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西,二环路旁,有一座美丽的学校,她就是北京市西城区的窗口校------ 顺城街第一小学。 这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老校,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 顺城街第一小学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现有18个教学班,有学生450名,在党的关怀下,1988年政府投资近200万元人民币对旧的平房校舍进行改造,建成一座四层教学楼连三层办公楼的新校舍。18个教学班均配有电教设备及闭路电视。七个专用教室都配置了较为齐全的现代教学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图书馆和阅览室向教职工及学生开放。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办有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学校所有课程均按政府规定设置,全部开齐开足;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北京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始建于一九五五年八月。当时校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百万庄小学。由西四区、马尾沟小学调来六个教学班,新招十二个教学班,共十八个班,八百多名学生。 一九五六年重新划区后更名为北京市西四区苏联展览馆路小学。一九五七年再度更名为现用校名--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辛国忠为第一任校长。当时学校办学精力重点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和对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培养青年教师的经验在"教师报"报道,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编辑成册,印发给家长人手一册,成为学校与家庭培养教育学生的好教材。 当时学校有二分之一的教师住校,大家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工作,学校面貌一新。 一九五八年八月汪若余来校任支部书记兼校长,在她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五四"决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校师生都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毕业生统考成绩优良,受到家长及附近机关单位及中学的好评。 一九六二年入学高峰期,经市教育局帮助,将地质部仓库改为展一小学分校。一年级新生招收十个教学班,学校当年发展到四十二个教学班,二千余名学生;全校均为二部制。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原北京铁道学院附中),位于著名历史遗迹大钟寺南侧,毗邻交通干线北三环路。创建于1957年,是一所海淀区教委直接领导的区属重点中学,并于2004年获得了北京市示范高中校的称号。 北方交大附中占地65亩,分南北两个校区,环境优雅,教学设备先进,现有初、高中59个教学班,2500多名学生。 北方交大附中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水平50余人,大学本科学历180余人。特级教师两名,高级教师60余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7人;区级班主任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34人。 近年来,学校以建设一支“业务上乘,个体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重视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不断加强以教育教学工作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的内在动力;营造团结、向上、和谐的校内教育教学环境,在不断完善的教师工作考核和评价制度的管理过程中,实现管理为发展服务。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师德好、风气正、教风严、依法执教的教师队伍,被评为海淀区师德先进集体。 学校连续两次被海淀区教委授予“全面育人,办有特色校”的锦旗,授予“教育现代化改革试点校”的称号,获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并在连续三次荣获“海淀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基础上,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目前,我校全体师生正在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把我校建设成为北京市一流的现代化示范性高中校”而继续奋进!
北京市平谷区第三小学,原名平谷师范附属小学,系平谷区教委直属小学,始建于1986年,占地18亩,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现有27个教学班,1368名学生,70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46人,小学高级教师47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70%。学校建有阅览室、计算机房、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操场占地5000平方米,建有标准化的篮球、足球、羽毛球场地和200米塑胶跑道。27个教学班全部安装计算机、实物投影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实施,均能上网实施教学。学校图书室藏书2.6万册,实现了电子化借阅管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为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建校二十多年来,平谷区第三小学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指导思想,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向往、教师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首都一流小学。办学中,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校园环境一流化、师资队伍一流化、服务管理一流化、教学设备一流化、教育质量一流化的办学目标,学校制定了《平谷三小教育改革五年发展规划》及各项管理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室及各种专用教室,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学校承担着国家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实验与研究 》、区级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等课题的实验研究任务。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是北京市示范高中,现一校三址办学。位于广渠门外富力城住宅区内的示范高中新建校,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3351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高雅、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体育馆、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学生餐厅等硬件设施全市一流。工大附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近年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获得多项国际、国内大奖,获市区级奖励达千余人次。我校机器人创新工作组在第七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两枚铜牌,在2006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迎奥运竞赛中获三枚金牌,吴艺凡同学获第二十七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公共发明家奖”。学校狠抓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6年,有25名同学高考总分达600分以上,本科上线率88.8%。秉承着“团结、民主、宽松、和谐,不内耗;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敢争先”的精神,北京工大附中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和谐学校文化、鲜明办学特色、一流教育质量的名校。
北京市海淀区的六一小学坐落在海淀区恩济里小区,1950年建校,原是公安部子弟寄宿制学校,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转交地方管理。1994年随着恩济里小区的落成启用而由原址(海淀区恩济庄46号院)迁入现址,学校占地八千多平方米,现有17个教学班,近500名学生,42名教职工。学校在“让每一名学生走进六一是快乐的,走出六一是自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教育实践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走教科研引领之路,促进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全体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红十字教育为载体,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已成为一所红十字特色教育学校,荣获北京市红十字示范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称号。 十几年来,学校红十字会的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已经成为学校红会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学校的操场上空高高飘扬着三面旗帜,分别是国旗、红十字会会旗和校旗。“升三旗”是六一小学响亮的品牌。每周一或重大节日的早晨,伴着和煦清风,迎着初升的太阳,全校师生肃立操场,注视着国旗、红十字旗、六一小学校旗冉冉升起,齐声高唱《国歌》、《我们是红十字青少年》和《六一小学校歌》,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聆听国旗下讲话,高呼校训和体现红十字精神的口号,也让六一小学全体会员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更加热爱学校,也更加热爱红十字会组织。 学校设有红十字会展室,在这保存着学校多年红十字工作的相关资料。学校红十字校本教材,是由学校老师根据一至六年级不同年级段精心编写而成的。这套校本教材根据红十字会的基本内容编写,大致包括四个部分:红十字会会务知识、健康教育、紧急救助与自我保护、以及社会服务。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系列编排的方式,一个内容,多种方法,深度不同,层次不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