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
教学研讨的目的是总结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本次教研中,教师收获不少,在以下两方面形成了共识:
(1)对待"经典设计"--要走出模式,创造性地借鉴
过去,对于成功的教学活动我们习惯于拿来就用,这样会使自己的思路陷入他人的模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在学习借鉴他人时应该开放地看待成功的案例,走出"经典"模式,创造性地运用别人的经验?
(2)对待教学方法、原则--要提升、练习,还要实践运用
过去教学研讨的主题往往停留在具体的内容和做法上,而对教学方法?原则等一般规律的研究关注较少?本次研讨在外援教师的引领下对"组织幼儿学习动作时,有哪些主要引导方法和原则,应该如何运用"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创编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我们还认识到,教师对教学方法?原则的理解?掌握还要靠实践运用?
在这次研讨中,每个参与研讨的教师不仅对活动本身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获得了很多启示?
●相互尊重、理解是互动研讨的前提
每个人的经验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发言都有价值?同时,每个人既要当好发言者,更要当好倾听者,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接纳,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成果的"消化"与"吸收"不是一次研讨活动能够实现的
在研讨中取得一定的成果非常重要,这些成果有理念?原则?方法?策略等形式?对于这些成果,教师从认识?理解,再到掌握?运用,需要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过程,还需要以后不断研讨,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专业能力?
附一 研讨过程实录(摘要)
●执教教师自我反思
问题1:"我"的设计和"经典设计"有什么不同?
M老师:原来我在设计时太注重对方言的剖析,强调让幼儿反复欣赏豫剧的韵味,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多?因此,这次我完全照搬"经典设计"?
外援教师:"经典设计"压缩了什么?突出了什么?
M老师:首先,"经典设计"突出了三个重点:用动作表现"花儿长得好";用动作理解"心不要慌来手不要猛";模仿锄草动作?其次,创设游戏情境,把难点前置?最后,"经典设计"中没有刻意剖析方言,只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感受豫剧的韵味?
T老师:我认为"经典设计"中的三个重点内容基本上都是直接告知幼儿的,我想应该再"放"一点,所以我就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C老师:我认为"经典设计"中教师"灌"得较多,对幼儿已有经验调动不够,让幼儿自己感悟戏曲韵味的机会不多?因此,我边用"河南腔"慢速地范唱边做动作,让幼儿借助动作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并比较该曲与其他歌曲在风格上的异同,从而让幼儿初步了解"河南地方戏曲"的特点?
W老师:我认为,感受方言应渗透在情境中,需要意会?另外,"前腿弓?后腿蹬"其实是传达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规范,我觉得有些规范可以直接告知幼儿?
问题2:应该"放"多少?是直接告知(限制),还是应该展开讨论(开放)?
M老师:"经典设计"告知的多,我们的设计讨论的多,气氛显得活跃?生动?
T老师:我也想多"放"一点,但是幼儿缺乏经验,结果走了很多的弯路?
M老师:像"怎样锄草"这样的内容是教师直接告知好呢还是引导讨论好,我比较困惑?
外援教师:过去大多数内容是直接告诉幼儿的,幼儿缺乏思考的机会?现在每件事都要讨论,都要深入挖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多少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而定,是讨论还是告知要看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像锄草这样的内容,城市幼儿没有经验,教师可以直接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