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小学创建于1995年。学校占地面积20188平方米,建筑面积8638平方米,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各类专用教室齐全,设备完善。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196名,在职在编教师68人,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为97%,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82.4%,张家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48.5%。学校始终坚持“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打好基础”的办学宗旨,以学生环境道德、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的培养为切入点,逐渐建构起以“绿色教育”为中心,涵盖并辐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完整体系,并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绿色”魅力。学校管理突出绿色人本,规范中寻求创新。校园环境突出绿色唤醒,科学人文气息浓郁.学科教学倡导环保、充满生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课堂,注重绿色渗透。德育工作凸显绿色关爱,坚持“以心灵赢得心灵”, 垃圾分类回收等实践活动凸显绿色体验。2010年以来,坚持从“文明餐桌”着手,以餐厅为大课堂扎实开展养成教育,要求学生“用餐静悄悄”、“不浪费粮食”、“餐桌自己擦”、“餐盘自己放”,文明餐桌教育成为张家港市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一级图书馆等荣誉称号。
昆山市玉山镇西塘小学位于马鞍山南半山桥堍。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当时,朱氏族人受方还、王颂文等热心教育改革者的影响,利用朱族创建的义庄仓库(现昆山中学位置)创办了当时为数极少的学校,时名“昆山小学堂”,设二个班,并由王颂文(1865—1943,字沂仲,号耻庵)主持(校长)。学校经费除学生学费外,主要以义庄田租给予补充。民国初期校名改为“玉山市第一国民学校”,校长朱福铨,后又改为“昆山县第一学区西塘小学校”,规模逐渐扩大,从1922年四个年级四个班,学生140余人、教职员工6人,发展为1929年六个年级六个班,学生220余人、教职工13人;1937年,日军占领昆山,日寇占据义庄房屋;1940年前后义庄遭火灾,房屋(教室)严重破坏,学校暂借北塘街(现亭林路)民房,生源大大减少,1940年,学校只开设一个班级、42名学生,一个教员钱杓(兼校长);抗战胜利后,学校搬迁到现址。至昆山解放前夕,学校有六个年级,学生近200人,校长为杨剑西。解放后,人民政府选派陈少明同志接管学校,改校名为“昆山城区第四中心国民学校”,有六个班,学生人数迅速增加,1949年下半年184名,到1950年上半年就达292人;管辖当时的庙灯小学与其他三所私立学校;1956年8月,昆山县政府对学校进行重新调正,学校改名为“昆山市玉山镇西塘小学”,管辖大西门小学,并隶属玉山镇第二中心小学辅导区;(“文革”期间学校曾一度改名为“昆山县玉山镇红峰第一小学”),一直至1995年8月,市教育局对玉山地区学校进行重组,西塘小学再次升格为股级学校。近年来,学校在昆山市教育局和玉山镇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余介芳、顾水林等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遵循“无为而治,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特色办学,用质量奠基”为办学思想,以“美化校园环境,细化常规管理,优化教师群体,提升教育质量”为长远目标,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当前基于西塘小学有不少特殊性:空间小,是现有校园载荷太重的特殊;学生来源广泛,是生员组成结构的特殊;家长层次相对较底,是教师压力相对更大的特殊,地处几所大学校之间,是校园地理位置的特殊……为此,全体师生一起努力,共同构建并精心培育“爱校乐业,自强不息,厚积有恒,超越自我”的学校精神,在学校精神引领下,师生们一起解读特殊、应对特殊,谋对策、做文化、创特色——“校园小,我们可以做精;生员多,我们能够教好;压力大,我们懂得化解;追求高,我们知道兑现,……”已变为大家的心声和实践宣言。08年5月学校隆重承办昆山市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活动中,我校向与会代表汇报了组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情况和成果,并在师生自创自演的朗诵和歌舞节目中颁发了“书香学子奖”、“书香班级”奖、“书香家庭”奖、“书香园丁”奖,得到市教育局、市文明办的一致好评,令我校积淀多年的书香校园特色得以有力彰显。同时学校注重内涵建设,精管理,抓质量,提实效,取得了显著成绩,多年来在全市组织的历次质量调研中,我校的教学质量均保持在优良水平,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其中姚王超同学发明的“再生水循环利用装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使用新型专利证书,吴星语同学获得苏州阅读之星称号。在07年学校创建“苏州市现代化小学”活动中,我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得到验收专家的高度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和“全国教育教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等。
鹿苑小学创办于1907年9月(清光绪三十三年),始名为“鹿苑乡立第一小学”,经办人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的祖母钱蔡氏,校长钱荟琛,有教师两名,学生70人。北伐战争后,学校收归公产,办学经费由常熟县教育局发放。1930年班级增至7个,9名教师,学生300余人,钱景琦任校长。1937年,由于抗战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38年复校,赵立人任校长。1949年,常熟解放,校名改为“鹿苑镇中心国民学校”,赵仁先任校长。1950年,学校改名为“鹿苑中心小学”。文化大革命中(1969年)改名为“十一大队五、七学校”,1978年学校重名为“鹿苑中心小学”,一直沿用到2003年鹿苑并入塘桥大镇,学校遂改名为“张家港市鹿苑小学”至今。鹿苑小学校址曾几经搬迁,上世纪末,鹿苑中学异地新建,鹿苑小学搬入原鹿苑中学校址办公,并于2001年将校内钱昌照旧居悉心维修后,作为学校的书法作品陈列室,并改名为墨轩,古朴的造型、优美的庭院设计、舒展飘逸的书法作品使墨轩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2010年,鹿苑小学乔迁新址,现在的鹿苑小学,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5000平米,布局合理,设施完备。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原名昆山市玉山镇第二中心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190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中(其中3个文体班),在校学生1496人,70名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54人,占85.7%;中学高级、小学高级教师38人,占54.3%。近年来,学校坚持“思想领先,教学为主,特色体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绩。1999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认真贯彻“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是“苏州市常规教育示范学校”;学校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2007年通过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的评估验收;学校认真组织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学校现有苏州市学术带头人1名、苏州市教坛新秀1名,昆山市学科带头人6名、昆山市学术带头人5名,昆山市“双十佳”3名,教学能手7名,教坛新秀11名;学校充分发挥优良办学传统,形成体育特色,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和“苏州市教育信息先进学校”。办成一块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核心的国民基础教育的阵地,成为一所以“培本育才”为宗旨的“江苏名校”。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园区直属公办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学校。苏州工业园区九华路,现代大道北、星湖街东,园区行政中心核心区域。占地面积90亩(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办学规模:72班,其中小学6轨36班、中学12轨36班。 景城学校地处湖东中央商贸区核心板块,北依九华路,南近现代大道,东西两旁分别是万盛街、星湖街,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作为园区教育新一轮布局调整的节点工程,景城学校总投资2.2亿元,直属园区管委会,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学校设计规模为72个班级,其中小学部一个年级有6个班,共36个班,初中部各年级12个班,班级总数为36个,可同时容纳约3300名学生。
吴江市黎里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03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光荣传统的老校。学校以“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走出一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特色的发展新路。联系电话:0512-63615800 0512-63622290
吴江市北厍镇中心小学座落于吴江市东南部,毗临上海与浙江,始建于1905年,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了。 该校环境优雅。校园占地面积二万九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六百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八千平方米。漫步校园,目之所及,花团锦簇,绿树成荫,读书长廊迂回曲折,假山亭台林立,是一所真正的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 该校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全校三十八个普通教室均配有三机一幕,装有校园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实验室、舞蹈房、微机房、多媒体教室、劳技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十几个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校园网、校园音响也为各种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新建教育综合楼又专设图书阅览室、藏书室六间,是个良好的育人场所。 北厍中心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育人能力强且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全校114名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4人,大专以上83人,学历达标率占全市领先地位。该校拥有小学高级教师59名,学科带头人1名,教学能手3名,教坛新秀10名,“百节好课”教师5名。 该校教科研结合,全力以赴创建学校特色。将着眼点放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改实验,走科研兴校之路。在苏州市九五课题顺利结题的情况下,又申报了新的苏州市课题——“农村小学大阅读教育实践研究”,该课题同时成为省级课题“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学校也被命名为该课题实验学校。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课题,个个磨好课。目前该校大阅读教育特色发展已初具成效。 特色建设的探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推动了其他各科的发展。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硕果喜人。27人次获全国级竞赛奖。39人次获省级竞赛奖,42人次获大市级竞赛奖,在吴江市级竞赛中获奖更是数不胜数,学生习作发表或获奖有128篇。教师竞赛获全国奖2人,省级奖6人,大市级奖11人,吴江市级奖69人。学校集体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共计41项,如吴江市文明单位、常规管理先进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巾帼示范岗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所乡镇中心小学一定会继续高举教育科研的旗帜,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造新一轮的辉煌。
苏州市湄长小学,座落在苏州市城南,湄长新村内。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苏州市沧浪区教育文体局。 学校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55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3375平方米。前后连幢式教学楼四面环通。目前,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配有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房、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艺术室、音乐室、美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书法室、体育活动室等12个专用教室,总面积800多平方米。班班均为多媒体教室。学校局域网畅通,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电视机、电脑、实物投影仪可随时切换使用,配套课件利用率较高,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现代化应用水平。 学校是一所双轨六年制小学,在籍学生548名,教职工30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100%,其中本科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57.7%。 学校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把书教好,把生培养好,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思想,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走素质教育之路,走教改实验之路。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沧浪区文明单位”、“沧浪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沧浪区德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力求使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园”---堆放一些假山、石块,摆放一些石凳,添置运动器材等让学生休息娱乐活动;“花园”---种植花草树木、盆景,使校园季季有花,处处有景;“成功园”---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园”---在校园教学楼、走廊等处悬挂名人名言、警句等。通过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能处在欣赏美,感受美,陶冶美的情境中。 近年来,教师有六十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的竞赛中获奖,并多次在各类教育杂志发表。十五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先进称号。学校遵循“从善、宽容、平等、和谐”的办学理念,以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使得湄长小学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