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地处市中心,毗邻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学校始建于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创办,定名为“育英”学校(男校),在京城享有盛名,成为当时官商子弟首选学校。许多艺术、体育、科技界著名校友驰名中外1952年归为国有,成为公立学校,其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现任校长王岚,数学特级教师。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时淑英,中高职称。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生1685名,教师 145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78人。学校占地总面积76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29平方米。设有20多个专用教室,并巧建 “立体操场”,拥有1050平方米防风雨楼顶操场, 1450平方米地上塑胶操场,2200平方米地下篮球馆,构成颇具实用性的立体活动空间。
新鲜胡同小学位于东城区新鲜胡同36号。占地面积5235.92平方米,建筑面积4645.91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前院后楼的花园式学校的格局。今天的新鲜小学,旧貌新颜,是北京市规范化建设达标校。学校占地面积5240平方米,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建有24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学校一千兆光纤为校园主干网络应用系统,并与学科专业教室及班级教室的多媒体交互电子白板系统连接,构成新小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学校以“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旨在孩子们经过六年的“书香”特色教育,学会读书、学会做人,成为新时代的谦谦君子,翩翩少年。 2010年6月,新鲜胡同小学与二中分校结为深度联盟校,尝试中小衔接,并共享两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整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二中分校也在与二中共同探索“软件资源融通、硬件资源共享”的模式。
东城区回民小学是东城区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始建于1986年。学校现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19个教学班,学生520人左右,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153人。建校以来得到了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学校曾多次被授予市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2003年9月,经东城区委、区政府和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研究决定,东城区回民小学与朝阳门小学合并组建新东城区回民小学,并按照穆斯林建筑风格,对校舍进行了外观装饰改造。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纲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构建和完善现代教育的管理体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将东城区回民小学办成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拥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百兆光纤将学生及教师用全部计算机接入国际互联网,每一个教学班都已成为多媒体网络教室。学校教师参与的多项教科研课题研究屡屡获奖。新近开设的学生机器人教学研究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北京市和全国的机器人比赛中不但获得佳绩,而且还应邀参加了全国机器人教学专项课题交流。
北京市东城区春江小学创建于1946年,原为东单区基督教女青年会创办的贫困儿童补习班。1951年7月改名东城根小学,同年8月人民政府接办,1955年将私立育智小学并入本校,1974年又将录米仓小学并入本校。1989年改建为现在的二层教学楼。该校是一所全民制的普通小学,学校占地3950平方米,建筑3800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384人,教职工42人,学校的校训是:勤奋、诚实、友爱、进取。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立了手风琴、摄影、书法、棋类、合唱、外语、美术、田径、数学等多个兴趣小组,全校70%的学生参加活动。
北京史家小学(又名:史家胡同小学),是所公里小学,也是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名校。特别是2005年新校舍建成以后,到学校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现在学校有74个教学班,200多教师,3000多学生。原来史家胡同的校址作为低年级部。新校舍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北小街南弓匠营胡同内。史家小学的办学特色是“和谐教育”。我选几张史家小学校园环境的照片给大家看看。 史家小学始建于1939年。现在(2010年)有74个教学班,3305名学生,248名教职工,特级教师7人,中学高级教师18人,有党员94人。史家小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办学宗旨是“三全三爱三服务”,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和谐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组织成员。 学校在课程设置力图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如强外语教学,普及计算机技术,注重艺术教学(开设形体课,将音乐课分设声乐和器乐课),精心开设体育锻炼课(低年级开设了游泳课,中年级开设了乒乓球课,高年级开设了手球课)。 学校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支持和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每学期都认真开好主题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我们办的《童心校刊》和开通的25部166语音信箱沟通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开创了一条新路。 和谐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和谐的人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各种技能都得到发展。 学校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北京市对外参观先进单位、北京市计算机辅助教学先进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维美学堂”多媒体数学实验先进集体、少先队大队获北京市“星星火炬”奖、北京市先进教工之家。还被评为东城区唯一的小学全优党支部、东城区小学素质教育窗口校、新世纪杯先进集体、德育工作成绩全优校、课间操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先进集体、教科研示范校、获教科研特别奖等三十多个市区级先进称号,还被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评为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小学学生营养工作好单位,被教育部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北锣鼓巷小学坐落于安定门内千福巷,它始建于1939年,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的目标是:坚持全面育人,和谐发展,学有特长,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坚持教研、科研、一线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坚持开展新课改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做到以科研促教研、促发展。几年来,学校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领小班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寻求新课程与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的结合点,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的配合并协调发展,提出并验证新课程环境下小班化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小班化”工作中,该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该校的根本宗旨是:关注学生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激活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现阶段,该校正以“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为基点,以“注重差异,分层教学”为主线,以“和谐互动,协作学习”为重点,全面推进课题的研究。正是因为重视平日的实践与研究,加大了日常质量监控的力度以及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该校的教学质量才不断的、稳步的提高。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以独立承担的《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区级重点课题研究推进德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树立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家庭、贴近社区)的工作观念,增强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的意识,探讨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和活动模式以及社区评价工作。在这一课题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鼓楼文化广场、社区图书馆、社区健身中心等地为教育基地,学校、班级、中小队适时走入社区开展三结合实践体验活动,在这些服务社会及他人所开展的体验、公益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公德教育,增强公民意识。工作中注重调动教育各方积极性携手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家长和社区人员更加热心教育、支持工作。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有效的提高了该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校德育特色工作的持续发展。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祖国传统书法”的校级课题研究,由具备专业特长的书法教师担任指导、教学工作。学校有专门的全体练字时间,还设有书法小组以及书法提高班,培养出的学生多次在市区大赛中获奖。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从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祖国传统书法已经成为该校师生不懈的追求,它已形成学校的又一特色。 学校是“东城区实施素质教育特色校”。 学校近两年在东城区教育综合评价中被评为一等校、特等校。学校是全国“攀登英语”科研课题成员校。教师们以崭新的、贴近学生实际、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攀登,在自信中学英语。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英语成绩迅速提高
分司厅小学历史悠久,它始建于1914年10月12日,原校名为“京兆模范小学”。1929年4月改为“河北省立第三模范小学”。1935年因校址座落于分司厅胡同内,故定名为“北平市分司厅小学”。1946年改名为“五区中心国民小学”。1956年增设了初中班,名为“分司厅学校”。1963年中、小学分开,小学部恢复为“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1963年曾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1978年定为东城区重点小学。2001年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东城区实施素质教育窗口校。我校是东城区教育科研先进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优秀学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特色校、北京市乒乓球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校、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实践研究基地、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工程电脑中心、东城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甲级校、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东城区小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特色校、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卫生先进单位、分司厅小学寄宿部被评为先进集体。 2002年获北京市红读活动先进单位、区科技教育示范校、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北京市老教协先进集体、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先进集体、区教育系统新闻工作集体、央视儿童电视俱乐部会员学校、德育案例征文组织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获区消防安全先进集体、区优秀课间操学校、区英语口语大赛优秀组织奖、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首都先进少年军校、中华古诗文诵读全国优秀学校。历年被评为东城区爱科学月先进集体。
黑芝麻胡同小学地处东城区鼓楼脚下锣鼓巷四合院保护区内。是一所公立学校,至今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从2000年开始,兼有走读、寄宿。现有教学班26个,近千名学生、百名教职工。西校是现代化的教学楼,东校是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一校两址使这所学校既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化的气息。干净、整齐、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重视环境建设,其目标是:与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相吻合,与学校的社会声誉相匹配,适合师生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几十年来,学校赢得了很多荣誉,是东城区的重点学校。学校在管理中,坚持“擦亮品牌,服务人民、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精品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团结、务实、创新、发展为工作方针;以两支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保持特色、擦亮品牌为根本出发点的办学总体目标。构建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努力创建一所“学生欢迎,家长满意,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精品学校。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发展特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之路。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中,弘扬“团结、人文、进取”的校园文化。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究教育新模式。发展自己的特色,创建了“三团一社”(即: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和书画社),认真研究艺术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活动中走向社会。以此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学校庭院式寄宿班虽然刚刚起步,却深受学生、家长的信赖。学校寄宿工作的口号是:生活上让家长放心;学习上让家长省心;发展上让家长顺心。寄宿学生的生活快乐、有序、充实。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