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小学,是一校两址的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小学。本校区始建于1950年,坐落在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域,毗邻人民大学。占地面积1199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7平方米。分校始建于2003年,是由原厂西门小学搬迁改建的学校。2005年落成使用的新校舍,地处风景如画的昆玉河畔,紧邻嘉豪国际、牛顿等现代商务办公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典雅大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占地面积12269平方米,建筑面积6126平方米。 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2776名学生。全校160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24人,大专学历29人,中专学历2人。高级、中级技工各一名。拥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75名,一级教师66 名。其中35岁以下教职工65人,36——45岁81人,46岁以上14人。目前拥有市级学科1人、骨干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1人、骨干教师45人;中心学科带头人75人。他们不仅成为万泉小学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其中的许多骨干分子已在区、市、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曾被评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全国心理健康标兵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金帆艺术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科技示范学校,海淀区总务管理先进校……我校校徽是在广泛征集,择优评选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由我校罗智中同学设计。它表达了:在地球上,我是自豪的中国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我是万泉小学的学生;在新世纪的校园里,那曾获得全国优秀设计奖的雕塑矗立在校园中央,它象征着教师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创造之星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校 训强健体魄、阳光心态、乐学善思。 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开放式、国际化、高品味的魅力学校。办学理念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 办学思想文化润校,质量立校,队伍强校,特色亮校。 我们的口号 学会尊重、学会赏识,做一个传递幸福的人。新型教师要具备“五气”:“正气、才气、书卷气、神气、锐气”。 校 歌 万泉小学校歌是由景小霞校长亲自撰写的歌词,著名作曲家姜春阳老先生谱曲。歌词中融入了学校对同学们健康发展的殷切希望;寄托着老师们渴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期盼。词曲优美舒展、激奋人心,歌中爱校、爱生、爱师的殷殷情怀不读自溢,温暖激励着万泉人不断奋进!
海淀实验小学自1965年创办以来,历经40余年,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发展,目前为一校三址,有学生4200余人,教师260名。海淀实验小学已经成为“管理科学化、育人优质化、教师专业化、校园数字化、环境人文化、社区一体化”的,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现代育人模式、现代设施支持、现代环境特征”的北京市一流的现代化小学。海淀实验小学努力创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校园,以建设学校精神文化为核心,形成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团队,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在市、区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北京市最高办学水平十佳小学”、“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小学”、“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荣获“北京市金鹏科技奖”,被评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海淀区中小学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本校目前有50个教学班(三年级11个,四年级12个,五年级14个,六年级13个),教职工余149人,学生2250名。学校建有体育综合楼(内有游泳馆、乒乓球馆、篮球馆),舞蹈、管乐、合唱大厅等一流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校园内部正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座精品化的校园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06年,前身是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1923年名为燕京大学附小,1952年为现名,1959年迁入燕东园内王家花园(现校址)。学校占地面积24800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花木繁茂。一栋呼吸着时代气息的生态教学大楼,与明清古建、欧式别墅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处处充满儒雅气息。 在这浸润着文化内涵的校园中,曾经居住过著名中国文物及传统文化专家王世襄先生,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主要奠基人翦伯赞先生;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陈守一先生,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何其芳先生。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冰心的亲笔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已成为学生们的座右铭,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亲笔题写的“放飞理想”道出了附小办学的美好愿景。 附小秉承了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力求通过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美育人的校园环境,创设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资质和潜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向世界,创办世界一流学校”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北大附小是孩子们驰骋学海、陶养身心的一方沃土,是师生们心灵皈依的生态花园、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
北京西城区裕中小学建于1988年,是一所仅有21年历史的年轻学校。现在学校有18个教学班,学生443名,有教师46人,其中在岗教师44人。北京西城区裕中小学是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特色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西城区平安校园和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2005年在第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被西城区评选为课改先进校;2007年被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央教科所评委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创新先进单位。 2008年荣获“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获西城教工先锋号等荣誉。学校一直本着“以人为本 追求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积极营造有益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全面提高的双赢格局,不断追求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裕中小学地处朝阳、海淀、西城三区交界,具有“窗口”校的地理优势,学校的质量和发展反映的是西城区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可以说,我校的声誉与西城区教育的声誉息息相关。为此,我校师生一起努力用先进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统领,使整体办学思路能够处在一个较高水平。学校发展目标:创优质环境,塑造全面发展学生,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成为西城区北部地区的窗口校。办学原则:以诚信立校 以自信强校 以科研兴校 以创新名校教师队伍目标:爱岗敬业 博学善教 和睦协作 专业发展学生发展目标:品学兼优 身心健康 友善知恩 全面发展教风:求真 求善学风:会学 会思 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人文特色 构筑书香校园环境建设:优雅 洁净 书香 现代 让每一株花草都微笑 让每一处标识都育人八大途经——构建严谨规范的学校管理体系 构建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体系 构建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体系 构建富有实效的学校德育体系 构建富有个性的教学科研体系 构建温馨的校园工会之家体系 构建富有张力的校园文化体系 构建有效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办学特色项目:古诗文诵读工程、“科技小使者”活动工程办学体育优势项目:田径、足球、跆拳道面向未来,裕中小学的全体师生充满信心。我们将更加奋发地工作,为裕中小学成为西城区的精品校而不懈地努力,让祖国的花朵在百花园中开得更加绚丽!
北京市光明小学,系原市属重点小学,现有50个教学班,2100名学生,160多教职工。学校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现今,光明小学为三址办学,逐步形成了集团化的办学模式。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探讨中,自96年提出“我能行”教育,在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从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协同诸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重点,全面育人,建构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育人模式。 光明小学在“我能行”教育中,总结出八句话,即“相信自己行, 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 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在学生教育中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学生“十项权力”;承认学生的差异,提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成功;巧用激励原则,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光明小学注重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整体导课堂、兴趣贯课堂、练习进课堂教改思路的探索”,“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研究”,“关于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索”。总结出“我能行”课堂教学特色:更新观念、倡导多元;尊重主体,强调过程;鼓励参与,重视体验;突出载体,强化育人;积极评价,促进发展。
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二中心小学,原名太和中心校。坐落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卫星城以东15公里,北临亦庄经济开发区,占地30余亩。校园内合理分布着学生锻炼区、教学区和教师办公区。教学区内有供学习的专用教室和活动室,如:音乐专用教室、美术教室、自然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师和环保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为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观,为教师配备了电子备课室,同时会议室和机房配备了空调,各班教室均配备了投影机、电视等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内树多、绿多、校园大的优势。大面积种植花草,整个校园被大树笼罩,被绿色包裹。夏天,大雨不再滂沱;冬日,狂风已成拂面,整个学校犹如是“森林中,童话里”的学校,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沐浴着师生的心灵。 学校现有教学班26个,在校生650人,教职工60人,其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21人,小学高级教师1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人。学校初步形成了48名专任教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业务骨干的,优势互补,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大兴区第九小学始建于1992年,位于黄村清源小区内,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780人。在职教职工5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0%,中年教师54人,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89%。我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一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 名,区级骨干教师3名,校级骨干教师4名,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 学校建校十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曾获区级以上奖励130余项,教师获区级以上奖励312项。学校也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校”、“校园环境示范校”。最近又被评为“大兴区课改先进校”和“大兴区科研先进校”等。
北京巨人学校是目前北京市办学宗旨明确,办学理念先进,教学质量优良而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喜爱的一所著名综合素质培训学校。巨人前身是一个吉它培训班,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北京巨人学校已从1994年7月由尹雄校长创办的单一吉它培训班,迅速发展成为一所集儿童、小学、中学、成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培训学校。正逢巨人学校建校十周年,学校决定广大家长要求,决定在昌平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开所新的分校。
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2004年11月1日是学校建校121周年纪念日。宏庙小学是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学校,位于西单北大街宏庙胡同内(西单商场斜对面胡同内)。1996年经北京市教委、体委批准,确定为“北京市田径、篮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年,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确定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1999年经中国WHO合作项目委员会批准,确定为“健康促进学校”实验学校。2002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确定为“北京市小学生心理教育实验学校”。 近年来,由于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1998年宏庙小学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先进学校”;1998年、2000年、2002年宏庙小学连续被北京市教委、体育局评为“北京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同时获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 ;1999年、2000年、2001年宏庙小学连续获得“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奖、银牌奖、金牌奖;学校承担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实验》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2001年、2003年宏庙小学连续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 宏庙小学几年来始终保持着24至28个教学班,在校生约千人左右,教师77名。学校先后培养出北京市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13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西城区学科带头人18名,师资总体水平达到西城区优质校标准。学生在学校能够受到良好的、正规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比较主动、充分、和谐的发展。学校把教学质量视为“立校之本”,学生的学习成绩始终稳定在西城区较高水平(各年级考试科目的班级平均分均超过区平均线)。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开设了20多个课外活动小组。篮球竞赛已保持了北京市“三连冠”;田径竞赛的团体总分始终保持在全区第二名; 学校开办的“剑桥英语”、“数学奥校”获奖率位居全区前列。在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30% 以上的学生被认定为“西城区特长生”。在市区科技、文艺、体育的竞赛项目中,每年都有300人次以上的学生获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区前列。因此,在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许多学生被实验中学、三帆中学、8中、161中、13中、35中学提前录取,满足了他们择校的需求。宏庙小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是少年儿童持续发展的乐园。 2001年9月西城区教委在全区选择了3所软件、硬件条件都比较优秀的小学,开设了笔记本电脑网络实验班,宏庙小学就是其中的一所。目前,我校笔记本电脑网络实验班已开办到3年级,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今后每年都要在一年级新生中招收一个实验班。实验班教室是一间可供师生网上互动、生生网上互动、或直接上校园网、局域网、英特网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学习环境整洁、宽敞、明亮,还有专门配有空调、音响设备、录象机、VCD、实物展台、大屏幕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学生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与教师机联网,构成了最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教育教学环境。实验班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够利用各种学习软件进行自学;会在计算机上作画,作曲,进行各种文字编辑;能够在网上独立地搜索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一些学生还能制作网页和flash动画。 宏庙小学承载着120年的优良传统和厚重的积淀,在“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营造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团结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努力创办高质量的小学教育。
马池口中心小学位于昌平区南侧,北京至八达岭高速路西侧,是昌平区最大的纯农村中心小学。全中心所辖14个自然村,共有7所完全小学(包括中心校),52个教学班,1217名学生。 全中心共有教职工165人。其中专任教师154人。教师中具有中级职称62人,初级职称83人。大专以上学历57人,中师学历72人,正在进修大专学历50多人。区级青年骨干教师7人,北京市优秀班主任10人。 自九零年以来,马池口中心先后被北京市教委、体委命名为电教优类校,体育田径项目传统校,实验教学先进试点校,美育先进校,区级小班化实验和珠心算试点校。连续四年被评为昌平区先进党支部。体育、艺术教育、英语是我们的特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