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郑和公园南侧,太平南路中段,毗邻着美丽郑和公园,有一所小巧精美,清新幽雅,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的小学校园,这就是南京市五老村小学马府街分校。学校创办于1950年,坐落在繁华都市文化腹地,周边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为马小的发展积淀了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1989年随着马府新村小区的开发,学校首次翻建。2005年成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学校。2010年随着《南京市白下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出台,至今已有六十多年悠久办学历史的马府街小学,正式挂牌成为优质小学五老村小学的分校,两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学校常规管理要求、统一师资培训、统一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每学年进行管理干部和教师间的轮岗流动,加强合作,资源共享。2011年8月,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着眼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为区域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将已有八十多年发展史的绣花巷小学并入马府街小学。同年,马府街小学成为白下区第一批全面实施抗震加固和校园出新工程的学校,全体师生在外搬 迁过渡一年,于2012年8月回到现在的校园。校园占地面积335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26平方米,建筑面积309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71平方米,活动场地总面积2758平方米,生均场地5.97平方米。全部校舍严格按7级抗震设防。学校有数字化教室、移动机房、科学室、技能创造室、音乐舞蹈房、图书阅览室,教学仪器设备齐全,满足教学和体艺活动需要。教育装备高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Ⅲ类)》。图书阅览室生均藏书量达到40册。老校新建,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小班化“发现每一个,幸福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 的教育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校校合作等,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学校跃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学校鲜明的艺术教育特色,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兴趣和特长全面发展,活跃了学生的身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自1991年学校成功举办第一届校民族艺术节之后,我校在艺术教育之路上不断探索,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民族艺术节”,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彰显了现代特色,营造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家长的肯定,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提升了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品质,张扬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更好的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目前学校多名教师在市区各项教学竞赛和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还有多名教师多次承担市、区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任务,均获较高评价。教师们的论文屡获全国、省、市大奖,多篇论文还刊载于教育教学有关杂志。2012年我校林永锦老师获全国白板赛课一等奖。学校在致力于校园环境有形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无形的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让教育更智慧、让身心更美好”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讲究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拓展教育空间,建构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提高教育实效。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崇尚学习,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快乐、幸福地成长。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活力不断增强,科技、艺术、体育工作均走在市区前列,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学校先后拥有“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南京市平安校园” 、“南京市教科研基地学校” 、“南京市无烟学校”、“白下区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学校舞蹈队获“ 2011年白下区新苗文艺汇演一等奖” 、运动队获“ 2011白下区运动会男女团体冠军”、 代表白下区参加南京市第二十九届“展望杯”田径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2012年5月我校门球队荣获南京市第七届青少年门球赛第六名。校航模队在2012年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上,一举荣获了纸飞机飞行距离赛小学组团体赛第二名、留空时间赛团体第二名的成绩。打响了2012年科技周活动的第一炮。在2012年“体彩杯”南京市迎青奥创意纸飞机比赛中,包揽了直线距离男子组、女子组和留空计时男子组、女子组全部项目的团体第一;5个男生全部获得直线距离一等奖;2012年我校还组织了近40多名学生参加了区三模“扬帆号”电动船模、“F1空气动力浆赛车竞速赛”、“未来之星遥控车竞速赛”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学生个人有39人次获一、二、三等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近年来,南京市教育局提出了“新三基教育,我校把“基于小班的教育和“基于网的教育”结合起来,小班的“e学习”由此起航。学校成立了E学骨干团队,建构了网络E学平台。通过不同的功能组合,构建学生自主E学平台、微博互动平台、在线检测平台三位一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系统,实现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同时,研发专题学科网站,使课内外学习有效融合;研发自主学习学件,让课堂教学导放结合。利用互补互利的公益网站,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在线检测及评价。我们还请老师和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并以“微博真人小故事”的形式来充实自己的博客,让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评论。许多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动手制作了“微博真人小故事”并有多幅优秀作品被选登在“南京市七彩语文”杂志上,促进了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如今,学校科技、体育、民族艺术教育特色已深入校园文化每个层面,春风化雨浸润每颗童心。学生们放松大脑、放飞心情、放眼未来,与经典同行,做现代少年。今日马小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壁无不渗透着浓厚的育人氛围、悠悠的艺术气息。
南京外国语学校于1963年建校。学校以“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求索,如今的南外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开放型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外语特长、文理兼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南外有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全校拥有教职员工320余名,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7名,特级教师10名,高级教师130余名;骨干教师中有28人被评为江苏省、南京市学科带头人,41人获市青年优秀教师称号;还聘有外籍教师50余名。南外教师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业务精湛,始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南外有优秀的学生群体。学校共开设英、德、法、日四个语种,现有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82个班级在校生4150余人。南外学生起点高,视野宽,主体意识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办学50年来,南外已培养了一万余名高素质毕业生。 南外有鲜明的外语教学特色。优质的师资、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频繁的对外交流机会,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阔的文化视野是一个高层次人才必备的竞争力。 南外有突出的文理科教学优势。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先后荣获八块金牌(1996年物理学徐开闻,2005年信息学朱泽园,2006年信息学朱泽园,2008年化学姜夕骞,2009年信息学毛杰明,2012年物理学谷樵、2013年信息学乔明达、许昊然)。近三年来,南外学生有二百余人次在信息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一等奖。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文科比赛中,南外学生捧回难以计数的奖杯。 南外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外语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周、体育节、学生会竞选、模拟联合国、春季远足、辩论等活动,为学生锻炼能力、张扬个性、展示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南外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培育了南外学生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气质。 南外有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国际化的视野为南外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各种不同背景的文化在校园里交相辉映。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丹麦、荷兰等国家的30多所中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彼此间的双向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学校自2002年开始先后开办了“中加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剑桥A-Level课程实验班”“IB国际文凭课程班”等,受到广泛欢迎。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办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其办学成效受到学生、家长、高校、社会的一致好评。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学生被国内外著名大学录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综合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这些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中处处能看到南外学子勤奋求学的身影。南外的高考升学率连年居江苏省、南京市之首。 南京外国语学校不辱历史使命,至今已为国家输送了200余位优秀的外交骨干人才,其中有16位校友出任驻外大使,30多位校友担任驻外参赞,40余位校友先后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工作。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科学、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为南外的辉煌历史增添了新的光彩。
南京民办实验学校(一中分校)是经市教育局批准,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南京一中承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其办学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成高质量、有特色、整体推进率高的全国一流民办学校。 南京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老牌的省重点中学、首批省四星级学校、国家级示范学校,以办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严格、教风朴实、学风扎实而闻名于省内外。 南京民办实验学校(一中分校)是南京一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是一中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分校领导班子、中层均由南京一中派出,具有20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他们把提高质量,保证特色,作为学校管理的首要目标,使进入分校的新生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一中教育。 学校现有教师170余人,其主干是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中级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现有56个班级,2300多名学生。在首届和第二届中高考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初中部在2006年、2007年中考中,人均考分均超过省重点线40分,名列全市前茅;高中部在2006年、2007年高考中,本科达线率高达68%和76.9%,成绩斐然,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学校占地111亩,在名牌学校的分校中离市中心最近。已有的建筑面积,以及教学设备、设施,可满足60个教学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种需要。
文枢中学初中部是一所有着50余年办学历史的公办省级示范初中。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确立了“让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诚、仁、智、健”为校训,以“团结、合作、奋进、创新”为校风,以“严格、严谨、开放、开拓”为教风,以“勤学、善思、贯通、致用”为学风,形成了“传统美德使我更美 优秀文化使我更优”的办学特色,确立了“培养学生做中国人、文明人、现代人”的育人目标和“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的办学宗旨。 漫步在文枢校园,温暖的阳光,葱郁的树木,清澈的池塘,曲折的长廊,层叠的假山…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不远处是巍峨的中华门城堡静静矗立,一湾碧绿的秦淮河水从门前缓缓流过,从错落有致的明清式教学楼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这样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叹,这实在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教学设施齐备:有250m的标准塑胶跑道,36间设施功能完备的教室,标准化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房各3个,多媒体教室16个,多功能会议厅2个,图书馆藏书达万余册,还设有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史地室、科技室、心理咨询室等。其中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被评为省标准化实验室和省一级图书馆。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德育先进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科技创新先进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
南京市孙家初级中学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南陲、板桥街道,始创于1983年,1999年迁入新校址。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2002年学校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2007年该校成为第三批“南京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是一所处处洋溢着教育现代化气息的全日制初级中学。 学校以教育质量为根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实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科学管理,树立品牌意识”的治校方略。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努力打造“精细化的学校管理、精致化的课堂教学、精美化的校园文化”。 学校环境幽雅,设施一流,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综合楼、实验楼长廊相连,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拥有现代化装配的图书馆、音乐室、美术室、卫生保健室、团队活动室、心里咨询室、技能创新室、校史室、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房、网络学习室、信息技术制作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电视演播系统等专用室,校内已建成校园网和电视演播系统。宽敞的学生餐厅可供800名学生同时就餐,整洁的宿舍可容纳300名学生入住。两千五百余平方米彩砖广场和八千多平方米的人工草坪运动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如茵的绿草,披拂的杨柳,飞舞的蜂蝶,竞放的春花,为学生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绩显著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学历超过80%。学校拥有一批市、区级教学功臣、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其中获得“雨花台区学科教学功臣”荣誉称号的教师就有11人次。
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成立于二〇〇〇年九月,由两所小学(原岔路口小学、五旗小学),两所中学(原岔路口中学、仙鹤门中学)合并而成。是南京市首家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二〇〇三年十月,因十运会建钟山国际体育公园,由原址(上三旗47号)迁址现校址办学。二〇〇五年九月,和仙鹤门小学合并,同期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学校教职工有68名(其中小学编制34名,中学编制34名),另有病退休职工29名。全校共有教学班22个(小学14个、中学8个),学生八百多人。主要机构设置有校长室、党支部、少先队大队部、德育处、中小学教务处、中小学教研室、信息中心、总务处、小学年级部、中学年级组以及按学科设置的教研组等。在玄武区教育局的直接帮助、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显著的变化。目前校园面积76亩,分教学、运动、生活三个区,教学区主体是一栋八千平方米的大楼,有三十个普通教学室。十四个专用教师及办公室若干间,教学设备配置齐全。学生教室全部安装了多媒体吊装;运动区以一座400米的塑胶跑道的体育场为主体,还设置了排、篮球场,单、双杠活动区。生活区包括食堂、师生餐厅和仓库等。在区教育局的"三先""三用""三成"的整体战略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校情,我校确立了"管理玄武争一流,质量亚东争第一"的近旗办学目标。力争在第十一计划中,完成"整理办学质量南京市一流"的中期目标。经过五年多的艰难创业历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得到了上级、社会的初步肯定。二〇〇二年被评为"南京市薄弱学校改造先进集体"。我校从二〇〇一年开始,引入跆拳道训练的办学特色,在克服活动经费紧张、硬件薄弱、人手不足等具体困难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每年参加市青少年跆拳道比赛,都获得至少一块金牌。二〇〇四年,代表玄武区,单独组队参加了市十一届运动会,获得一金五银,为我区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区体育局授予我校玄武区跆拳道训练基地,目前正申报"南京市体育传统学校"。
南京市滨江中学创办于1990年,座落于南京长江大桥南堡公园旁。2006年秋季,滨江中学、大桥铁中和金陵船厂中学组建新的滨江中学,由原12中初中部邓可清校长出任新滨江中学校长。在邓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以“一天好过一天,一届超过一届,一代胜过一代”为目标,坚持“育人教书”的原则,实施“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让优秀的更优秀,让普通的变优秀,一个都不能少”的质量目标体系,提前实现了学校三年奋斗目标。 滨江中学是南京市第二批“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育硕士9人,中学高级教师33人,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1名,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名,南京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区兼职教研员3名。孙婵老师获江苏省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高成华、郑阿芳和周海燕等一大批骨干教师面向全国、全省及市区各级教育专家开展示课300余节。 滨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前导,有效地实施了“鸟巢式”管理,成功地进行了管法、教法、学法和考法的探索和改革,以情感激发为前提,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经过六轮教学实践,构建了具有滨中特色的“情感激发+(预习-展示-反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办学成效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办学特色凸显,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美好天地,择校生蜂涌而至,造成生源爆满的局面。三年来,我校获市、区先进单位称号10余次。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孙宇轩同学获得江苏省化学竞赛二等奖、南京市数学竞赛一等奖,程枭雄、桂冠、万成三位同学分别获得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一等奖。一大批优秀学生考取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一中等国家级重点高中。 新滨中的办学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领导、专家、同仁2000余人参观学习。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等1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国教师报》曾在头版以《撤并学校的崛起之路》对该校进行了专题报道。2009年3月,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初中教育委员会会长滕纯先生80岁的高龄冒着春寒来到该校指导工作。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以及全国各地教育专家的高度赞赏。
创建于1933年,原名南京市五台山小学,位于上海路42号,校园面积12000平方米,是南京市开办较早的小学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为天然外景地拍摄的少儿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使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一夜间成为全国千百万儿童魂牵梦绕的神秘校园,在全国闻名遐迩。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作为南京市最早的重点小学之一、江苏省实验小学以其特殊的背景、特有的地位,已成为江苏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学校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实验小学、南京市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红旗大队、全国队报金奖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现代化实验学校、国家"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南京市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卫生、足球、教师培训先进集体,南京市标兵红旗大队、南京市示范图书馆、南京市绿化达标单位。成为江苏省社会科学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小学现代教育研究基地。 美丽的校园展新姿,建筑的格局换新貌。体育馆、运动场、教学楼、科技楼、综合楼等场馆条件一流,教学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图书馆、自然室、卫生室等均达到省市优秀标准。校园绿化,美化,是全市最早的绿化达标先进单位。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各项工作流畅到位。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成果喜人。 校长有思想,教师敢创造。师资力量雄厚,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约占70%以上,其中学科带头人和省市骨干教师约占30%。小学高级教师占60%。我们的学生健康活泼,多才多艺,参加省市区各项比赛成绩斐然。 "用爱心教育学生,以诚信服务家长,创业绩回报社会"是我们的承诺。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更美"的目标,把学校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鲜明特色的江苏省一流实验小学。 为了"继承优良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我们多方挖掘历史资料,编撰了学校简史,不忘先驱,激励后人。写史本应"厚古薄今",因受占有资料所限,无奈只能"厚今薄古",留给后人再提炼吧!
南京市砺志实验(安怀新村)小学始建于1986年,毗邻环境优美的红山森林动物园,是一所文化氛围浓郁,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学。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700余名学生,50位教师,学校拥有多功能教室、科学室、自然实验室、音乐室、舞蹈房、计算机教师、美术教室、劳技室等多间专用教室,完全符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南京市示范小学”、“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学认读实验学校”、“国家级小学生心理监护实验学校”、“南京市小学生心理研究实验学校”、“南京市红旗大队”、“南京晓庄学院实习基地”。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校已有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的领导和教师20多人次,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3名,市、区骨干教师多人。 学校注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素质教育。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发展民间体育活动,创造性地将武术引入教科研领域,确立了“小学生练武砺志教育的研究”市级教科研课题,取得多项成果,一批师生在全国的武术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学校高举“人本管理”的旗帜,实践“教育就是服务”的承诺,以教育科研为抓手(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省级市级课题各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启迪智慧,放飞个性,健全人格,全力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学校2003年参加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多年来,学校一贯重视英语教学,2000年起学校就从起始年开始英语口语教学,英语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连年攀高,杰出学生层出不穷。“今天我以砺小为荣,明天砺小以我为荣”,已成为砺小全体师生的行动指南。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成为全校职工的座右铭,办学特色学校,争创五个一流:创一流教育、办一流学校、争一流质量、培养一流师资、造就一流学生,已成为学校奋斗目标。如今,意气风发的砺小人正以追求卓越,争取一流的创新精神,同心同德,励精图治。2005年年底,本校已经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春风沐浴着中华大地,党的十四大吹响了"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的号角。1993年4月,经原市二教局批准,由南京市退教协主办的古老石城第一所"民间办学"--由杜平同志亲提校名的"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正式挂牌诞生。行政沿革学校以民办公助为模式,以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体制,以外语教学为特色,以艰苦奋斗为作风,从市退教协拨给的500元办公费起家,依靠经主管部门核定的学费的积累,十二年间已发展为初、高中6个年级,42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的"四独立"的正规民办完中,在石城首创了民间办学的"育英模式"。学校发展经历了由先后租赁原公办丰润中学及福建路中学部分校产办学阶段(1993年秋至1998年秋),到凭借办学质量及经济增长实力,对福中校产实行接管,形成独立校园阶段(1998年秋至今)。98年8月鼓楼区政府作出撤销福中(该校原是一所薄弱初中),将其校产全部移交"育英"使用的决定,并由区教委与市退教协正式签订了有关协议。鼓楼区政府的这一"改制"的重大举措,谱写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篇,在石城全社会激起了强烈反响。99年秋,学校又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签订了联办高中的协议。自2000年9月开始,每届高一新生须在江浦政治学院训练基地学习一年,学院委派解放军干部任政治辅导员,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硬件沿革育英外校早期办学条件较为艰苦,教室与办公室均未安装空调,冬天时只靠火炉取暖。但育英人发扬不怕困难的精神,敬岗敬业,努力拼搏,使学校在南京市民办学校中闯出了名气。 学校先后对原福中操场、教学楼、办公室、实验室等更新设备,重新装修,另新建教室12间,办公室12间,语音室、电脑房、打字教室各一间,大型多功能教室 4间,还添置了新课桌椅千套以上,依维柯中巴及轿车各一辆,并为青年教师购置集体住房8套。办学十二年,未花国家一分钱,为国家节省教育经费伍仟余万,而且十二年上缴校产承租费近千余万,对旧校产的改造、扩建耗资和添置设备500余万,2009年学校用积累资金贰仟余万,拆迁扩大近七亩地,新盖校舍 7000多平方米,修建了新的操场与健身设施,新建了图书馆、电脑房、乒乓球室等设施,不仅使国有资产大大增值,而且更拓展了国家旧有的教育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育英"办学的实绩,得到了市、区政府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社会办学先进,二次荣获市"模范学校"光荣称号,并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单位和僵创新示范学校。校长张婉华也于99年被评为南京首届名校长。学生成果十二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宗旨,送走了12届初中毕业生、9届高中毕业生。历届中考成绩属市一流;高考成绩推进率达 200%,50%能进入本科,100%进入大专。据跟踪调查反馈信息,首届进入高校的毕业生中确有不少学生已成为骨干,担任班、系、院、校级学生干部,许多学生品学兼优,外语尤为突出,受到所在高校的表彰、器重。历年全国、省、市、区各项学科竞赛,特别是外语竞赛中,"育英"的成绩骄人。1996年全国七城市中日初中外语竞赛,决赛获奖人数超过全区获奖总人数的一半。97年全国中日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有8人获奖。初三组全区特等奖4名,"育英"占据2 名;高二组全区一等奖2名,"育英"占据其一。 学生在参加全国、全省英语能力竞赛和中日、中澳友谊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及其他奖项数百人次;在多年的中、高考口语等级测试中,合格率均达100%,满分率超过98.8%,位居全市前茅。文体竞赛中,广播操多年居全区第一;音乐、美术等也多次获全国、省、市、区优秀奖。显著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质量,使"育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初中、高中两个校区,36个教学班,1218名学生,176名教职工,市、区学科带头人6人,市、区青优3人,省、市先进教师5人,区教学新秀、能手教师28人,区标兵教师3人。外语、物理等教研组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教研组。教师爱岗敬业,教学规范,备课认真,关爱学生,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赞誉。教学理念"面向工薪阶层,不以营利为目的"和"诚信办学,为民办教育,为国育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本着 "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步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步规格,但都要合格。"的宗旨,"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让中等学生超长发展,让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发展",常年坚持"好习惯塑造好人生"教育活动,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本色人生,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经历了17年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成为鼓楼乃至全市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一所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的民办学校。育英外校最大的特色是英语教学,情景模式下的外语教学办学的亮点之一。英语教学的特点:分小班上课,使用两种教材,在课堂上创建任务型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