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小学是宁波市江东区一所年轻的学校,她创建于1996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0107.30平方米,建筑面积 6200平方米,建校之初只有4个班级,8名教师,规模较小。经过太古全体教师8年辛勤的耕耘,现有19个班级,782名学生,特长生比例达37%,在太古这片热土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已有42名教职工,其中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22人。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拥有小学高级教师18人,区级教坛新秀7人,市级教坛新秀2人,区骨干教师2人。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现代化教学初具规模:设有音、体、美、劳、舞蹈、实验、综合电教、计算机、多功能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校内有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还建成了学校局域网,班班都有自己的网页,每位教师也都有拥有自己专用的办公电脑,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办公现代化的目标。一直以来,学校围绕“创人民满意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以科研为先导,以质量促发展,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高素质为一体,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朝市级现代化学校迈进。我校已先后荣获了区卫生先进单位、三级绿化先进单位、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等荣誉称号。
宁波市惠贞书院是一所拥有两个校区,小学、初中、高中一体的实验学校。是宁波最早的九年一贯、五四分段学制试点学校。 学校坚持承精益求精之训,集东西教育之长,行明礼致善之道,求人性教育之真办学理念,将国外教育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与国内严谨治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以“造就爱生活、懂感恩、能宽容、负责任、讲正气、勇创新的社会公民”为办学宗旨,以“礼”、“善”作为学校文化内核,以英语、信息技术教育为两个切入点,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与胸襟的现代公民。 学校两个校区共占地80余亩,环境雅致、布局合理。是宁波市首批文明学校、宁波市花园单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建有高标准的室内外动场馆、图书馆、实验室、专业教室(排练厅)、餐厅及现代化的网络系统、演播系统。学校现有学生2400多人,63个班级,教职工197人,特级教师2人,中高级教师132人。
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是2007年9月1日正式开办的一所新城区公办小学,地处鄞州中心区,紧挨东湖花园小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漂亮、整洁、精致”的环境特色。 学校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现有一年级6个班级,二年级6个班级,三年级4个班级,四年级4个班级,五年级3个班级,合计学生940余人,教师54名。教师中拥有省特级教师1名,市、区二级的教坛新秀17名。所有教师都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其中本科率达到85%以上。 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秉承“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办学理念,立足于特色教育、校本研修、科研兴校和和谐发展的办学策略,正朝着“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现代化水平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有鲜明特点的城区小学”的办学目标努力奋进。 学校全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全身心投入,以爱育爱、以智启智,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着重从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入手,养成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培养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习惯,从小为孩子们铺设健康成长的直通道。 四年多来,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选定有“智慧的体操”美誉的国际象棋作为本校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国际象棋的教育活动。孩子们在各项比赛中战绩辉煌,还被设为华东协作区少儿国际象棋培训基地。我校羽毛球队成立于2008年,也是我校体育特色项目之一。现有专职羽毛球教练员3名,被区体育局设立为训练点。东小羽毛球运动员经过刻苦训练,已初见成效。 四年多来,学校与家长及社区架起了沟通的金桥,学校先后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团、家长学校等,并通过学校网站中专门设置的“家校互联”子网站和“家校联系册”,与家长保持了多渠道的沟通与联系。另外,学校还经常与社区保持联系,进一步拓宽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学校与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宁波市育才小学位于宁波市翠柏西巷96号,学校创建于1994年。学校自开办以来,一直倡导以人为本,文化立校,争创特色的办学方向。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阳光校园,围绕“育阳光少年,做阳光教师,创阳光校园”这个核心,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培育浓郁的人文气息,追求求实的科学精神,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丰富的活动感染人,创设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是海曙区教育局直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位于青林渡路与新星路交叉口,毗邻青林湾公园。学校占地近百亩,建筑面积43608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 学校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包含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体艺综合楼及田径运动场。学校按高标准、现代化要求建设,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拥有四百米标准田径场、室内游泳池、室内60米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两个餐厅可满足2000多人同时就餐,综合体育馆可满足常规赛事及舞台演出的需求。学校设计规模72个教学班。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首任校长薛瑞芬,教育硕士学位,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师。学校师资优良,现有教职工68人,100%本科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4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以上,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市名师1名,市骨干教师2名,区名师2名,区骨干教师6名,市、区级教坛新秀35人,占教师总人数65%以上。 学校将秉持“传统现代兼容、科学人文并蓄、中西文化共育”的办学理念,以“小班化教育”与“外语教育”为特色,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作为学校使命,以“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逐步形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良好校风,全体教职员工将时刻谨记“发展自己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才能成就自己”,以“敬业、乐业、精业、爱生、爱岗、爱校”的良好教风,带领每一个学生形成“诚实正直,勤学善思,合作共享,健康向上”的良好学风,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有远大理想、良好习惯、优秀学习力的阳光少年和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现代公民。
孙文英小学是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下属的一所公办完小,地处宁波市海曙区中山西路布政巷20号,前身是宁波市布政巷小学,一九九五年由港胞李孙文英女士捐资改建学校,命为现名。学校现代化设施配备齐全,有专用的学生计算机房两个,校园内设有闭路电视系统,广播音响系统,5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200座的多媒体综合教室。另外,学校还设有音乐室、乐器室、舞蹈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 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1252名学生。在职教师54名,平均年龄31岁,大专以上学历已占86.8%。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已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双语特色教学,班集体建设和艺术教育活动成绩喜人。校铜管乐队多次荣获浙江省和宁波市学生管乐比赛的一等奖。2003年10月赴京参加“铿锵管乐世纪行”大型晚会荣获最高奖——“优胜奖”;参加浙江省红领巾社团文化节获鼓乐团竞赛一等奖;获宁波市少先队鼓乐展示大赛金奖。乒乓队、书画社、文学社同学多次再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多次荣获省、市区各级各类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凭借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已经有多项教科研成果见诸于各级报刊,并能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卓有成效。学校现已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名,省、市、区级教坛新秀和学科骨干20多名。 “塑健全人格,促全面发展”是学校的教育方向。学校除了重视教育质量外,还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平等的对话中体现人文的关怀,体现教育的尊重,逐步形成学校的教育风格。我们将坚持“氛围育人,培植特色”的办学理念,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为孩子们创设明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
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小学座落于著名的草席之乡,与职业中学、幼儿园、镇中学比邻而居。学校自1807年创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改革春风的荡漾,中心小学也于1985年迁入新址,至今已建成二幢教学大楼,一幢图书实验大楼和一个300米圆周跑道的田径场,食堂、教师宿舍等配套设施齐全。已有30个班级,1300多名学生,50余名教职员工。几年来,学校不断开拓进取,以“创一流的教学设施,建一流的教师队伍,出一流的教学质量”为宗旨,逐步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争创省级农村示范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又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更新了电脑设备,新配置了电脑100多台,电教实验仪器达到省一类标准。增添了图书、阅览设施,图书人均30多册,达到了市A级图书馆验收标准。开设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新建了校园响和体育快乐园地。建立了计算机校园网络,各种教学设施在不断完善。学校先后接受了省、市的教育强县、现代化实验县、教育强镇等各项评估验收,并获得了高度评价,多次获得市、区先进集体、文明单位等称号,还被设为区田径训练、网球训练定点单位,创立了红领巾实践体验基地,成立了《鄞县日报》小记者站。今年还被评为宁波市现代化办学纲要达标学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是学校领导层的共识。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教育成败,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又是社会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几年来,学校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加强了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涌现了一批市、区级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目前,全校50余名教师,本科毕业7人,12人通过进修已大专毕业,并开始本科进修,40周岁以下的教师均参加了大专学历进修。参加过县骨干教师培训的有10多人。广大教师积极要求上进,终身教育观念已经形成。 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依章治校,今年又出台了学校管理章程,建立了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课堂教学水平考核、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班级和班主任工作考核、师德考核、年度考核等等,出台了《奖励细则》,把考核与晋职、评优挂钩。加大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师生参与度,学校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金家漕小学地处宁波南郊,毗邻如意金水湾小区,是鄞州区内一所具有优良校风、学风的全日制小学。学校现有20个教学级,近800名学生。2003年校舍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17170平方米,建筑面积8543平方米,学校的环境、教学硬件设施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内建有校园网、闭路电视、校园音响系统,铺设了环形塑胶跑道,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电脑设备,是一所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金家漕小学拥有在编教师36人,其中有10人获得小学高级职称, 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中,取得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学校有市教坛新秀2名,区教坛新秀5名。学校历经60多年的发展历程,几代人风雨兼程,磨练中塑造了教师不畏艰难、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和学校良好的办学声誉。 这些年,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师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现有国家级立项课题一个,区级立项课题两个。近三年来,有百余篇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其中省级以上25篇。 多年来,金家漕小学按照“搞素质教育、办特色学校、施一流管理、出一流质量”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佳、身心两健”为育人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走教育现代化之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远近闻名。 作文个性化教育、绿色环保和小手球是学校的三大特色。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由学生创作的童话故事《一只狐狸》,以其丰富有个性的创意,被中央教科所入选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小学语文》中;02年,先后被评为省、市绿色环保学校;05年夏,朝气蓬勃的手球队作为浙江省唯一参加第四届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的队伍,获得了第四名的出色成绩。 硕果垂挂于金秋,近年来,学校声誉与日俱增,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宁波市环保模范单位”、“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中央教科所个性化作文研究先进集体”、“区文明学校”、“区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目前,在新课程强劲东风的吹动下,金家漕小学全体教师,正把握新的机遇,开拓进取,朝着“环境美、管理强、队伍优、质量高、特色明”的先进的现代化学校迈进。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系华师大教科院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已被批准为浙江省中小学计算机等级证书培训与考试基地、浙江省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与考试基地、全国写字教学实验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实验学校、全国围棋育苗基地、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培训实验学校。 学校现有75个班级,3850余名师生,其中有专任教师203名,平均年龄36岁。有宁波市首批名校长1名,省特级教师2名,宁波市名师2名,宁波市骨干教师、学科专家12名,余姚市名师、市学科骨干42名,校级学科骨干教师110名,高学历教师已达到100%,有硕士研究生6名,研究生课程结业教师80名。有中学高级教师65名。 学校占地133亩,建筑面积6.65万m2,总投资达1.8亿元,建有智能化教室、计算机房、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会议室等100个多媒体教室,计算机600余台,上网接口500余个;8000m2的三层膳厅、4000m2的双层体育馆、400m塑胶运动场和拥有30余架钢琴的钢琴馆等现代、实用的教育教学设施。图书馆纸质图书11.5万余册、电子图书12万册,专业期刊442种。
慈溪市育才小学坐落在慈溪市孙塘北路清水湾地段,是由沈宏邦先生于2005年初独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校园教学生活区和运动休闲区由桥梁连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清水和绿地相映成趣,灵秀别致。教学生活区更是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翠竹果树常青,人造瀑布、景观喷泉也为宁静的校园增添了不少园林色彩。 校内配有网络系统、音响系统、通讯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劳技、自然、计算机、英语小班化教室等专用教室都能满足需要;风雨操场、舞蹈房、钢琴房、体育活动室、阶梯(多功能)教室、科技活动室、医务室、洗衣房等一应俱全。250米环形塑胶跑道,100米直跑道都按标准设计建造。食堂2层餐厅可容纳1000多名师生同时用餐,师生宿舍共有900多个床位。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有来自全市各地的学生1079人,教职员工70名,党员17名,高学历达100%。由宁波市名校长、宁波市名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组成的领导团队,精诚团结,锐意进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