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四中是一所完全普通中学,位于市中心东单地区,交通便利。她的前身是1923年创办的大同中学。几十年来,我校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我校目前共有学生2200余人,教职员工200人,是东城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我们始终认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我校有相当一批教师在市、区教育界享有较高声望,成为本学科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勤学、乐学的优良校风,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同类校中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校多次投入巨资进行校园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改造,使教学环境更优美,教学条件更加现代化。近几年新建了塑胶操场、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更新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学校还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方便的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这些现代化教学设施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丰富了师生们的生活。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组织了各种科技、文艺、体育小组和社团。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在市、区的各种比赛中获奖。 在新的世纪,二十四中将不断开拓进取,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一所有特色的设备一流、教师一流、学生一流的名校。
北京二十四中是一所完全普通中学,位于市中心东单地区,交通便利。她的前身是1923年创办的大同中学。几十年来,我校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我校目前共有学生2200余人,教职员工200人,是东城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我们始终认为,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我校有相当一批教师在市、区教育界享有较高声望,成为本学科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勤学、乐学的优良校风,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同类校中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校多次投入巨资进行校园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改造,使教学环境更优美,教学条件更加现代化。近几年新建了塑胶操场、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更新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学校还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方便的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这些现代化教学设施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丰富了师生们的生活。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组织了各种科技、文艺、体育小组和社团。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在市、区的各种比赛中获奖。 在新的世纪,二十四中将不断开拓进取,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一所有特色的设备一流、教师一流、学生一流的名校。
北方中学新址位于建国门外赛特购物中心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南约200米,地属朝阳、崇文和东城三区交界处,交通十分便捷,同时配有专车接送师生。校园整洁优美,周边环境良好,教学设施齐备,教学手段先进。除配有规范的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房外,学校又新建成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系统、视听语音教室和多功能大厅。 北方中学领导班子均系在普教战线工作四十多年的老领导、老校长和老教师组成,确属精通教育教学,善于学校管理的领导集体。学校拥有一支教育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生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由来自东城、西城、朝阳、通州等区一些重点校,常年任教高三课程并深受学生欢迎的高级教师组成。学校管理严格有序,每个教学班都配有优秀专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管理。学校实行住宿生全封闭、走读生半封闭的管理制度。宿舍设有专职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的自习、洗漱、就寝、早起和晨炼。 北方中学自创办以来,全力实现四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排难、为家长解愁、为学生铺路”的办学目的;始终坚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确保学生学业、做人双成功”的办学思路;始终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办学方针;始终坚持“笑脸迎家长、真诚待学生、使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的办学态度。因此,学校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理解、支持、关心与爱护。 为解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学校不实行分流和转向措施;毕业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参加全国高校招生考试。北方中学两届毕业生计249人,全部参加高考;先后共有188人升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占两届毕业生总数的75.5%。这是全校师生严教勤学、努力拼搏的结果。对于办学时间短,生源基础差的私立中学无疑是极大的鼓舞,更坚定了我们把北方中学办得更好的决心。
办学理念:更新观念,高举现代化教育旗帜:深化改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办学宗旨:立足于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办学目标:高标准、高起点、突出特色、突出品位。 工作思路:决策超前、管理从严、快速反应、注重绩效。 发展战略:视明天为今天,视今天为落后;不快即死,敢为人先。 几年来,在原校长李俊标同志的带领下,学校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我校超越了常规的办学模式,缩短了成功的周期,2000年我校率先进入了省级示范高中,同年被团省委命名为员长受到省、市、县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国家教育督学温孝杰欣然为我校题词--人才摇篮!
北京宏志中学于2000年4月10日在北京市第一四二中学的基础上成立,是全国第一所专门招收家境贫困且品学兼优学生的完全中学。 北京宏志中学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外和平里中街,占地面积10000平米,建筑面积12000平米,操场面积6000平米,具有200米环形橡胶跑道。宏志中学自2000年5月开始面向全市招生,每年招收初中生180名,高中生90名,其中寄宿生120名。招生对象为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城镇地区人均月收入低于300元,农村地区具有特殊生活困难,且品学兼优的的应届小学生和初中毕业生。目前,办学规模达到18个教学班,在校生700名,寄宿生400名。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四免一补”(免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寄宿费和每月享受一定数额的伙食补贴)的待遇。 北京宏志中学的办学经费来源,一是由北京市和东城区政府承担,二是依靠社会及海外各界人士捐助。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91人,平均年龄35.5岁,中学高级与一级教师45人,占50%;研究生和攻读研究生的教师32人,占35.2%。宏志中学现已具有闭路电视、电视演播室、多媒体教室和理化生实验室及校园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宏志中学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北京五中等重点中学实行合作办学。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原北京第十五女子中学)系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中学,于1954年建校,校址在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23号,占地面积17000 平方米,有两座教学楼(含分校)、一座实验楼。现有教学班 37个,学生近 1700 人,教职工 178 名。 1994 年被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学特色”学校, 1995 年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科协评为“全国实践教育先进学校”, 1997 年被评为区“优美校园”, 1998 年被评为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1999 年获得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近年来我校连续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是我区唯一被北京市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的学校。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全校各教室均装备了闭路电视、壁挂式录音机、投影器,有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有计算机150 台)、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13个,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400多个座位的大型阅览室,还有教师计算机备课室和可以满足1400余人就餐的食堂。 广渠门中学拥有一支教学严谨、经验丰富、勤于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的教师近30人,高中教师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95% ,其中高级教师50余名,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各一名,北京市特级教师2名,市、区学科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17名,其中一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教师培训,此外还有一批教师获得市、区优秀教师称号。 广渠门中学系北京市对外开放单位,十几年来共接待来访外宾上千人次,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校保持着经常的联系。我校的干部教师也几次出国参观、访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1995年,广渠门中学在全国率先创立“宏志班”,为生活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免费提供高中教育,受到党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热情捐助,社会反响极为强烈。“宏志班”的创立,对我校学风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广渠门中学始终遵循“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始终把学生培养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教育目标,贯彻落实“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校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上级党委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多年努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喜人。去年,我校高三毕业生270余人,高考升学率高达100% ,大学本科率以上达95% ,一批大学录取率近80% 。中考成绩也名列全区前茅,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今天,在迎接新千年,步入新世纪之际,面对教育改革的呼唤,全校教师决心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开拓前进,再创辉煌,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的重点学校,成为学生成才的摇篮。
北京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学校2005年起恢复初中部,现为包括高中部、初中部以及国际部在内的完全中学。136年的办学实践中,汇文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传统,培养出以彭雪枫、张克侠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以王大珩、王忠诚、林同炎等二十多位院士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在新中国建立后历次市级重点中学的评审中,汇文均名列其中。2001年,汇文中学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学校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强调学校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汇文中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融汇整合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材。 学校拥有一支具备较高学历层次、敬业精神和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第一位,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特长”为教学工作方针,历年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升入清华、北大人数和高考重点率均名列北京市前列。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宽松开放育人”的办学特色。 北京汇文中学站在教育面向世界的高度,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是基础教育界最早的对外交流窗口学校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在中国的第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与法国、德国、丹麦、瑞典、韩国、日本、美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每年有数百名师生参加互访活动。 学校也是北京市首批可招收外籍学生学校之一,从1994年成立北京汇文语言文化学校至今,陆续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短期学习者四千余人,目前在读外籍学生有二百多人,国际部高考成绩长期稳居我国基础教育对外办学领域第一名。 汇文中学中国部设有初高中5个年级(初中部2005年起招生,现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40个教学班。学校硬件完善,水平一流。校园面积53128平方米,建筑面积58127.69平方米,体育场面积21123平方米,体育馆使用面积8766.92平方米。是内四城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中学。学校现有各种专用教室29个,普通教室62个,专用教室13个,实验室14个。学校图书馆(室)藏书总量12万册,各类报纸37种,各种杂志232种。2006年,学校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先进学校、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是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从“八五”以来,汇文中学的干部和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汇文中学学生在全国、市、区各级各类竞赛中每年都有上百人次获奖,全面展示了汇文人的素质与风采。 汇文中学百余年的历史,是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奋争史、爱国史、育人史。在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蓬勃发展之时,汇文中学全体师生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正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与时俱进,为将汇文打造成为全国著名教育品牌而努力。
北京市文汇中学是1997年创办的一所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建校10年来,曾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崇文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目前已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初中名校。 学校占地面积达17000平方米,现拥有39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17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不仅拥有崭新的教学楼,多媒体设备齐全的教室,并且拥有各学科专业教室及机器人工作室、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室、仿真实验室、组培室等各种课外活动的特色教室,有学生图书馆和阅览室,标准的篮球场和田径场,以及可容纳150人的学生公寓。 学校任职教师中,中高级教师占70%以上,现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教学严谨的优秀教师队伍。10年来,我校教师多次承担国家、市、区级公开课、示范课,广受好评;并有多名教师在全国、市区级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成绩骄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