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768.83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7.45平方米,现有图书室、阶梯教室、信息技术教育室和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另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羽毛球及毽球场四个、学生公寓一栋。两幢五层教学楼与综合实验楼连成一体,雄伟壮观。校园内绿树成荫,小型景观相映成趣,绿化面积1562平方米,覆盖率达35%。花圃花坛群芳斗艳,基本具备了冬有绿、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良好育人环境。武汉市二七中学创建于1963年,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同时在影响和推动江岸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上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2001年,在武汉市教育局和江岸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增添了另一校名“武汉市民族中学”,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子,两个校名”的特色完全中学。 二十一世纪以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终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校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崭新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学校正面临着近五十年的新的发展机遇,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多方反复研讨论证,初步形成以下适合武汉市二七中学、武汉市民族中学特点的办学方案。建设三支队伍:努力建设好干部、教师、教辅人员三支队伍。 弘扬民族精神落实三个观念:切实落实好现代的学生观、全面的质量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 实现三个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凸显学校特色、实现和谐发展。
武汉市育才中学坐落于江岸区江大路51号,2000年通过市示范学校督导评估,同年6月,与原江大附中(前身是四十中)合并,延伸办学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建立新的育才中学。2006年7月,学校整体搬迁至耗资1500余万元的新校区。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38亩,33个教学班,是中心城区颇具规模的“育才”品牌学校中的一员。 武汉市育才中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建高水平市示范学校为办学宗旨,坚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学校校情的教育模式,凸显英语教育特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先后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控烟试验学校、全国校园歌手大奖赛优秀组织学校、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教科研协作学校、武汉市家长示范学校、武汉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学校、区最佳文明单位、区重视青年工作十佳单位、区教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创办于1955年,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武汉市最早建立的新校之一。 1955—1957年学校只有初中班,1957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1959年停办高中,1966年恢复高中招生之后,一直是普通完全中学。第一任校长宋敬仁,历任校长黄继光、郑昭、李树民、熊石刚、鲍忠信、陈世新,现任校长徐钧。 建校之初,全校18个班,学生900余人。 2006年,原西马路中学合并到三十中,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现有4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6个班,高中24个班),学生1530多名。五十年里,共培养出初、高中毕业生60000多人,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武汉市第二中学分校创建于2002年秋。办学性质为社会力量办学,按国有民营方式运作。开办资金827万元,法人登记证书民证字第武直010067号。机构代码证号为73014070-0。学校办学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主体教育实践,形成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职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办学格局,熔铸优质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学校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皆有独立的校园。初中部位于汉口胜利街310号,占地近40亩,现有60多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高中部位于汉口芦沟桥路49号,占地10余亩,现有1000多名学生。分校虽然创办的时间不长,却以严格的管理,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赞誉。
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高中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中,坐落于武汉新城阳逻开发区。学校占地147亩,总建筑面积30687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94人,其中180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8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目前全校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多名。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新洲区邾城街衡洲大道,交通便利,环境幽美。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兼职工共300多人。学校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
新洲区实验高中是经区政府批准、隶属区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纳入武汉市统招计划。学校位于邾城西侧新施工路旁,与刘凤路(318国道)交会处。占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建筑别致,花园棋布,环境怡人。建有设施齐全的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4栋、食堂、多功能礼堂、教职工宿舍楼2栋及400 m标准田径场、篮球场6个和排球场2个,按国家Ⅰ类设备标准配备有物理、化学、劳技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大型画室、琴房、舞蹈室等。街道路灯到校门,灯火辉煌便出行。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相互晖映。有效地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需要,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现有教职工15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0人,高级教师40人,中级教师4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教师12人,省市骨干教师6名。教师结构合理,实力强劲。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学校课题组研究的课题《农村薄弱高中困难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在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期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学校以“尚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优异的成果激励人。”为育人途径;“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塑造教师形象楷模工程,建设为一支高效一流的教师队伍;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培养大批合格加特长的优秀人才,争创低入口高出口的一流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纽带,创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和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建文明和谐学校环境工程,营造一流的校园育人环境。”的办学目标。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及学风。学生先后有312人次在区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升学率连年攀升。部分学生分别被武汉大学(熊杰)、华中师范大学(雷小光)、中国地质大学(程航)、中南财经大学(张响萍、陈慧萍)、华中科技大(石泽军)、四川大学(郭庆)、重庆邮电大学(韩玲)等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连年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A级食堂、新洲区文明单位、新洲区绿色学校、武汉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市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教书育人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日益重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团结向上的实验人将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为把实验高中建设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示范性高中而奋斗。
新洲区第四初级中学坐落于巍巍的大别山麓,风景旖旎的道观河之滨。黉舍始建于1956年,由一座百年古刹——解元寺改建而成的,定名为新洲县第四中学,属县重点初中,行政上受县教诲行政部分担理,停业上受黄冈地区文教局文教科指导。首要招收新洲东半县九个乡、镇的门生。1970年黉舍升格为高中,1972年9月随行政区划变动名为新洲县旧街区初级中学。1977年9月规复新洲县第四中学,1984年5月改称为武汉市新洲县第四中学,1999年又改称为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2004年被评为新洲戋戋级树模黉舍,2005年又被评为武汉市市级树模黉舍,成为新洲东半区一颗灿烂的明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