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嵊州市蛟镇小学位于嵊义线南侧,独秀山北麓。学校创建于1935年,于1993年投资380万元,校舍易地新建,校园占地面积13650平方米,建筑面积5355平方米,绿化面积2621平方米。语音室、电脑室、劳技室、实验室、阅览室、书画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建成了闭路电视视频网、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内电话网和红领巾电视台“三网一台”。配有多媒体设备4套,计算机44台。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秀,办学成绩显著,是一所现代化的农村小学。 蛟镇小学自开办以来,确定了“创名牌学校,塑新型教师,育健全人才”的办学目标,以“求真、求实、求新、求美”为校风,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几年来,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于97年被绍兴市教委命名为“绍兴市实验学校”,同年被嵊州市教委确定为“嵊州市素质教育试点学校”,99年又被省教委命名为“省农村示范小学”;曾先后获嵊州市文明单位、嵊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绍兴市实验学校教科研先进集体、嵊州市教育优胜杯、浙江省少先队雏鹰网络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嵊州市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是中国教育学会重点科研项目—义务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课题的成员学校,现有国家级子课题一个,绍兴市级课题二个,五个嵊州市级课题正在实验之中。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622名学生,在编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占24.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43.9%,有省春蚕奖一人,绍兴市级教坛新秀1人,市级教坛新秀1人,市名师培养对象1人。学校90.2%的教师取得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并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学校依据实际,以校园文化营造特色教育氛围,以课外活动拓展特色教育阵地,积极开展体现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开设了体育类、艺术类、学科类、科技类四类20多个兴趣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参加,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本上做到教师人人作辅导,学生个个有特长。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全国级获奖3人次、省级获奖5人次、绍兴市级奖8人次。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时代赋予学校教育更神圣的使命,蛟镇小学全体教师将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把蛟镇小学开办成为21世纪“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乐清市蒲岐镇第二小学位于东海之滨乐清湾畔,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 18610 平方米,建筑面积 7468 平方米,标准绿化面积 2765 平方米。现有教学班 21 个,学生 1007 人,教职工人数 51 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学校设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教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各类仪器设备按国家Ⅰ类标准配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建有标准的运动场,校园立体声智能广播音响,露天舞台等专用的硬件设备,确保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自 1995 年 5 月创建以来,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少先队活动、劳动实践、后勤保障、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部地探讨,并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乐清市文明单位”、“乐清市雏鹰红旗大队”、“乐清市教科研先进单位”、“乐清市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乐清市先进单位”、“温州市少年儿童教育先进单位”、“温州市红领巾劳动示范基地”、 “乐清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体育标准化锻炼达标学校”、“温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温州市示范性小学”、“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学校”等荣誉称号。十二年的创业历程,磨练出蒲岐二小坚强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为农村小学的规范化建设做出示范。
温州市水心小学,系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学校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会员学校、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技实验基地、浙江省教科研百强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位于温州市水心住宅区,下辖一校区、二校区、三校区、新村校区,占地总面积55.2亩,建筑总面积2.75万平方米,在校生3500多人,在编教职工210人。 “尊重生命,尊重个体”是水心小学的办学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个体差异,激发生命潜能,创造生命价值。 “我快乐,我健康,我读书”是水心小学的校训,与该校的办学理念相契合,“快乐”源自“健康”,“快乐、健康”源自“读书”;生命的真谛则在于快乐、健康和通过读书所获致的充实和幸福。 “整体推进、和谐发展”——水心小学发展的愿景。“整体推进”的要义在于增强集团学校的整体实力;“和谐发展”的要义在于强调集团学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学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轴,推行健康教育和阳光教育,发挥各校区(分校)之所长,彰显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区,高举国防教育的旗帜,在“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的优良传统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二校区,充分挖掘“全国绿色学校”的潜质,着力抓好环境教育;三校区,以“六自”教育(人格自尊,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健康自强,安全自护)为培养目标,努力办成省市一流的城区寄宿制学校;新村校区,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大力开展科技活动,普及科技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展望未来,水心小学将继续致力于打造“集团品牌”和“特色品牌”。为温州教育提供更新更亮的风景线,为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新贡献。
百梁天成希望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小,位于鄞州区洞桥镇蕙江村,毗邻宁波市十大古桥之首的――百梁桥。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1914年创办了学校前身蕙兰初级小学。1917年学校改名为启源小学;1938年启源小学与甘溪小学合并(校址就是现在学校的所在地)。1945年,甘溪回归宁波,改名为百梁小学。1951年百梁小学改名为百梁乡中心小学;1954年学校转为公办学校;1958年兴办民办初中,1962年撤消初中。在1959年,学校成立了米丘林科研实验小组,全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生产服务。用试验田2.5亩,试种苏联绿豆,印度寸稻,甜菜,向日葵,蕉藉等,实验作物嫁接;当时百梁小学以虚带实,很有名气,被誉为“科学试验作物大王”,全国生产劳动重点小学和宁波市重点小学。有五名学生被中国科协接纳为科协会员,学校的劳动教育经验还上过《人民日报》。1993年,学校“卫星搭载蕃茄种子”对比种植实验荣获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在1991年至1997年中,陆续撤拼了周边四所村小,并入百梁小学。 1997年,学校被列入鄞州区破旧校舍改造对象,区、镇投入40万,天成大酒店捐资25万,新建了三层1030平方米教学楼,于1998年2月落成,学校也更名为百梁天成希望小学。 学校环境优美,四季有花。学校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7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294名,8个班级,来自周边四个行政村。全校有教师13名,学历全部达标,高一层次学历达到75%,有小学高级教师4名。学校设备齐全:配有24台电脑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室,拥有7000多册图书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实验仪器按省二类标准配备),配有一体机、复印机的文印室,美术室等。有176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根据镇政府的规划,2005年暑期投资40万左右改造学校操场,安装校园网络系统。 学校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兴趣小组活动有声有色,成绩突出,2002年,二学生代表区参加宁波市象棋比赛获少年乙组团体第一名。在今年全镇小学生运动会中,获总分第二名。学校2002、2003年度被鄞州日报评为先进小记者站。学校还成立了“护古桥小队”,“我是一名小导游”等,努力为社会服务。
新桥第二小学始建于民国30年(1942年)9月,前身为“新桥三浃小学”,2001年与原新桥山前小学合并,更名为“新桥镇第二小学”,2004年改用现校名。 学校位于国鼎路112号,施教区为三浃村、西湖村、山前村,白泉居委会的一部分、前花居委会和金蟾居委会的一部分(即商住区第三、七、八、十一、十二组团)。学校占地13320平方米,建筑面积6374.5平方米。学校共有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1209人。教职工员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54任,学历合格率100%,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85%,小学高级教师30人,占专任教师的55%。各级名师、教坛新秀、学科骨干教师17人。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校先后被评为瓯海区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瓯海区文明单位、瓯海区平安校园、瓯海区文体示范校、温州市教学规范达标学校、浙江省Ⅲ类标准化学校。在教育科研、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等方面,我们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面对新形势,我们审时度势,在未来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和美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快名师培养步伐,努力打造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积淀校园文化,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创建温州市示范小学,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
该校的前身是峡山小学,创办于民国23年(1934年)到2003年8月,强蛟镇初级中学与强蛟镇中心小学合并并称为强蛟镇中心学校。首任校长为金建国,小学部学生增至646人左右。 近几年来,入学人数不断增加,学校规范日益扩大。2003年变为13个班,学生646人,教师27人。学校教育质量居县先进行列。艺术和科技教育活动,成绩斐然,1997年学校被评为“省十佳少年科技校”,2000年学校荣获“宁波市优秀艺术学校”光荣称号,2001年学校被评为 “县十佳少年科技校”,学校2名教师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 乘县创省教育强县的东风,学校多方面努力,全部配齐了应该配的硬件、软件,如多功能厅、电脑室,间、体、美专业教育等,成为县农村中的一流学校。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创办于1985年,是温州市示范性窗口学校,是鹿城区教育局直属的实验小学。学校现有龟湖、桥儿头、黎明、双井头四个校区,100个教学班,学生4054名,在编教师236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6%,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省教改之星13人,市名师、市“三坛”、市学科骨干教师15人,区“三坛” 54人。各校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师资雄厚。 二十多年来,学校秉承“让每一位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和“追求智慧教育,创建浙江省现代化名校”的办学目标,以“朴实、求真”为校训,坚持以“为孩子的今天和明天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奠基”的育人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育多元、和谐的育人文化生态,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可,学校教育成果显著,影响深远。甘肃省、河北省等二十几个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前来参观、访问;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信息报等媒体50余次报道学校教育成果及和谐校园创新举措;近三年有1000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项,小学毕业生质量检测中,学生综合素养名列鹿城区前茅;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近百项区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成为瓯越教育版图中的现代化学校。
彭溪镇中心小学位于彭溪镇彭福路,始建于1949年11月,校园总面积4481平方米(不含新规划占地面积4785平方米),建筑面积3124平方米,运动场2250平方米。学生372人,教职员工30人。 彭溪镇小以“善美、求真、乐学、创新”为校训,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为办学思路,以“诚信做人,养好习惯,学会学习”做为学生的德育工作目标,切实贯彻教育教学工作的四个意识:“中心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改革意识”。并以此组织开展学校的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是泰顺县行规达标学校、泰顺县教学四项规范达标示范校,多次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县级先进党组织”,“市级雏鹰红旗大队”、“市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学校体育艺术项目多次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获,获得教学质量二等奖等荣誉。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和信赖。 近十年来,承蒙各级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先后投资390多万元修建了两座教学楼、一座学生食宿楼,投资90余万元添置了小媒体、图书、教学仪器、电脑等教育教学设备,极大的改善了校园面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学校这几年努力走和谐加特色的建设之路,寻求学校发展方向,争创学校品牌。学校形成了艺术教育(书法、泥塑、科普)特色,现代教育技术特色,正在形成西湖文化教育特色。2003年,学校在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管理优势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借助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确立了学校的中心研究课题《走进西子湖——西湖风景名胜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被确立为西湖区重点立项课题,杭州市立项课题,浙江省规划课题,师生合力篇写的《走进西子湖-西湖文化少儿读本》出版发行,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为读本题写书名;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研究员、原浙江省教委主任邵宗杰作序;西湖风景名胜区区委书记张建庭为教材撰写前言,该课题还获得了华师大教授、省市区教育专家的指导和肯定。 师生合力编写出版发行的《走进西子湖-西湖文化少儿读本》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兢兢业业、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在全校教工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达到100%。大专及以上学历获得者占全校专任教师的83.6%。学校现有市教坛新秀4名,市教改之星2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区中心教科研大组成员5人,区级优秀教师、教坛新秀、优秀园丁、优秀领导干部、先进工作者等计70多人次。学校93.3%的老师已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有70%的老师开始用计算机备课,并能自行制作课件;大部分教师学会了网页制作;学校的管理、办公已经初步实现“网络化”、“无纸化”,并已开始进行网络综合辅助教学的研究。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师通力合作、勤奋工作,学校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1995年以来,学校成立了“西湖乡少儿泥塑院”并获得省“十佳优秀少科院”;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少先队辅导员实践基地”;“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学校”;“浙江省西湖少年科学院”;“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并先后被授予“杭州市示范学校”、“杭州市绿化先进集体”“西湖区文明单位”、“西湖区绿色学校”、“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示范小学”、“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平安师范学校”、“办学水平优秀级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西子湖小学全体师生将乘着十六大的东风,以三区体制调整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新一代西湖人的目标,加快学校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城市化的窗口学校,开创西子湖小学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校创建于1907年,当时在洪家永思堂设立“当阳初等小学堂”,后改名为“香岩学堂”。民国元年(1912),在义溪北岸新建木结构两层楼一幢(即今址)。设初小4班,更名为“香岩学校”。民国6年扩为完小,学生200余人,36年改称“香山乡中心国民学校”。 建国后,称“县立香岩小学”。1961年起改名为“香山公社(乡)中心小学”。1968年增设初中班。1976年共16班(含初中4班),学生600余人。1984年中小学分设。时小学为10班,学生400余人。1992年撤扩并后,成为西店镇香山片的一所中心小学,改称“西店镇香岩小学”。从始建至今有近百年历史,现有12个班级,学生397人,教职工22人。专任教师21人,师资学历合格率为100%,已取得大专学历的教师10人,专任教师高学历比例达50%,小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其中有5人荣获市、县教坛新秀称号,获宁波市第一届红烛奖和宁波市优秀班主任的教师1人,获宁海县优秀共产党员1人,当选宁海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人。 1951年至1992年间,香岩小学校舍进行了多次扩建,至1993年,学校占地面积4477平方米,建筑面积1707平方米,1998年,拆除原7个教室的一幢平房,投资85万元,新建了一幢三层教学楼(现教学楼)1590平方米。现学校占地7150平方米,建筑面积3937平方米。之后,投入20余万元配置电脑30台,29寸彩电13台,1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学校教育硬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香岩小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向来以治学严谨,学风纯正,教学质量高而名闻宁奉,吸引了宁海、奉化大批学子,为国家和乡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不乏革命者和出类拔萃者。近年来,学校在“求实、奋进”的校训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已树立了“团结、勤奋、文明、守纪”的良好校风,形成了“好学、精思、刻苦、灵活”的学风和“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新教风。一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树立教科立校,教科兴校观念。92年《农村小学国情教育途径探索》教研课题被评为宁海县优秀教科成果二等奖,同时又是当年全县唯一获宁波市教科成果三等奖的课题。95年《小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课题获县教科优秀奖;2001年《农村小学环保教育的实践探索》获县级教科二等奖。同时,一直以来把“写字、体育”作为自己的特色教育,99年6月,在宁海县小学生写字比赛中,荣获二年级组团体一等奖,2001年6月,校小学生男子篮球队代表西店镇参加县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第六名。历年来,获县先进教师称号达30人次,1992年,香岩小学被县教委命名为“文明学校”,1994年被宁海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又于2001年被县命名为“示范性文明学校”。 香岩小学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高一级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优秀人才,是一所深受群众称赞的有较好名声的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