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翔小学是西城区平安大道以北地区知名度较高的一所小学。于1954年11月23日在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成立,是北京军区空军子弟寄宿制小学,1958年1月迁到北京。原西城区教育局、西城劳动局、新街口东街小学本校为育翔小学的本部和分部。1964年交西城区教育局管理,1967年迁到现在的校址--德外新风街5号。学生来源仍为空军子弟,学生全部住宿。1967年至1972年与四十六中分开,恢复了"育翔小学"的校名。 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学科都认真开展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素质》、《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课题进行了研究,有两项已取得了阶段性结果。各科教学都加大了对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一贯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1992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当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帮助下开始了软件的开发工作,1994年底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486机房和演示室,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教师们用上了自己研制的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后,数学、语文、美术、英语、音乐、劳动、思想品德等学科多次组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展示课,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进入了课堂。体育、科技、文艺等课外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篮球活动在市区闻名,育翔小学?quot;北京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操场上树立着10个篮球架,校篮球队在市区比赛中均名列前茅,群众性的篮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鞠鑫和赵晖同学分别被选入体校和市青年篮球队。由于学校坚定不移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整体优化,1994年被认定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西城区文明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校",并获"模范学校"奖牌,少先队"星星火炬大队"和"雏鹰大队"称号。1996年全区青年教师评优课大赛各科共评出28名一等奖,我校就占了三名,为全区之首。在全区小学"金秋杯"教学展示课中,连续三次获第一名,当时获此殊荣的仅有三所学校。学校的特色可以用"管理高水平、教师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家长满意、同行公认、领导放心"来概括。
朱庄中学创办于1973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变迁,两易其址,办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完全中学。1976年秋迁址至此,1980年撤消高中,成为一所镇初级中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占地 3000多平米,标准教室16个,专业教室6个,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美术、音乐、计算机教室,大小会议室各1个。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220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已完成教育结构布局调整。 校园基本可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教工住宿区。校园内环境优美宜人,校园绿化面积达60%以上。教室、操场、花坛、墙壁宣传栏等营造出文化氛围,是师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艰苦创业,勤奋工作,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朱庄中学的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内部管理越来越规范,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汇佳学校创建于1993年,隶属于汇佳教育机构,是一所充满现代气息、追求创新、高质量、高品位融合国际先进文化和教育思想的学校,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上乘的教育条件。学校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管理规范有序。 汇佳学校是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制,中外籍学生同校就读的 全寄宿私立学校。现有75个教学班,中外籍学生2000余人,其中来自14个国家的外国籍学生200多名,中外籍教职工500多人,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小学。学校理念领先、硬件领先、管理领先、师资队伍、教育质量领先,是“全国先进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北京市提名校,是北京市教委批准进行教学综合改革实验的学校,是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俱乐部成员校,也是北京市第一所可以招收境外外籍中小学生的私立学校。是“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北京市“阳光心语示范创建校”,北京市“花园式单位”。经过十年的积累、沉淀,凭借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汇佳在国内外已小有名气。
北京一师附小于1957年建校,至今已有46年历史了。学校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学校共有25个教学班,1119名学生;学校共有教师75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14人,高研班学员5人,研习生7人。 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拥有现代化的具备学科特色的12个专用教室,建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演播室、多功能厅、生态走廊以及铺设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的操场。 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坚持快乐教育实验研究,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享誉全国,是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整体、乐学、创新、发展。有“进取、团结、奋发、奉献"的教风。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让附小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附小的校训是:文明、健康、勤奋、活泼。 快乐教育是以儿童愉快发展为本的教育,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发展和持续发展。 快乐教育特色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是“六乐”: 乐于读书,勤奋为乐; 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 多年来,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北京市校园文化示范校、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校。 目前我校正朝着国际化、人文化、科学化、生态化的办学目标迈进。
北京市平谷区第三中学,是区重点初中校,1983年建校,位于县城文化南街西侧。校园占地33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1922.4平方米。校园东部是占地1000余平方米,由"中华版图雕塑"、"中华名胜微缩景观"和承泽家长望子成龙的"龙苑"组成的文化景观区。中部是以4幢教学楼,1幢实验楼,楼廊相连的教学区。其中"博伦"楼建筑面积1600平米;"卡文迪许"实验楼建筑面积2800平米的,实现了教学设备现代化;科技综合楼建筑面积1210平米的,为科技兴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南部是由1幢图书馆楼和一幢现代化综合办公室楼组成的办公区,西部是占地18308平方米的标准化操场,设施齐全的住宿面积为1154.3平方米的一类学生宿舍区和面积为97平方米的教职工健身房。现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2900余名。教职工258人。有图书馆阅览室两个,面积450平方米,图书藏量36927册;报刊110种,有电子备课室,电教室,计算机房,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仪器室、实验准备室等专用教室21个。多年来,为改善学校素质教育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走出了一条融时代性、整体性、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高起点,高品位的"花园式学校 ,书院式乐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学校本着"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要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先后建成了20多个景点。把新的教育理念化解到整个校园环境建设中去,让素质教育思想融合在校园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把爱国主义精神与城市雕塑艺术融合起来,在校园内建起一座"祖国在我心中"主题花园。主题花园由 "中国版图石雕"和"锦绣中华"微缩景观两部分组成。"中国版图石雕"将祖国山川按比例收缩雕刻,版面重点突出黄河长江和首都北京;在左下部刻有"祖国在我心中"六个红色大字。版图正下方的平台用红色水磨石镶为"心"形图案,平台东边建有九级台阶,南西北三面用9根大理石墩和大理石条围成护栏,象征祖国至高无尚,神圣不可侵犯。护栏下面的平台立面上是线雕而成的反映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图画。石雕正东广场上的巨石旗座上刻有"红旗永驻,江山永固"八个大字。"锦绣中华"微缩景观全景由一条巨龙托起祖国著名景点和一汪荷塘组成,池中荷叶恬恬,荷塘香远;池上玉桥卧波,更显圣洁婀娜。这一微缩景观的构建,深化了"祖国在我心中"的博大主题,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溶知识性,观赏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一体,让人浮想联翩。平谷区三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地涵概了艺术、文化和历史诸多因素,为学生营造出书院式的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在三中的教学楼前矗立着 "面壁十年"的碑刻。 "面壁十年"是一种求知求解的持久定力,只有具备了如此定力的学生,才有机会摘取科学的桂冠,这块碑铭尤如警钟常鸣,激励着全校学生卧薪尝胆、奋力前行。我们在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名人效应,为学生的成才树立起形象的标杆。我们把三中的实验楼命名为卡文迪许楼。用卡文迪许这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的名字和他的影响力铸就三中的精神,随时给三中的学生以启迪和教益。在借鉴孔夫子"治学以仁"的传统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提炼出"博伦"二字做为一种信念,为一栋教学楼来命名,让其随岁月的增长而日见深刻。今年,我校在"祖国在我心中"主题花园的东侧,又建了一座以"龙"为主题的花园--龙苑。此龙苑采易北奇石,搭成腾飞龙山;撷金海卵石,摆成草书"龙"字。龙苑有腾龙漱玉之奇观、水绘龙图之逸趣,更兼怪石林立,碧草茵茵,恰于当衢闹市之中写上一叶诗情,描出几重画意。龙山上一条巨龙神采飞扬,龙口之内,有泉水喷漱,龙泉犹如一条白练喷淋而下,一瀑三叠注入龙潭之中。龙潭之水鼓涌而溢,蜿蜒迤逦,流布于奇石翠草之间,顺势而成龙溪,俯瞰之下,龙溪所经,绘出一个巨型草书龙字。龙图之首、尾、躯干处,皆有怪石点缀,更有一面硕大而又怪诞的中空巨石,是为龙庭宝鉴,将世人望子成龙之愿心,学人卧薪尝胆之苦志,通同纳入注目一窥之内,给人以梦幻般的痴想。此"龙苑" 将成为平谷卫星城文化南街引人品评、引人注目、引人驻足、引人观赏、引人流连忘返的街头一景。三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十分有限的空间内,既借鉴古典园林风格,又溶入了现代园林意识。让中华版图石雕在绿草如茵的花园中熠熠生辉;让书法、文章以至造型艺术伴着假山、奇石、飞瀑、流泉绘出一片秀丽风光。从而把校园打扮得高雅、大度、寓意深刻又井然秩序,使之成为花园式学校 ,书院式乐园。多年来学校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变革思路,强化创新意识,使学校各项工作处于全区先进行列,中考连续三年在全区夺冠,市、区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每年都受到市、区政府及教委的嘉奖,获得"首都文明单位"、"绿色学校"、"科技示范校"、"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管理示范校"、"师德先进集体"、"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朗读先进校"等多种荣誉称号。学校创办的学校劳动教育基地被市科协命名为"北京市少年科技园"、校报"45分钟"被评为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报)。优美的校园环境、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使平谷三中成为京郊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束耀眼的奇葩。
石油附小位于海淀区学院路20号,占地10578平方米,东邻八达岭的高速公路,西邻学院路, 地处著名的北京八大学院文化圈。始建于1957年,1966年后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具有优良的校风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在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声 誉。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使学校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与发展。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2400余名,教师120名,有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海 淀区骨干教师11名,东升中心学区带头人10名。在海淀区和北京市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一所具有较大办学规模的六年制全日制公办小学。 占城市建设与科技发展之先机,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在设施、设备的更新及硬件改造 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教室等诸多专业教室,做到了班班都有多媒体,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孩 子的智力成长与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宽松自由的氛围。学校荣誉 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课改先进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 区课堂德育先进校、海淀区科技先进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校、海淀区课外活动先进集体、海淀区优秀少先队大队、海淀区爱心行动先进集体、海淀区校园文化先 进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教研室中心实验校。
朝师附小有着近50年的办学历史是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直属的重点小学,学校分设本部、寄宿部和望京分部。校长齐振军,书记穆英。学校实行专家办学,名师执教,环境育人,全面创优。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专业教室齐全:拥有北京市一流的动物标本室、音乐教室、计算机房、语音教室、美术教室、风雨操场等。学校建有北京市第一条体育运动走廊。 朝师附小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以师育生、以境育生、以生育生”的办学思路,培养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扎实的知识、广博的见识、学习的能力,发展的潜力的合格小学毕业生。 几年来,朝师附小获得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校、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陶西平副主任为朝师附小题词:“教育改革的典范,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建设面积1.34万余平方米,将设24个教学班,可容纳720名学生。学校于2012年5月完工,9月正式开学。学校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主要接收金茂府小区的适龄儿童。首次招收的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已全部报到,一年之后将招收其他年级学生,预计3年内一至六年级全部招满。 实验二小朝阳分校坐落在大郊亭桥西北侧,为小区配套工程。与郊区名校“挂牌”办分校输出管理理念和师资培训不同,实验二小分校与实验二小为“捆绑式”发展,李烈任分校校长,老师分别来自实验二小本校和全市聘任,分校相当于本校的一个校区。这种分校、本校校长一人当的“捆绑式”运营模式在全市目前只有15所学校。 北京实验二小目前拥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20余人,是北京市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之一。朝阳学校与实验二小本部实现“捆绑式”发展,相当于本部的一个校区,校长由实验二小副校长担任,本部将派出骨干老师到分校定期任职,还有一部分聘任师资由校长亲自选拔。 实验二小朝阳学校建筑标准完全参照“国家绿标三星”以及美国“LEED-SCHOL铂金”双标准最高等级原则进行设计与施工,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美国建筑环保认证LEED的校舍。所有建筑材料都选用国际高标准绿色产品,确保学生上课空气环境的纯净健康。整个学校呈现四合院式格局,教学用房依次排列,动静分离。中心庭院与南北侧退台式下沉庭院的设计,既利于地下室的采光通风,又为课间学生的娱乐休息提供了安静的空间。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