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东城区织染局小学位于皇城根遗址公园北端西侧,御河改造使得学校紧邻平安大街,东城区教工委教委投入巨资对学校进行了全面加固、改造、装修,在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学校成为东城区以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亮丽的现代化微型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3314平方米,使用面积3964平方米,现有147名学生,其中86%的学生为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人均使用面积27平米,在寸土寸金的东城,相对值是高的,在编干部教师31人,大本学历占71%,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职称17人,占队伍的56.7%。学校老教师经验丰富、和蔼可亲;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富有智慧。学校设施先进,设有学生广播电视台、心理咨询室、形体教室、书法教室、科学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学校还建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每个教室都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室。 学校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对人的发展需求,鲜明地提出了“同在蓝天下,请学生享受知心教育”的办学理念。 学校追求“知心教育”办学特色,力图通过知心教师、知心校园、知心家长、知心社区、知心宝贝、知心课程的建设,整体性、立体化构建知心教育体系,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提出“学会选择,善行天下”的校训,从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等多角度多层面构建善行文化育人环境。 学校“礼仪长廊”是北京市首创,是学校知心教育的体现,更是“学会选择、善行天下”校训的体现,成为织染局小学标志性文化符号。学校将建起以展示师生风貌为主的“知心长廊”。 学校初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知心教育,奉献教育智慧”。多家媒体围绕学校竭诚为来京务工人员子弟服务,打造知心教师队伍,培养知心宝贝,高擎知心教育办学特色,创造性开展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社会声誉大大提升。学校现任校长王凤岭,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富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法人名称: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小学地址:北京东城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17号行政区号:110101邮编:100009电话:010-64043275注册资金:5(万元)营业范围: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史家小学分校始建于2003年2月。六年前,带着创业的激情,怀着美好的梦想,史家分校全体教职工和我们的学生以及许许多多家长朋友走到了一起……缘相聚,心相融,同聚一方;史分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近六年的汗水,换来了分校的发展,史家小学分校声誉日隆,博得方方面面的赞誉。
东四十四条小学特色介绍我们的学校坐落在繁华、美丽的东四大街上 ,是一所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校。2003年4月与原十三条小学合并,现为一校三址,19个教学班,近500名学生,53名在职教职工。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每一名学生;坚持严谨治学,开拓进取,打造出一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业务精良、奋发向上”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文明、健美”的良好校风。我校现有小学高级教师32名,区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区教育教学新秀1名,区级学科骨干教师6名,区师德标兵1名。1998年至今,我校一直致力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逐步确立了特色办学的目标:以“小班化教育”为载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快乐,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赞扬,教师眷恋”的小班化教育精品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立足于“让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师生、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体现教育性、艺术性、人文性为原则,充分发挥“我的学校我建设,我的教室我装扮”的环境育人功效,使学校给人以“家的温馨、情的愉悦、色的绚丽”,让学生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学习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倡导“主体参与 、合作学习 、差异发展 、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出“定位在尊重,微笑贯始终,教师有激情,学生要主动”的课堂教学要求及“五让” 教学原则,逐步总结出“传递—— 接受” 、“质疑 ——解疑 ”、“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乐园,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通过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创设“人人参与”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形成了学生自己确定活动主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总结提高的德育工作特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在各项工作中屡获佳绩:曾两次召开东城区素质教育现场会;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优秀基地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少年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小学劳动教育先进学校、艺术节先进单位、小黄帽路队制先进校、敬老模范校,东城区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先进校、实施素质教育成绩显著校、贯彻十八字方针快乐教育先进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校、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单位等。如今“我为学校自豪,学校为我骄傲”已经成为我校全体师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
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小学始建于1906年,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方家胡同17号,到现在已有百年的历史。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曾任我校第三任校长。我校以“发扬老舍精神,做真、善、美的人。”为校训,以弘扬民族文化,弘扬国学文化为办学特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国学文化小导游、保护文物小分队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化学习、宣传活动,并开展了书法、中国象棋、国画、曲艺等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北官厅小学连续十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拥有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首都少年军校示范校、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优秀校、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宗旨:全面育人、情系校园办学目标: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学有所长育人目标:真诚待人,快乐生活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办学,人性管理,服务到位校园精神: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团队意识:热情合作、互相补台工作作风:严谨笃学、认真负责校园环境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各个体面空间处处有境,境境育人。无声的物质环境、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品位、陶冶着师生的情操。制度文化建设把纲性条例与情感管理相结合,在人人遵守严格完善的制度条件下,管理更加关注师生的人生幸福,充分体现尊重、平等的人文精神,使校园更加和谐,师生更加融洽。教师择优录用,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学习参观、教研、科研、做课大赛,使学校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善于拼搏的教师队伍。精神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发展,德育主题活动、蓝天工程、课程文化、健康促进等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使师生茁壮成长!
东城区东四七条小学自1957年5月7日建校至今已经60年。目前,学校拥有近四千平米的教学楼一座和一千平米操场一个;学校设普通教室18个以及专用教室(自然、多媒体、图书馆各一个、计算机教室2个);现有13个教学班、38名教职工(领导班子6人、后勤3人、一线教师29人)、近500名在校学生。 几年来,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常抓不懈。学校先后举行了“师生盼奥运”、“为患白血病同学献爱心”、“环保知识竞赛”、“换领再生纸”等主题教育活动,少先队组织的红领巾义务打气队已坚持活动了9年,事迹多次报导在《北京晚报》等多家报刊上。同时学校还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现已编制多期校德育案例集。丰富多彩、形势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同时学校注重对硬件环境的建设。我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几年来投入数十万元资金添置教学设备,安装了多媒体教室、机房等教学设备并成为市级电教优类校。 学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创新精神。在区组织的多次学生成绩测评中我校成绩一直高于区平均分数线并多次名列全区前矛。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校还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红领巾小电视台、校科技小组、计算机小组、合唱队及田径队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多人次在区、市、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地处东城区中部繁华的东四地区,它的前身是成立于一九四四年的东四十一条国民小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体制的改革几次易名,一九六八年学校迁址到此地,一九七三年经东城区教育局(今教委)正式命名东四九条小学至今,这所学校已走过六十一个年头,是一所历经风雨而蓬勃发展,办有特色而广受赞誉的优质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900余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4200余平方米,附属房屋建筑面积1155余平方米,操场面积近2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1-6年级),教职工60余人,学生近700人。多年的硬件建设使学校发生巨变,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整洁优雅,设施充足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经济运行稳定。目前,无论是学校管理、师资建设、还是教育教学、体卫后勤等方方面面工作均处在优质高效、平稳有序的运行当中,随着办学质量的逐年提高,学校享有广泛的社会声誉
府学小学是一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充满现代化教学气息的学府圣殿。府学小学建校于1368年,至今已有641年的历史。学校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内,因胡同内的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是明清两朝的官办学校,因为顺天府学常出进士,史料上将府学胡同又称之为“进士”胡同。胡同内至今还有两块石碑记载了数十位明崇祯、清嘉庆年间出自顺天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姓名。 以往的顺天府学就是现在的府学胡同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多年来一直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己任,积极进行国学熏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国学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它能涵养中华民族之魂,强大中华民族之根。它的内涵是一种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是人类内在的智慧与精神。同时又能包容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全球化的视野及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现任校长王欢曾在多种场合说道:“老百姓能够记得府学,能够一传十、十传百,甚至代代相传,冲的就是这种国学情怀、国际视野。”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