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里一小地处环境优美的安华西里示范区之中,学校有独立的教学楼,有满足教与学需求的专业教室、计算机房、电脑教室、多功能教室、标准200米环形塑胶操场。高、低两部均有校园网络,环境高雅优美,艺术气氛浓厚。学校现有学生500多名。学校以创办“质量领先、艺术特色突出”的品牌学校为宗旨,拼搏进取,奋勇向前是华一人的标志。学校确立“以科研为先导,促教师队伍建设;以课改为中心,促教学质量提高;以艺术陶冶心灵,促素质教育实施;以高质量管理,促办学水平一流”的宏观发展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安华里一小金帆管乐团”、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示范校、评为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朝阳区教学管理先进校、安贞里学区推进素质教育特色校。
丰台区卢沟桥第二小学创建于1986年。学校位于卢沟桥宛平城东门南侧,卢沟桥南里32号,学校总面积为8670平方米,拥有 19个教学班,720多名学生。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全体教师在历任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校领导教师也转变观念,积极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学校不断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东城区和平里第二小学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和平里南口。近些年来,我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学校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精品学校,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我们的校训是:文明、健美、求知、创新。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以求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学学校张校长事业心、责任感极强,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提出了“管理重在服务,师德贵在尊重”的教育管理思想。我校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100%取得了大专学历,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6人,还有多名教师正在进修本科学历。我校拥有东城区教育新秀2人,区级骨干教师4人,“紫金杯优秀班主任”2人,学科优秀教师3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6人,区级兼职、外围教研员十余人。
和平里第九小学历来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的服务管理效益、优异的学生学习成绩而赢得家长与社会的赞誉, 办一所“人民永远 信得过的学校”是我们的办学宗旨。 和平里第九小学自1968年建校以来,从七个教学班,十五名教师,发展到现今三十一个教学班,八十一名专职教师,是一所规模大、设备优、信誉高的学校。 和平里第九小学拥有一支教学出色、教育有特色、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深受各界人士好评。学生桃李天下在各自的岗位体现九小的教育光辉…… 四十年来,学校不断涌现出大批教育新秀、师德标兵。优秀园丁、紫禁杯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更是扎根基层。数百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荣获全国市区级奖励,学校多次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作为一所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积极扩大对外交流理所当然。学校与日本教育界同行建立良好关系,共同商讨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是一所“人民永远信得过的学校” ,它将肩负着塑造下一代灵魂的重任,在育人的大道上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科学创新、与时俱进。
东师附小现有教职员工50人,20个教学班,学生600人.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多年来以坚持指标、’重视治本、全面发展、办有特色为指针,高奏教育教学教书育入主旋律,努力把学校办成育人的圣地,学生的乐园。学校工作思路: 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一流学校。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学科课程设置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自然、音乐、社会、劳技、写字、听说、计算机、科学等课程。我校努力打造“小班精品校”的品牌,使东师附小的学生成为有良好习惯的健康少年,爱学习、会学习、爱锻炼 、会锻炼、爱生活、会生活,使学校成为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
正阳门西,二环路旁,有一座美丽的学校,她就是北京市西城区的窗口校------ 顺城街第一小学。 这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老校,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据有关资料记载,学校始建于公元1891年,原为一所学塾,1905年改为现代小学堂,名为:北洋官立第一小学堂。曾用名有:北洋官立第一小学堂;直隶官立第一两等小学堂;京师公立第二十一小学校;北平特别市公立第二十一小学校;北平市立第十八小学;北平市立化石桥小学;北平市立第七区第三保国民学校;北京市顺城街小学;(1952年北京市私立博爱小学并入);同年,改名为北京市西城区顺城街第一小学,(1997年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小学并入,2000年北京市西城区西绒线小学并入),北京市西城区顺城街第一小学校名一直延用至今。
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第一小学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北京西郊阜成门外建成圆广寺小学(阜外一小前身)。当时破旧庙堂做校舍,供桌、条凳当课桌,共有师生一百多人,是一所教学条件十分简陋的学校,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一九五五年搬入寺庙东侧的新楼房,命名为阜成门外小学。一九六四年,改名为阜成门外第一小学,延用至今。白智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九八九年起扩建校舍,一座4700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于一九九零年九月落成,胡乔木同志为学校题写新校名:阜成门外第一小学。2001年操场东侧的旧楼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阔的人工草皮操场,崭新的操场透着绿色的生机,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宽广的活动场所。新操场面积为70×42M,操场北侧是百米橡胶跑道。越来越宽松而现代的活动空间,给孩子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这也正应了我们所追求的境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育人思想:一切源于爱。白智我们力求给孩子最广阔的空间求学、探索;我们力求给孩子更宽松的环境学习、求知;我们力求给孩子更优越的设施嬉戏、欢娱。在这里,每个人的为了孩子们的成长都甘当人梯,乐于做铺路石。白智 教师队伍:积极向上、钻研探索、和睦协作。白智几十年来,艰苦奋斗、严谨办学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一批批毕业生离开母校,已成为或即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材。这与列任阜外一小教育工作者勤奋的工作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善于合作的工作方式是息息相关的。白智首先,我校有一支工作、政治上过硬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领导集体是一个学校的关键。有了这样的行政队伍,就如同万丈高楼有了根基。领导班子一直本着以人为本的治学理念,关心同志、体恤下属,给教师们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白智其次,我校有一支高素质的勤于钻研、善于探索、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我校年轻教师比较多,这就促进了我校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和飞跃,老教师敬业、经验丰富,这就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新老交替、传帮带的从教方式沿用至今。另外,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是颇费心血的。每位教师都在这里得到了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培养;每位教师的才能都得到了尽可能的拓展;每位教师的潜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开发。 每个人在这里都人尽其用,发挥着自己最大的光和热。对于青年干部的培养,也本着:给他最大的自由空间,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
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始建于一九五五年八月。当时校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百万庄小学。由西四区、马尾沟小学调来六个教学班,新招十二个教学班,共十八个班,八百多名学生。一、二年级开二部制。教师由马尾沟小学调来九名教师和教育局新分配的十一名中师和简师毕业生,全校教职工约十七人。 一九五六年重新划区后更名为北京市西四区苏联展览馆路小学。一九五七年再度更名为现用校名--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辛国忠为第一任校长。当时学校办学精力重点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和对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培养青年教师的经验在"教师报"报道,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编辑成册,印发给家长人手一册,成为学校与家庭培养教育学生的好教材。 当时学校有二分之一的教师住校,大家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工作,学校面貌一新。 一九五八年八月汪若余来校任支部书记兼校长,在她领导下学校认真贯彻"五四"决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校师生都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毕业生统考成绩优良,受到家长及附近机关单位及中学的好评。 一九六二年入学高峰期,经市教育局帮助,将地质部仓库改为展一小学分校。一年级新生招收十个教学班,学校当年发展到四十二个教学班,二千余名学生,全校均为二部制。 一九七零年初孙国梁来校任革委会主任,他进校后着手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一九七一年汪若余调往展三小,孙国梁接任支部书记兼校长。他积极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九七二年学校与搪瓷厂联系建立了固定的学工基地,与北洼生产队联系建立了固定的学农基地。一九七三年内又办起校办工厂,当时只有几十元家当,后逐年发展至一九九零年,已十七年现有图书发行、塑料加工等项目,利润二十万元,为学生参加劳动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福利创造了条件。一九七四年又与甘家口商场土产部联系建立了固定的学商点,这样学工、学农、学商都有了固定的基地和辅导员,开门办学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一九七五年因有外国孩子入学,学校归教育局直属,一九七七年区委文教组在本校召开了全区开门办学的现场会,推广该校开门办学的经验,区委书记刘景平到会讲话。 一九七八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工作重新走上了正轨。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学校花大力气拨乱反正,对所有遗留的历史问题全部作了甄别,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干部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形成了一套好的传统与教学管理经验,社会声誉日高。 一九八三年,孙国梁调往宏庙小学,辛国忠任校长,梁增瑞来校任书记兼副校长。学校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改,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明了学校改革的方向。 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小学与幼儿园衔接。 一九八四年少先队召开代表大会,经过队员代表充分讨论决定建立学校少年宫,并决定每月十日为少先队自主日,学校掀起了改革热潮。 该校的校内少年宫的活动情况,及校外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区校外教育大会上介绍,并在西城区少年宫举办了展览,交流了经验。 由于学校自主教育活动开展的好,少先队创造活动获全国创造杯三个,西城区创造杯二个。 校内外少年宫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它挖掘着孩子们的潜力,激发着他们的智能,取得好成绩。 自八四年以来,任伟同学获全国作文一等奖,孙天蔚获北京市手风琴比赛一等奖。韩青破西城区小学女子二百米跑纪录,并在九零年十一届亚运会上获女子二百米第一名。孙春莅多次获全国50米游泳第一、二名,获第十一届亚运会200米游泳银牌,刘玉刚多次获北京市男子100米第一,获国际中学生田径运动会100米跑第六名。 一九八七年梁增瑞退休,王述江任书记兼副校长。进一步贯彻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1987年4月贯彻市美育工作会议,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与月坛少年之家合作成立合唱团。一九八八年八月北京市教育局陶西平局长为合唱团命名,"新月童声合唱团"并在北京音乐厅进行了首场演出,文化部少儿司领导,部分音乐界知名人士,市区领导出席,对演出给予很高评价。一九八九年参加北京市合唱节比赛获二等奖。在此之前,应文化部、中组部、团市委邀请,多次去大会堂参加重大演出。 一九八九年三月辛国忠借调西城区督学室工作,由王述江为展一小法人,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少先队与中央团校相结作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基地,举办了第一期少年团校,一九九零年又举办了第二期少年团校,向六年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基础教育,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在星星火炬旗帜下,度过了幸福的儿童时代,开始步入风华正茂的青春期,他们那坚定的步伐正从预备队注入突击队的行列!通过团校教育,他们思想进步,进入中学后,积极迫切加入团组织。少先队真正成了共青团的预备队。由于少先队工作成绩突出,在一九八九年--一九九零年少先队两次获北京市"星星火炬奖"。 90年,学校根据国家教委"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结合迎亚运,在学生中深入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制定学校常规。明确校训:文明、守纪、勤奋、团结。建立升旗制度。 90年上半年,学校改建第一期工程完成,在操场北侧建了一幢四层教学楼、合计面积3200平方米,普通教室22个,专用教室6个,分校合并,原1200平方米的教学楼未拆。这样,活动场地很小,为使学生进行正常、安全的体育锻炼。学校对各班下课进行划片活动,课间操分二次做。同唱歌交替,要求每周一歌,班班有歌声,创作了校歌、班歌。确定每年五月举?quot;红五月歌咏比赛",9月举行艺术节。 91年1月,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教会,提出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调正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北京市下达了"坚持全面育人,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18字方针,学校以此作为工作的总要求,努力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工作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上来。 为端正教育思想,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师德"、《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条例》。召开"坚持正面教育经验交流会",交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体会。 根据当时学校状况,切实抓教学。1、抓学习。把《教学大纲》、《教材说明》、《加强与改进小学教学意见》、《课堂教学评价》作为四本经验反复学习。2、抓教研。订好各学科计划,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8次,做到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三落实,做好组内研究、讲课、评议三落实,确定专题,语文为"如何加强读写训练",数学为"讲清要领,加强综合运用"。每位教师每学期献课1节。3、抓备课。规范备课要求和环节,要有总备课、单元备课、分节备课。分节备课要明确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储备课1周以上。4、抓检查。对学习"四本经"由教导处出题进行笔试,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规定校长每学期不少于50节。因此负责教学的领导听课均在100节以上,并及时评议。对备课、作业,期中、期末进行检查,平时还抽查。由于进行严格实在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纳入正常运作轨道,教学秩序井然。 同在1月,市教育局转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实施意见。局长陶西平提出"学校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作为走在其他学校前列的该校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不但在声乐方面,还在美术、书法方面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其真正成为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年获全国首届中小学生歌咏比赛童声合唱一等奖,获北京市第一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童声合唱奖二名。舞蹈一等奖一名,"曙光杯"全国书画大赛第一名,为国家教委、人民教育出版社录制小学音乐有声教材,向全国发行。 92年学校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国情教育总体纲要》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史一情"教育。各班挂国旗,专用教室挂名人画像,由团员利用升旗仪式时间宣讲国旗、国徽来历、含义。以圆明园、卢沟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教育基地,利用学生春、秋游,分年级参观,并在实地开主题队会,看"两史"影视,并要求教师寓"两史一情"教育于教学之中。 当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还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学校认真贯彻,要求老师做到"爱护学生,正面施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并制订具体细则。 抓紧对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是:"一年入轨,两年有提高,三年出骨干"。面向全体,重点培养。由老教师传、帮、带。为帮助他们钻研教材。教导处每年暑寒假设字词篇章、听说读写两基表进行填写,给他们压担子--当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校内评优课,全年评一次校内优秀青年,第一学期初评,第二学期总评,五四表彰,并鼓励他们进修大专。 强化教育管理制度。①按计划、进度授课,个人不随意变动。②遵守课表,不随意变动。③按时到位进教室,不准迟到,上课中途一般不得离开课堂。④教师站着讲课。⑤不得随意给集体和个人停课或合并上课。⑥教师外出学习,保证班级有人管理。⑦作业批发及时、字迹要规范工整。 强化美育教育。全校普及三首歌《向着国旗敬个礼》、《不能忘》、《明天的太阳更美丽》。改革音乐课教学结构,以大纲为依据,研究以合唱为主的课堂训练。优化环境,对教室进行朴素、明快的布置。用名言鼓励学生向上精神,让美的歌声,美的形象,充满校园。 这年合唱团受中央电视台邀请,为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录制音乐专题片《给未来一片绿色》,并在联合国世界环境日播放。为第七届全运会录制童声合唱歌曲"金鸡的祝福歌"。8月,局长陶西平在一次市校长会议上赞扬该校说:"有的学校有艺术特色,像展览路一小,它的合唱不只是有一个合唱队,每个班的合唱都有相当水平。他们全校学生在一起,混声合唱的水平都是相当高的"。《北京晚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音乐报》等首都各大新闻报刊对该校新月合唱团进行文字详实的报道。
学校现状分析: 学校占地29877平方米,建筑面积9592平方米,绿化面积11577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9%)。拥有普通教室40个,美术教室1个,舞蹈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理、化、生、自然实验室各1个,机房2个,配有计算机34台,(今年又新拨给我校10台教师机)多媒体教室1个,语音教室1个,英文打字室1个,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教室1个。教师、学生图书阅览室各1个,拥有图书近34000册。学校的设施和资源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及师生生活的需要。 现有教学班:小学19个,中学14个。现有学生人数:1200余人。现有教职工数:116人。其中一线教师人数9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2人,初级职称64人;其中:大学学历26人,大专学历67人,中专学历24人。研究生课程班毕业3人。在职攻读教育硕士1人,中共党员23人。 几年来,在教委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04年10月,我校成功地通过了北京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验收,督评等级被区里评为优,自主发展定性结果为发展显著。我们在客观分析学校办学条件、总结基本经验、了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自主发展思路: 1.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求实为本;授人以渔,能力为本;发展为要,以人为本。2.办学思想:立足学生未来发展,潜心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3.办学目标:“创一流学校,育合格人才”。4.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学校办成教育思想先进、管理严格规范、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一流学校。 学生发展目标: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和谐发展,身心健康。 教师发展目标:德高品正,爱心育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北京市海淀区艺术师范附属小学现有学生420人,现有教师27人,11个教学班。 学校建于1952年,属于公办学校。学校校址于1992年由明光村23号旧庙平房向东100米迁址至新的教学大楼。 学生主要来源周边的居民小区。学校现有小学中高级教师1名,区级班主任带头人1名,区级骨干教师1名,中心骨干教师4名。学校领导班子由3人组成。 学校的办学目标:成就学生、满意家长、发展学校、提升自己。 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的童年充满欢乐,让每个孩子的未来获得成功。 学校以全面关注人的成长,夯实基础,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身心健康的小学生为办学基本特色。 学校办学主要成效: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海淀区学习型党支部先进集体、海淀区绿色学校、海淀区课堂德育先进单位、海淀区科研先进单位等。 行政区划: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办事处。 通信地址:海淀区明光村23号 邮政编码:100088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