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建于1960年。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96人,教职工60人,学校占地9000平方米,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8500平方米,其中学生教室27个,专用教室10个(音乐教室1个、自然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2个、美术教室1个、劳技教室1个、语音教室1个、阶梯教室1个、风雨操场1个、学生阅览室1个),一个标准的200米环行跑道操场。我校在教委的大力投资下办学条件已经达到较高标准。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办学规模较大、有一定特色的城市小学。
我校地处亚洲最大的居民小区望京社区,西侧紧临四环,南临中央美院,具有干净整洁的校园,校名由前国家教育总督柳斌亲笔题写。自 1999 年秋季建校至今,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办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思路, 实施“小班化教育”,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力争使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短短的几年时间,已发展成为一所拥用 18 个教学班, 520 名学生和 40 多位教职员的中等办学规模的学校。
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第一小学建于1960年,本校位于二环路玉蜓桥和三环路刘家窑桥之间;分校位于丰台区石榴园南里小区。交通便利,共计占地2406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67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838人,教职工59人。学校环境优美宜人,办公设备先进完善。具有现代化的校园网、比较完整的闭路电视演播系统和多媒体设备。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自然之美与人文创新相匹配。东铁匠营第一小学以骄人的姿态展示着她辉煌的成绩:荣获国际前沿课题“元心理与学生素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研究”先进示范校、国家“十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先进校、“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校银奖”、“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全国少先队优秀雏鹰大队”、“北京市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美育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专任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先进集体”、“北京市基教系统电教先进集体”、“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百所好家长学校”、“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北京市十佳红领巾电视台之一”、“丰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丰台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校”、“丰台区科技活动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学校的办学思路清晰,教育理念先进,以依法治校、建设队伍、科技兴教、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为指导,结合生本意识、主体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在管理上,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学校教师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各学科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区级知名教师,人民教师奖,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若干名。四十余位教师的近百篇论文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有多篇文章在市、区以上刊物发表。教师在市、区级做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近百节。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培养出大批数学、艺术、科技、计算机、文学等特长生。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现有48个教学班,在校生2292人,教职工111人,是一所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拥有齐全的专业教室。 オザ嗄昀矗学校坚持 “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明确目标,抓主题,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改革教学,抓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条件,抓手段,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形成特色,抓艺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康教育,抓促进,让学生健康成长;组织保证,抓队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工作思路,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 オ オザ嗄昀矗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北京市环境建设绿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北京市艺术节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北京市儿童工作模范集体、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培养青年教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云岗一小位于航天部三院所在地――云岗,前身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小学,建于1960年3月。1961年校名改为0683部队小学,并设初中班。1964年移交给北京市,校名改为云岗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分化,1971年在军宣队和工宣队主持下,学校分为云岗中学和云岗小学。1972年云岗小学又分为云岗第一小学和云岗第二小学,云岗第一小学的校址即今天的云岗北区西里7号。 学校占地面积10403平方米,建筑面积4757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近千人,拥有七个专业教室,包括2个计算机教室、1个语音教室、3个音乐教室、1个自然教室,还建成了一个多功能厅以及多媒体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现在,学校教师用机已实现联网,每一个网络终端都可以直接上网,给老师们备课、查阅资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校的办学总目标是“三高”,即:高效益的管理、高水平的队伍、高素质的学生;以“培养新一代具有‘航天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为学校的培养目标(“航天精神”即探索创新、无私奉献、不怕吃苦)。近年来,我校遵循现代教育及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才能的发展,同时着眼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们的努力下,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升入市区重点中学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校现有教职工73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42人,已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共52人,小学高级教师44人。为了提升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的办学质量,学校克服了种种困难,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包括聘请全国特级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聘请丰台分院教研员指导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购买大量课改光盘、专家讲座光盘组织老师们观看等。 在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们的努力下,学校自2000年至今,先后获得多项荣誉:2002年5月被评为教学管理先进校、德育管理先进校; 2002年、2004年度获丰台区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2004年荣获丰台区教育系统交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评为法制安全教育先进校;2003年在“弘扬正气,奉献爱心”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单位;2004年获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此外,学校还2次获得北京市星星火炬奖,有4名学生荣获北京市红领巾奖章。在历次丰台区“新星杯”英语词汇游戏大赛中获得团体奖,在丰台区中小学生十项技能大赛、艺术节中获优秀组织奖。 奋斗今天,思考明天,特别是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我们云岗一小将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适合孩子的办学理念,办出家长们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建校于1953年,至今已有50年历史。现有18个教学班,670名学生,70%为教职工子女。 面对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基础为重,兴趣领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科技教育为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坚持立足课堂教学,重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小班教学是我校的特点。由于校舍条件的限制,几年来,我们一年级招生均以每班30人为标准,最多不超过35人。从一年级开始,即实行分科教学。教师得以精心钻研,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 长期坚持科技教育是我们的特色。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理工大学的资源优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精神。由于科技教育效果明显,富有特色,我校连续六年获得海淀区“科技教育先进校”的荣誉称号。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除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集体体育活动外,我们利用我校特有教师资源优势,开展了学生喜欢的轮滑运动,并将此项运动成功引入课堂教学。现在,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会了轮滑,这对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校的轮滑运动队多次在全国、市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经过数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学生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较宽,思维敏捷,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北京市“迎春杯”数学竞赛,每年都有数人获得优胜奖。2002年1年,我校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共获得各种奖励580多项,其中市级以上奖励91项。毕业生去向较好,2002年的140多个毕业生,只有30人参加了电脑派位,其他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测试,以各种特长升入理想的中学。 党的十六大,将为人民服务写在了教育的旗帜上,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继续努力,使学校工作更上一层楼。
中关村二小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0号,它既沐浴着中关村地区高科技的现代之风,又吸纳着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之气。学校十多年来每年为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八一中学、北京四中、八中等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体育比赛、数学竞赛上,学校保持了在全海淀区的领先水平另外,学校开展英语特色教学已经8年,绝大部分学生已达到了英语口语3级以上水平,个别学生英语口语达到7级水平,相当于英语专任教师的口语水平,有的同学还达到了公共英语2级水平。
2010年12月23日,丁香胡同小学正式更名为汇文一小。今后,这所小学将与汇文中学开展深度联盟,部分学生毕业后有望避开小升初环节,直升汇文中学。 丁香胡同小学(原北京汇文一小)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汇文学校几经发展、变迁,1918年汇文大学部与华北协和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迁到海淀区今日北京大学的校址,原校址留给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之后保存下来的校址于1978年正式更名为丁香胡同小学。 丁香小学是一所具有130余年历史的老校,最早是“美以美教会学校”,六十年代曾是享有一定声望的寄宿制小学。1998年经市教委批准,丁香小学正式恢复寄宿制。目前学校有27个教学班,910名学生。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及教育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建设与更新,建有多媒体、计算机、语音、电教、电子琴、舞蹈、劳技、乒乓球等专业教室。与此同时,学校还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职工队伍,并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取得了好成绩,使百年老校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地处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创建于1949年,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步发展壮大,1998年创办寄宿部,2003年新建天秀部,由最初的一处校址发展成为一校三址,拥有117个教学班,5000余名学生,近300名教职员工的规模办学的大校。2003年成立国际部,具有招收境内外外籍学生的资格,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5人,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22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干部教师队伍带动学校教育、学科教学走在市区乃至全国之首。“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是学校发展总目标;“育人为本、立足未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尊重差异,开发潜能,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办学思想;“自主发展,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用爱心、诚心、细心和耐心换取家长的放心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座右铭,用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技、博大的师爱换取学生们的快乐成长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永恒的追求。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加个性特长提供发展空间,成立了100多个兴趣小组,开发了航模、舰摸、车摸、定向越野、机器人、计算机编程、数学思维训练、面塑、京剧、电子琴、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跆拳道、围棋等特色课程。学校有200余人的管乐队,60余人的男童声合唱队,180余人的合唱队,80余人的舞蹈队,60余人的京剧队,40余人的健美操队,30余人的跆拳道队。健美操队获北京市团体一等奖,舞蹈队获北京市一等奖,管乐队获区一等奖。学校定期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地举办了55周年校庆庆典活动,每一位师生为自己是一小人而骄傲自豪。在已有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教育模式,优化用人机制,强化师资建设,以实施个性化管理为主线,植根海淀特有的文化科技沃土,从外显的校园环境到内涵的学校文化精神,彰显特色,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整体水平,把中关村一小办成一所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全国乃至国际的品牌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4年,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小学。2005年8月以前坐落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2005年9月迁入世纪城新校址。学校新校址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走读寄宿一体化。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独具特色。多年来,学校以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民主办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以争创世界一流小学为办学目标。形成了全员参与,团队竞争的德育特色,负担不重质量高的教学特色,自主选择,健康成长体育特色,独特的人文环境、学生自主发展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示范学校、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小学、市民满意度最高的小学、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已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孩子向往的一所享有很高社会声誉的素质教育优质品牌学校。学校有一个年富力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76个教学班,学生3400人,教职工16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特级教师2人,北京市骨干教师15人、区级、中心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0人。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75%的教师先后出国留学、进修考察。学校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往来。人大附小的学生知识面广、基础扎实、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人大附小的孩子像孩子。这是家长考察多所学校给予该校的最浓缩也是最经典的评价。先后有多家媒体报道过人大附小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显著的办学成果。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办学特色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社会认可、为专家瞩目、为国内外同行称道。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