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六五中学始建于1870年,原名“崇慈女中”,是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办的教会学校,1900年迁至保定。1901年9月,美国人高博恩又在京创设小型女校。1926年学校由国人接办,1930年增设高中部,1941年后,崇慈女中曾一度被日伪当局接管。1945年10月崇慈复校。1952年9月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北京第十一女子中学”。1972年改为现名。北京一六五中学位于东城区育群胡同45号。建筑面积17236平方米,操场68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2489人,教职工233人。 学校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微格教学功能的多功能厅、遥控功能的闭路电视系统、电视演播室以及高配置的计算机房、语音教室、多媒体电钢琴教室、一流的多媒体理化生实验室等,为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证。学校注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倡导“面向全体,不失一人;五育并举,五育齐抓;不拘一格,广育人才”的办学方针,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信念、特长的培养。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安排学校工作,教学质量稳定,中高考多年受到区教育局表彰,健康教育形成特色,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WHO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校”,管乐队、合唱队、航模组等十余个课外小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舞台。 “严谨善教、热爱学生”的良好教风和“尊师爱校、刻苦读书”的良好学风,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百年老校正以雄健的步伐迈向二十一世纪。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是一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和优质办学资源的完全中学,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创建于1864年,前身为蜚声海内外的“贝满女中”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10所市属重点中学之一的“女十二中”,七十年代更名为第一六六中学,培养的英才遍及国内外各行各业。原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著名作家冰心,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物理学家王承书,化学家蒋丽金,以及戏剧家孙维世,表演艺术家张筠英,钢琴演奏家鲍蕙乔等许多名人都曾在学校就读。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育人、整体提高、发展特长、办出特色”,以“敬业乐群、求实进取”为校训,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发展的园地”的办学理念融入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加速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目前学校有30多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余人次先后被授予市、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教育新秀、紫禁杯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学校”“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北京市金帆管乐团”“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艺术教育传统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市、区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等称号。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给学生以文化知识和精神的熏陶。秉承百年老校风范,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开展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坚持科学质量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艺术、体育、文学、科学素养教育的鲜明特色。 学校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坚持发展艺术特色优势,校金帆管乐团曾代表全国、北京市、东城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佳绩,已成为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学生社团。话剧团、舞蹈团、合唱团、书法、美术、动画社吸引着越来越多有兴趣特长的学生,O5年组建的学生话剧团,在近年市区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连年获话剧类一等奖。 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是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认真上好两操一课,开好体育校本选修课,组织好每年秋季校级运动会。校金百合体育俱乐部在田径、手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竞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在2004年北京市贯彻学校体育条例评选和百所中小学课间操比赛中均获优秀学校称号, O6年被评为北京市奥林匹克示范校, 学校重视学生的文学教育,坚持开设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的校本阅读课,03年成立了以老校友冰心名字命名的“冰心文学班”(每届招生一个班)和“冰心文学社”(下设记者团、读书社、影剧社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校园的亮点,学生们的习作多次发表在《中学生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报刊,冰心文学社社刊《窨香集》被评为全国九十九佳中学生社刊。 学校重视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中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初中校园科普和高中科学素养必修课;有面向特长学生的科学沙龙、科学论坛和校本选修课;还有面向有潜质学生建立的学生科技俱乐部,选拔、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俱乐部的学生在参加国际、全国、北京市科技比赛中成绩斐然,每年有学生被保送至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深造。05年被评为首批北京市金鹏科技团。 这里是学校、是家庭、是乐园;这里有老师、有朋友、有伙伴;这里出成绩、出奖牌、出特色;这里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承百年风范,谱世纪新篇,我们的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一所“稳健务实、民主宽松、创新进取、环境优美、质量优秀的现代化学校”。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感情,充满了希望!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东华门大街,紧邻紫禁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前身—孔德学校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在此任教。 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从学校走出了许多知名人士,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剧作家吴祖光、音乐家吴祖强、才女石评梅、社会活动家陈香梅都曾在我校就读;学校还为国家培养出大批高级管理人才、知名企业家,世界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在的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是一所焕发青春、充满现代气息的学校。在王时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国家首批“绿色学校”、“首都文明单位”、“法制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首都军民共建标兵单位”。 学校以“高质量、有特色,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品优质校”为目标,在“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建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人才”的办学宗旨指导下,以“高雅、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二十七中具有严格的管理和良好的校风并被社会各界所高度认同;同时,二十七中还拥有一大批敬业爱岗、 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在学校的36个教学班任教的119名教师中,有教育部“陈香梅优秀教师奖”获得者6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获得者16人,多位体育老师拥有国家级裁判员资格,还有市级学科骨干、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大批获得区、校级“骨干教师”称号的老师。在他们的教导下,二十七中已连续九年高考上线率保持在100%,中考成绩在东城区名列前茅。 学校拥有130余人的北京市金帆民族管弦乐团,多次赴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演出,并曾参加东城区人民政府组团赴香港演出;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第八届学生艺术节中获集体一等奖,多名同学荣获个人一等奖。女子排球队在市级比赛中屡次夺冠;男子腰旗橄榄球队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绿色环保、文明和谐、实践互动”为核心的师生共同价值取向已逐渐形成。学校注重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责任心、树立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观念;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都有大批学生获奖,包括获得北京市银帆奖、东城区特优生称号者多人,国家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称号者……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是一所对外开放学校,每年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交流考察访问团组,学校与瑞典瓦萨学校建立了友好校关系,每年都有几十位老师、学生互访,与英国伦敦共同开展“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开展了交换教师的项目;学校常年开展中外师生互访交流活动。 学校校园整洁,教学设施完善规范。整洁明亮的教学楼可容纳1600名学生,由较大型的六个独立体建筑(楼房)组成,实验楼面积2000平方米,具有功能齐全比较先进的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两个计算机实验室,音乐专用教室,信息网络中心,音视频编辑中心等专业教室;今年用了300多万重新翻修了北教学楼,配置了齐全的教学设备;独立的图书馆将于明年落成,面积有700多平方米,将具有电子图书馆,图书馆网络检索,图书管理系统;7000多平方米的操场,有5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120多米直跑道,为开学典礼和升旗仪式等重大活动及学生体育课、运动会提供良好场所。各种体育训练设施齐备,可供学生体育锻炼。2004年建的演播中心,不仅提供了有线电视节目,加入的6路校电视台还能实现转播,完成录课等任务。 我校领导认识到教学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在市、区教委大力支持下,学校完成了所有的教室的多媒体建设,同时建立了教师计算机备课室,在三个年级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早已成为我校的必修课。建立了学校网站及校园网,配备了清华同方和中教育星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有了比较完善的网络设备;礼堂装修一新,设备齐备;多功能厅及接待室为召开各种会议,举办文艺演出和大型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面对未来,我们已有信心;面对大家,我们已敞开大门,二十七中会用饱满的热情拥抱一切,期待你的到来。
北京市第171中学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8号。学校始建于1958年,197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定为东城区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高中。 在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精心、精细、精品”的办学精神,不断实现”惠师、惠生、惠民”的办学目标,精心培养“健全的人格、优雅的行为、坚实的基础、出色的智慧”的终身发展的学生。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示范高中、市级德育工作示范较、市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获得各类荣誉称号四十余项。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软硬件建设的双向突破。现有南北两个教学点.建筑面积58432平方米,其中主楼34000平方米,集文化教育中心,科技实验中心,艺术健身中心,信息网络中心为一体,为师生发展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备。 学校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人人成才”德育模式,探索“生活育人,活动育人,教学育人”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方面有了成功的尝试;在实施“主体教育”“尊重教育”提高学生整体意义上的学习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入学需求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在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新课标实施力度,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营造教科研氛围,扎实做好校本培训,打造学习型团队方面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思路;在艺术科技体育教育中实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优秀基础加特长”的中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实施优质资源共享,发挥辐射作用,参与学区化管理方面,赢得了积极的效应。学校各项工作形成了和顺、健旺的发展势头。 学校着力把“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作为建校、治校、兴校的核心追求,引领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创造并享受和谐教育”的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思想为指导,以完善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营建“人文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注重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高效,务实进取,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文化;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融,建设科学、规范、人本、民主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建设具有教育力的学校环境文化。在学校文化积淀与建设中,既注重过程的的精心创意,又注重细节上的点滴积累,为发展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全面系统优秀的学校文化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和谐教育的逐步实施。
学校创建于1955年,是一所具有初、高中建制的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现有45个教学班,其中高中21个班,初中24个班。在校学生2000人,教职工190人,其中市级优秀教师1人,高级教师33人,中级教师68人。 学校自建校以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大教育观,使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历届教职工勤奋工作,励精图治,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创造了五十四中学的佳绩和历史,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教风和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挑战自我的学风。使54中学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学校之一。 近年来,学校足球队在北京市运动会上连续两次获得冠军。在市级传统校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成为中学生足球运动的一支劲旅。除此之外,音乐美术也是人才辈出,百余名学生成为音美专业人才,有的已经成为杰出人才。数十名学生进入国家及省级足球队,在绿荫场上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境界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北京市汇成中学是经市教委正式批准并在东城区教委注册登记的民办高中。学校在招生、毕业、升学、学籍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严格依照北京市与东城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依法办学。 北京市汇成中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北京市汇成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全力塑造文化基础实、社会实践能力强、身心健康、拼搏创新、善于合作、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合格人才。 “爱校、敬业、求实、进取”的校训成为北京市汇成中学全体师生的座右铭。 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我校筛选、保留了一批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责任心强、关心热爱学生的高级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他们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管教管导。他们的敬业精神与不平凡的教书育人业绩赢得了各届家长和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我校聘请具有丰富教育管理经验,懂得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以适应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疏导调节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校实行小班教学,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放弃一个学生。 我校具有高中阶段学习所需要的各种实验教学设备。每个教室配有空调与电风扇设施,为学生创设了较舒适的学习环境。 我校地处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清水苑社区内,环境幽雅、交通方便。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公立的美术特色学校,第一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2008年底,在多家媒体举办的“2008京城教育调查”中获得影响北京教育的十佳 “常青树”中学称号。 学校从整体策划入手,突显理念文化,明析行为文化,创设校园文化,在“挖掘潜能、全面育人”办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倡导全校教职工关爱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个家庭,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新课程改革为工美附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整体工作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龙头,以教育科研为抓手,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创设宽松开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塑造。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做智慧之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关爱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并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100多门选修课程。美术方面除了开设美术基础课外,还开设了装饰绘画、三大构成、字体联想、图形联想和命题综合创作课程等。 在市区教委的领导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力扶植下,全校师生不懈努力,使教学水平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同类校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为国内多所高等美术院校输送了数以千计的合格毕业生,特别是更名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的20年中有近400名学生升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9年是北京市进行美术联考的第一年,学校取得了通过率100%的优异成绩。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王泽旭校长主编、全体美术教师参与编写的12本美术特色高中教材已在全国发行。 作为北京市首批“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为奥运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被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教委、东城区教委等评为“奥运工作先进集体”。由学校编辑出版的《奥运冠军画传》中国卷和世界卷已经作为奥运文化遗产永久收藏在位于瑞士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奥运会召开期间,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还亲自到校访问。 突出的美术特色和显著的教学成绩使工美附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校相继与美国、日本的中学建立了姊妹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09年初又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和美国肯德与艺术设计学院签订了“学分认定”协议,双方约定美校方承认学生在工美附中取得的学分,只要托福考试达到61分,凭毕业证书和校长推荐函便可以免试升入两所大学就读本科,美校方负责发放录取通知书,协助办理签证等相关手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将为有出国深造愿望的同学,学校会在完成大纲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加强美术与英语教学,以促进学生达到美国名校入学标准。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和综合高中部,全部面向全市招生。初中部招收有美术兴趣的小学毕业生,不参加电脑派位;高中部、综合高中招收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各区县不分配指标,均采用提前招生方式,取得专业合格证后,按中考成绩择优录取。
北京东直门中学原名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简称女二中)始建于1935年,是一所悠久的完全中学。文革前是北京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被定为东城区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一支阵容整齐、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8名,全校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我校勇于改革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和地域优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聘请王世光、舒乙等专家、学者、教授到校担任讲座课、选修课、实验课教师,聘请外籍教师来校开设口语课,受到学生欢迎。教学设施先进: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实验设备先进,教学条件优良。有两个现代化的实验中心(电教和计算机中心)、有对学生开放的物、化生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供师生使用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质量高超: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爱国爱校、治学严谨、尊师爱生、自强不息”的科学育人的校风,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创办了多届“保尔班”、“雷锋班”,并获得全国、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严密、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创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教学环境,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国际交流广泛: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每年都派教师和学生去国外留学、进修、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从97年开始到现在,已先后派出十几名教师前往英国、美国等国学习、进修、考察,还选派了7位同学分别到美、德、意等国留学一年,由对方提供全额奖学金。我校与英国Hexham(译作:亥克斯亥姆)等国外办有特色的中学建立校际关系,每年互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近年来,还聘请外教长期在我校任教,讲授英语。培养人才的摇篮:69年来东直门中学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校旨在培养高等人才的素质教育思路—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验课四位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我校开设的各类综合课和实验班,已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关注。学生在区、市乃至全国的各类竞赛中大范围获奖。进年来,我校获得市金帆艺术团、金帆书画院、科技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女篮获全国重点校比赛第三名。毕业生在历年的中高考中成绩优异,在东城区名列前茅,高考升学率100%,重点大学录取率在东城区名列前茅,曾以总分687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每年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均给东直门中学保送及推荐上大学的名额。69年中,我校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东直门中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北京市及东城区政府对东直门中学的重点投资将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新的有利的外部条件,东直门中学正抓住机遇,着力建设,大力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把东直门中学建设成一座拥有教学楼、教学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及良好教学、活动设施的现代化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