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洋乡中心小学创办于1936年,原先由里人郑在窕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献出自己房屋创办了松洋短期小学,正式拉开松洋乡小学办学之路,而后由于历史原因多次易址。松洋乡小虽几易其址,历经风雨,但近80年办学历史孕育了浓郁的校园文化。 1994年,我校在萧山市人民政府的资助下,兴建了新的教学楼,迁入了新的学校,故又称萧山希望小学。为了教育发展的需要,2002年我校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下,又投入资金70余万元兴建了一座包括有媒体教室、电脑室、实验室等的综合教学楼。目前我校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这为我乡优化校点布局,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全乡两所学校, 12个教学班,学生133人。全乡小学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13人,学历合格率100%,教师年轻化是余年我们松洋乡小教师队伍的一大特色,近年我校新增6位年轻老师,使我校教师平均年龄为30.7岁,这是一个富有青春和活力的队伍,他们的加入将为我乡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生机和活力。
温州市小高桥小学创办于1936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1999年市区人民政府利用旧城改建的机会,重新改建了校舍。同年,经鹿城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温州市国际象棋学校,与小高桥小学属于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这种办学机制,旨在通过特色办学,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几年来,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教学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学校通过普及国际象棋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棋促智,以棋育人”的特色办学思路,在全校范围内,多层次、多结构的开展国际象棋课。在普及教学的基础上,国际象棋的竞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国际象棋进课堂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显示了特色教学的特有魅力。学校自编了国际象棋校本课程,有目标、有计划、有层次开展师资培训。“聪明人的游戏”——国际象棋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智力开发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学校的悉心栽培下,一大批棋坛秀脱颖而出,在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蝉联团体冠军和多项个人冠军,30多人次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并有九人获得全国个人冠军,已有15人次获得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的棋士称号,其中协大师2人、地方棋协大师1人、一级棋士3人、二级棋士6人、三级棋士2人、四级棋士1人。二〇〇五年获得全国小学生国际象棋比赛总团体第一名,二〇〇三年四月被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全国国际象棋传统学校。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校办学的根本宗旨,“以棋促智,以棋育人”是我校特色办学的目标,我们相信,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一朵“棋城之花”必将在鹿城大地上艳丽开放。
洞头县实验小学云帆管乐团成立于2007年10月,四年来,乐团这棵音乐之苗,在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支持下,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各种活动中开始耀耀生辉。
宁波市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鄮山书院改建,定名鄞县县立高等学堂;1913年改为鄞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在1927年改称宁波市立第一小学校;1929年改称宁波市立鄮山小学;1931年改名鄞县县立鄮山小学;1952年学校名称改为宁波市镇明中心小学;1986年,镇小被列为市重点小学。 学校总部占地9998平方米,实验校区占地15800平方米,学校不仅布置整齐、和谐、美丽,而且教学场地有保障,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全面达到学校现代化标准。校内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综合教室、总控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等专用设施,拥有了250多个工作站的校园网、38个终端的校闭路电视系统和小能人电视台、智能音乐广播系统。配备电脑及大屏幕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达36个。 目前学校共有33个教学班,1423名学生。在职的84名教师中,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46名,市级名师1名,区级名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教坛新秀3名,市教坛新秀11名,区教坛新秀32名。 学校长期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发展个性,输送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办学有特色,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而被全社会所称道。 近年来, 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海曙区学校教育质量管理导引》的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和谐地共同发展为落脚点,先后开展“小学数学‘弹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学校管理新模式,构建了生机勃勃的新课堂,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新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新品位,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温州市籀园原名为温州市实验小学(九山本部),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隶属温州市教育局。学校位于温州籀园旁,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多功能大厅、班级多媒体教学平台、图书馆、大型游乐器械、各式教学辅助用房,一应俱全。学校现有84个教学班,3230名学生,247名教师。包括3名特级教师、5名外籍教师、31名中学高级教师在内。 从2002年建校初期暂借九山湖温州中学旧址办学,到2005年建成市府路本校校舍,再到2007举办全日制民办小学——温州市籀园小学,至今日与温州市实验中学合作创办国际班,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大步前行。一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四方名师应者云集,八方学子纷至沓来。学校现有87个教学班,3488名学生,277名教师。包括3名特级教师、4名外籍教师、42名中学高级教师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和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了一支充满竞争实力、生命活力、人格魅力的教师团队。
温州市水心小学,系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学校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会员学校、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技实验基地、浙江省教科研百强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位于温州市水心住宅区,下辖一校区、二校区、三校区、新村校区,占地总面积55.2亩,建筑总面积2.75万平方米,在校生3500多人,在编教职工210人。 “尊重生命,尊重个体”是水心小学的办学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个体差异,激发生命潜能,创造生命价值。 “我快乐,我健康,我读书”是水心小学的校训,与该校的办学理念相契合,“快乐”源自“健康”,“快乐、健康”源自“读书”;生命的真谛则在于快乐、健康和通过读书所获致的充实和幸福。 “整体推进、和谐发展”——水心小学发展的愿景。“整体推进”的要义在于增强集团学校的整体实力;“和谐发展”的要义在于强调集团学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学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轴,推行健康教育和阳光教育,发挥各校区(分校)之所长,彰显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区,高举国防教育的旗帜,在“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的优良传统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二校区,充分挖掘“全国绿色学校”的潜质,着力抓好环境教育;三校区,以“六自”教育(人格自尊,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健康自强,安全自护)为培养目标,努力办成省市一流的城区寄宿制学校;新村校区,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大力开展科技活动,普及科技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展望未来,水心小学将继续致力于打造“集团品牌”和“特色品牌”。为温州教育提供更新更亮的风景线,为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新贡献。
杭州市大关小学是绽放于古运河畔的一朵艺术奇葩。学校建于1910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坚持“育人为本,素质第一,全面优质,美育特色”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质量蒸蒸日上,是杭州市的“十大名校”。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在全校38位教师中,拥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市级劳模、市教坛新秀、市十佳“轻负高质”教师10余名。 学校艺术教育成绩斐然。学校已创作并排练节目600多个,尤其是民乐《逗趣》获“全国蒲公英大赛创作、演出两项最高荣誉金奖”。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作为省重点涉外单位,学校接待了美、英等30多个国家的友好代表团,并八度应邀出访,载誉而归。 学校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学校以生命教育为主线,致力于学生幸福童年的建设,承担国家十五期间重点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科研先进单位,省科研200强学校。 在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学校将为争创全国一流强校而不懈努力。
江东实验小学原名四眼碶小学,创建于1913年2月,将近90年历史,校名校址几度更改变迁,历任校长三十余人。学校历来以办学严谨、质量较高著称。沈祖伦、朱兆祥、陈廷骅、闻儒根等名人曾在此就读。学校从1985年开始,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从学校管理到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生活能力,努力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适应21世纪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才。2003年9月,学校新校舍落成,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40个教室,大型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千兆校园网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 多年来,学校提出“崇文尚德,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示范一方”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以 “和谐教育”为办学特色,通过打响学校管理的科学牌;队伍建设的和谐牌;教学效果的优质牌;德育工作的实效牌;科研兴校的特色牌;后勤服务的满意牌,来提升学校品位,走“品牌”学校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曾获全国红旗大队,省先进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市教育先进集体。
海曙中心小学(又名吴剑鸣外国语学校),前身为星荫小学,是一所具有103年办学历史的,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名校。位于宁波市的政治、经济、化中心,学校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554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76位教师的办学规模。学校“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的传名扬省内外。学校拥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名,占6.5%;小学高级教师36名,占47.5%,省、市级教坛新秀11名,区级教坛新秀34名,市区级名师、学科骨干教师5名,获区以上荣誉或奖励者超过80%,中共党员占教师比例的30%左右。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校长和老师的呕心沥血、辛苦耕耘下,积淀了海小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个性和“高质量、严要求、有特长”的教育特色,因而赢得了全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信赖,学校现已成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市体育业余训练先进集体、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2002年又获得了中国600所名校之一的殊荣。 学校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设施,为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和谐发展服务,为他们打下终生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把海小办成在省内有重大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实验性、示范性的现代小学。 教育理念是“以诚为本,达成之的”。“诚”,即:诚诚恳恳搞好教育事业,诚心诚意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成”,即: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使教育成功,学校成名。
宁波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22年,前身是鄞县私立鄮西小学、宁波市西郊路小学等。1981年改名为宁波师范附属小学,1985年同时定名为宁波市实验小学,隶属于宁波市教育局。2001年宁波市政府出资,港胞范思舜先生捐助,全面翻建了校舍。共有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安装了校园通讯系统、校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电脑网络系统,教学设施设备达到宁波市现代化办学纲要标准。目前全校有31个教学班,1296名学生。有教师78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4人,小学高级32人,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占47.4%;本科学历39人,大专3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3.6%;评上区、市及省级以上的“教坛新秀”和“教改之星”有29人,占37.2%。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在全省率先开展整体教育改革实验,相继进行“审美教育”、“数学建模”和“选择教育”等全国或省级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科研成果荣获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与日本的长冈井市和德国的亚琛市缔结友好关系,进行教育交流,是宁波市最早对外开放的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整体教育效能,在德、智、体、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培养 了一批又一批个性特长鲜明、学习潜力充足、具有一定审美情操的高素质学生。同时,为宁波师范学校提供了坚实的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曾经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教育科研和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优秀家长学校”和“绿色学校”等称号;荣获宁波市德育工作、艺术工作、群体工作、师训工作、图书工作和电化工作等先进集体。学校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实验学校”,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目前,学校正朝着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实验性和示范性的窗口学校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