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导读】中学语文教材教法19:《致橡树》教学谈。

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阅读的兴奋点进一步提高,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学生举出《丁香花》《爱到夏天》《我愿意是急流》......

洪老师接着说,《我愿意是急流》提得好,请把这首诗读一读好吗?或许是这位同学已被这首诗所打动,他满怀深情地朗读起来。读后,洪老师说:

请将《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写爱情的诗在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上有什么异同。

这非常巧妙地引入教学的第四步环节,不仅灵活而自然地引入本单元的后面自读课的诗歌课文,而且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这话充分说明了比较思维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一个新对象如果不能和旧事物联系上并加以区别开来,那人们就不能真正得出关于这一对象的任何看法。只有通过与旧事物的比较我们才能迅速认识这一事物的特征,抓住这一事物的本质。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非常重视分析比较。他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一文里说,任何艺术品,其表面总是统一的、和谐的、天衣无缝的。而要进入其内部,是很困难的。要突破其表层的统一性就得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分析的对象就是深层的矛盾。而要进入深层的矛盾,那就是对作品进行还原和比较。

最后在课要结束时,洪老师布置了一道富有创意的练习题:

请你以"橡树"的身份,用诗歌或散文诗的形式给"木棉"复信,题为:致木棉。

这个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环节恰似"豹尾"。通过练习,不仅达到了与原诗的进一步比较,加深了对原文深层的矛盾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更深地进入对原诗形象的再创造,学生的自主性及其丰富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的展示。

从导入、设置氛围、富有感情的朗读,到意象意境的分析,再进入诗歌深层的思想情感的体悟,再到联想拓展,最后一层一层地比较、分析、感悟,一节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教师导得有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