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京一零一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遗址,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地带,东临清华,南接北大,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校内有碧波荡漾的人工湖5座,水面达1.3万平方米。所有建筑色彩均为青灰色,透露出大气、厚重与宁静。今日的一零一中学,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中最为独特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其中,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16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0余人。历年的重点大学升学率90%以上,先后有4位同学获北京市高考状元。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市区学科竞赛,以及国际国内的中学生体育比赛、艺术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中连年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的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六大当选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中,有6人毕业于北京一零一中,有4人担任着党和国家领导职务。 学校教学设施呈现出高度现代化。全校上百间教室全部配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千兆校园网,百兆至桌面,出口独享8M带宽;8个专用机房和百人电子阅览室可满足600人同时上机学习或上网浏览。图书馆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阅览室座位400个。数字演播中心拥有满足小型综艺节目录播的350平方米专业演播厅和15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各一个。校园内辟1500平方米科技活动实验园地,园内建有600平方米玻璃温室,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均可调节。学校还有高水准的学术报告厅和可供百人学生交响乐队练习的音乐排练厅。 学校体育场地占地4万平方米,拥有排球馆、体操馆、乒乓球馆等室内场地,还有2块足球场(天然草、人造草各一块),8块塑胶面层篮球场,4块塑胶面层网球场等室外场地,学校新建的田径场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为田径比赛一类场地,可以承接国内外田径比赛。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兴起中学是海淀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东邻清华科技园区,北面与清华大学接壤,西与北京大学毗邻,南与中国科学院隔路相望.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郁,而且交通也非常便利. 校长段兴起同志原任中国科大附中(中关村中学前身)校长.他在海淀区中教战线从教49年,有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由于业绩突出,他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海淀区教育系统模范校长,海淀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在这改革之年,创新之年他又决心带领兴起中学全体师生再创辉煌,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校风良好,教育质量高的一流学校.现已办有特色: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与人民大学西校门一路之隔,在三环、四环快速连接线——万泉河路旁。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培元女子学校,“培元”是由孙中山先生“培养中华之元气”而来,1952年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建成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是海淀区的第一所公办完全中学。2004年海淀区政府投资1.1亿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建,现在学校占地100亩,教学楼、礼堂、大型学生餐厅、留学生公寓综合楼装备有四季恒温的中央空调,图书实验综合楼和体育艺术综合馆装备有现代设施,塑胶运动场建有400 米标准跑道,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 ——教育品质得到社会认可的学校 北京第十九中学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设了一支“品正、业精、生爱”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多名。学校现有75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每年高考成绩优异,本科上线率近年来持续在90%以上。高中英语实验班学生全部都进入一批重点大学,学校的教育品质在社会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赞扬。 学校的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自律精神和伦理观念,使学生“学会做人”。学校的教学重视“教学品质”,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学校外语教学特色显著,1996年开办初中的双外语教学班(英语、德语),1999年开办高中的双外语教学班(英语、德语),2006年在高中开设德语选修课。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艺体科技教育彰显特色的学校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艺术和科技教育特色显著。1989年成立“北京市金帆广播少年民族乐团”,1998年成为“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海淀分院”基地校,2006年成为“北京市海淀区业余电台”基地校。学生民族乐团在北京中学生艺术节和教育部全国艺术比赛中连续夺冠,先后赴新加坡、德国、俄罗斯、美国、台湾地区成功进行公演。学生们参加各种美术比赛、科技活动比赛多次获奖。学校被命名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和“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较早实现了在师生中普及计算机教育,1995、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是“北京市足球、手球、垒球体育项目传统学校”,2005年成为“北京市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集训队基地学校”。学校的足球队、手球队、垒球队、定向越野队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种比赛中多次获优秀的成绩。 ——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和明确办学目标的学校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十九中学建设成为一所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 全面优质:即理念先进、师资雄厚、硬件现代、管理一流、质量优秀、特色显著,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跻身于北京市高中示范校或类似称号学校行列,或成为非市级高中示范校中的领先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出一大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潜力显现、优势发挥、学有所长、奋发向上并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 理想学校:是指学生向往这所学校,能在这里幸福成长,并为终身学习和获取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三年习得,终生受益;教师在这里能够愉悦工作、成就事业并感到幸福;学校能够赢得家长满意和社会赞誉。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北京市八一中学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荣臻学校。 在聂荣臻司令员的关怀下,1947年3月1日创建于河北省阜平县向阳庄(原名:沟槽村),1949年随解放军的胜利步伐进驻北京。该校由区政府投资,于1999年完成了高中教学部的改建工程。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多个多功能阶梯教室;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及卫星信号接收设备,铺设了400米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的田径场等先进的教学设施齐备;高中部班班有多媒体平台和正投影设备。 2014年7月12日,北京市八一中学合并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小学,同时,北京市八一中学更名为北京市八一学校,原彩和坊小学划为北京市八一学校小学部。 八一中学坐落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海淀区苏州街29号,100020)。校园面积133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74509平方米。学校现有86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教职工300多名,是北京市区级高中示范校和市级重点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她创办于1950年4月,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点击进入地图查看乘车路线),校园占地142亩,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大附中在校长刘彭芝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授予“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面育人,培养学科特长生成绩显著”、“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全国培训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优秀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绿色网络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二十多年来,人大附中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高考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中、高考成绩稳居北京市和海淀区前茅。2004年高考,费凡夺得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珏、马晨薇并列北京市理科第二名,有81人考入北京大学,62人考入清华大学,49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9人考入复旦大学,另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京招收的8名学生中,有6名人大附中毕业生。人大附中已成为培养我国顶尖人才的摇篮。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先后有上千名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奖。郎瑞田荣获第35届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姚健钢同学获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肖梁同学在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荣获金牌;严实同学在第七届“雷达杯”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大赛中获全国第一名。人大附中学生多次获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金鹏奖及北京市十佳中学生;多次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100余项,特等奖、国际金奖和银奖共9项,国家金奖6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5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北大附中作为北京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北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训作为自己的校训;坚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通过年近40年的努力,形成了重人才能力培养、重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基础教学和素质教育及特长生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大附中创办于1960年,作为北京大学培养人才的“四级火箭”的基础,她一开始就具有高层次的起点。40年来,她为自己写下了一段虽然短暂却又充满奋斗的光荣历史。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集中表现在教师队伍的高层次上。北大附中有一批学者型的名师、优师,他们为附中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冶学严谨、教学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课程的改革,教学研究风气浓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北大附中培养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理论研究深刻,学科全面、年龄结构合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层次高、教法精、思路活、善创新的教学风格,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研究系统,编写了具有北大附中特色的教学用书。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名师工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培养和引进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相当一批教师在区、市乃至全国教育界享有声望,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其中特级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8.5%;大学正高职教师1人,高级教师77人,占66%;市、区学科带头人20人,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占22.2%。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还表现在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的高品位上。北大附中教学环境开放、民主,为广大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与特长,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如语文课坚持17年的小论文写作,体育文化节的创设,学生自己设计的生物实验,理科试验班在大中学衔接方面的探索,在理科试验班设文科综合课,史地政教师同上一专业课题,数学应用与建模的实践活动等一批有特色的学科教学设计相继诞生、发展、成熟。北京大学“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熏陶使北大附中在中学界独具魅力。 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更表现在培养的学生高素质上。北大附中的学生思想活跃,富于理想,敢于置疑,勇于创新,教师支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相对较轻的课业负担,使广大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时间,各学科的教学都努力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创造才能的展现提供舞台和机会。这种环境使得附中成为“优秀人才的摇篮”,在为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和培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优秀人才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北大附中到目前为止共培养了9位“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和三位“雷达杯”少年科学英才第一名。26名学生获北京市中学生最高奖“金、银帆奖”。上千名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使北大附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合面培养。全校目前有各学科兴趣小组、俱乐部和社团40多个,参加的学生两千多人次。经常组织专家讲座、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学科实验、课题研究、论文报告、编辑刊物、演讲辩论等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一些在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发挥、发展能力的天地。仅从90年以来,就有上千位同学在区、市、全国的各种科技制作、科技论文、小发明、征文比赛、朗诵演讲比赛、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奖,学校也连续九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活动先进校。1997年北大附中首批成为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校,1999年又确定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俱乐部活动基地学校。 面临21世纪对中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北大附中将继续遵循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开展创新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北大附中办成有自己特色、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名校而奋斗!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是北京市最年轻的示范性高中校。学校建于1982年,坐落在中关村核心区,拥有89个教学班,34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各类实验室齐全,教学环境多媒体化,建有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场馆及独具特色的演播厅、野生动物标本馆等,是北京市首批校园环境示范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和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科学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精心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5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8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秉承传统,构建了以弘扬周恩来精神风范为主体的德育模式,广泛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活动,获得第25届头脑奥林匹克世界决赛金奖;金帆管乐团荣获2008全国非职业管乐比赛金奖;武术队12年蝉联市级武术比赛团体冠军,学校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发建设特色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选择空间,开展“多元文化艺术欣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等特色教学活动,构建了师生互动,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 近年,中考、高考、会考成绩名列海淀区前茅,一批学生走上艺术、体育专业之路,更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被社会誉为素质教育的典范和家长放心的学校。
北京世贤学院附中是1995年经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所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全日制普通中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1998年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素质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实验学校,重点研究“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接轨”的问题。随着办学实践,世贤学院附中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创办“终身教育”的体制。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位于海淀区学院路,是一所包含初中、高中的完全中学。2003年3月被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进入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建设序列。学校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为办学提供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丰富的科学文化资源。石油附中建校四十多年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被授予“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课改先进校”、“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教育先进集体”、“中学体育先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以及“教育现代化试点校”、“TI现代数理教学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石油附中的办学目标:海淀一流,在北京市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开放性示范校。办学思想:以德治校,依法办学,突出特色,育时代新人。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石油附中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1.9%,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18.2%。青年教师在市、区各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多次获奖,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18%,他们是石油附中教育教学的生力军。 石油附中素有治学严谨、管理细致,学生遵规守纪、举止文明、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改革,开设了56门选修课,如环境英语、韩语入门、影视欣赏、宝石鉴赏、藏书票、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赏析、经济生活常识、物理实验研究、生活中的化学等。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北京林业大学、农科院林果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北方地震数字监控中心等大学和国家科研机关参观学习。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教导大队合作建立了军训基地,新生入学后,在军训同时还参加汽车模拟驾驶、汽车维修常识、烹饪等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定期举行的“三育人”、“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十四岁生日——迈好青春第一步”、“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活动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熏陶。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使石油附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学校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获得市区各种奖励,为各类高校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石油附中校园占地25187平方米,是一所布局合理、干净整洁的学校。2005年8月竣工的主教学楼、新图书馆和即将建成的风雨操场构成学校建筑主体,花草树木环绕其间。主教学楼内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各类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等多种专业教室以及现代化电教中心、演播室;楼顶建有天文穹顶,安装天文望远镜。图书馆总面积1952平方米,馆藏图书可达10万册,各种期刊杂志260多种,并实现图书管理的电脑化和资料查询的网络化;馆内有可容纳500多人的多功能阅览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光盘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一层建有可容纳500人以上的现代化学术报告厅。风雨操场内部有体操教室、合唱厅、排练厅、健身房、乒乓球室、篮排球场;顶部设计为网球场。此外,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及露天篮球场、排球场,为师生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还建立了功能强大的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师生可以在网上互相交流、质疑解难。完备的、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开展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今天的石油附中,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向着“海淀一流,北京领先,全国知名”的目标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