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门中学(原崇文区幼儿师范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位于环境优美的东花市小区内,占地面积989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4平方米。有教学楼、实验楼、琴房和近5千平方米的操场。学校曾被国家教委、全国教育总工会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曾多次被评为市、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科技教育传统学校、优美校园、北京市计算机考级培训点。1998年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艺术传统项目学校”1999年被市教委命名为“金帆艺术团舞蹈分团”。 学校治学严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专用教室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办学效益显著,是一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完全中学。学校共有教职工136人,专任教师中55%为高中级教师。现有32个教学班,高中部设有“空勤乘务”、“涉外办公”、“导游”、“幼教”等专业,培养空中乘务员、文秘办公人员、旅行社导游员、幼儿教师等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已有15届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学校经市、区教委批准于2000年纳入普高系列,保持专业特色,开办综合高中。拟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职普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形成“立交桥式”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高中会考可以取得普高毕业证书,毕业后可以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也可以直接参加工作。该校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既有高中学历又有一种或几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汇才中学成立于1993年,为一所私立完全制中学,拥有一个校园,位于东城区永外大街。汇才聘有特级、高级教师160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由资深的教育专家承担。汇才吸引了来自北京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初、高中1400余名学生就读。师资力量 汇才以其独特的魅力凝聚了一批来自京城内外的名师,其中有正、副教授10人,博士、硕士26 人,市区教研员3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3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58人。特、高级教师占任课教师近90%。汇才的这批中、老年教师是教学领域的顶尖高手,几十年的教学研究使他们在各自的学科中各怀“绝技”。 汇才同时拥有一批年富力强、勇于开拓的青年教师,他们主要承担音乐、美术、计算机等科目的教学工作,全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学实绩 汇才独创的教育模式确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汇才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精耕细作、扬长避短。专职班主任制度和小班授课是汇才“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汇才教育教学的一系列个性化创新举措加上专职班主任工作的高效实施,保证了每个孩子茁壮成长,成绩稳步升。 汇才中学自创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陶西平同志,原北京教育局局长、现北京教育学会副会长侯维城同志以及众多有关部门领导,在汇才中学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都给予学校极大的帮助和充分的肯定。《北京市教育年鉴》年年将汇才中学同其他重点中学一起收录其中。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西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一致认为,汇才中学办学目标明确、教学质量过硬,是一所让家长和社会放心的高质量学校。 2002年汇才中学被中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指定为全国第一所教育专家指导校,2004年汇才中学办学成果得到北京市教委充分肯定,被教委誉为北京市先进民办学校。2005年汇才中学在全国值得信赖的教育品牌评鉴活动中荣获品牌教育最佳成就奖,并被评为影响中国北方的十大中小学品牌。
北京市第196中学学校以“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力争使学校办学条件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优异。努力把学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能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交流的省级示范性中学。
学校位于闻名中外的成贤街上,对面是孔庙和国子监。北京国子监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即“监学合一”的教育机构)。孔庙是元、明、清三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虽然生前没做过什么显赫的大官,死后由于统治者的需要却被历代帝王尊为先师、先贤、先圣等。随着孔子死后地位的提高,清代的孔庙已使用了与皇宫一样高贵的黄琉璃瓦顶,而且在庙门前左右两侧分别立了下马碑。出国子监东口,穿过大街就是古老而神秘的秘宗禅林——雍和宫,这座雍正的行宫,乾隆年间改建成喇叭庙。它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北京的旅游胜地之一。 成贤街是目前北京唯一保护最好的古文化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气息。国子监和孔庙内庭院错落,古木参天,殿宇巍峨,气势恢宏。国子监街在夹道古槐的簇拥下,耸立着四座光彩夺目的牌坊,街道干净整洁,盛夏浓荫蔽日,隆冬素雪情然。到国子监来参观的中外游客整年络绎不绝。学校拟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上的这一优势,办出特色,并致力于把学校办成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其前身是北平私立崇实中学,创建于1865年,1952年改为现名。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600余名学生,教职工150人,其中专职教师100余人。学校校风一贯严谨,领导团结奋进勇于开拓,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学生好学上进全面发展。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有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校园环境古朴典雅,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室、高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塑胶操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旅游胜地黄金海岸,学校还建有“北京市二十一中师生培训中心”,是师生军训、夏令营、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我校校友中人才辈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目前仅在国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就有数十名,还有众多的党政领导、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界知名人士。 目前,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为进一步发扬“团结、雅静、勤奋、求实”的良好校风,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而努力。
北京一中是一所老校、也是一所名校。校址在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2001年2月被授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铜牌。 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80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愈2000人。经市教委批准,高中面向全市招生。ケ本┮恢薪淌Χ游橛闪讲糠肿槌桑一部分为特级、高级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另一部分为近年来大学及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经验丰富,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敬业爱生是师资队伍的基本素质。 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育人的方针,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八五”和“九五”重点课题,还是教育部“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一中实施9年一贯制,从小学毕业直升初中,一中小学部使用景山学校21世纪教材,为学生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校是北京市体育(田径)传统校、也是北京市艺术传统校。几年来为大专院校输送了许多体育和艺术类特长生。 一中是北京市最古老的学校之一,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老舍、刘白羽、许嘉璐、强卫、李荻生、刘晓晨、李素丽等都是一中的校友。近几年一中的发展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李岚清、柳斌、龙新民、张健民、李志坚、强卫、徐锡安、陶西平、林文漪、陆宇澄、胡昭广等领导人为一中题词或批示勉励我们、或亲临我校指导工作。 北京一中校园环境优美,被北京市评为花园式学校。校内有塑胶跑道,宽广的操场、礼堂和食堂;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图书馆、学生览阅室、电教室、多功能教室、学生机房和木质地板的形体房、各教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和多媒体设备。ァ∮琶赖男T啊⑾冉的设备、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学传统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进入我校学习提供了求学成才的条件。
办学理念:更新观念,高举现代化教育旗帜:深化改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办学宗旨:立足于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办学目标:高标准、高起点、突出特色、突出品位。 工作思路:决策超前、管理从严、快速反应、注重绩效。 发展战略:视明天为今天,视今天为落后;不快即死,敢为人先。 几年来,在原校长李俊标同志的带领下,学校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我校超越了常规的办学模式,缩短了成功的周期,2000年我校率先进入了省级示范高中,同年被团省委命名为员长受到省、市、县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国家教育督学温孝杰欣然为我校题词--人才摇篮!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纯初中校,成立于1998年5月4日,前身是北京五中初中部,是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学校比邻历史悠久的钟鼓楼,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现有初中三个年级,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62人。 走进校园,眼前是红白相间的教学楼,绿意丛丛的操场,点缀其间的篮球架、健身栏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整洁、有序,再加上勤奋上进的学生,执教有方的老师,整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本着“锻造品格、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强健体魄”的办学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发展,力求向社会输送有良好教养的创新型人才。从1999年起,每年都在新的年级组建1—2个数学实验班。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数学试验班的教学体系,学科优势日渐突出。今年招生中又增开了英语实验班和科技实验班(也是北京市第一个科技试验班)。在2005年—2006年东城区科技英语创意大赛复赛中我校成绩斐然:初一、初二组全区共92人进入决赛,我校有21人;初三组入选决赛87人,我校有18人;其中进入决赛的初一学生共10人,我校就有4人,是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获区一~三等奖的初一学生,全区共44人,而我校有24人,占获奖人数的一半以上。学校每年在国家、市、区级各类竞赛中的成绩均有目共睹。建校以来的七年中,我校学生在国家级各类竞赛中获奖422人次,市级竞赛中获奖792人次。2005年,我校初二年级曹剑楠在北京市第三届高中数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的“北京市科技创意市长奖”五名获奖学生中就有两名五中分校的毕业生。 教学上学校一直坚持向课堂教学要成绩,努力创设一种低负担、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在“团结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精神的感召下,教师们循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更新观念,尝试新教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而他们也是课程改革的最大的受益者。每年中考被市、区重点学校录取的学生达到总毕业人数的75% 以上,连续5年中考成绩位居东城区榜首。我们越来越接近既定的目标了——“一所全市领先、人民满意、优秀小学生向往的精品学校。” 注重成绩,更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这是我校办学的重要特色。今年学校开展了“走进名人”活动,先后邀请了邱钟惠、郑小瑛、何祚庥三位知名人士。他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以精彩的讲话打动学生,丰富的阅历感染学生,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 当然,健全人格的培养单靠熏陶是不够的,还需要点滴的养成。我校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就狠下了一番功夫。我们一直坚持做到:要求规范化,内容细目化,养成序列化,把养成教育化解到一日生活规范中。我们相信好的习惯促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成就好的人生。从习惯到自觉,我们要交给学生一把重塑自己、改变人生命运的金钥匙。五中分校校风正、学风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与此同时,我校的“德育为先,尊重学生,全面育人”的教育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蕴藏的巨大潜能得以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同样不容忽视,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校办学的又一特色。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经常请家长到校听课、参加班校会,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我校的又一大风景。校民乐团曾出访过德国,参加过亚太艺术节;2004年暑假,王府井国际中学生艺术节留下了他们的身影;2005年春节,中山公园音乐堂聆听了他们的演奏——紫檀音乐会圆满成功。校合唱团捧回了全区一、二等奖、全市二等奖。乒乓球队在市级比赛中年年取得好成绩。富有特色的天文小组、学生广播台、每年的定向越野、科技节、艺术节……这些无不为学生增长才干、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长。本学期,初一年级的远足、初二年级的延安之行、初三年级的生存拓展训练,都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十一世纪是交流与合作的时代,我校的目光也投射得越来越远。“关注国际交往”,“走出校门,走出国门”,成为学校新一轮的工作重点。除已经与日本枥木县真冈市大内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实行校际互访外,我校还计划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结交更多的国内、国际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在交流中促进,在合作中发展,让我们的老师有更深邃的目光、更博大的胸怀,让我们的学生有更活跃的思路、更创新的精神。 教育是一项为了明天的事业,是一项托起祖国太阳的事业,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五中分校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五中分校,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土, 五中分校,学生展翅高飞的天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