、基地校、实验校、成员校等,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不断提升教育办学的水准。二、学校办学理念:园南小学在教育园地上栉风沐雨、勤奋耕耘,年轻的园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的步伐是坚实的,园南人以锐意进取和不懈追求的精神为支柱,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和理念作指导,以兢兢业业的科学态度去探索研究、去创新实践,在成功中谋求更高的发展。1、办学思想面对着新的时期与新的挑战,学校构建了全新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 创建一支政治素质良好,有一定教育反思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办成适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代化的花园、学园与乐园。?治学风格: 科学、求实、创新;。?校风:团结、踏实、文明、求新。?学风: 活泼向上、扎实求学、合作分享、主动探究。?教风:严、实、巧、新;2、办学思路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核心,在近几年中,学校的办学思路是围绕着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并实施的:?建设一支队伍━━具有踏实钻研、主动实践、反思创新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抓住两条途径━━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健全三个机制━━目标导向机制、组织优化机制、评估激励和规范约束机制。?力争四个领先━━思想领先、管理领先、科研领先、质量领先;?贯彻五项原则━━党政工团各司其职;学校家庭社会目标一致;改革、研究和发展相互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学科和探究型课程发展百花齐放。
原为光绪三十二年严沐澧在江湾镇保宁寺附近创办的虬江两等小学堂。以后学校先后更名为宝山县第三高等小学校、上海市虬江小学。民国25年学校迁址,民国3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十二区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学校先后更名为江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北郊区第一中心小学、江湾镇中心小学、红旗五七学校,1978年起改用现名。 学校重视德育,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形成爱国爱校,文明守纪,勤学多思,自主自动的校风。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集体先后三次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学校曾获得全国红旗大队、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小学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文明班组、虹口区局文明单位、区第一批达标党支部、区教育系统优秀退管会、区优秀教研组、区新长征突击队、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1978年至今,教师中获学区、县、区、市及全国各类先进称号的及各种奖项的有181余人次,发表科研论文及经验总结79余篇。学生中获学区、县、区、市及全国各类奖项的有120人次。 办学理念 求实 乐学 合作 创新 校园环境 占地面积:6558平方米 绿化面积:939平方米 教学设施 专用教室管理规范、设施齐全 我校历经明,清,民国、汪伪,等历史时期,距今已有455年历史。新中国诞生后又经几十年,可谓历史悠久。1978年学校定名为红旗小学。自建校以来,一直为教育领导所重视。从历次校名更易看,多次命名为县、区中心小学。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1953年就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之一,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添置教学设备,扩建校舍,修建操场,新建儿童游泳池等,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并着手师资队伍建设,充实软学骨干重视培养青年新秀。 学校担负着中心校示范,辅导任务。学校遵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各科教改活动。每年均有向外省市区、县公开教学,学区观摩,现场参观等各项任务。年年为初级中学输送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中涌现了许多“小能人”,“小科迷”、“小书法家”和游泳的小幼苗。在此期间,从校容校貌的美化,教学设备添置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人数增加,教学质量提高,都有显著的进展。 这十年是国家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我校发展最快的十年。至今,我校仍为上海市名校之一。市区内外有较高声誉。不少求学者慕名而来,许多家长以送子女入红旗为荣,能获取红旗教师培育为乐,毕业生遍布全球。 五十年代至今,经历任校长呕心沥血精心治校,几代教师兢兢业业辛勤耕耘,致使我校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市教育战线先进集体,市科技先进集体,市校外辅导员优秀集体,区局文明学校等光荣称号,学校少先队辅导队伍曾三次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1981年被团县委赞为“全县辅导员的楷模’,1990年被团市委誉为“真正的红旗大队”;特级教师,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上海市首届园丁奖一等奖获得者,均在红旗这块肥沃的土壤上萌芽结果
学校创办于90年,现有教学班15个,553名学生,在编教职员工48个,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勇于奉献。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无烟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宝山区文明单位、宝山区行规五颗星示范校、宝山区艺术项目特色学校、宝山区雏鹰大队、宝山区第九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宝山区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宝山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宝山区优秀家长学校等。 我校始终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依法办学、以德治校”为办学宗旨,以“勤奋、踏实、求真、创新”为办学原则,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聪明、懂事、健康、可爱”为学生的培养目标。 自90年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使行规教育做到“三抓、三促——抓制度、促落实、抓重点、促特色、抓互动、促内化”真正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由被动接受转为自觉内化。 教育是百年大计!在未来的道路上,月浦三小的每一位老师愿以爱为墨,以勤作笔,在“科学、人文、艺术”的大旗上抒写“月三人”的光荣与梦想,奏响只争朝夕、猛进如潮的教坛最强音!
崇明路小学地处热闹的四川北路75号,现有教室32个,每个教室配有空调,并设有琴房、小号室、萨克斯室、舞蹈房、美术室等艺术专用教室12个;心理辅导活动专用室3个以及多功能教室、计算机专用教室等。室外配有塑胶的多功能操场,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温馨、美丽的学习乐园。 虹口区崇明路小学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艺术特色学校,也是上海市艺术教育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这里是我们与大家的交流平台。通过它,您能看到崇小人积极向上的热情;透过它,您能感受到崇小人投身教改的信心;读过它,您更能领略到崇小人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风采。 这是一支卓然出群的团队,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家长”的宗旨,让课改从这里起飞。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充满活力的课堂活动,无处不在的学习氛围,成为学生成长的根基——这是我们崇小人为学生打造的一片学习乐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搭建一个个施展才能的舞台——这是我们崇小人为学生营造的学习乐园;老师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真实记录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足迹,帮助他们学习本领,放飞梦想,在精彩纷呈的校园节日和一个个主题活动中,不断激励学生,展翅高飞。 从网站上,您将听到来自我们崇小人的心声——课改实践的经验积累,课改实施的真实回音,课改未来的教育展望。您更将读懂来自我们崇小人无尽的力量,无私的奉献,无悔的抉择,无限的潜能,无穷的创造力和无比广阔的敬业之心。我们是二期课改的先锋,我们愿以坚定的步伐在二期课改的阳光大道上勇往直前!
山阳中心小学创办于1905年,是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的母校。1997年2月迁新址,学校占地28.5亩,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整幢大楼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综合区,配有音乐、美术、舞蹈、自然、阅览、计算机等专用教室和室外200米环形塑胶跑道、880平方米的体育馆。现有38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124名教职工。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办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等教育特色的市郊一流的新型学校。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指导思想,开展了“创建农村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实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金山区文明单位、金山区A级学校、上海市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小学体育先进单位、金山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等。连续12年获区小学生运动会和迎春长跑赛团体总分第1名。学校民乐队连续多年获市级比赛一、二、三等奖。学校也先后多次接受了国家教委、市政协、市教委等领导对艺术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观摩,接待了日本、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外教育团体、外省市及本市各区县的兄弟学校来访交流。上海电视台曾为学校做过“心曲回旋”的艺术教育专题报道。
学校位于金山区朱泾镇健康南路555号。1905年创办,校名为淑新女校。1927年,县立一高、一女高、淑新和辅仁四校合并为朱泾第一小学,1930年改为朱泾中心校。校名几经变更,1982年9月,定名为朱泾中心小学。1984年,朱泾中心小学一分为二,校名为朱泾中心小学与金山县实验小学。朱泾小学主持朱泾辅导区教育教学工作,下辖袁村、秀浜、赵浜、联盟、墙头、良种、金龙、蒋泾、东京、贺埭、腰港、横港、李埭十三所村校。1987年8月,朱泾中心小学迁入幸福路原罗星中学校址内。1993年8月,朱泾中心小学迁回原址文化路18号。2003年8月,学校迁至位于金山区朱泾镇健康南路555号的新校舍,村校全部撤并到新校舍。2006年6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市金山区朱泾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1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545平方米。有普通教室30个,面积1611平方米;拥有实验室、画室、舞蹈房、录播室、音乐室、微机房、阶梯室等专用教室10个,还有闭路电视、室内体育运动房和室外篮球场、足球场。学校开设29个班级,在校学生1250人,共有教职工105人。学校始终把教研、科研作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学校先后成立了“现代教学理论学习中心”、“现代教学技术培训中心” “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班”,2003年被上海教育学会命名为“上海市中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小学)实验基地”。倡导读书学习和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引导教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技术,加强课例研究,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技艺。学校完成了《小学数学“情知”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情知”课堂教学模式》两个市级课题和《学生自主性情感的培养》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任务,分别获得上海市教科院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会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和金山区第二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教学质量(毕业考试)始终处于区中上等水平。 雷锋精神教育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学校以《用雷锋精神来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和《雷锋精神生活体验教育》两个课题为抓手,边研究边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雷锋精神教育,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研究成果《雷锋精神教育的实践探索》录入市教委《铸造中华民族的脊梁》书里。雷锋精神教育已融入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完成了学生“课外生活、课堂学习、班队活动、课间休息和同伴交往”的分年级目标体系,学校每年涌现出一批雷锋班、雷锋小队、雷锋队员和雷锋式师德标兵。2006年,学校把雷锋精神教育与“两纲”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抓起,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现实性。朱泾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一切为了师生的幸福,为了一切师生的幸福”学校办学理念和“让学生感受学习进步的快乐,让教师体验事业成功的喜悦,让学校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的办学宗旨。目前,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共同办学理念指引下,向着共同的办学目标,辛勤地耕耘着。学校近年来办学成效尤为显著。先后获得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是金山区 A级学校、发展速度快学校,实行绩效考核以后,每年获得“优秀学校”奖励。
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是上海市杨浦区一所大型九年一贯制公办艺术特色学校。建 校以来,学校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办学历程:1998年,始建中原初级中学;2001年,与原殷行一小合并,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中原实验学 校;2005年,杨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音乐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再次更名为上音杨浦学校。2009年,杨浦区人民政府与上海音乐学院深化合作,学校 搬迁新校区,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学校在一次次的更名中实现着自我超越与发展。学 校坚持"基础厚实、艺术见长"的办学理念,重视内涵建设,努力建设"求真、务实、尚德、崇美"的校风、"教有所长、善思躬行"的教风和"学有所长、勤思笃 行"的学风,始终保持着优异的办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2005年,满载着领导的关怀和社会的期盼,上音杨浦学校挂牌成立,我们依托高校这一资源平台, 发展以民乐、管乐为特色的艺术教育,打造以音乐为主体、多元艺术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在"涵养高雅性情,感悟美好人生"中提高艺术修养、形成健康人格、促进全面发展。2009年9月,一座占地50亩的现代化校舍在新江湾城拔地而起,为学校发展艺术教育创造更好条件,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目 前,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有300名学生在学习民乐,每个年级都建立了一支民乐队。中学六年级到八年级共有近400名学生在学习管乐,共组建了一支校管乐队 和三支年级管乐队,学习器乐的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2010年我们又分别在一年级、六年级开设了声乐专业,有近二百名孩子开始接受训练。"高山流水觅知音,管弦丝竹伴我行",音乐如清泉润泽心灵,吹拉弹唱中,我们激扬个性,绽放生命的活力;悠扬琴韵里,我们寄情抒怀,感悟美好人生。根植于基础教育沃土的艺术教育,枝繁叶茂,满园香飘,彰显着独特魅力。
上海市陈鹤琴小学于2005年10月27日正式命名创立,她是在原延安中路小学的基础上筹建的,是静安区实践精品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静安区第一所以我国著名教育家命名的学校。 学校面积宽敞,设施完善,建有教学楼和综合大楼各一幢,设有电脑房、语音室、多媒体电化室、音乐室、舞蹈房、多功能厅、乒乓馆、图书室、音像资料视听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室内教学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并配备了闭路电视网。校内有篮球场、足球场及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校园绿化环绕,环境幽雅,有楼顶花园,室外垂吊,假山喷池、绿荫走廊。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科学管理,教风严谨,质量优良,尤以数学教学、外语教学见长。学生行为规范正,校风好,尤其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逐步形成三类 “活教育”课程:CSC外语情景课;学科多媒体实验课;家庭教育支持课,扎扎实实地培养提升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能力。 发展目标: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实践、传承和发展陈鹤琴教育思想,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以先进理念为引导,以整体团队为支撑,以实验课程为突破,努力建设现代化、实验性的一流学校。 培养目标:努力使学生成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鹤琴好少年”。使学生成为 “有知识,会学习;有能力,会合作;有爱心,会感恩;有个性,会创造”的时代新人。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六小学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地处曹杨新村内,与曹杨新村一起成长、发展。五十年来曹村六小在市、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历任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面对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六小学紧紧依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华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学研究项目团队,努力遵循"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的办学理念和"质量为本、特色凸显、特长发展"的办学思路--追求内涵发展。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创特色,全方位进行教育实践,开设了基础课程以外的拓展课程:古筝、舞蹈、女子曲棍球、"未来工程师"、合唱、绘画、电脑、篮球、"三字经"诵读等,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主动发展的学校环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在创新气氛中专业提升,让学校真正成为老百姓满意的素质教育实践舞台。多年来,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六小学先后培养了多名教育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也培养了一批像电视节目主持人袁成杰那样的特长学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深得家长和社会各方的称赞。去年,学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项目实验学校。历年来,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六小学连续五届获得普陀区政府颁发的区文明单位称号,并获得上海市金爱心集体、上海市语言文字先进单位、上海市先进卫生室、普陀区绿色学校、普陀区行为规范优秀校、普陀区档案管理先进校等荣誉称号。新时期,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六小学将以建设和谐的育人环境、健康文明的师生群体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
华新中心校创建于1962年。在四十几年的建校史上,办学条件从简陋的校舍到如今现代化的校园,办学规模从百多名学生到现在的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学校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磁场,凝聚学校中的每一位师生团结合作,吸引每一位师生和谐发展,也在几十年的风雨洗礼中,逐渐荡涤、沉淀、凝练,被一代又一代的华小人所认同,并为之付出努力,收获了成果。作为上海市郊的一所农村小学,在几十年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在全市教育系统赢得了声誉和知名度,在青浦区的农村学校中,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图书、卫生、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均在区教育系统范围内处于前列。学校获得国家级荣誉有: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全队调研奖、有关红领巾文化建设的论文获全国校外课外活动方案征集一等奖,在市内获得的荣誉有: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健康促进校、上海市无吸烟校、上海市红十字工作达标校、上海市图书工作先进集体……近五年来,我校的师资队伍经历了老教师退休高峰,以及38名新教师的引进,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逐渐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师资队伍的吐故纳新,使我们对二期课改充满信心。我们的宗旨是让课程真正地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新一轮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